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自然发现大百科
15509700000065

第65章 岩石生蛋之谜

谈起石蛋石球,人们就会想起圆球形的石质物体。球形石球按理说并不十分稀奇,大自然风化作用有时也可形成。

然而,我们谈的石球、石蛋都具有奇妙之处,其一是在南美亚马孙河流中密林深处有人发现大小不等的石球,小的直径有1 米或几十厘米,大的直径达几米乃至十几米。

这些圆球在密林深处湿地上是谁制造的呢?用途是什么?

有人说是外星人所为,有人说是史前之作,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

另一种石球石蛋就是宝石矿球,这种球大的直径有1米,小的有几十厘米、几厘米不等。有的呈球状,有的是椭圆球状——蛋状、长柱状等等。这种矿球是中空的,打开之后,里边是红色、紫色、白色、绿色等等不同颜色的晶体状宝石结晶,阳光下,光芒四射,耀眼夺目。这可真是大自然的神奇之作,想当初,地球形成的远古时期,是什么样的高温高压条件形成的宝石矿球呢?

这已成为一项专业研究的课题。目前人造宝石就是模仿当初天然宝石形成条件而制作的。但人造宝石无论如何也不如天然宝石高级,可见大自然之神妙。

另外,有的“猫眼球”是由和宝石球类似的原理形成,但球里边包着一汪水,故又称水胆,摇晃时有水动之感。这样的石球可称得上一石千金,极其难得。这些大自然的稀有之作,在矿区、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都可找到。

在此我们要谈及的另一种十分神妙的石球是石蛋。在中国贵州省黔南州有岩石生蛋之谜。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姑鲁坡脚姑挂村附近山谷水溪旁,平整的石岩壁上三三五五地排列着向外突出的圆溜溜的光滑石蛋。石蛋是斜线排列,有的已经大部分露出山体,有一碰即落之感。在70 米高处的悬岩绝壁处石蛋更多更密,有的深含岩内,有的暴露欲出。有掉下来的石蛋已落入崖底。这些石蛋大小不等,表面为青赤色,有木断面般的纹路,纹理十分清晰。最轻的也有几十千克。有的蛋还有“双黄”结构。一般要30 年左右才会有一石蛋掉落下来。

那么这些石蛋是什么呢?是如何生成的?是不是宝石矿球呢?有位外国人想弄个明白,1996 年特意将石蛋敲开,结果里边是实心的。可见,不是宝石矿球。是不是恐龙蛋化石呢? 经化验,又不含恐龙基因,因此也不是恐龙蛋化石。那么这里的石蛋是如何生成的呢?

香港大学地质学家参观后认为此处山岩在“下泥盆纪”地质层上,已形成4 ~ 5 亿年。在岩石最初形成年代和以后的挤压中,由于原始成分的差异和形状的不同,在地球板块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也有的地质专家认为是沉积薄石透镜状岩石,由于与周围岩石不同,经过亿年的沧桑风雨,它们相继脱离原岩石而产生。

还有不少其他解释,其中最新奇的是有人认为这里的石蛋很可能是史前远古时史前人或外星人留下的石球石蛋,与南美热带森林中的石球的来历类同。后来在地球板块运动中,欧亚大陆板块与南印度板块相碰撞,造成云贵高原隆起,这些石球也随着造山运动而被翻入泥土之中,随着年代的逝去,泥土逐渐形成岩石,这些古石球也就被包含其中了。究竟哪一种解释正确,各行专家们仍在探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