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眼病
15501400000001

第1章 眼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第一节)眼附属器的解剖与生理

眼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它们起到保护眼球及协助眼球完成视觉功能的作用。

刚出生的婴儿,眼睛直径为17毫米左右(成人为24毫米),形状已大致成形,但功能尚处于发展时期,其视力仅能看见物体的影像;出生一个月便能看清事物;两个月就能辨别颜色;至三个月左右,已能随着移动的物体转动眼球;到5~6岁时,眼球的形态与功能已与成年人相似。

一、眼睑

眼睑覆盖在眼球前面,其表面由皮肤构成,分为上眼睑和下眼睑,上下两睑间的裂隙称为睑裂。眼睑有保护眼球作用,它时时开闭,可使泪液润湿眼球表面,保护角膜光泽,并能清除眼内的灰尘和细菌。上睑以眉毛为界,下睑与颊的皮肤相连接。上下两睑相联结处,分别称为内眦及外眦。靠近内眦处有一肉状隆起称为泪阜,为变态皮肤组织,其上带有皮脂腺和毛。眼睑的游离缘为睑缘,有前后二缘(唇),前缘钝圆,长有一排睫毛,毛囊周围有皮脂腺及变态汗腺;后缘钝利,和眼球密切接触。后缘之前有一排小孔,为睑板腺的开口,两唇间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形成浅灰色线,称为灰线。上下睑缘的内侧各有一乳头状突起,中有小孔,是为泪点,为泪小管之开口。眼睑在组织学上分为5层。

(1)皮肤层:是人体最薄皮肤之一。

(2)皮下组织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容易水肿和出血。

(3)肌层:有两种横纹肌,一是眼轮匝肌,呈环形环绕上下眼睑,由面神经支配,司眼睑闭合。由于其肌纤维呈环形走向,故睑部的手术切口应与肌纤维平行;另一是提上睑肌,此肌由动眼神经支配,其功能是司上睑的提起,即打开眼睑,如受损伤后则上睑不能提起,会引起上睑下垂。此外,还有苗勒氏肌,为平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其收缩时使睑裂增宽。

(4)纤维层:由睑板和眶隔两部分组成,睑板为致密结缔组织所构成,质地硬如软骨,是眼睑的支架。上睑板较下睑板宽而厚,呈半月形,睑板内有垂直排列的皮脂腺,称睑板腺,开口于睑缘,分泌油脂,有保护角膜、防止泪液外流作用。

(5)结膜层:紧贴于睑板后面。

二、结膜

结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黏膜,衬在眼睑后面和眼球前面,按其部分又分睑结膜、球结膜及穹隆结膜三部分。由结膜形成的囊状间隙称为结膜囊。在内眦部泪阜外侧有一个半月形结膜皱襞,称半月形皱襞,相当于低等动物第三眼睑。

1.睑结膜

由3~4层柱状上皮细胞所构成,内有数量不等的杯状细胞,结膜急性炎症时,此细胞大量增多。睑结膜与睑板紧密相连。正常者睑结膜薄而透明,表面平滑,可见垂直走行的小血管。沙眼病变时,睑结膜表面变为粗糙,透明度也减退。在上睑结膜离睑缘后唇约2毫米处,有一与睑缘平行的浅沟,称睑板下沟,为异物藏身之处,又是沙眼病变结疤的中心。

2.球结膜

覆盖在角膜缘外的巩膜之上,与巩膜前面的眼球筋膜联系很松,容易推动。结膜下组织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网,发炎时呈鲜红色充血,称为结膜性充血,必须与眼内炎症时引起的睫状充血相鉴别。球结膜又常因水肿或出血而肿胀。

由于结膜上皮与角膜上皮在胚胎发生上同出一源,且在解剖上互相连续,因而结膜病常易累及角膜。

3.穹隆部结膜

系球结膜和睑结膜的移行部分,内多皱褶,便于眼球活动。皱褶浅面因慢性炎症可发生粘连。

三、泪器

泪器包括两部分组织,分泌泪液者称为泪腺,排泄泪液的称为泪道。

1.泪腺

位于眼睑外上方的泪腺窝内,被上睑提肌腱板分隔为较大的眶部和较小的睑部泪腺。有排泄管约16~20根,开口于外上穹隆结膜。此外尚有副泪腺,体积较小,分布在上下穹隆部结膜下,皆开口于穹隆部。

2.泪道

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1)泪点:位于上下睑内眦处。

(2)泪小管:起自泪点,上下睑各有一小管,向内侧进行至泪囊。

(3)泪囊:位于内眦与鼻根部稍下的“泪囊窝”内。

(4)鼻泪管:上接泪囊,向下开口于鼻腔的下鼻道。泪液排到结膜囊后,依靠瞬目运动和泪小管的虹吸作用,流向内眦,经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而排入下鼻道。泪液为弱碱性透明液体,除含少量蛋白和无机盐外,尚含溶菌酶、免疫球蛋白A等,故泪液除有湿润眼球的作用外,还有清洁和杀菌作用。正常状态下,人16小时内分泌泪液约0.5~0.6毫升。

四、眼外肌

司眼球运动的肌肉为眼外肌,共有6条。四条直肌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两条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

眼外肌的功能是司眼球的运动。各眼肌的主要作用方向是:内直肌→内转;外直肌→外转;上直肌→上转;下直肌→下转;上斜肌→下转;下斜肌→上转。

除上斜肌受滑车神经支配、外直肌受外展神经支配外,其余皆受动眼神经支配。

五、眼眶

眼眶是由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7块颅骨构成,其口向前,尖朝后,有上下内外四壁。成人眶深4~5厘米。外侧眶缘稍偏后,故眼球暴露较多易受外伤,眼眶外侧壁较坚硬,其他三壁骨质较薄,且有视神经孔、眶上裂、眶下裂等与周围相通。眼眶又与额窦、筛窦、上颌窦、蝶窦相邻,这些鼻窦有病变时,可累及眶内组织。

(第二节)眼球的组织解剖与生理

成人正视眼的眼球近似球形,前后径平均为24毫米,其直径为23毫米,水平径为23.5毫米。眼球位于眼眶的前部,借眶筋膜与眶壁联系,周围有眶脂肪垫衬,以减少眼球的震动。眼球前面有眼睑保护,正常眼球向前平视时,突出于外侧眶缘12~14毫米,由于眶外缘较上、下、内眶缘稍偏后,使眼球外侧部分暴露在眼眶外,故易遭受外伤。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分为外、中、内三层。

一、外层

眼球壁的外层又称纤维层,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俗称黑眼睛的像表壳样的透明片),后5/6为巩膜,两者移行处为角巩膜缘。眼球外层起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

(1)角膜:位于眼球前中央,横径11.5毫米,纵径10.5毫米,厚约1毫米。角膜在组织学上分五层:一为上皮细胞层,由5~6层细胞组成,此层再生能力强,一般损伤后在无感染情况下24小时可修复,且不留瘢痕;二为前弹力层,这层损伤后不能再生;三为实质层,占角膜厚度90%,损伤后不能再生,其结缔组织修复形成的疤痕称角膜白斑(俗称翳子);四为后弹力层,有一定弹性,较坚韧,损伤后可再生;五为内皮细胞层,为六角形扁平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

角膜本身为无血管透明组织,其营养靠空气、泪液、房水、周围血管以及神经支供给,角膜上有丰富神经,知觉特别敏感,一旦受外界刺激即发生反射性闭睑动作,起保护眼球作用。

(2)巩膜:为致密胶原纤维结构,质韧不透明,呈瓷白色,构成眼球外壁的后5/6,前面与角膜相连,后面与视神经硬膜相连,巩膜的前表面被球结膜所覆盖,巩膜厚度各处不同,约为0.3~1.0毫米,各直肌附着处较薄,巩膜深层组织血管及神经较少,代谢缓慢,故有炎症时病程迁延较长。

(3)角巩膜缘:为角膜与巩膜的移行部,宽约1毫米,此处有疏通房水的小梁及输林氏管,是房水循环的重要部分,亦是内眼手术切口的重要标志。

二、中层

眼球壁的中层又称色素膜、葡萄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具有营养眼内组织,调节进入眼内光线以及遮光作用,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组成。

(1)虹膜:是色素膜的最前部,亦是平常所说“黑眼睛”的棕黑色部分。虹膜呈圆盘状,中央有2.5~4毫米的圆孔,称瞳孔,近瞳孔缘处有环形的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因此瞳孔可开大缩小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有利于物像的清晰性。有些近视或散光的人,常眯起眼睛看东西,是利用“眯眼”来调节进入眼内光线以看清物体。

(2)睫状体:前接虹膜根部,后接脉络膜。有两部分,即睫状体冠部和平坦部,睫状冠内有睫状突,其上覆盖的上皮细胞有分泌房水的功能,睫状突上还有透明的悬韧带,连接着晶状体的赤道部,当睫状肌收缩时,悬韧带松弛,晶体借自身弹性变厚,增加屈折力,使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这就是调节作用。

(3)脉络膜:脉络膜有“眼球血库”之称,为色素膜最富于血管的部分,它由外向内分为五层,即脉络膜上腔、大血管层、中血管层、毛细血管层、玻璃膜。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色素,具有遮光作用,使眼球内形成暗房,保证了成像之清晰性。

三、内层

内层为视网膜,是视觉形成,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视网膜后极部有一正对视轴、中心微凹的区域,直径1~3毫米,称为“黄斑”区,是视力最敏锐处。在黄斑鼻侧3~4毫米处,有一淡红色圆形区,称视盘,又称视乳头,是视网膜神经纤维汇集穿出眼球后方的部位。视网膜中包括有三种神经元,即光感受细胞(又分杆细胞、锥细胞),为第一神经元;双极细胞,为第二神经元;神经节细胞,为第三神经元,其轴突即视神经纤维,构成视神经,经视神经孔进入颅腔,沿视路到视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