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相声
15506500000010

第10章 附录:相声名人小传(2)

15岁师从快板书艺术家梁厚民先生,曾获全国第二届快板艺术大赛一等奖。后拜金文声先生为师,进修评书艺术。经常上演的曲目有《雌雄剑》《武松打虎》,相声《学四相》《汾河湾》等。在“2005年北京相声小品大赛”中与何云伟合作凭借《我要幸福》一举夺得相声专业组一等奖。

六、马三立

马三立(1914~2003年)是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相声“泰斗”。祖籍甘肃省永昌,生于北京,回族。曾就读于天津汇文中学。家庭环境使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对相声艺术十分熟悉。在父兄的熏陶下,打下“说”、“学”、“逗”、“唱”的深厚功底。1930年开始登台演出,学艺进步很快,视野也日渐开阔。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内紧外松、有条不紊、表演细腻、含蓄隽永的风格。他12岁跟父亲马德禄学艺,后拜著名相声演员周德山(周蛤蟆)为师,马三立大师艺术功底扎实,有口皆碑,擅演“贯口”和文哏段子演出的传统相声有200多个,其中主要有:《吃元宵》《卖挂票》《黄鹤楼》《相面》《卖五器》《开粥厂》《夸住宅》《地理图》《文章会》等。他创作、改编并演出新的相声节目六七十个,包括《买猴》《十点钟开始》《偏方治病》等。多年来他还培养了阎笑儒、班德贵、连笑昆、方笑天、常宝华、高笑林等许多相声演员。2001年12月8日,马三立大师在天津举行告别演出,正式退隐江湖,结束了八十年的从艺生涯。2003年2月11日6点45分因病在天津辞世,享年90岁。

马三立大师在漫长的舞台生涯中,饱经风霜,历尽坎坷,矢志不移地以相声为武器,讽刺假恶丑,歌颂真善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受到群众爱戴,在海内外享有相当高的声誉。他家学渊源,博采众长,承前启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推动了相声艺术的发展,不愧为当代的相声泰斗、幽默大师。

七、侯宝林

侯宝林(1917年~1993年),满族,中国著名相声大师,表演艺术家。1917年出生于天津。因家境贫寒,四岁时被舅舅张金斌从外地送到北京地安门外侯家。养父在涛贝勒府当厨师,家境清贫。从懂事起,就饱尝了城市贫民生活的艰辛。1929年,他刚刚十一岁,就拜阎泽甫为师,学京戏。整天打杂、烧水、做饭、看孩子。同时,每天到天坛溜嗓子,练“云手”、“起霸”等京剧表演程式。

经过几年艰苦奋斗,侯宝林的相声终于成为什样杂耍中攒底的“大轴儿”。从清末起,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按照老规矩,天津的杂耍园子历来是刘宝全、白云鹏的京韵大鼓唱“大轴儿”。再好的相声也只能排在倒二“压轴儿”,但侯先生以卓绝的艺术冲破了老一套的规矩,也为相声增了光,添了彩。

侯宝林被尊为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并被誉为语言大师。在他漫长的60年的艺术生涯中,潜心研究并发展相声艺术,把欢笑带给观众。以他为代表的一批相声艺术家使这门艺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达到一个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峰。他为相声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除创作和表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相声名段以外,还对相声和曲艺的源流、规律和艺术技巧进行了理论研究。他还注重培养年轻一代,一些活跃在相声舞台的名家都是他的学生。他生前曾任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指导、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因病于1993年2月4日逝世。临终前口述“最后的话”:“我侯宝林说了一辈子相声,研究了一辈子相声。我的最大的愿望是把最好的艺术献给观众。观众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师。我总觉着再说几十年相声也报答不了养我爱我帮我的观众。现在我难以了却这个心愿了。我衷心希望我所酷爱、视为生命的相声发扬光大,希望有更多的侯宝林献给人民更多的欢乐。

八、侯耀文(侯跃文)

侯耀文是我国著名的相声作家、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自幼受其父侯宝林的熏陶,1960年登台,有四十七年的艺龄。1984年,他获得中国十大笑星的称号,在全国的相声大奖中,名列前茅。于1993年获美国华美艺术学会颁发的“国际艺术成就证书”。生前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生前是中国铁路文工团总团副团长、说唱团团长,主管曲艺说唱业务。

侯耀文的表演幽默、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门生有郭德纲、陈寒柏、常宽等,其相声作品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

2007年6月23日18时30分在北京昌平区沙河玫瑰园别墅中逝世,享年59岁。

九、薛宝琨

薛宝琨,1935年生于天津静海县唐官屯。薛家辈辈都是读书人,父亲是个《日出》里黄省三式的小职员,全家人生活还算温饱。

然而薛宝琨却命运蹇舛多艰。1948年,他报考商业职校,因为这类学校毕业后可以安排工作。到1950年,15岁的他,作为知识书店的实习生站了一年柜台,转年复学,到1954年在天津医药公司采购供应站当会计。1956年响应周总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他读过许多苏俄作品,一心想在这最高学府圆他的作家梦。反右斗争后,又钻研外语,想搞翻译工作。而1961年毕业分配却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分到了中央广播事业局文艺部当编辑,广播说唱团创作员。写歌词、相声、鼓词。为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充当“喉舌”。在那里他接触了曲艺,结识了侯宝林等曲艺名家,并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从1961年至1972年12年中,在他们的熏陶、浸染、刺激、提携下,学到了不少东西,无疑对他日后的曲艺理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冯巩

冯巩,出生于1957年,天津市人。冯国璋曾孙。自幼喜爱文学艺术,现为中国广播艺术团副团长兼艺术总监。文艺一级,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全国青联常委。1973年创作演出相声处女作《尊师爱徒弟》参加天津市优秀节目会演。后投师马季门下,学习相声的创作与表演,并先后与刘伟、牛群搭档,活跃于津、京舞台。先在中国铁路文工团后到中国广播艺术团至今。冯巩和牛群合作期间,为广大群众表演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相声段子。冯巩已连续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深受海内外电视观众的好评与喜爱。

曾获奖项:

连续二十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表演相声节目,获春节联欢晚会观众喜爱的节目评选十二次一等奖,三次二等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专业相声大赛中获捧哏一等奖。

1989年被评选为全国十佳电视演员称号。主演的六集电视剧《那五》1989年被评选为全国首届电影厂家电视剧一等奖。

因在电影《站直了,别趴下》中扮演作家高文,荣获第十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获第四届、第七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学会奖。

主演的电影《埋伏》获第十七届金鸡奖特别奖,扮演的叶民主获最佳男演员提名奖。

1997年12月荣获“中国文联”文艺家协会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1998年主演的电影《没事偷着乐》因成功地塑造了剧中人张大民而荣获第十八届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第六届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的男演员奖。上海影评协会最佳影片奖最佳男演员奖。

2004年自编、自导、自主演电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荣获第十二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喜剧片奖和最受欢迎的男演员奖。

十一、师胜杰

师胜杰1953年4月生于天津的一个相声世家,父亲师世元、母亲高秀莲都是靠说相声谋生,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京津一带颇有名气。1959年,为了支援东北的艺术建设,师世元举家北上哈尔滨,出任哈尔滨民间艺术团相声队队长。师胜杰排行老二。

十二、姜昆

出生于1950年11月19日,我国知名相声演员,现任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国家特一级演员中国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曾经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十六团的兵团战士。

十六岁,在北京灯市口中学初三毕业后,还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1975年被选到黑龙江代表队,准备了半年,1976年到了北京参加全国曲艺汇演。1978年底,他以最年轻的代表身份,参加了“文革”后的全国“第四届文代会”,并被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央电视台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选中了他当主持人,并参加创作。自此,他又开始了他艺术生涯的一个新的阶段。十几年的连续参加,他奉献给中国人民一个又一个精品相声:《错走了这一步》、《老奶奶看排球》、《虎口遐想》、《电梯风波》、《着急》、《学唱歌》、《照相》……

1985年,姜昆当选了中国曲艺家协会的副主席。同年,他接替他的恩师马季,担任了中国广播说唱团团长的职务,并在这一年被选为中华青年联合会常委。1995年,他辞去了中国广播说唱团团长的职务,担任了由他在20世纪90年创立的中华曲艺学会会长,潜心在相声领域里在奋斗一番。他编辑的200万字的《中国传统相声大全》,成为研究中国相声珍贵的权威性资料。他创作的《姜昆相声集》是中国相声人手一册的教科书。

1998年他出版的自传体的《笑面人生》一书,第一年销售突破45万册大关,在中国销售排行榜上名列第二。1998年,年近五十的姜昆又有了新的安排:创办中国相声网,把世界的笑引向中国,把中国的笑洒向世界。

徒弟有:刘惠、白桦、邓小林、大山、刘全利、刘全和、赵卫国、李道南、陆鸣、许勇、夏文兰、倪明、唐爱国、齐立强、句号、徐文、郭丹、曹曙光等等众多。

2004年担任中国文联曲艺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