书城哲学论语新得
15501000000129

第129章 敢于认错是大智勇

有一些人明明是错了,却始终不愿承认,以为这样就会丢人现眼。这正是一种心气高傲表现,而且这也暴露出了他内心的怯懦。这种做法不仅于事无益,还会让人鄙视,失信于人。可见,心气太傲不仅挣不了面子,只会适得其反。

人即使再聪明也总有考虑不周的时候,有时再加上情绪及生理状况的影响,就会不可避免地犯错——估计错误、判断错误、决策错误。

人犯了错,一般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死不认错,而且还极力辩白。另一种反应是坦白认错。

第一种做法的好处是不用承担错误的后果,就算要承担,也因为把其他的人也拖下水而分散了责任。此外,如果躲得过,也可避免别人对你的形象及能力的怀疑。但是,死不认错并不是上策,因为死不认错的坏处比好处多得多。

如果你犯的是大错,那么此错必然尽人皆知,你的狡辩只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让人对你心生嫌恶罢了。如果你犯的只是小错,用狡辩去换取别人对你的嫌恶,那更划不来。

诚实认错,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姑且不论犯错所需承担的责任,不认错和狡辩对自己的形象有强大的破坏性,因为不管你口才如何好,又多么狡猾,你的逃避错误换得的必是“敢做不敢当”之类的评语。最重要的是,不敢承担的错误会成为一种习惯,也使自己丧失面对错误、解决问题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所以,不认错的弊大于利。

有一位退休的机械工程师,他对事情是否做到精确无误的程度的关心,甚于关心自己的事业是否成功。他认为一个被他人指出错误的人就活像个笨蛋一样,无论错误是因为不准确的测量也好,观测的角度不对也好,是错误的结论,还是无效的评估,这些对他来讲都一样。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你不可以在别人面前丢脸。”事实上,只要是人皆会出错,这位工程师也不例外,为了保全面子,即使他心里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也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装出一副自己没有错的样子。更为可笑的是,他对不知道的事情也会装出一副很懂的样子,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当然很受不了他这一点,为此,这位工程师失去了很多人的喜爱和尊敬。

当然,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希望自己是对的。当我们得出正确的结论时,我们会感到特别高兴。当老师对学生说你答对了的时候,学生会觉得骄傲和快乐。相反地,如果老师说:“你答错了!你没有通过考试”,那么学生就会因此害怕自己又答错,反而会答错得更多。但大多数人都应该知道,在人们所做的事情中,很少有人能说哪些事情是百分之百正确或百分之百错误的。然而,不管是在学校也好,公司也好,还是从事政治活动或是在运动场上,我们所有的社会系统都只能容忍我们做出正确的事情。结果很多人都在充满防御的心理下长大,而且学会掩饰自己的错误。还有一种人,他们在被指出错误之后,因为害怕再犯错。干脆就什么事情也不做。他们会变得既紧张又有抵触的心理。

当然,如果采取相反的态度,即对任何事情,都认定我对你错,这也是不明智的。一句俗话讲的好:“或许你会因此而赢得某场战役,可是你最后可能会输掉整场战争。”有些人不仅坚持认定自己无时无刻都对,而且他们在辩赢了之后,还会对别人幸灾乐祸,自我吹嘘一番;这种人是典型的令人无法忍受的,而且像前面所说的那位工程师一样,他的为人和装出什么都懂的样子,只会让别人讨厌而已。

对这些人我们要奉劝:与其装出一副自己什么都对、洋洋得意的样子,倒不如做错事情的时候勇敢承认比较明智一些,如果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人在你做错事情的时候贬抑你,你内心应清醒地明白这个人的心理大概是有些问题。同样的道理,对于那些斩钉截铁地说自己对,并常常要证明自己是对的人,人们也会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的。

孔子的话很简单,含义却很深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知过很难,知过而反躬自责就更难。知过能改,非大智大勇者不能。

社会上有一种人,从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过错,甚至把错的也看成是对的。这是不能见其过的人。有一种人,明知自己错了,却甘于自弃,或只在口头上说错了,这是不能内省自讼的人。还有一种人,有错误也能责备自己,却下不了决心改正,这是不能改过的人。

难怪孔子会发出“已矣乎”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