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眼病
15501400000011

第11章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第一节)病因病理

一、概述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指由于眼压升高而引起视神经损害的可致盲的常见眼病,又称为慢性单纯性青光眼。以眼压升高,波动幅度大,前房角开放,典型青光眼性视盘损害和视野缺损,最终导致失明为临床特征。本病发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不易被察觉,不少患者直到晚期视功能遭受严重损害时才发觉。我国3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0.5%~1%,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具有遗传倾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糖尿病、低血压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有关。病变损害主要是眼压升高所致的视盘改变和视野缺损。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原因主要是眼压增高,由于房水排出通路的病变,使房水排出阻力增加导致眼压增高。

二、中医论述

本病属中医眼科学“青风内障”范畴。多因劳神过度,损伤肾气,以至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或脾肾阳虚,造成水湿上泛,至经脉不利,玄府闭塞,神水淤积所致。《证治准绳·青风内障证》生动地描述了本病的病因、证候和预后:“视瞳神内有气色昏蒙,如青山笼淡烟也,然自视尚见,但比平时光华则昏蒙日进,急宜治之,免变绿色。变绿色则病甚而光没矣。阴虚血少之人及竭劳心思,忧郁,用意太过者,每有此患。然无头风痰气夹攻者,则无此患。”

(第二节)临床表现

(1)早期往往无明显自觉症状,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才偶尔出现雾视,感到轻微眼胀,头昏视朦,中心视力不受影响,而视野逐渐缩小。中后期因视野缩小而行动不便。

(2)检查体征:眼压升高,一般在30~40mmHg之间。24小时昼夜眼压波动幅度较大:大部分超过5mmHg。房水流畅系数(C值)降低:<0.13。前房深浅正常或较深。虹膜平坦,房角开放。瞳孔正常。视盘凹陷进行性扩大,杯/盘比>0.6,双眼视盘凹陷不对称,颜色苍白,视盘边缘宽窄不一致。

(3)实验室和眼科专项检查

视野检查:视野变化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观察病情是否发展的重要依据。表现为局限性视野缺损、弥漫性光敏感度下降和短期或长期波动阈值增加。视野缺损表现为早期生理盲点扩大,继而旁中心暗点、弓型暗点、鼻侧阶梯状视野缺损,周边视野向心性缩小,晚期部分病人甚至看东西好像是从小管子中向外瞧的样子,医学上把这种现象叫作管状视野。

前房角镜检查:高眼压或低眼压状态下房角均为宽角。

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图像分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

(第三节)诊断要点

一、诊断

具有眼压升高、视盘损害和(或)视野缺损、前房角开放等体征即可诊断。

由于开角型青光眼多无自觉症状,早期容易漏诊,对可疑病例须作全面检查,必要时可做青光眼激发试验,以便早期诊断。主要的检查方法包括24小时眼压曲线检查,眼压描记、视野、对比敏感度检查,色觉检查,电生理检查等。

二、鉴别诊断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须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均无明显的自觉症状,都可有视盘凹陷和视野缺损,鉴别要点在于前房角的改变: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房角为宽角;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房角为窄角,常伴有虹膜前粘连。

(2)视盘先天发育异常:视盘发育不良、先天性视盘小凹、生理性视盘大凹陷、视盘缺损等与青光眼视盘改变相似。临床诊断时需注意患病年龄,认真辨别视盘改变的特征,并且注意眼压、视功能是否有改变。视盘的先天发育异常其视盘无进行性改变。

此外,原发性青光眼还须注意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继发性青光眼病变等鉴别。

(第四节)治疗和预防

一、治疗

青光眼治疗的目的是保存视功能。

(1)治疗方法包括:①降低眼压;②视神经保护性治疗。

(2)常用抗青光眼手术:①接触瞳孔阻滞手术。②解除小梁网阻塞的手术。③建立房水外引流通道的手术。④减少房水生成的手术。

二、预防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平时完全没有眼睛疼痛,也没有眼睛发红及其他明显的症状,病情进展非常缓慢,甚至到了中心视觉完全丧失后,有的才到医院诊治,有的患者仍没有察觉,可惜此时已经属于晚期,已经丧失了治疗的时机。因此早期的预防和发现非常重要,具体措施有:(1)利用广播、电视、电影、宣传画、板报等媒体,或举办知识讲座,或出版有关青光眼的科普读物,积极宣传和普及青光眼的防治知识。

(2)重视非专科医护人员青光眼诊治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治青光眼的整体水平。

(3)加强青光眼的普查工作。45岁以上的人,有条件者应每隔2年到眼科检测1次眼压。对35岁以上具有浅前房、眼胀头痛或有青光眼家族史者,最好每隔1年到眼科检测眼压,以便能够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4)对暂时未能明确诊断的病例,不要轻易地作出否定或肯定的结论,应定期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避免漏诊或延误早期治疗的时机。

(5)一旦确诊为青光眼,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保护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