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农村科普知识常识——气象知识
15507100000029

第29章 雷电

自从富兰克林用风筝引雷电以后,人们对雷电的认识逐渐深刻,防雷、避雷手段也更加先进,但为什么雷击事故不见减少,近几年反而呈上升趋势呢?

许多专家认为,近年来,全国各地城市建设的速度大大加快,一座座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造成地电位提高,雷电击穿空气的距离缩短,城市磁场发生变化,使雷电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日益明显。同时,随着电子、微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城市通信电源大幅增多,城市电磁场已发生变化,特别是微电子产品普遍绝缘强度低、过电压耐受力差,容易遭受雷电侵袭,其中电脑网络、通讯指挥系统和公用天线都是重灾区。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越发达,雷击对人们的威胁就越大。

雷击事故的发生与人们的防雷意识不无关系。大多数人的防雷意识还只停留在防直击雷阶段,而殊不知目前直击雷造成的危害已明显减少,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造成的危害却大大增加。据德国一家保险公司统计,在德国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害中,感应雷击高居榜首,占全部灾害的338%。

一般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只能预防直击雷,而强大的电磁场产生的感应雷和脉冲电压却能潜入室内危及电视、电话及联网微机等设备,甚至危及人的安全。目前仍有许多建筑和机房还没有比较完善的防雷措施。

雷电活动也是威胁航天发射活动的一种危险天气现象。

国际航天史上就多次发生过因雷击而造成巨大损失的事件。

如1987年3月26日,美国航天局携带一枚美海军通讯卫星的“大力神-半人马座”火箭因遭到雷击,发射失败,直接损失16亿美元。1987年6月9日晚7时左右,美国弗吉尼亚州沃洛普斯岛发射场的三枚小型火箭被雷击中自行启动升空,飞行100m后坠入大西洋。美国阿波罗系列登月火箭也因遭受7次雷击而受到巨大经济损失。中国“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首次发射,也因发射场雷电活动频繁而推迟了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