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自然发现大百科
15509700000040

第40章 奇特的生物互食之谜

棕纹蓝眼斑蝶是蝴蝶中的一种,与它的同类一样,它在幼时呈现的是毛虫状。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生活在欧石南树上的幼虫,因为成熟的彩蝶总是将卵产在欧石南叶子上,它知道这种植物的叶子适合它孩子的口味,它自己也是在那儿出生的。所以,当幼虫刚从卵里钻出来,一眼就能看见它所喜食的树叶,它只需张开口,就可以美美地饱餐一顿,无需到处奔波寻找食物。

幼虫在昏睡中完成几次变态后,终于长大了。于是,它离开欧石南叶子,跃跃欲试地下到地面上,它显然已经不满足于吃“素”了,它希望进食小昆虫,以便使自己从幼虫变成蝴蝶。刚刚着地,它就行色匆匆地上路了。

可是还没走出多远,眼前便现出一条清扫过的小径来,那是一条蚁道。路面不宽,只能容得下两只蚂蚁交臂而过。

毛虫立即踏上小径,慢慢地向上爬,正在这时,一只蚂蚁从小径的另一头沿坡而上,毛虫继续向上爬,逆行的蚂蚁也爬了过来,它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二者的比较也愈加清晰了。与那只小小的蚂蚁相比,毛虫仿佛是一辆大卡车,此刻正与一辆1.5 千瓦的小机动车不期而遇。

由于通道狭窄,它们汇合时几乎擦身而过。忽然,小小的蚂蚁伸出尖尖的触须,在毛虫身上轻轻地刺了一下,颇有试探性的意味。

毛虫立即表现出在这种情况下所一贯采取的措施,这种措施是祖传的:它开始缩成一团来装死。

蚂蚁早料到毛虫会来这一招,它索性爬到蜷缩一团的毛虫身上,在毛虫的毛和足之间大模大样地穿行。并不时用触须轻刺毛虫的腹部。这一刺,刺得小蚂蚁喜出望外,因为它辨认出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棕纹蓝眼斑蝶的幼虫——个能分泌出令蚂蚁垂涎的甜汁的毛虫。面对着这意外的收获,小蚂蚁急不可待地品尝了一口,但它决不会独吞,它必须把这只毛虫拖回去,让大家共同分享它的收获。于是,它用上颚咬住毛虫,把它拖上通道。

然而毛虫太重了,小蚂蚁的困难可想而知。

不过,很快就会有一群蚂蚁来帮忙。这群蚂蚁的到来,也许是偶然路过此地,也许是第一只蚂蚁发出了一股气味召唤它们过来。因为蚂蚁之间是通过气味来传递信息的。科学家已经认定,在蚂蚁身上有一种互相召唤的物质,因此,当小蚂蚁发出信息后,别的蚂蚁立即纷至沓来,大家同心协力,前拉后推,各尽所能,终于把大毛虫拖回了家。

身躯庞大的毛虫此刻则完全听任这群蚂蚁的摆布,它仍然缩成一团装死,也许它以为这是保护自己的最佳办法,或许,这是它的本能。

浩浩荡荡的工蚁队列开过来了。洞口近在眼前,它们七手八脚地把毛虫搬弄进蚁穴,随即蜂拥而入。

随之而来的情形让人大开眼界:一窝嗜毒成癖的雄蚁和蚁后一个个趋之若鹜,从四面八方爬上毛虫的躯体,伸长的触须贪婪地吮吸它肚子里的甜汁,就像酒鬼掉进酒窖,禁不住要开怀痛饮一番。

然后,一个个醉态毕露、步履蹒跚地走出来,个个心满意足。

那么,毛虫的结局又怎样呢?体内的汁液被彻底吸干的毛虫,被蚂蚁监禁在黑漆漆的洞穴里必是九死一生了。然而,人们的判断却大错特错。几年前,一位动物学家在察看一个硕大无比的蚁穴时,突然发现从里面先后飞出三只蝴蝶,那是几只刚从蛹壳中蜕变出来的蝴蝶,同所有刚蜕变出来的蝴蝶一样,它们首先晾干翅膀,继而舒展双翅,扑棱几下,然后欢快地向空中翩翩而去。惊诧无比的科学家想方设法逮住了一只蝴蝶,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它竟是一只棕纹蓝眼斑蝶!

这是怎么回事? 喜欢寻根究底的科学家决心弄清棕

纹蓝眼斑蝶在蚁穴干什么。他掘开蚁穴,里面一塌糊涂。地道里除了熙来攘往的蚂蚁外,并无它物。

既没有蚁卵,又看不见幼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科学家心里打了一串串大大的问号。

原来,当棕纹蓝眼斑蝶的幼虫从欧石南树上爬下来寻觅食物时,它知道蚂蚁的巢穴里有它所需要的食物——蚂蚁的幼体。于是,它采取了欲擒故纵的措施,有意让蚂蚁将它弄进蚁穴。然而,蚂蚁却能坐视毛虫肆意吞噬它们的孩子——因为此时此刻,它们所关心的只是舔食它们所捕获的“猎物”肚子里那令它们陶醉的甜汁! 如此就形成了一种相食相生的生物界奇趣:雄蚁和蚁后因食用棕纹蓝眼斑蝶幼虫汁液而身强力壮,繁衍力大增;棕纹蓝眼斑蝶幼虫因食用蚂蚁幼虫而得以茁壮成长。此后,有人进行了上百次的试验,其结果都完全一样。

小蚂蚁是如此酷爱棕纹蓝眼斑蝶幼虫身上的甜汁,以致引“狼”

入室,开门揖“盗”,置断子绝孙于不顾,疯狂地舔食它有意分泌出来的甜汁。这真是生物界的一大奇观。然而,刚刚离开树叶的棕纹蓝眼斑蝶幼虫又如何能与小蚂蚁不期而遇?它们又何以天生具有这种欺骗手段?这些耐人寻味的问题仍令科学家为之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