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传染病防治
15501100000001

第1章 农村传染病防治情况概述(1)

(第一节)传染病综述

一、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7种。

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传染病的分类尚未统一,有人按病原体分类,有人按传播途径分类。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主要传播环节为主导的综合措施。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者(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各种传染病的薄弱环节各不相同。在预防中应充分利用。除主导环节外对其他环节也应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传染途径

由于生物性的致病原于人体外可存活的时间不一,存在人体内的位置、活动方式都有不同,都影响了一个感染症如何传染。为了生存和繁衍,这类病原性的微生物必须具备可传染的性质,每一种传染性的病原通常都有特定的传播方式,例如透过呼吸的路径,某些细菌或病毒可以引起宿主呼吸道表面黏膜层的形态变化,刺激神经反射而引起咳嗽或喷嚏等症状,借此重回空气等待进入下一个宿主,但也有部分微生物则是引起消化系统异常,像是腹泻或呕吐,并随着排出物散布在各处。透过这些方式,复制的病原随患者的活动范围可大量散播。

(1)空气传染:有些病原体在空气中可以自由散布,直径通常为5微米,能够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做长距离的移动,主要借由呼吸系统感染,有时亦与飞沫传染混称。

(2)飞沫传染:飞沫传染是许多感染原的主要传播途径,借由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喷出温暖而潮湿之液滴,病原附着其上,随空气扰动飘散短时间、短距离地在风中漂浮,由下一位宿主因呼吸、张口或偶然碰触到眼睛表面时黏附,造成新的宿主受到感染。例如:细菌性脑膜炎、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结核、麻疹、德国麻疹、百日咳等等。由于飞沫质量均小,难以承载较重之病原,因此寄生虫感染几乎不能由此途径传染其他个体。

(3)粪口传染。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卫生系统尚未健全、教育倡导不周的情况下,未处理之废水或受病原沾染物,直接排放于环境中,可能污染饮水、食物或碰触口、鼻黏膜之器具,以及入厕后清洁不完全,借由饮食过程可导致食入者感染,主要病原可为病毒、细菌、寄生虫,如霍乱、A型肝炎、小儿麻痹、轮状病毒、弓形虫感染症。有时,某些生物因体表组织构造不足以保护个体,可能因接触患者之排泄物而受到感染,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这种特例。

(4)接触传染。经由直接碰触而传染的方式称为接触传染,这类疾病除了直接触摸、亲吻患者,也可以透过共享牙刷、毛巾、刮胡刀、餐具、衣物等贴身物品,或是因患者接触后,在环境留下病原达到传播的目的。因此此类传染病较常发生在学校、军队等物品可能不慎共享的场所。例如:真菌感染的香港脚、细菌感染的脓包症、病毒在表皮引起增生的疣,而梅毒的情况特殊,通常是健康个体接触感染者的硬性下疳所致。性传染疾病包含任何可以借由性行为传染的疾病,因此属于接触传染的一种。但因艾滋病在世界流行状况甚为严重,医学中有时会独立探讨。通常主要感染原为细菌或病毒,借由直接接触生殖器的黏膜组织、精液、阴道分泌物或甚至直肠所携带之病原,传递至性伴侣导致感染。若这些部位存有伤口,则病原可能使血液感染带至全身各处。

(5)垂直传染。垂直传染专指胎儿由母体得到的疾病。拉丁文以“inutero”表示“在子宫”的一种传染形式,通常透过此种传染方式感染胎儿之疾病病原体,多以病毒和活动力高的小型寄生虫为主,可以经由血液输送,或是具备穿过组织或细胞的能力,因此可以透过胎盘在母子体内传染,例如AIDS和B型肝炎。细菌虽较罕见于垂直感染,但是梅毒可在分娩过程,由于胎儿的黏膜部位或眼睛接触到母体阴道受感染之黏膜组织而染病;且有少数情况则是在哺乳时透过乳汁分泌感染新生儿。后两种路径也都属于垂直感染的范畴。

(6)血液传染。主要透过血液、伤口的感染方式,将疾病传递至另一个个体身上的过程即血液传染。常见于医疗使用注射器材、输血技术之疏失,因此许多医疗院所要求相关医疗程序之施行,必须经过多重、多人的确认以免伤害患者。在捐血、输血时,也针对捐赠者和接受者进一步检验相关生理状况,减低此类感染的风险,但由于毒品的使用,共享针头的情况可造成难以预防的感染,尤其对于艾滋病的防范更加困难。

三、传染病的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病历纪录以及摄影图像(例如X光),但感染症最主要的诊断工具还是微生物培养,在培养基中提供适当物质,并置入患者检体样本培养,常用来诊断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的细菌性感染。部分病媒无法被人工培养,尤其是多数病毒和钩端螺旋体。过去已发展出利用血清学标记物检查患者,甚至包括运用抗体作为检查方式之一。更新的技术可直接使用血液或分泌物中所含病毒或病原相关蛋白质等,作聚合酶连锁反应,不仅检验速度快,准确率亦大幅提升。

(1)鉴别病原:过去根据柯霍氏法则的验证程序,可以大致确认疾病的病原是否具有传染性,这个法则成功地验证结核分支杆菌为结核病的病原;但有许多情况下这个法则无法如期运作。

(2)确认流行范围:流行病学的发展对族群中的疾病研究也相当重要,当传染病暴发时,必须仔细分析事件为偶发性、地方病、流行病、大流行,以利医疗团队、公共卫生部门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四、传染病的治疗

当检验结果为阳性,必须尽快了解该种病原性的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度或是抗药性以决定对患者施用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依据抗药给予患者最有利的治疗方式,可减少广效抗生素的使用,进而减少可能产生之抗药性。

(第二节)农村地区传染病防治情况

一、传染病防治形势严峻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卫生科技的发展,我国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相继被控制和消除。但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水平依然很高,有些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如结核病、性病等死灰复燃;有的病原体发生变异,可能导致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等仍将呈现上升趋势,还有一些人类未知的传染病,很可能随时出现,其发病急、传染性强、短时间无法研制特异的诊断试剂、治疗效果难以推测。2003年上半年发生的“非典”疫情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传染病危害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防治传染病任重而道远。

二、传染病危害后果严重

实现小康社会,绝对离不开农民生活的改善。中国生活在农村的人口近70%,这部分人口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都有待解决。增加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不仅是我国政府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承诺,也是防止农民因病致穷和因病返贫的重要措施。由于农村人群的经济、生活条件相对低下,卫生知识不多,生活习惯不科学,个人患有传染病是常见的现象。如果传染病是急性的,传染性很强,大家又不知道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并且缺乏自然免疫力,一旦失控,在本地区或相关地区的传播,那么大家就面临一场难以逃脱的灾难。传染病直接地损害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后果严重,不堪设想。

三、传染病个人抵抗力微弱

农村地区不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交通不便,与家禽等动物接触机会较多,信息不灵,医疗设施薄弱,而且不管农村居民还是进城的农村人群在对传染病防治的认识方面,普遍存在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基本的防治知识,经济条件所限,有病不看,看病不与医生配合,不做检查,盲目追求用药治疗,住院病人病情减轻,经常中途自动出院。发病后不注意隔离措施,缺乏人群公共健康利益保护意识。以上的不利因素严重阻碍了传染病的个人抵抗能力,直接影响农村人群的健康水平。

四、农村地区的传染病防治机构的特点

1.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存在问题

医疗机构是传染病防治的最重要阵地,医生是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也是传染病诊断和治疗的负责人,基层农村医疗机构的传染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不够高。2003年全国传染病防治执法检查中发现农村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登记簿、疫情报告卡等填写不规范,甚至没有登记报告制度,部分乡镇卫生院无污水处理设施,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一起,一次性卫生用品未及时销毁处理,医院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意识薄弱。

2.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条规定,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2003年全国传染病防治执法检查中首次将疾病预防控制(防疫)机构列为检查对象。执法检查中发现部分防疫工作人员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意识不强,防疫机构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传染病卡横转或向上报告传染病疫情,有不同程度的丢失。

3.日常卫生监督缺乏力度

农村地区医疗机构和防疫机构在传染病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未能及时发现,与缺乏经常性的卫生监督检查也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目前尚未完成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防疫机构一手抓疾病预防控制,一手抓卫生监督,技术服务与执法监督相互混合,难以做到依法监督、执法公正、执法严格。

五、农村人群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要解决的问题1.加大财政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保护农村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加大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及经济投入。有分析表明,政府、社会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居民个人的医疗费用负担明显上升。随着人口的频繁流动,农村传染病会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所以卫生资源配置要缩小城乡的差距,要尽快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和监测系统,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派各级传染病医疗专业、疾病预防控制专业和卫生监督专业的专家及工作人员到农村地区技术扶持、检查指导。

2.加强科学研究,提高诊疗水平

农村地区医疗机构也要科学管理传染病防治工作,要坚持治中有防、边治边防、医防结合,措施到位。要经常派人学习临床实验室技术,重点掌握传染病快速诊断试剂的使用。平时要加强传染病的诊疗科研工作,任何一种传染病发病需要一个过程,就需要时间临床观察,提高传染病的鉴别诊断能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传染病监测工作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为临床提供必要的信息。

3.加大社会宣传,做好群防群控

传染病防治是全社会各行各业共同参与的必要活动,也是每个公民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传染病疫情报告、诊治和预防是医生义不容辞的天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主动与新闻媒体协调配合,加强和新闻媒体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及时宣传卫生法律法规,争取社会和各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让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了解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民参与意识。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我国建国以来,经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批准颁布的第一部针对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的卫生大法。共7章41条,内容分为总则、预防、疫情的报告和公布、控制、监督、法律责任、附则等方面,从法律上对各种传染病的分类和防治作了明确规定,是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部重要法律。

七、加强传染病基层预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