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二十几岁一定要懂经济学
15507500000057

第57章 比尔·盖茨弃学创业的背后

机会成本

2009年,成都某两所高校的几名研究生联合起来开办了一家据称是“国内第一家由研究生开设”的擦鞋店。这一招牌吸引了不少顾客,开业头一天就赚了300多元。然而此举同时引起激烈争议,有人尖锐地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擦鞋是一项工作,固然无可厚非,然而这样太影响平时的功课,耽误了正事用于擦鞋,实在不能接受。

暂且抛开人们的激烈争议,设想以经济学的眼光,该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呢?这就要涉及“机会成本”的概念。

“机会成本”,也叫“择一成本”,是指在制定某项决策时必须作出一定的选择,而在被舍弃掉的选项里价值最高者,就是这次决策的机会成本。我们都知道,决策应该选择价值最高的选项,它可以使得机会成本最低,即失去越少越明智。当然也存在不得不放弃价值最高的选项的情况,那么其机会成本(从理论上讲,此时处于第二高的价值)将会是首选。

机会成本广泛存在于生活当中。比如下棋,喜欢下围棋的人都知道,在对弈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种两难处境。即将落子的这一手棋,是往中央跳出,争取一个广阔的天地,还是坚定地在低线守空,把看得见的好处拿到手呢?跳出固然海阔天空,但以后能不能得利,却显得难以把握;守地固然收益明显,但发展前景却有些乏力。如此思考一番,也是犹豫难决,其难就难在对一手棋的机会成本的衡量。在其他方面,机会成本也比比皆是。一个有着多种兴趣的人在上大学时,会面临选择专业的困难。辛苦了五天,到了双休日,究竟是去郊区来个双日游,还是美美地看几张光碟?它们难就难在选择了这个,就要放弃那个。

对于个人而言,机会成本往往是我们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东西,而且常常要比我们预想中的还多。以读研究生为例。现在的学校收费都普遍偏高,那么,你一年的学费、书本费和生活费之和是不是就是入校成本呢?当然不是,还不止这些。机会成本必须包括你用于学习的时间。如果你将这些学习时间用于工作,那么它们也必然将是一笔收入,只是你不得不放弃学习了。这样,我们就发现大学的机会成本是“实际的花销”再加上“放弃的收入”,如果你在读研前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我们就会发现你读研的机会成本将变得更大。

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机会成本的例子,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世界首富、微软公司前任总裁比尔·盖茨在面临选择时,是如何计算机会成本的。

比尔·盖茨于1973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律系学习,可是他对法律

一直没有兴趣,反而对计算机情有独钟。19岁时,盖茨有了创办软件公司的想法,随之而来的就是他要面临的一项选择:是继续读书直到拿到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学位证书,还是辍学开办自己的软件公司?

对于热爱学习的比尔·盖茨来说,顺利完成学业,拿到哈佛大学的毕业证书是他的梦想,可开办一间自己的软件公司则是他眼下最迫切想做的事。在经过一番思考后,他决定放弃学业,开办软件公司。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从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比尔·盖茨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

1999年3月27日,比尔·盖茨回母校参加募捐活动时,有记者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回哈佛上学,弥补他曾经的遗憾。对此,比尔·盖茨只是微微一笑,没有作出任何回答。

这是为什么呢?按照常理,上学是盖茨喜欢的事情,在实现了创办软件公司的愿望后,他完全可以静下心来继续学习,实现他的哈佛梦想,可是他为什么又选择放弃呢?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就不再那么令人困惑了。因为,对于当时的盖茨而言,在放弃学业和经营公司两者之间,放弃经营公司去上学的机会成本更大。而且作为电脑奇才的他,在计算机领域的技术水平早超过一般同龄学生,上学对他来说,得到的利益不可能比他经营公司的利益大,所以他当然会选择机会成本较小、利益较大的一方。

机会成本并非会计学意义上的成本,而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概念。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人们计算机会成本一般只是为了找到最佳的要素组合,从总体上得到最大的利益。

机会成本不仅仅是名人作出选择时才会用到的,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有选择就需要计算机会成本。比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养鸡的收益。假设养猪可以获得9万元,养鸡可以获得7万元,那么养猪的机会成本是7万元,养鸡的机会成本为9万元。在图书馆看书学习与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时,在图书馆看书学习的机会成本是失去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享受电视剧的机会成本是失去在图书馆看书学习所得到的东西。假若一人拥有一所房子,那人选择自住的机会成本就是把房子租给他人所能得到的收入。

有选择才有自由,然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选择的同时往往附带着机会成本。职场里常见的跳槽现象便是如此,特别是对那些已经有了一定的职业地位和工作经验的人来说,跳槽意味着放弃原来单位的职位、待遇、人脉以及企业文化,方方面面加起来,实际上就是一笔不小的机会成本。而在新单位里有可能会大展宏图,也有可能会因不适而遭受挫折。在作出跳槽决策前,一定要好好计算一下机会成本方可行事。

现在再回到本节开始所说的“研究生擦鞋”的案例中来。在用机会成本加以分析之前,还要探讨一下读研究生和开擦鞋店之间的共性。说出来可能人们还不相信,依据当前的形势,上学和开店都是典型的风险投资行为,而且前者的风险还要高过后者。就投资成本而言,上大学的投入明显比开擦鞋店要高。按常理推断,“研究生擦鞋店”的注册资本大约在三四万元,而现在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平均成本就超过1万元,据统计,中国七个低收入壮劳力也供养不起一名大学生。就投资收益而言,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几乎成了难关,而且是一年比一年难。甚至在浙江、江西等地,有的毕业生已经开始寻求“零工资”就业。相比之下,开个擦鞋店的收益倒显得稳定得多。

接下来将读书与擦鞋两者的机会成本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研究生们牺牲部分学习时间用于擦鞋,其实是一种经济理性的选择。对于他们来说,放弃擦鞋的机会成本比放弃读书的机会成本更大。因此,他们的行为并不难理解,不应该遭到人们太多的非议。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其实还涉及另外一种机会成本,即本文中已经提到的情感和观念的选择。相信从长远来看,研究生对于学问的价值认同还是要高于擦鞋的,所以,他们是不会把读书的时间完全用于开擦鞋店的,他们需要的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选择有时很容易,但有时却很难,难就难在备选的双方都有多种多样或者不相上下的优势。不过,只要了解了其中的经济学原理——机会成本,人们就会明智地作出最经济、所获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每天多学一点点

机会成本是一个对于任何人都很重要的经济学概念。人们在决策时,经常会比较各个备选项的成本和收益,只有所获利益高于成本,人们才更倾向于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