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二十几岁一定要懂经济学
15507500000081

第81章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贸易转型

在叫响“海尔——中国造”之初,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过一句值得玩味的话:“国门之内无名牌。”海尔人的解释是,中国市场是国际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国际市场的竞争。要想成为世界名牌,必须在每个地方成为本土化的国际化名牌。

海尔进行“本土化的国际化名牌”实验是从最发达的美国开始的。1999年4月,海尔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生产基地奠基,年设计生产能力为50万台,在美国冰箱企业中排名第六。从此,标志着海尔集团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海尔诞生,即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罗来纳州。这个在当时引起极大争议的做法,现在已成为海尔实现本土化国际品牌的里程碑。

2010年,一年一度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展)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和技术的年度会展,其规模在全球会展中首屈一指,云集了索尼、苹果、三星、海尔等国际知名品牌,汇集了全球足够酷炫的创新产品和前沿技术。在这场CES的盛宴上,海尔展示的世界首台“无尾”电视获得了“2010年CES未来科技产品奖”,将全球电视产业带入了“无尾时代”,彻底改写了世界电视行业发展的历史。

海尔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无尾电视”不仅标志着电视行业跨入了“无尾时代”,而且彰显了以海尔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实力。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正在改变对“中国制造”的看法,转而成为“中国创造”的追捧者。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全球贸易规模一年比一年扩大,“中国制造”参与的贸易份额越来越超乎世界的想象。过去数年间,“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可以说,廉价的、几乎无所不包的“中国制造”方便和丰富了世界市场,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成本,增加了世界的福利。

在中国经济的发展格局中,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中国制造”的巨大影响力,同时,中国也通过“中国制造”,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的工业体系,把我们的产品推向了全世界。

但同样不容回避的是,中国企业只是世界制造产业链中重要的“车间”,在很多产品的国际分工中,中国仅仅处于加工生产环节,利润空间有限。

据经济学家统计,在全球生产链中,一件产品的分工大致是:研发占40%,采购占5%,制造占10%,营销占30%,分销占5%,服务占10%。比如,一台标有“中国制造”的美国苹果公司的Ipod播放器,在发达国家市场零售价格是299美元,其中160美元是美国的设计、运销和零售企业获得,中国组装厂获得的收益仅仅是每台4美元的加工费。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市场上的平均价格约为9.9美元,而制作这个芭比娃娃的中国企业却只能拿到35美分的加工费。

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在整个加工贸易价值链中,中国企业主要从事的是零部件和原辅料的初级加工、装配等,加工贸易技术含量不够高,产品附加值较低,而且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只能依赖廉价劳动力以及大量的资源消耗参与国际竞争。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造成大批这类从事“加工、贴牌”生产的企业倒闭,留下大量的后遗症。

这场危机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加快技术研发速度,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加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因为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前途和命运。

中国创造最基本的一步就是要在科技发展上有所创新,加快技术研发速度,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

1991年,珠海格力电器进军空调领域。格力坚持把“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没有脊梁的企业,一个没有脊梁的企业则永远站不起来”作为企业的信条,在技术研发上不设门槛,需要多少就投入多少。对自主创新的重视和巨大投入,使得格利电器在科技创新上硕果累累。

据统计,格力电器在国内外累计拥有专利3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300多项,是中国空调行业中拥有专利技术最多的企业。

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空调企业,格力电器用行动证明了:中国企业不仅仅可以扮演好一个“制造者”的角色,而且在自主创新特别是核心技术的创新方面,同样可以有所作为,同样能成为世界的强者,同样能赢得世界的尊敬。

也正是基于对核心科技的全面掌握,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局面,格力电器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不但没有出现下滑,反而双双上扬,进一步巩固了格力空调在世界制冷界的地位。

显然,“中国创造”既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要素,更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创造力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国家,都是其屹立于世界的根本条件。

中国创造要注重在掌握核心技术上寻求突破。市场竞争,最根本的较量就是核心技术的较量。核心技术就好比原子弹,可以轻松地把对手打败,这是谁都想要的“宝贝”。拿我们大家都喜欢用的电脑来讲,它的桌面操作系统九成以上的市场都被微软公司占领,原因就是它掌握了核心技术。如果中国的企业都能像微软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几项绝活,那么,企业提质增效就会水到渠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能掌握主动权。当然,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最主要的是靠企业自己去研发、去攻关。

中国创造要在重点产业上下工夫。重点产业就像经济的“航空母舰”,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把重点产业的自主创新本领提高了,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就快了。

中国创造还要注重在高新技术上花力气。高新技术产业源于自主创新,也是推进自主创新的“高速铁路”。比如发展风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太阳能光伏等。通过加大这些产业集群和示范企业的自主创新,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我们经常说,牵牛要牵牛鼻子。只要抓住了自主创新这个关键,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在转方式促发展的新形势下,只要企业能够抓好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中国的经济就会更加“牛”起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也会早日实现。

我们强调中国创造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忽略中国制造。现在的中国制造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因为:

(1)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中国劳动力的素质现在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3)中国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相关的配套服务。

基于上述原因,中国制造仍然具有世界竞争力,仍然是中国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

低成本、低价格曾经是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所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这一优势不可能成为一劳永逸的“撒手锏”,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就要实现技术和品牌的提升,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

每天多学一点点

从世界加工厂到世界工厂,其核心就在于科技的进步和质量的提高,单靠物美价廉、大批量的低端产品来创造财富,并非长久之计。中国企业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以高质量的品牌产品,完成向中国创造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