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痔疮
15508300000004

第4章 痔疮的检查与诊断、鉴别(2)(1)

(1)视诊:观察肛门局部的皮肤色泽及形态。可见脓肿处红肿热痛,不可触摸,将溃时变为白色。破溃后脓汁厚稠、色黄、量多者,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急性炎症;而混有绿色脓汁者,多为绿脓杆菌感染;脓汁色黄且臭者,多为大肠杆菌感染;脓色清稀或如豆渣样,多为结核杆菌感染。若脓血相杂,似果冻状物,应考虑为癌变。

(2)指诊:对确定脓肿的形态、性质、位置、有无瘘管、瘘管走行如何、脓肿涉及哪个层次、有很重要的意义。

(3)探针及着色检查:可以确定脓肿感染的内口,以及脓肿范围、瘘管走向。

(4)内窥镜检查:观察直肠内有无内口、脓血及其他病变。

(5)脓汁培养及活体组织检查:确定致病菌和病变的性质。

3.致病菌的诊断和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感染是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主要原因,而外伤、肿瘤等也能导致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1)感染因素:肛门直肠周围感染,譬如,肛窦炎引起的肛门周围脓肿、肛裂感染、痔感染、会阴部手术感染(痔注射或手术后感染,产后侧切后感染,前列腺、尿道手术后感染等)、尾骶骨骨髓炎或结核等。

其次为肛门周围皮肤的疾患,诸如,化脓性汗腺炎、毛囊炎、肛门腺炎、蜂窝组织炎、粉瘤、尖锐湿疣、平滑肌瘤、血管瘤感染等。

另外,结核病、溃疡性大肠炎、克隆氏病、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全身疾病也能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2)外伤因素:枪弹贯通伤、刀等锐器刺伤、直肠肛门内异物损伤等。

(3)肿瘤:肛管直肠癌破溃或波及深部、平滑肌瘤、血管瘤、脂肪瘤等感染,骶骨前畸胎瘤等。

(4)其他因素: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放线菌病、直肠憩室炎等感染。

4.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原发病灶的诊断

脓肿原发病灶的寻找,是对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能否根治起着关键的作用。

(1)挤压法:即采用分叶状肛门镜扩张暴露脓肿部位的隐窝,然后压迫脓肿,以观察脓汁排出之所在,即可确定内口。

(2)双合诊:把食指插入肛管,拇指在皮肤触摸,脓肿波动最明显的皮肤及黏膜最薄区,即是内口、外口的位置。

(3)肛门镜检查:可见肛隐窝局部充血,可有脓性分泌物。

(4)探针检查:在肛门窥器下,用探针钩隐窝,较易进入,且有溢脓者,即为内口。也可在术中,切开引流时探及内口。

操作中要切忌暴力,以免造成人为的假内口,致使手术失败。

5.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分类

共有三种分类法:

(1)六类法:主要根据脓肿形成的部位分。

①皮下脓肿:在肛门周围皮肤下面形成的脓肿。

②黏膜下脓肿:在直肠黏膜下层内形成的脓肿。

③坐骨直肠窝脓肿:在坐骨直肠窝形成的脓肿。

④骨盆直肠窝脓肿:在骨盆直肠窝形成的脓肿。

⑤肛门后脓肿:在肛门后间隙内形成的脓肿。

⑥直肠后脓肿:在直肠后间隙内形成的脓肿。

(2)二类法。

①高位脓肿:位置在肛提肌以上的脓肿,如骨盆直肠窝脓肿,高位肌层脓肿、高位黏膜下脓肿等。

②低位脓肿:位置在提肛肌以下脓肿,如坐骨直肠窝的脓肿、皮下脓肿。

(3)急慢性分类法:即根据脓肿的性质和致病菌来分。

①急性化脓性脓肿: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所引起。

②慢性化脓性脓肿:多为结核菌引起。

三、望诊球结膜血管诊断内痔的原理及方法

望诊是中医学宝库中的重要遗产,由于在运用中,难以量化、定性化,使得望诊难以推广。

1.五轮、八廓

望诊球结膜血管诊断内痔,其理论依据是五轮、八廓学说。

(1)五轮:即指眼睛的构成是由五脏精华之气孕育而成,故将眼部分成五轮——风轮、肉轮、气轮、血轮、水轮。取其圆为五轮,能够灵活转运之意。五轮内应五脏,脏有所病,必须于轮,故轮属标,脏属本。五轮和五脏的分属:肝属木曰风轮,在眼为青睛;心属火曰血轮,在眼为眦;脾属土曰肉轮,在眼属上下胞(眼睑);肺属金曰气轮,在眼为白睛;肾属水曰水轮,在眼为瞳仁。

(2)八廓:把眼分成八个部分:乾(天)、坎(水)、艮(山)、震(雷)、巽(片)、离(火)、坤(地)、兑(泽)。廓者,有内通外达,兼能卫御之意。

2.具体做法

(1)首先除外结膜炎等眼病。

(2)在自然光线下,使被检查者端坐,眼球尽量上视。检查者用拇指向下牵拉下眼睑,暴露双眼球结膜的下部。

(3)若在乾卦部位附近可见到向上行走的充血、曲张的“赤脉”,即作为球结膜内痔特征的阳性症。

四、肛瘘的诊断

肛瘘的诊断并不困难,但要正确地寻找到瘘管的走向、瘘管的内口却是不太容易的。因此,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非常重要。

(1)肛窦钩检查:以窥器伸入肛门,可见有红肿炎症的肛窦,内口多在此处。用肛窦钩反复检查肛窦,不难找到内口。探时忌用暴力,以免穿破正常肛窦,造成新的感染内口。

(2)探针检查:用探针从瘘外口伸入瘘管,食指伸入肛管,多数探针可在齿线处的内口穿出。对瘘道弯曲者,探针多不能顺利穿过,切忌用力过猛,使探针穿破瘘管壁,造成新的感染。

(3)美蓝标记:将一块适中的纱布放置于肛门内,而后将5%的亚甲蓝水深液由外口注入瘘管,然后轻轻将纱布拉出,观察内口的位置。尔后,用窥器扩开肛门,在齿状线附近,着色最显著处,以肛窦钩或探针探查,多数可发现内口。

(4)其他:如X线检查、肛管压力测定等检查方法,较少用,有条件者也可采用。

五、直肠脱垂的诊断与其他病的区别

1.诊断

直肠脱垂的诊断多数并不困难,视诊看脱出物即可确诊。但对隐性直肠脱垂则需进行直肠、乙状结肠检查和X线检查才能发现。如患者主诉排便困难,即在排便时感觉有不畅快,以及肛门堵塞感、下腹坠痛不适等,应当考虑直肠内套叠的可能性。

2.与其他病的区别

(1)直肠脱垂与肠套叠的区别:直肠脱垂与肠套叠虽都属于肠套叠的病理形式,但二者之间还是有一定区别。前者病人极少有腹痛,但后者则有严重的腹痛。

肠套叠发生在结肠与乙状结肠,部位较高,而直肠脱垂则发生在直肠与乙状结肠的交接处,部位相对较低。

(2)直肠脱垂与内痔的区别:直肠黏膜脱垂常常与内痔脱出混为一谈,都被称为“脱肛”,但实际上二者有较大的区别。

①视诊:内痔脱出物为充血肿大的痔块,呈花瓣状或环状,可见有出血,痔核之间凹陷有正常的黏膜。

直肠脱垂的脱出物为直肠,有明显的放射状纵形沟纹或直肠环圈,色淡白或淡红,无出血。

②指诊:内痔脱出,肛门松紧度正常。

直肠脱出,肛门括约肌明显松弛。

六、肛裂与其他病的鉴别

1.肛裂与克隆氏病的鉴别

克隆氏病为并发于肛门周围脓肿、肛瘘、肛裂、肛门溃疡和皮赘等肛门周围的疾患,而以并发肛裂的几率最多,近达50%。

肛裂新鲜者可见裂口整齐,深浅不一,多为一个或二个裂口,出鲜血甚或点滴而出。慢性者多呈溃疡面,有少量分泌物,裂口灰白色,有增生组织,质韧。而此期肛裂,可见肛裂三联症、乳头肥大、肛裂、哨兵痔。

克隆氏病在肛门缘的表现为,裂口较深,边缘潜行,有时两个裂口的潜行边缘相互沟通,上面的皮肤形成皮桥,裂口周围青紫色。肛裂可发生在肛周的任何部位,其裂口疼痛较轻,可伴有皮赘、溃疡或瘘管。病程较长,慢性难治。

2.肛裂与肛门皲裂的鉴别

肛门皲裂是最易与肛裂相混淆的一种病,皲裂发生在肛腺和肛管处皮肤的浅表开裂,裂口可发生在肛管的任何部位,多呈浅表,局限于皮下,不涉及肌层,且裂口几处同时存在,不用牵开肛门即可见到。此表现多发生于肛门皮肤病,譬如湿疹、皮炎及肛门瘙痒症等。排便时虽有疼痛,但没有持续性痉挛性剧痛,可有手纸带血,局部常可见到丘疹、角质化和增生等皮肤病变。而肛裂多1~2个裂口,在肛管处发生,持续性剧痛,常可深达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