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心理疾病冶疗
15509100000002

第2章 三种常见心理疗法(2)

(6)重复上述步骤。在第一阶段中,治疗的进展可根据求治者进入想象潜伏期的延长来评定。所谓想象潜伏期,是指从让患者开始想象那些东西到他竖起食指示意所经过的时间。如果治疗有效,潜伏期应该延长。第一阶段的“阻断”次数,应根据这种潜伏期的变化来确定。在施治者发现潜伏期变长了,且患者觉得想起那些东西有困难时,即可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的治疗程序与第一阶段的程序大体相同,只是在第(5)步中,施治者不要使用任何辅助手段,仅是大喝一声“停止”。如果这一阶段的治疗也有了效果,治疗可进入第三阶段。

在第三阶段中,施治者不再大喝一声“停止”,而是由求治者大声命令自己“停止”。

在第四阶段中,施治者让求治者改用小声命令自己“停止”。

在最后的第五阶段中,当思维意象清楚时,求治者在心里对自己下命令“停止”。在上述每一阶段中,最好进行20次阻断,从而保证治疗产生效果。下面是一例思维阻断疗法治疗强迫思维的病例:三、病案求治者:女,20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病人的问题:无论看什么东西,如课本、小说、杂志、报纸、外语等,在看以前,时常有一些念头出现在头脑中,例如:“我要记住段落大意”“抓住要点,把重要的内容记下来”,等等。求治者不希望自己这么做,认为毫无道理,可是克制不了。每次看书之前都得想一番,然后才能静心看下去。有时一天得想十多次。如果不想,则感到没有把书上的内容看进去,并为此感到焦虑。

治疗中,先让求治者学习肌肉放松技术。两个星期后,对求治者做思维阻断治疗。先让求治者放松,闭上眼睛,告诉她按施治者的要求进行想象,如果在想象到与看书有关的情境时,产生了那些如何看书的念头,便抬起右手食指示意。

施治者:想象在学校图书馆的二层文科阅览室,你走了进去,在靠窗的地方找了一个座位,坐下,把书包放在桌子上,打开书包,从里面拿出一本书,你能告诉我是什么书吗?

求治者:《政治经济学》。

施治者:好,是《政治经济学》。你打开了书,这是第一章,你准备看书,这时你有什么感受吗?

求治者:我想我又要想那些东西了。

施治者:好,如果你感觉你正在想那些念头,就请抬食指示意。你现在准备看书,这是书的第一章绪论。

(过了一会儿,求治者抬起了指头)

施治者:(大声)停止。(求治者:停止)

(施治者记下求治者的强迫念头出现的潜伏期。休息2分钟,再进行下一次想象)

……

求治者每周来一次,经过三个星期的治疗,求治者报告说,看别的东西已不再事先思考一遍如何看了,只是看外语书时,强迫观念还会进入脑袋中。

治疗时便特别地选用看外语书的情境,引起求治者的强迫观念,然后加以阻断。又经两次治疗,施治者和求治者都认为求治者不需要再来心理门诊,如果问题复发,则再来看。半年后,求治者一直没有复发。

四、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施治者从一开始就要求求治者对每日出现的强迫思维的次数做自我观察,并记录在纸上。随着治疗的进展,求治者记录下的次数逐日渐少,这反映出治疗的效果。但是,记录到的强迫思维次数的渐少,也可能是自我观察本身所引起的。此外,在治疗期间,求治者还被要求回去自己练习“阻断”强迫观念。

现在临床上使用思维阻断技术出现了一些变式,并与其他疗法一同使用,效果更佳。上例结合了自我观察疗法,华拉贝在每一次阻断尝试之间,让患者想象愉快情境,帮助病人放松;雅麦格米用电击代替施治者的当头棒喝,与厌恶疗法一并使用,有更大的治疗效果。

(第三节)生物反馈疗法

一、概述

生物反馈疗法是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从而消除病理过程、恢复身心健康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反馈是指一个系统的输出信号,重新返回到本系统,对本系统功能起增减作用的现象。运用生物反馈疗法,就是把求治者体内生理机能用现代电子仪器予以描记,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号,因而使其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遂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防治身心疾病的目的,由于此疗法训练目的明确、直观有效、指标精确,因而求治者无任何痛苦和副作用。据国内有关报道证实:生物反馈疗法对多种与社会心理应激有关的身心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以高血压为例,某院曾用此法治疗264例,治疗有效率达80%以上。

运用于生物反馈治疗的设备有:肌电反馈仪、皮肤温度反馈仪、皮电反馈仪、脑电反馈仪及脉搏反馈仪等。仪器的操作者需经过专业训练,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与科学性。

在实施生物反馈疗法前,必须向病人解释清楚治疗的目的和治疗方法,以消除对电子仪器的顾虑,使求治者明白,无电流通过躯体,也无任何其他危险。

并说明此疗法主要依靠自我训练来控制体内机能,且主要靠平时练习,仪器监测与反馈只是初期帮助自我训练的手段,而不是治疗的全过程。要每天练习并持之以恒,才会有良好效果,全部解释可用录音带播放,再作个别答疑和补充。

二、生物反馈疗法的治疗步骤

(1)在非常安静、光线柔和、温度为26℃左右的治疗室内,求治者坐在一张有扶手的靠椅、沙发或是呈45度角的躺椅上,解松紧束的领扣、腰带,穿拖鞋或便鞋,坐时双腿不要交叉,以免受压。软垫宽椅使感觉舒服,头后有依托物更好。

(2)第一次治疗与以后每次治疗前的5分钟,记录安装电极所获的基线数据或检查患者“家庭作业”所获成绩。

(3)训练病人收缩与放松前臂肌肉,训练面部肌肉活动,令病人抬额、皱眉、咬牙、张嘴,然后放松。告诉病人观察肌表面电位微伏计上指针变化及偏转方向,与此同时,倾听反馈音调变化并理解其信号的含义。

(4)给病人增加精神负荷,如连续计算100减7,回忆惊险和痛的苦经历。

此时观察肌电、皮肤电、指端皮温、脉搏血压等的变化,找到最敏感的反应指标,作为下一步训练的选择指标;在精神负荷下无显著变化的生物反应指标,以后训练中亦无法判定疗效,故不宜选择。

(5)全身肌肉放松程序。根据Jacobson方法,依次为上肢、下肢、躯干(腹部、腰部、肩背部)、颈部、面部肌肉。首先做收缩与放松交替的练习,最后做全身肌肉放松练习。

(6)呼吸要求自然、缓慢、均匀。

(7)尽量保持头脑清静。排除杂念,不考虑任何问题,使自己处于旁观者的地位,观察头脑中自发地涌现什么思想,出现什么情绪,这叫做被动集中注意。如无法排除杂念,可在每次呼吸时,反复简单数数字如“一、二”,或是默念:“我的胳膊和腿部很重,很温暖”,达到自我暗示作用。此时,也可想象躺在有温暖阳光的海滩或乡村草地上,由施治者描述视觉景象及鸟语、涛声与温暖感觉。入静好的可达思维停止,万念俱寂。病人可嗜睡,但应避免完全入睡。

(8)施治者注意调节反馈信号,调节阳性强化的阈值,阈值上下的两种信息用红绿灯光或不同频率的音调反馈,务使阈值调整恰当,使病人获得自控生物性指标的阳性信号占70%,阴性信号占30%左右。当阳性信号达90%以上甚至100%时,即提高阈值的标准要求;当阳性信号只在50%左右时,降低阈值标准的要求,使训练循序渐进。每次练习完毕,指出所获成绩,布置家庭作业并提出下次实验室的练习任务,例如额肌松弛的表面肌电指标,由开始治疗的5微伏,通过每次练习,达到如4.5微伏、4微伏、3.8微伏、3.4微伏等。每一次练习的20~30分钟内,反馈信息亦可中途关闭,只在开始与结束时检查肌电指标,每次治疗结束后,让病人做几次肢体屈伸运动,使病人感到轻松愉快,再离开治疗室。

(9)在没有仪器监测的情况下,要求病人每日做“家庭作业”,在比较方便时(如中午、晚上睡觉前或清晨)自己练习,每次10~30分钟,每日1~2次,并持之以恒。

(10)治疗的一个疗程约为10次左右,可以每周2次,其余5天都在自己家里练习,亦可在开始治疗时每周4次,以后每周1次,巩固并随访疗效,持续3个月到半年。

(11)如果通过多次练习每种反馈性生物反应指标,并无明显变动,应该与病人交谈是否已了解练习的目的与方法,如果不是理解与技术中的问题,应考虑另择反馈性生物指标。还有一种情况是:通过治疗生物反应指标有明显变动,自我调节良好,但临床症状仍无明显进步。例如肌肉松弛甚好,而焦虑依然如故,亦可另择其他生物性指标进行训练,或改用其他的治疗方法。但应注意有求全责备性格的病人,以及对现实生活有许多不满或歉疚者,包括对疗效的低估,并非治疗实际无效。

(12)治疗前、治疗过程中与治疗结束后,由观察者填写记录单,病人自填症状变化量表,这样可作出对比,确定有无疗效。

生物反馈疗法的适应症如下:

(1)神经系统功能性病变与某些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局部肌肉痉挛、抽动、不全麻痹,如嚼肌痉挛、痉挛性斜颈、磨牙、面肌抽动与瘫痪、口吃、职业性肌痉挛、遗尿症、大便失禁等。

(2)焦虑症、恐惧症及与精神紧张有关的一些身心疾病。

(3)紧张性头痛。

(4)高血压、心律不齐。

(5)偏头痛。

(6)其他,如消化性溃疡、哮喘病、性功能障碍等。

三、注意事项

使用生物反馈疗法应注意:①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让躯体肌肉放松及精神状态放松。即任其自然,解除焦虑患者习以为常的警觉过度与反应过度的身心状态。

②心理要求处于此时此地的状态,既不对过去念念不忘,也不对将来忧心忡忡,不要把思维集中在解决任何现实性问题上,而应任其无意志地自由飘浮。③松弛状态下可能出现一些暂时性的躯体感觉,如四肢沉重感、刺痛感、各种分泌物增加、精神不振、飘浮感等,都应事先告知求治者,以免引起求治者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