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生命百科-生存环境(科普新课堂)
15502300000036

第36章 飘泊鸠已灭绝

飘泊鸠灭绝的历史是人残酷对待野生动物的最突出的案例之一。

这种个头不太大的长尾巴的鸟在19世纪中叶之前遍布北美大陆,它被认为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

飘泊鸠经常大量聚集,有时鸟群的数量可达10亿只!大群的鸟经常迁飞寻觅食物丰富的地方。这种鸟喜欢在阔叶林中生活,它们在那里建巢,主要以树籽和草籽为食。飘泊鸠在某个林区通常停留几周到几个月。孵出小鸟,吃干净大面积林区中的树籽和草籽后,大群的飘泊鸠又去寻找新的合适的地方,为此它们有时竟飞出几千公里。

据目击者描述,飘泊鸠迁飞的景象令人惊骇。大群的鸟遮天蔽日,霎时间天昏地暗,千万只鸟发出拍翅膀的巨响。

人们想方设法来杀死这些鸟,当地的居民弄清鸟群飞行的方向之后,准备好火枪、棍棒、杆子,甚至网。他们不仅开枪,而且还用普通的棍棒打落低空飞行的鸟。

捕杀行动有时持续几个小时。大量被打死的鸟的肉被人们腌在大桶里,用来喂猪,或沤成肥料。

那时谁也没想过飘泊鸠会灭绝。但是到了80年代初,数量众多的鸟群明显变得稀少,19世纪末飘泊鸠就消失了。无论是迟到的禁止猎杀的法令,还是为发现飘泊鸠筑巢地点而特设的巨额奖金都已于事无补。

1914年,在辛辛那提市动物园里,最后一只名叫马尔塔的飘泊鸠死去。

科学家们认为,飘泊鸠像其他许多群体鸟类一样,只能够群集繁殖。人类的野蛮行为使它们的数量减少到了不能正常筑巢繁殖的程度,因而使它们走上了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