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生命百科-生存环境(科普新课堂)
15502300000004

第4章 生物圈

“生物圈”一词是奥地利地质学家爱德华·修斯在19世纪后半期首次使用。但是生物圈理论在20世纪初才出现。它是由杰出的俄罗斯科学家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维尔纳茨基创建的。他把生物圈看成一个地球的特殊的活力层,上面住满了生物,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的活动作为改造地球的最重要的因素而表现出来。弗·伊·维尔纳茨基本人认为,法国自然科学家拉马克是生物圈理论的先驱者。

生物圈包括三层:空气层--大气层,水层--冰界,固体层--岩石圈。大部分生物在岩石圈的扩展空间不超过地表以下10米。而在大气层中则可达海拔6000米。生物在水中随处可见,直至大洋两千多米的最深处。大部分生物集中在地表和水下20米~30米处。与地球本身相比,生物圈是个最薄最薄的薄层。

30多亿年以来生物逐渐挤满地球表面并不停地改造着它。

没有生物地球化学的不间断的物质循环,生物圈是不可能存在的。您想一想,我们把化学元素的位移称作圆周或循环运动,化学元素是在循环中连续不断地变为生物和地球表面的非生物部分。这种运动由两个相反过程来作保障:由无机物合成复合有机物和把有机物分解成普通无机物。

生物圈要存在,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能源供给。太阳的光辐射和热辐射是其主要的源泉。太阳光的能量以化学键能的形式储存在绿色植物的有机物中,并能由一种有机物转化为另一种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