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精神与基本技能训练
15511200000013

第13章 有胆又有识

一、课堂测试

1.胆量或冒险精神测试。

2.逻辑思维能力测评。

测试结果记录:

结果与评论

二、思考并表述

1.你最大胆的一次举动是什么?当时和现在,你对它的看法有没有发生变化?你曾经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担心,现在怎么看?

2.失败是可耻的事吗?你是否赞同“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传统观念?为什么?

对以上问题思考,将思想表述出来并作简要记录:

三、特别提示

冒险家被西方社会学家称做是我们这个星球不断挑战自我与进步的动力“睾丸”,甚至推动这个世界转动的推动器。冒险和胆识,对个人同样是重要的。你的人生是什么,成就有多大,这取决于你当初敢于向他要什么、你的要价有多高。只有敢于成功的人才能够成功,敢于拿人生做赌注的人才能成大功。不敢想的人是庸庸碌碌的人;仅仅敢想的人,精神上虽然可能伟大,但在行动上不是懦夫,便是胆小鬼;仅仅敢想也敢说的人,虽然可能不怕惹祸,但也往往冒险有限、坚定有限;既敢想又敢做但不敢说的人,虽可能机智诚实,但雄气不足;只有那种既敢想善想又敢说还敢做,并且敢于对社会弊端大声说“不”、敢于身体力行与之抗争的人,才是真真正正、名副其实的大胆大识之人,只有他们,才可能成为一代盖世英豪。“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兵以诈立,多谋者胜”。现代社会,相对而言仍然是大胆大识者寡。愚人不应鲁莽大胆,君子不宜懦弱胆怯。培养自己的胆识,是成功路上的当务之急。寻找不到的东西,只有创造出新的来。

四、朗读材料

人以胸襟宽广而伟大,人以胸襟宽广而成功。保守者怕变,冒险者以变为生命,保守者求稳妥,冒险者以冒险找机会。做别人所不敢做,为他人之不敢为,头顶炸弹不慌,脚踩地雷不惊,智慧引路,志向导航,不向命运低头,不服他人论断,敢于牺牲自己,敢向极限挑战。海纳百川,真诚信人,实事求是,大智大仁,乐而忘我,敢于胜利,孤胆英雄留传奇,千军才敢闯大业。

五、课堂活动

目的:锻炼胆量。组织学生,要求各人必须练习自己尚未真正接触过的体育活动或游戏。要求:有一定危险性(如滑旱冰、滑板,骑自行车,走平衡木,“走魔绳”,游泳等);最好邀请专业老师或有经验的学生作指导;可分组进行,可根据每人情况选择,但每个人都必须至少参加一个活动;安全保护措施必须严密周全。另外,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学生晚上在野外进行分组宿营、分散与集合、完成小组任务等活动——安全第一。

六、课堂讨论

1.“枪打出头鸟”,保守者、懦弱者往往可以过上宁静与安全的生活,而冒险者、大胆者却往往落得个惨败,在现代社会,为了人生的成功与幸福,在保守与冒险创新这一点上,你认为我们自己应该作何选择?为什么?

简要记录:

(1)将自己的观点快速、简要地记下来,并踊跃发言。

(2)迅速分析各种不同的观点,分析哪些观点是最为重要的。

(3)写出最后的结论。

2.为什么大多数人缺乏做大事所需要的英雄般的胆量?怎样才能具备这种胆量?

简要记录:

(1)将自己的观点快速、简要地记下来,并踊跃发言。

(2)迅速分析各种不同的观点,分析哪些观点是最为重要的。

(3)写出最后的结论。

3.什么是决策?怎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简要记录:

(1)将自己的观点快速、简要地记下来,并踊跃发言。

(2)迅速分析各种不同的观点,分析哪些观点是最为重要的。

(3)写出最后的结论。

七、指导妙方

1.全面理解胆识。所谓胆识,并不是一马当先而已,那无异于莽撞、无知、匹夫之勇。胆识是做过缜密思考后,在当下做出最正确的判断。正如柏拉图所言:勇敢就是排除一切杂念,牺牲一切,只服从理智和真理,只做理智认为正确的事。勇敢意味着付出,有时是金钱,有时是地位,有时是名誉,有时甚至是生命。这付出是深思熟虑后的决断和义无反顾,因为勇敢的基础是胆识,先有识,对人对事对前途对命运的独特的见解,然后产生“胆”。《领导引擎》(the Leadership Engine)一书对胆识的诠释是:“胆识是一种做重大决定的能力,以及为更好的未来牺牲今日安稳的意愿。”其中还包括“探求真相、发现事实,并据此做出决定的强大驱策力”,以及“根据现实采取行动,严格要求的勇气。”关于胆识的内涵,Cheers杂志将它区分为胆量、冒险、判断、知识、执行5个方面,构成“胆识方程式”。什么因素决定当下是挺身一搏,还是退缩?这是大脑前脑控制的反应,除了外显的、理性的因素,还有一种内隐的、只是隐约知道可做不可做的感受。而后者往往是关键。一般人觉得自己知识与执行力都够,只是冒险性不够强,而现实情况往往是,对环境、信息的了解不够、不深,因而感觉危险或不安。以为是性格软弱的人,其实往往伴随的是知识不够,使他不敢做决策。识不够而胆不足,胆不足而识无用,识无用而行不成。那么,胆识是不是天生的?回答是否定的。中国心理学家、现在纽约任心理医生的张源侠,用“狐假虎威”的故事作了比喻:那个狐就是孩子,老虎就好比母亲。孩子很小的时候,其自我概念包含自己的母亲,母亲在他们眼里则是自我的一个延伸。孩子和母亲的双人联合便是孩子胆量的本钱,因此,一个充满爱心的母亲自然能培养孩子高度的自信;而一个性情不稳的母亲,因为经常破坏自己和孩子的心理联结,而使孩子的胆量处在破裂的边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慢慢会突破自己和母亲的双体联结而获得自我意识的完全独立。如果母亲充满爱心,孩子独立以后,也会在遇到困难时感受到爱的支持;如果母亲性情不稳,孩子独立以后,便会感觉某种孤独和无助,于是只好装成自大狂。

2.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竞争源于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它是以各个主体的“自我”存在为前提的。人创造着竞争,有不同、有差别就有竞争。竞争存在于人类任何社会。竞争,即使不表现为外在冲突,也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人与人有竞争,人和自然环境、人与自身也有竞争。竞争是动力,关键是要自觉、正确地引导和约束。害怕没用,关键在于如何积极地去应对,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应对办法。

3.乐于冒险,利人利己。冒险行动是胆识的重要表现。同样,冒险精神并不等于莽撞,“红灯也当绿灯行”式的冒险根本就不是冒险,而是“冒死”;挑战险情却又热爱生命的,才是真正的冒险精神。冒险的行动有明确的目的性,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愿意承担责任;为了达到目标,勇于承担风险。他们都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在从事冒险运动时,并不是漫不经心或轻率、鲁莽,而是完全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所使用的设施,并且将各种因素以及其他可能发生的变化、应采取的应变措施等一一考虑周到,力争在冒险活动中万无一失。竞争使他感到兴奋,面对残酷的竞争,他们毫无惧色。渴望冒险的人,寻求一种体验生命极限的刺激,但这种体验不同于现在流行的蹦极运动带来的刺激。他们寻求的刺激不仅是简单的兴奋,而是一种直至他们存在极限的挑战。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对任何危险的事物都不会感到恐惧,即使偶尔有,最终也能战胜这种心理,重新投入奋斗。他们不会因为担心对肉体和生命的威胁放弃追求,而是会接受挑战,充满信心地迎着危险和困难勇往直前。善冒险的人中,既有性格内向的,也有性格外向的。他们能在逆境中给人以强大激励。但是,如果一个人具有很强的冒险精神和极少的同情心,那么他的冒险精神就表现得尤其突出,甚至有时会成为对他人和社会的极大威胁。这种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丝毫不顾及其他,不愿为他人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很难与别人保持长久的交往。因此,冒险而能与人和谐相处,利人利己,这样的人,才是善冒险者中的极品。

4.把野心扩大——敢想、志向远大。水不深不足以载大船,风不盛不足以展大鹏。人以胸襟宽广而伟大,人以胸襟宽广而成功。一生只知整天埋头忙碌之人,其行为相当于蚂蚁搬碎米。成大事者,都有坚定的信念和深远广大的智谋,必须具有超人的忍耐力——这些,就藏在他的胸怀。一粒种子,胸无大志,可能只选舒适的花盆,最终做个盆景;而另一粒种子,则可能选择风吹雨打的广阔田野,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敢想,对幼儿而言是天性,对成人而言则是勇气和技术。当心环境带来的限制。贫家少年多有勤俭、勤奋、吃苦耐劳和倔强、克制、忍耐的优良品格,但在入世之初,往往缺少富家子弟特有的那种现实、老练、开放、自信、大胆及其“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大气魄。

5.结成团队。军人不怕死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求生欲望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原始本能。但他们在战斗中,却能忘记危险,抗拒死亡,这是为什么?其中的原因相当复杂的,也是各不相同的。对生死的认识、冒险与冲动、义愤和复仇意识、天职观念、传统、信仰、平时的训练、严格的纪律观念、英雄的带头作用、名利观念……这都是主动的影响因素,但对绝大多数官兵来说,要表现出“英雄般”的行为,被动因素,似乎也起着某种关键的作用。据说在战前,死,一直是战士们内心无法抹杀的重要问题,但一到战场,战斗打响,特别是当他们看到身旁有战友牺牲或被抬下火线,或者已经看到了敌人、感到不消灭对方,自己就不能生存的时候,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就立即荡然无存,求生的冒险本能就占据上风,并全部释放出来。他们的注意力,从关心自己的死,刹时转变成如何誓死消灭敌人,战胜敌人,求得生存。于是,就出现了电影上那种前赴后继、冲锋陷阵、可歌可泣的壮举。这是战场造英雄,更重要的,是团队造英雄。这种行为,只有在军“队”里,才能普遍地表现出来;而如果离开团队(如被打散),他们马上就变得软弱无助,这种单个人的勇敢,就可能很快重新被恐惧击碎。孤单英雄、“打虎英雄”自古鲜有,就是这个道理。心理医生张源侠指出,弱者由胆小转变到胆大的,成群结伙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单独的蚂蚁力量微不足道,但若亿万只蚂蚁为了一个目的聚集起来,统一行动,则微不足道的蚂蚁,便拥有了令人恐惧的能量。人类是社会动物,当然知道群体力量的厉害,便出现了氏族、堂会、团伙、宗教、党派、国家这些不同层次的群集结构。因此,个人的胆量,其实是和群体的胆量连在一起的。民族自尊心、国家荣誉感都属于群体胆量的范畴。因此,胆量不只是纯粹的个人冒险,更重要的表现,还是其“狐假虎威”提升自己胆略的意识和能力。若在战斗中,一个士兵的胆量,几乎就等同于其“同生共死”的团队纪律和发挥团队力量才能求生的生存信念了。

6.有胆识就必须懂战略。战略是竞争的产物或利器。战略的原义是战争谋略,战略有两个必要特点:它们在被应用之前预先形成;它们是有意识和有目的地被开发的。对德鲁克来说,战略是“有目的的行动”;对摩尔来说,它是“对行动的设计”。在管理学里,“战略是一个统一的、综合的和完整的计划……精心设计来确保企业的基本目标得以实现。”在字典里,战略是“一个计划、方法或一系列为获得一个特殊目的或结果的机巧或谋略”。战略原是对战争的大计谋,是对战争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计谋有大有小,小计谋是战术,大计谋是战略。大计谋就是对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战略的引申义是谋略,把“战争”二字引申掉了。在企业领域使用的“战略”,其实就是谋略。竞争战略是竞争谋略,发展战略是发展谋略、技术开发战略是技术开发谋略,市场营销战略是市场营销谋略。战略本意是为积极地之行为,有了谋略或战略,就有了明确的行动方向和可预期的结果,自然就会胸有成竹,自信、胆量、力量必然就会成倍地增大。此乃有识者才大胆!那么,如何才能制定过正确的战略?一个重要的主观条件,就是理性。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Harbert ASimen)的管理决策学认为,现实中绝大多数的人类决策(不管是个人的还是组织的),都属于寻找和选择合乎要求的措施的过程,而不是追求最大化措施的过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现实中的人只具有有限理性,而不是完全理性。这样看来,理性运用是关键。在这个意义上说,理性是决策之母!

7.敢向他人及背运说不。媒体有“名人”“专家”情结,但你不能,也不要信。如今是“躁动”年代,利用名望沽名钓誉、弄虚作假或轻率下断言甚至故意颠倒黑白、歪曲事实的“权威”多得是!但是,拥有事实,就是拥有了“核武器”。通用汽车公司的墙上写有这样一段话:“根据空气力学理论,经过风洞实验证明,大黄蜂根本无法飞行,因为它的体型、大小、重量以及两翼张开的幅度比例是不可能飞得起来的。但是大黄蜂根本不理会这个科学理论,它们仍然自在飞行,甚至每天都在制造蜂蜜。”

8.敢做别人所不敢做的事,愿为他人之不愿为;敢于忠实于自己,敢于承担后果与责任。不知有多少人,他们的头上被权威的光环所笼罩,权威的大山压迫着他们的身体,再走一步,戳破眼前薄薄的窗户纸就会成功,但他们却因为“权威”的话和力量而胆怯了,止步了。

9.通向未知的桥梁,要靠自己的心灵和行动亲自去架。陌生的世界和熟悉的世界具有许多共同性,你对陌生世界的恐惧,可能仅仅由于和它陌生罢了。“芝麻开门”口诀,得自接触和较量,对于恐怖的“魔洞”,不妨斗胆敲击它、主动迎击,跟它过一过招,找到了它的门,你就会发现它的门常常虚掩着,仅仅是为了吓唬那些胆小懦弱的懦夫而已。

10.勇敢,不怕冒险,敢于牺牲。求生、怕死原是人的本性,但锻炼可以使人形成勇敢的习惯,甚至对生死进行重新选择、取舍。锻炼的方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要创造压力,享受压力。“成王败寇”的单一标准应该修正。凡是英雄,总有大无畏的气概。凡是英雄,总是处于极限的挑战之中。真正的英雄,必然拥有清醒的头脑。拳王阿里是真英雄,而拳王泰森最多是一个草莽英雄。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失败,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发表讲话:这个失败是人类扩展空间进程的一部分,“未来不属于懦夫,他属于勇者”;同样,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突然解体失事,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2月4日,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在遇难者追悼会上讲话,高度赞扬他们“是为人类古老的理想而死”,他们牺牲在“发现的旅途上”,“美国的航天事业仍将继续”。其实,600多年前,14世纪中叶,我国明代士大夫万户就曾将47个自制火箭绑在椅子上,梦想登天,不幸因火箭爆炸而遇难,世界学术界公认他是“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人”,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愚公移山,前赴后继。两强相遇,勇者胜。英雄,就是敢于为对人类理想和有价值的目标奋斗到底,并甘愿为之付出自己一切的人。要想赚大钱,就必须冒大险。这是一种高度危险性的游戏,一开始要情愿把自己置于一个脆弱的地位——要么直步巨富,要么很快沉沦破产。创业者的欲望与普通人欲望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欲望往往超出他们的现实,往往需要打破他们现在的立足点,打破眼前的樊笼,才能够实现。所以,创业者的欲望往往伴随着行动力和牺牲精神。然而,“机构改革”那阵,你到政府机关门口一站,常常发现那样一种人:他们表情木然,行动萧索,心态落寞,他们唯一的心愿,就是眼前的局面能够维持。他们祈愿的就是机构改革千万不要改到自己的身上,再就是每月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再就是经常做那种“范进中举”式的升官梦。他们本来是有足够的学识,有足够的能力以及资源来开创一番事业的,但是没有这样的欲望,他们觉得眼前的生活就足够好。贪图安稳的人,实际表现也往往不值得称道。

11.胆识的训练和锻炼。培养或训练胆识可以从克服较小的困境做起,不要一下就挑战不可能的任务。随时提醒自己,碰到困难,试着克服,碰到问题,试着尝试,不要选择抵抗力最小的路子走,不要一遇到难关就绕道、退缩。要正面面对,并且记取每一次的成败,作为未来的参考。据说在日本,为了培养小孩子的胆识,常会举办一些训练比赛,例如三更半夜让孩子们结伴走过暗处,使三两成群的孩子们,在集体行动中培养胆量及互持互助的精神。在美国,小孩子从小就在自己的房间里一个人单独睡觉,家长鼓励孩子进行诸如滑板等各类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当然,美国人也特别注意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和爱护他人,珍重生命。信仰上帝的人们,给他们的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除了上帝,你不要崇拜和畏惧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任何事物。

12.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用自信和胆略与自我和社会机智抗争,并敢于、善于胜利的人。从这点说,他们是英雄。没有这种气概,便不会成为英雄。他们固执、冒险、忘我、激进、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向不可能挑战。胆识不是纸上谈兵就可以升级,还得经过大风大浪,经历一番寒彻骨,换来扑鼻香。胆识是无止境的,有时候我们自以为足以应付大局,待用时方恨少。“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人人耳熟能详,那位助手秦舞扬,本是无恶不做的地方流氓,看似有胆量勇气,但在秦王宫见到“中央级”的大场面,浑身发抖,完全无法出手,给荆轲丝毫帮助。

13.因应时世,敢于放弃目前成就,实现想做却一直没做的梦想,是人生胆识的大考验。放弃成就,意味着去进行新的人生冒险与超越,是敢于将人生当赌注。

14.“三商”并重,才能开创事业。长期以来,几乎每家单位的招聘程序都十分传统:先看应聘者的学历、履历,人为地设置一道门槛,再在门槛内挑选,而事实上,许多有胆识和发展潜能的人才被挡在了门外。在外资企业招聘过程中,学历等方面已经越来越被看轻,他们更看重的是人才的“三商”,即智商、情商和胆商。正如有关专家说,“胆商”就是胆略,有商战的胆略,敢于抓住机会,该出手时就出手。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同,对创业者素质的排序则是:胆商、智商和情商。胆商排在首位,当然,胆量不是万能的,必须有力量支持。老子说:胜人者力。谚语“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表达了胆量与能力与功夫之间的辩证关系。大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为什么有的人比别人更强大?白手创业者胜过别人的,除了敢为天下先的超人胆识外,还具有高于一般人的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能将各种社会资源整合起来,为我所用。他们或善于用人,或善于与政府打好关系,或善于组织生产和销售网络,将周边环境的力量转化为自己的力量,借势造势,或善于技术创新,迅速地抢占市场先机。

15.宰相肚里能撑船,海纳百川。将自己当做一条通向大海的江河,又当做海洋里的一条船,任其汹涌澎湃,自能驾御自我,随机应变,任意驰骋,由我掌握,收获的是满江的水,满船的鱼。相反,封闭、僵死,不是被大潮淹没,就是被时代抛弃。

16.实事求是也是胆。难得糊涂,然诚实者更易得英才之气,对社会有真正独到贡献。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揭露“皇帝的新装”,说实话,做实事,不察言观色、指鹿为马,爱我所爱,要我所要,言我所想、所见,不为功利或权威、权势所迷惑、所吓倒、所左右,这是现代社会的真英雄!

17.真诚信人也大胆。特别是在环境险恶、重大事件关键之时,敢于大胆信可信之人,启用有信义但也有瑕疵的真才大才,更需要过人的胆识。

18.发扬中国谋略文化。中国乃谋略之中国(以下为胡星斗文章摘要):现实的中国人不以道德而以谋略著称于世,《老子》《孙子》等谋略名著早已盛传于海内外。中国人的生活亦是谋略化的……还有,中国人都是深藏不露的……可见,谋略是中国文化的主轴。中国堪称谋略之国。弟子问:何谓谋略?醍醐子曰:谋略指对事物高瞻远瞩、曲折迂回的认识,以及为了达到认识的目标所采用的间接的、神奇的、不合规律的、令人惊异的手段。具体地说,它是隐藏不露的政治计谋、运筹帷幄的军事战略战术、事半功倍的做事方法、风云变幻的人生策略……中国谋略也是太和谋略,即中和、辩证、圆融、和谐、阴柔的谋略。孔子尚礼治,行中和,称“礼之用,和为贵”,又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即太和社会谋略;孟子欲为“天民”,和合天人,倡建仁政社会;董子立天人感应之说,混合阴阳,生克五行,追慕“太平世”;程朱称“物我一理”,陆象山称“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阳明曰“知行合一”,这些都是“太和”之义。道家老子称“无为而无不为”,又曰“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和其光,同其尘”;庄子称“天人契合”、“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又曰“入其俗,从其俗”,皆深得太和谋略之精髓;墨子倡兼相爱、交相利,尚同,尚和;韩非子提出法术势互用、阴阳手段结合;鬼谷子主张协和人际、揣摩游说、燮理万邦。在中国,政治、社会、人生谋略通称“文兵法”,可见,它们的运用不亚于兵法……中国人生谋略的大师如云,孔子、老子、庄子、鬼谷子等灿若星辰。孔子重视修身齐家,不过,他又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很是狡猾,他还把伦理放在了真理之上。老子主张先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然后有心计地采取行动。庄子重在实现精神自由,为此,他认为必须“欺骗自己”。鬼谷子要求揣摩人心,接人待物以技巧及计谋,他的两个弟子苏秦、张仪就是这方面的高手。可见,中国乃谋略之中国!倘若国人能少一点“谋”,也即计谋,多一点“略”,也即战略;少一点狡猾,多一点诚实;少一点谋略之“奇”,多一点逻辑之“正”,那就了不起了。

19.批判吸收西方文化的长处。西方文化精神的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崇拜理性和科学,认为人类至上,是万物之灵、宇宙精华,崇拜人的力量和人的创造,认为征服改造自然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一哲学观点不仅渗透到各人的生活中,而且渗透到社会制度与社会生活中,以及处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中。正因为如此,演化成了他们对科学、自由、民主的执著、渴求和无畏的敢于自我牺牲献身的精神,以及对自我信念价值的高度肯定。相对于中国传统的八卦文化、“仁义”之教、中庸之道、天人合一无为之道、“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和道德主张,显得具有更强的阳刚之美、进取和力量之美,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无疑起到巨大的推动力。胡星斗认为:中国出现了一大批军事谋略巨擘,如孙武、吴起、孙膑、司马穰苴、尉缭、韩信、诸葛亮、曹操、司马懿、隋文帝、李世民、李靖、刘基、曾国藩等。他们的军事谋略的特点是,强调正兵与奇兵相结合、王道与霸道相糅、不战而屈人之兵、随敌制胜、攻其无备、求之于势和阵法,以及迷惑敌人等。相比而言,西方军事家更强调战略进攻与战略、战术革新,以及突击战、闪电战、阵地前决战、大规模调动包抄和速战速决。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即主张机动迅猛的进攻,拿破仑的元帅约米尼提倡集中用兵,猛烈出击,法西斯希特勒靠闪电战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胜利。笔者认为中国今天更需要汲取西方文化胆识方面的精神,不要一提西方的文化就本能地相信其“基本上是糟粕”,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上是精华”。你怎能想象西方人愚蠢到如此地步,把我们中国常人都能一眼视做“糟粕”的文化奉为至宝呢?但西方文化的片面性以及演化的国际霸权主义,则是应当明确否定和防止的。中国文化有很多精华和优越之处,我们也一定要珍惜、继承和发扬光大。

20.注意科学决策与“决策成本”。在一些发达国家,他们舍得在决策上多花费,目的在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是决策上高成本,执行上低成本,因而执行难的问题就少得多。而在我国,情况则恰恰相反,不少决策执行难,从成本角度上看,是决策上低成本而执行上高成本的矛盾在作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决策成本,增大决策过程多环节的投入,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谨慎决策,将方方面面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想细钻透,弄懂搞通,利弊得失条分缕析,同时自觉运用管理科学中一切科学的决策方法,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手段与平台,通过量化的数学模型,将传统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才能避免决策工作中的盲目性、机械性与片面性,防止由此带来的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在社会生活中,“决策成本”要统筹兼顾,综合考虑。既要保证社会活力,又要克服社会不公,将美好的未来,建立在切实满足人民当前需要的基础之上。

21.警惕“妇人之仁”。就个人品性而言,仁厚是好事,但就一个大的范围而言,还必须分清小善与大善、小善小恶与大是大非的差别。成功之人,必须兼仁兼智,遇到大是大非的抉择,必须取大仁大智,要过好“仁”字关,“小仁”服从于“大仁”。在大的利益问题上,社会就像神庙的内外,里面是神,外边是人,既成的等级森严,现在,你一下子要由凡人挤进神位,免不了要来一场大闹天宫的争斗,这就必须过好“仁”字关。社会并不处处太平,切忌用表面的感觉麻痹了你的理智和斗志。对难以预料的坏人坏事,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恶人厄运当前,当有敏锐的判断力,必须立足于当机立断,用智慧和实力坚决还击。在险恶的环境里,要利用必要的技术和手腕,坚决、果断、义无返顾。所有人都说好的人不是好领导,所有人都说坏的人也必然不是好领导,只有好人说好、坏人说坏的人,才是好的领导。不要指望一切人都爱戴你,也不要指望他们任何时候都赞成你;矛盾是普遍的,要时刻瞄准心中的大目标,分清大是大非,坚定地、义无返顾做下去。在羊群里表现出你的温顺,在狼群里则要露一露你的牙齿。具有与众不同的厚脸皮、硬心肠是许多成功者成功的先决条件。李宗梧之厚黑学,就揭示了这一现象。如三国时的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再如刘邦,被世人贬为“无赖”小人,如礼单上写上一万元,实际上一文不送,反而镇定自若地在席间大吃大喝,大呼小叫;他知道自己的目标是整个江山,当项羽说要杀了他的父亲做肉羹时,刘邦敢笑嘻嘻地说“分我一杯”;当他讨厌叔孙通的酸腐儒生气时,却被其一句“马上得天下,能以马上治之乎”的话所震醒,便立即命叔孙通帮他修订天下礼仪。刘邦大定天下后,想定都洛阳,齐人娄敬向他陈述利弊,认为定都关中,更有利于安定天下,他采纳了,并赏给娄敬500黄金,加封官爵。刘邦在对“仁”的气度上比项羽大,胸襟也比项羽大得多。郭嘉论曹操对袁韶有10胜,其中之一便是胜在“仁”上:袁韶“见人饥寒,恤念之情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所不及,所谓妇人之仁也。”他的仁爱,并不是从普天之下的所有人出发,没有博爱天下的气魄,所以成不了大事。同理,按韩信的讲评,项羽出身贵族,见人“恭敬慈爱”,好言好语,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可是,遇到该封赏那些有功者时,他却把爵印紧抓手中,都玩出了缺口,也不舍得封赏。即小处仁爱,大处小家子气。他的名言是:“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天下之事,与个人之事有别,非一人道德所能限制,必要时,只有行“大仁不仁”,才能实现博爱天下的壮志。革命之暴力、国家之大政、企业萧条阶段对员工薪水和福利的紧缩,都有“大仁”之效。一个好的领导,在善恶和是非观上,必须胸怀博大,顾全大局,兼济跟他努力奋斗的众人,同时警惕“妇人之仁”。但是,凡事不能走极端,警惕“妇人之仁”目的是谋天下之仁,否则,就像项羽的另一面,例如,他怕秦降卒不服,将降卒20万全部坑杀;闯入咸阳,火烧阿房宫。正如《史记·淮阴侯列传》里所述,韩信拜将后对刘邦说: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现代社会,国家为人民民主之国,领导是人民的公仆,不折不扣地依法行事,戒除个人或小集团的不当私利,全心全意,忠实地行公仆之本分,接受人民监督,从保障人民权利和民族利益出发,这才是大仁大义。

22.谋略方法论——谋略思考的要素一般程序。审时、料敌、造势、示形、用奇、攻心、柔胜、权衡、标本、伐交、用间、励士等。

23.相信实力。人的精神力量再大,若没有实现出来的客观条件和机会,就无异于瞎干蛮干。马克思说过:物质的力量,必须用物质的力量去摧毁,就是这个道理。人掌握的客观力量,是人本身力量的延长和实现,但分别来看,任何物质的力量,都大于纯粹的精神力量。归根结底,是物质改造世界,而不是人心改造世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主张,很幸运地被我们在20世纪60年代给否定了。实力决定胆识,虽然常有例外,但却符合一般的规律。一定的胆识,与一定实力相对应。实力不强,徒有胆识也无法施展,结果常常是“枉费心机”。拿一个国家来说,决定国家关系的,主要是实力,而非某领导人的个人意志和性格。同样,决定一个人竞争优势的,一般而言,主要是这个人的综合实力——现实地对各种资源的占有和调动的能力,而非仅仅存在于头脑中的想法和创意。因此,实力、资源,是胆识的基础,不能离开实力,空谈胆识。我们相信自己,但同时也必须承认实力,尊重实力。我们鼓励敢想,敢干,善于运筹,但必须务实,努力创造物质条件,使胆识稳步壮大。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国富民强的关键时期,保稳定促发展,这就是最大的胆识。

八、名言集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我必须承认,幸运喜欢照顾勇敢的人。

——达尔文

世界上本没有路,我们走过之后,路自然形成了。

——佚名

成功的门常常是虚掩着的。

——佚名

不安全感是世界主要的原动力。

——费德

“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

——佚名

一个具有完全安全感的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些被判无期徒刑的人。

——艾森豪威尔

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梦想中的乐园。当他们无法找到的时候,他们亲手创造了它。

——乔治·肖伯纳

如果一个人的激情,无论在快乐还是苦恼中,都保持不忘理智所教给的关于什么应当惧怕、什么不应当惧怕的信条,那么我们就因他的激情部分而称每个这样的人为勇敢的人。

——柏拉图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红楼梦》

你不能靠工资致富。工资不能使你真正的富有。你可以靠工资安全地生活,但如果你想成为富豪,你必须退出靠工资生活的世界,步入一个高度危险的世界。

——鲍洛奇

将领应有胆怯的时候。

——曹操

大难将临,仅沉着冷静尚嫌不够;面对艰辛,应欣然前往。

——佚名

对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什么是管?不好好学习,品德不好,要管;什么叫放?吃苦耐劳的事情,经风雨见世面的事情,都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这样可能要跌些跤,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得到锻炼。

——刘少奇

胆小怕事的人,是不会有出息的。

——贺龙

把握的反面就是放弃,选择了一个机会,就等于放弃了其他所有的可能。当新的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敢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一切,这不是功亏一篑,这不是半途而废,这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或者什么都不为,只因为喜欢这样做,因为,年轻就是最大的机会。人,只有在30岁之前才会有这个胆量,有这个资本,有这个资格。

——佚名

很多时候,专注于细节而让战略自己出现是明智的选择。

——佚名

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

——熊彼特

勇是男儿头上的桂冠,是军人最可宝贵的品德。

——刘伯承

在真正的英雄那里,死,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用结束生命去换取值得去死的事情。

——编者

九、精选参考资料

1.各地年轻人胆识比较。台湾有人调查得出,以地区来看,台湾年轻人心中,认为最有胆识的,是对岸的大陆年轻人,以4个百分点超越台湾。除此以外,台湾年轻人自认比日本、韩国年轻人都有胆识。

2.市场经济与胆量。中国本来没有市场经济。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人们的行为是有序的,所有东西都被虚拟地“计划”好了。你想创业,就必须想办法钻空子,将旧的秩序“搞乱”,才可能有所作为。民间流传的成功之道是:一胆二力三功夫。即第一是胆量,第二是力量,第三才是功夫(科学管理或专业技术)。这是创业时期的方法排序。没有胆量,就不敢投机钻营。因为投机钻营无论从道德上还是在法律上,都是要冒风险的,弄不好就进监狱了。知识分子当年抱怨脑体倒挂,说不三不四的人发了财。现在看来也是很公平的。你不敢冒风险,你就没有机会。在改革开放初期,成功者不是靠训练有素的功夫,而是靠胆量。

3.毛泽东评刘邦。1964年1月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曾说:“老粗出人物!自古以来,能干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刘敬劝他不要建都洛阳,要建都长安,他立刻就去长安。鸿沟划界,项羽引兵东退,他也想到长安休息,张良说,什么条约不条约,要进攻。他立刻听了张良的话,向东进。韩信要求封假齐王,刘邦说不行,张良踢了他一脚,他立刻改口说,他妈的,要封就封真齐王,何必要假的……南北朝的宋、齐、梁、陈,五代的梁、唐、晋、汉、周,很有几个老粗。文的也有几个好的,如李世民。”在古代,高贵者文化高,贫贱者则很少识字,但往往不识字的文化低的人却能打败文化高的人,这使毛泽东很感兴趣,尽管他并不否定知识分子的作用。刘邦似乎并无一技之长,但他却具有非凡的胆略和过人的组织才能。当义军一开始推举首领时,知识分子出身的萧何、曹参等人生怕举事不成,累及身家性命,都谦让不就,而刘邦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敢当这个首领,而这些知识分子却也甘心归附,刘邦也知人善任,能够发挥各人的特长。他说:“运筹帷幄之中,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张良、萧何、韩信,就是史称的“兴汉三杰”,其实韩信与陈平等原来都是项羽麾下的人物,因得不到重用而“弃暗投明”的。刘邦得道多助,又从善如流,他这个“老粗”能打败“西楚霸王”而取得天下,当然“不是偶然的”了。毛泽东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读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刘邦能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4.项羽小传。项羽,(公元前233年到公元前202年)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今江苏宿迁人,名籍,字羽。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祖父项燕为战国末年楚名将,为秦将王翦所杀;叔父是项梁。秦统一后,项梁因杀人,与项羽躲避吴中,暗中以兵法组织和训练宾客子弟。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领导反秦起义,随即建立张楚政权,原六国贵族闻讯后,也纷纷起兵。同年九月,项羽与项梁杀会稽守通,举吴中兵反秦。同年六月,项梁立楚怀王孙心,仍称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之后,项梁率义军大破秦军于东阿、定陶。项羽、刘邦也攻占城阳,略地至雍丘。不久,项梁被秦将章邯乘隙袭破。项梁阵亡,项羽、刘邦退保彭城(今江苏徐州)和砀。章邯又渡河北上击赵,与秦将王离、涉间军进围巨鹿,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项羽以宋义与齐密谋反楚为名,袭杀宋义。怀王即命项羽为上将军,统率全军救赵。项羽亲自率全军渡河,破釜沉舟,进击秦军。经多次激战,楚兵大破秦军。当楚军救赵时,诸侯军皆作壁上观。战事结束后,诸侯将领谒见项羽,都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都听从项羽指挥。接着,项羽在污水上又大破秦军,并招降章邯。当项羽率军进入关中时,刘邦已先期进据咸阳。由于楚怀王有约在先,“先入关者王之”,刘邦理应王关中。项羽入关后,依恃手中40万大军,企图消灭刘邦,独霸天下。因刘邦卑辞言和,双方暂时和解。项羽随即引兵西屠咸阳,秦民大失所望。汉高祖元年(前206),项羽以怀王为义帝,都郴,又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据有梁楚地9郡,都彭城,封刘邦为汉王。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也还定三秦,进逼西楚,于是爆发了历时4年多的楚汉战争。楚汉战争之初,刘邦乘项羽羁留齐地,于汉2年4月进占彭城。项羽随即回师救援,大败汉军,刘邦退据荥阳。此后,楚汉双方在荥阳、成皋一线长期相持。项羽虽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得,但其政治、军事上的弱点却日益显露。他不都关中而都彭城,丧失了有利的战略地势,无法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项羽分封诸侯,举措失当,不公不平,促使那些在分封中没有得到满足的诸侯王倒向刘邦,使他在政治上日益孤立。汉5年12月,楚军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人少食尽。汉军四面唱起楚歌,项羽与虞姬对饮慷慨悲歌。随即,项羽与从者800余骑突围,至阴陵迷失道路,复至东城,从者仅剩28骑,汉将灌婴率5000骑追及,项羽引兵东向,至乌江(今安徽和县境)自刎而死。汉王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于谷城。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看了京剧《霸王别姬》,发誓“不要学西楚霸王”,不要与国民党“划江而治”。为纪念南京解放这一历史性的胜利,毛泽东于4月写出了那首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其中有这样两句总结性的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5.李炳彦《学习军事谋略学的四条方法》摘要。培养你的“悟性”,开通智慧之泉。“悟性”是一种创造性的自由思维过程。紧紧抓住人与人的对抗、竞争活动这一主线探微求真。有的同志认为,传统军事谋略的核心,是个趋利避害问题。“三十六计”“七十二策”,细究其每一计策,都有个趋利避害问题。因此,抓住这一核心,就把握住了研究问题的纲。人与人竞争、对抗的特点有哪些?驱动力是什么?不同的对抗、竞争所采用的方式、手段是什么?不同的对抗、竞争方式中所隐藏的特殊规律和在这些特殊中寓含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局中人在对抗、竞争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对策产生之奥秘等,才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带本质性的东西。抓住人与人对抗、竞争这条主线,我们就可以纲举目张,执简约繁,揭示出更多的规律性的东西。注重“谋理”“谋法”“谋事”“谋德”相结合。所谓“谋理”,即研究和学习《军事谋略学》的基础理论。弄清基本原理,是首要的也是重要的。“谋法”,即谋略思考所应把握的一些原则。谋略作为一种艺术,有时需要一定的灵感——在经验积累、信息收集和思考准备的基础上,急中生智。“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靠灵感生出的计谋。这是谋略思维方式中“奇”的一面。谋略思维方式还有“正”的一面,这就是处理各种危机、矛盾所应把握的一般原则。我们在《军事谋略学》下册中,把谋法分为13个方面,根据谋略思考的一般程序排列为:审时、料敌、造势、示形、用奇、攻心、柔胜、权衡、标本、伐交、用间、励士等,都是谋略方法论。谋事,指针对一个现实问题,定计谋。是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和研究方法。所谋之事可以是世界争夺的“热点”,也可以是一件经营中的矛盾。谋德,指谋略人员的思想修养,包括思维品格、军人武德和性情素养。围棋高手认为,同势均力敌的对手下棋,一定意义上说胜负不取决于棋艺,而取决于精神素质优劣。因此,要战胜对手,首先应战胜自我。同样,在对抗活动中,只有能战胜自我的人,才能奇谋叠出。实行开放式学习和研究,使传统军事谋略走向现代化。还要看到,学谋用谋最好的课堂,是自己切身经历的斗争实践。就是说,只有投身到现实的竞争洪流中去,认真观察、分析、思考、领悟,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谋略水平。

6.有效地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的方法。找出你所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什么。在做任何决策之前,请先问问自己,问题的根本是什么?真正的问题在哪里?您所面临的未必是真正的问题,可能只是表面的现象或症状而已,请把问题搞清楚,才能进行下一个决策步骤。考虑所有的可行方案与可能的结果。好的决策者总是睁大眼睛寻找各种可能的方案。在寻找可行的方案时,不要只做“要”或“不要”的抉择,要做“1”“2”“3”“4”“5”等更多方案的抉择。比较你所有的可行方案,想想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各是什么。看看技术上有无困难、能否被接受、财务上的考虑等等。掌握一切应该知道的资讯。在做决策之前,要尽可能搜集各种有关资讯,决策的制定是根据事实,而非个人一时的情绪好恶。根据最重要的事来判断。哪些事最重要,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同,可以从以下三个条件来判断:不要只为了一时的需求,而应该从长远来考虑;不是根据别人的要求,而是自己想要的;不是因为你的恐惧,而是因为您的希望。无论做什么决策都是有风险的。面对决策风险,要考虑几件事情:这是现有资源可以承担的吗?克服问题所做的决策,可以有多少获利?是否可以承担风险的损害?是否有必要快速决策展现我的意志力,让他人对我产生信心?密切注意情势的变化,及早发现问题,做好准备以应付意外事件的发生,可以让风险降至最低。将重要的决策分解成一连串的小决策。这对重大决策特别适用。在行动与了解之间取得平衡,以一连串的小决策来观察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先列出所有的选择方案,将其中觉得合适的,而且可以在过程中得到资讯的,做一小步骤的尝试,从中获取一些资讯,觉得可行的话,再继续进行另一小步骤,又再获得一些相关资讯,重复进行这样的过程,直到觉得已经得到明确的方向了,就可以做出真正的决定。区分轻重缓急掌握正确时机。不要死守“如果现在不做,以后就没机会了”的想法,压力很容易让人仓促做出决定,不妨给自己多一点时间观察情势。也不要等到刀架在脖子上了,无可奈何非选择不可,或是被逼到没什么选择余地才做决定,这时的决策品质总是不好。设定目标与期限,避免陷入泥沼。当眼前这个决定看起来似乎没错,或是觉得已经投资这么多心力了,如果现在放弃就太可惜了,这种坚持有时候没有任何意义,收获没有大过付出的代价,变成了“空等待”,让你陷入决策的泥沼中。碰到这种情况,你可以设定目标与期限,例如:10分钟内公车不来就走路去,一年后仍对这个工作没有兴趣就离职,股票跌过3000点就赶快卖出等,不要害怕这种暂时的失败与改变,而应保持选择的自由。理性的逻辑分析与直觉式的预感并用。决策要注意现有资源以及可能的风险。如果期望决策的成效最好,一般习惯使用理性决策。如果完全没有线索,也要有凭直觉做决策的勇气。两种决策方式都是良好决策,要看使用的关键时机。一旦决定就立刻贯彻执行。即使是好的决策者,有时也因情势而采取拖延战术,但是他们心里明白这不是长久之计,拖延与规避都无法持续产生效用,不论如何,最后还是要行动。倘若将每件事都延至有确切把握时才做,你将会无法做好任何事。

7.比尔·盖茨的冒险精神。他是一个具有极高天分、争强好胜、喜欢冒险、自信心很强的人,在他自己的生命中,冒险是他持续一贯的特性。他坚定不移地认为,有冒险才有机会。成功的首要因素就是冒险。在任何事业中,把所有的冒险都消除掉的话,自然也就把所有成功的机会都消除掉了。如果一个机会没有伴随着风险,这种机会通常就不值得花心力去尝试。他总是在培养自己好斗的性格,因而被人骂做“红眼”(人在紧张时肾上腺素冲进眼睛,导致眼睛通红)。久而久之,他成为令所有对手都胆怯的人物,以致有评论说:微软公司正在屠杀对手,看来似乎会几近垄断软件工业。因为他绝对不服输,绝对不会退缩,绝对不会忍让,更不会妥协,这种个性成为他创业时期的最明显的特征。他同时又是一个最不满足的人。到了20世纪90年代,他已经成了世界首富,但是不满足的心理依然驱使着他继续自己的冒险事业。比尔·盖茨最喜欢速度快的汽车和游艇,他私人拥有两部保时捷汽车和两艘快速游艇,毫无疑问这是他不断锤炼自己的冒险性格的工具,他因而经常接到超速的罚单。一个人驾驶汽车到沙漠旅行,一个人驾驶飞机飞越崇山峻岭,一个人驾驶游艇遨游大海,这都是比尔·盖茨常做的。

8.空军第一试飞大队。试飞员被称为“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他们每走一步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试飞更是飞行事业中的险中之险。试飞员要飞别人没有飞过的飞机,飞别人没有飞过的课目,要与飞机的各种“极限”参数打交道,探索飞机、发动机的最大、最小数据。可以说,试飞员的每一次飞行,都是对风险和死神的挑战,每一个人都有过生死临界的非凡经历。试飞员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飞行技术,还要有科学家那样缜密的思维。2002年3月30日,试飞大队迎来了创建50周年华诞,新老试飞员欢聚一堂,国产第一代战机首席试飞员吴克明告诉记者,1956年他有幸被选为国产战机首席试飞员,并成功首飞了代号为“0101”号的第一架国产歼击机。虽然首飞成功了,但在接下来的特技和故障试飞中却充满了风险和艰辛。试飞仅有胆量是不够的,由于文化水平低,他吃了不少苦。一次,他在试飞飞机过载时,老是达不到8个过载要求,尽管他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掌握难度最大的特技动作做完,也只能达到6个过载。后来一位外国专家向他建议,你先大速度俯冲,再突然拉起,飞个“V”字型试试。他心里清楚这样飞的危险性大,弄不好飞机会空中解体,但他认为值得冒这个险。就这样,吴克明经过地面认真准备和充分论证,终于飞出了8个过载。空中发动机停车是试飞员遇到的紧急情况。如果说,空中发动机单发停车让人一身冷汗,那么双发停车同时发生,就更让人惊心动魄。这种情况,给试飞员丛刚遇上了。丛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正面临一次严峻的生死考验。此刻,他心里明白自己面临的险境,但他更多想到的是必须保住珍贵的试验数据,以便分析故障原因。可是,该型战机双发停车尚属首次,没有现成的处置方案,更何况他从未经历过双发停车这样重大的空中险情。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丛刚努力使自己镇定下来,操纵飞机一边迅速降低仰角、收油门、轻压坡度……艰难控制着飞机状态,一边与地面塔台指挥员联系。同时,按特殊情况处置方案迅速做好空中再次开车的各项准备。然而,失去动力的飞机的飞行状态越来越难控制,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供电停止,高度表不指示,无法判断飞机高度。置身险境的丛刚,只要轻拉座位的弹射手柄跳伞,危险马上就可以消除,但他知道,这架战机价值数亿元,摔掉一架,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他想:一定要把飞机保住!在地面雷达的监视下,飞机降到1.2万米时,大队长付国祥一声令下,丛刚沉着按下启动开关,“轰!”飞机仿佛是睡醒的雄狮,昂起机头重新跃入云端。大队长付国祥告诉记者:在大队的历史上,试飞员进行过6000多次试飞,曾多次遇险,如空中停车,放不下起落架、发动机喘振和座舱盖脱落等重大险情就达100余起,但再大的险情也从未挡住试飞员探险的“征途”,他们用挚爱和生命诠释着共和国航空工业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闪光历程。大队组建50年来,经过一代代大队长和试飞员们的忘我拼搏和不懈努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了一次又一次风险,先后进行了7000多架次飞行,成功首飞了5个机种20余种型号,创造了我国航空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十、精选故事

(一)林肯敢于负责

林肯少年时,曾向一个叫乔赛亚·克劳福德的先生借了一本《华盛顿的生平》,晚上看过之后,顺手把它放在了两根木头的缝隙里,结果,夜里下了一场暴雨,整个书都被浸湿透了。当他怀着沉重的心情,拿着污损的书去见克劳福德先生时,克劳福德先生斥责了他。林肯说:“我愿做任何事来补偿它,你有什么活让我干吗?”结果,林肯为克劳福德先生整整干了三天农活,按克劳福德先生的预先承诺,他最后挣回了那本书。——总是敢于诚实地承担责任,这也是胆识的一种体现。

(二)5岁的男子汉

一位8岁的小女孩去教士家学刺绣,每当她走到教士家门口时,便会有一只凶猛的雄鹅朝她扑来,好几次还啄了她,女孩吓得号啕大哭,再不肯去学刺绣。她的母亲千方百计地劝她,但她说如果没有人给她做伴,她是再也不肯去学的。女孩的父亲于是找了根长棍子交给他5岁的儿子,对他说:“你是个男子汉,去保护你姐姐。”并告诉他如果雄鹅来了,你就狠狠打它,它自然就会跑掉了。小男孩跟着姐姐来到教士家,刚推开门,那只凶猛的雄鹅便将脖子伸的长长的,发出可怕的叫声向他们冲过来,姐姐尖叫着转身就跑。小男孩也想跑,但想着自己是男子汉,要保护姐姐,于是闭上眼睛,拿长棍一阵乱打,雄鹅害怕了,大叫着回到一群鹅中去了。这个小男孩后来成为德国著名的电器发明家,他的名字叫西门子。他在70多年后《西门子自传》中说:“因为童年的一点启示,而使我终身受用,不知不觉地给了我无数次的鼓励:遇到切身危险不要回避,要大胆迎上去,加以痛击。”

(三)不怕杀头的徐有功

理寺卿徐有功,每次看到武则天要杀人时,总是依据法律与其争论。有一次,他又和武则天争辩,武则天大为恼火,下令:“拉出去,把他斩了!”徐有功被押走时仍毫无畏惧地说:“臣虽身死,但法律终究是不会变的!”武则天想:他讲的话有些道理。即将行刑时,武则天改了注意:“传我的命令,免他死罪,削官为民!”像这样的事发生过多次,他始终毫不畏惧,朝廷对他十分倚重信赖。

(四)杨素斗胆骂皇帝

杨素,足智多谋,是北周和隋朝的两朝名将,特别是为隋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真可谓功勋卓著。杨素的父亲杨敷,在北周与北齐的交战中战死。按当时的惯例,有功之臣或大官僚死后,朝廷要赠给其官职,叫做“赠官”,所赠官职,一般比死者生前实际担任过的官职略高一些,同时,还要酌情加封荣誉称号,即加封“谥号”。杨敷官为刺史,按官职属于可给可不给赠谥的一类,但论战功,乃为朝廷守忠节而死,按理又得赠谥。公元572年,周武帝亲政,杨素即上表申述,要求朝廷给他父亲赠谥,不料,却遭到周武帝的断然拒绝。杨素不甘心,又再三上表,周武帝勃然大怒,下令把他推出去斩首,在生死一瞬间,杨素大声骂道:“臣事无道天子,确实是该当死罪!”武帝闻听,觉得此人胆量过人,结果不但赦他无罪,而且赠他父亲为大将军,谥号“忠壮”,杨素也因此被提拔为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杨素还是一个多才多艺、充满自信的人。有一次,周武帝让他给自己起草诏书,杨素下笔立成,很快就写出一篇词意皆美的诏书,周武帝大喜,对他说:“好好干,将来不怕不富贵。”他却应声答道:“臣只怕富贵来逼我,我却无心贪图富贵。”周武帝听了很高兴,觉得他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才华横溢,机敏过人,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因此就对他更加器重了。

(五)大胆才能借到钱

美国有一富翁叫史东,欲创立自己的保险公司,下面就是他与这家公司的谈话:史东:“我想买你们的保险公司。”商业信用公司:“很好,160万元,你有这么多钱吗?”史东:“没有,不过我可以借。”商业信用公司:“向谁借?”史东:“向你们借。”经过一再洽商,商业公司同意了,这个公司成了他成为亿万富翁的基础。

(六)用人也大胆

光武帝初年,渔阳太守彭宠图谋不轨,光武帝下旨:“速招令耿弇进攻渔阳!”有一大臣进谏说:“回皇上,耿弇之父与彭宠同事多年,更何况耿氏没有在京做官的人,他能否进攻渔阳,实叫人疑虑!”光武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不必过虑。”耿弇奉诏,一举攻克渔阳。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乃建立在有胆识的自信上。

(七)荆轲刺秦王千古遗憾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家一读起这句气势豪迈的诗句,一定又被那位大义凛然的古代英雄荆轲所倾倒,所折服。许多人以为,是荆轲独自一人前去完成伟业,其实不然。与荆轲一起前往的还有一个少年,也是燕国出名的勇士,他的名字叫秦舞阳。当初,燕太子丹集全国之力聘请二人,按理说都该是名副其实的冷血杀手,天下一等一的刺客。但在荆轲刺秦王之时,秦舞阳却因为年轻,没见过大场面,首先被秦宫的森严、庄穆的气氛吓住,脸色发白,双手发抖,全身颤栗,竟不能帮荆轲一点忙,以致功亏一篑。否则,历史很可能要改写了。关键时刻见英雄。

(八)杯弓蛇影

从前有一个人,很喜欢结交朋友,一起喝酒聊天。有一天,他正在一位朋友家喝酒,突然间发现酒杯里有一条蛇,在杯中隐隐约约地蠕动,无奈酒已经喝下,顿时很害怕,也很恶心。回家后他全身都很不舒服,一想起酒杯里那条蛇,就浑身哆嗦,总觉得肚子里有一条蛇。就这样,他生病了,起不了床,连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家里人十分焦急,赶紧请来大夫为他医治,大夫用尽各种方法,让他服用各种药物,病情仍然不见好转。有一次,他的那个朋友见他很久未来,觉得纳闷,就叫仆人把他请来。他道出了实情。怎么会呢?这位朋友坐在他上次喝酒的凳子上,端起酒杯,果然,见到杯中有一条蛇的影子。原因终于找到了,原来,墙上有张弓,而杯中的蛇正是这张弓的倒影!把墙上的弓取下来,杯中蛇就没有了。他看到这一切,恍然大悟:“啊,原来如此!”顿时,恐惧、疑惑全部消除,病一下子就好了。

(九)将领应有胆怯的时候

曹操、刘备争夺汉中时,曹操麾下有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夏侯渊,他虽然多次打胜仗,曹操却经常劝告他说:“将领应有胆怯的时候,不能单凭勇气。”曹操进一步说明:“将领应以勇敢为本,但行动时更应依靠智慧和计谋,光靠勇敢,只能敌得过一名普通人罢了。”夏侯渊艺高胆大,这一番劝并未听得进去。后来,这个弱点果真成为致命伤。刘备听取谋士法正建议,采用诱敌之计。刘备在山势险阻的定军山安营下寨,夏侯渊恃勇轻敌,大军直扑定军山,刘备则派突击队,居高临下,俯冲攻击,曹军崩溃,夏侯渊被斩杀。这真是:有识无胆,成事不足;有胆无识,败事有余。

(十)胆小者失大机遇

日本三洋电机的创始人井植岁男,把企业越办越好。有一天,他家的园艺师傅对井植说:“社长先生,我看您的事业越做越大,而我却像树上的蝉,一生都坐在树干上,太没出息了。您教我一点创业的秘诀吧?”井植点点头说:“行!我看你比较适合园艺工作。这样吧。在我工厂旁有两万坪空地,我们合作来种树苗吧!树苗1棵多少钱能买到呢?”“40元。”井植又说:“好!以一坪种两棵计算,扣除走道,2万坪大约种2万千棵,树苗的成本是不是100万元。3年后,1棵可卖多少钱呢?”“大约3000元。”“100万元的树苗成本与肥料费由我支付,以后3年,你负责除草和施肥工作。3年后,我们就可以收入600多万元的利润。到时候我们每人一半。”听到这里,园艺师傅却拒绝说:“哇?我可不敢做那么大的生意!”最后,他还是在井植家中栽种树苗,按月拿取工资,白白失去了致富良机。要成功地赚大钱,非得有胆量不可。一个没有胆识的人,再好的机会到来,也不敢去掌握与尝试;固然他没有失败的机会,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运。

(十一)看目标别看脚下

在杭州桐庐山水旅游节上,阿迪力曾做过“高空表演王子”的表演。表演在富春江江面上进行,钢丝绳横贯在1000多米的江面上,风很大,钢丝绳一直在摇晃。但,阿迪力还是起步走了,很慢。意外的事发生了:江面上的一只游艇突然撞了一根固定钢丝绳的拉线,钢丝绳剧烈地摆动起来。数万观众都屏住了呼吸,阿迪力也停止了动作,站在钢丝绳上丝毫不动。三四分钟后,钢丝绳减缓了晃动。他又起步了,观众中爆发出阵阵掌声。表演结束后,阿迪力对媒体说,如果把这样高难度的技艺浓缩为一句话就是:“看目标,别看脚下。”当你只看到眼前的困难时,自然会有挫折感,而你看到其实你正在一步步向着目标迈进时,是不是烦躁就会一扫而光呢?

(十二)败兵追敌胜在谋

曹操征伐张绣,势在必得,可是一天突然率兵撤退。张绣大喜,亲自带兵追击曹操。谋士贾诩对张绣说:“不要去追,追的话肯定要吃败仗。”张绣不听贾诩的意见,领兵前进与曹操交战,结果大败而归。贾诩见张绣吃了败仗回来,马上对张绣说:“赶快再去追击,再次交战必定能够取得胜利。”张绣推托说:“先前没有采用您的意见,以至于到这种地步。如今已经失败,怎么又要追呢?”贾诩说:“战斗形势起了变化,赶紧追击必能得胜。”张绣听从了贾翊的意见,连忙聚集败兵前去追击,与曹军大战了一场,果然得胜而归。张绣虽然打了胜仗,却不得其解,他问贾诩:“我先用精兵追赶撤退的曹军,而您说肯定要失败;我败退后用败兵去袭击刚打了胜仗的曹军,而您说必定取胜。事实完全像您所预言的,为什么会精兵失败、败兵得胜呢?”贾诩说:“这好理解,您虽然善于用兵,却不是曹操的对手,曹军刚撤退时,曹操必然亲自压阵;我们追兵虽然精锐,但不是他们的对手,因此我知道我军必败。曹操先前在进攻您的时候没有发生任何差错,却突然退兵了,肯定是国内发生了什么事。曹操现已打败您的追兵,必然是轻装快速前进,即使留下一些将领在后面掩护,那些将领也不是您的对手,因此,您虽用败兵而打起来必定得胜。”张绣听了表示十分信服。

(十三)蔺相如完壁归赵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国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国。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国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十四)杯酒释兵权

唐朝时,在沿边地区设立节度使。节度使的权限很大,总揽各州的军政大权。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对投降的叛乱分子,立即授以节度使名号,仍令其照旧统领旧部、就地。他们的属地逐渐变成了一个个小独立王国,被称作藩镇。藩镇权势渐大,不听中央指挥,各自独立。这就是“藩镇割据”。“藩镇割据”是从唐代宗时(762年)开始的。自此以后,中国陷入了长达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宋太祖赵匡胤即位之后,曾同政治家赵普谈了一次话。他虚心地问道,我想平定天下长久不息的战乱,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赵普诚恳地回答,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对藩镇的节度使,逐渐削夺他们的权力,限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精兵。“杯酒释兵权”,就是他实施的第一个步骤。有一天,他专门宴请几位重臣。酒酣耳热之际,他说道,人生在世,无非是享受荣华富贵,并使子孙过上好日子。你们何不交出兵权,购置田宅,饮酒作乐,安度晚年呢?大臣们一听,全都明白了。第二天,他们就都老老实实地交出了兵权。宋太祖授给他们有职无权的高官,让他们在酒池肉林中度日。就这样,宋太祖不费一刀一枪,就收回了兵权。

(十五)霍英东的教子经

霍震霆是霍英东的儿子。霍震霆12岁时被送往英国求学。学习期间,父亲常常提醒儿子说:“你与父亲年幼时所处的时代大不相同了,一要好好学习,二要精通外语,三要懂国际贸易,四要读书做事都要为中国人争气,否则我不能用你。”霍英东18岁起当苦力、小店员,后以一条拖船发迹,如今建立起了拥有90亿港元的经济集团。他的经历告诉他,教育子女,必须培养他们的坚强毅力、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所以,当霍震霆22岁学成返港后,霍英东便委其重任。这样做,一方面是想试一试儿子的能力如何,另一方面是为让儿子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1986年,霍震霆领父命,带400多人的施工队伍开赴文莱,在该国首都斯里巴加湾港兴建大型货柜码头,把这个港口改造成现代化的深水港。这是关系到文莱经济发展的一项关键工程,文莱政府对此项工程十分重视,在全世界为这项工程招标,结果霍英东的有荣公司击败20多家竞争对手,夺得了兴建项目。如此重要的工程,又在海外施工,初出茅庐的霍震霆能否胜任呢?这令许多圈内人士大打问号。霍英东没有正面回答朋友们的疑问,而是大谈教子游泳的事:儿女小的时候,我曾经专门聘请游泳名将教他们学游泳。两年光阴过去了,孩子们还是“浮”不起来。于是我把教练“炒”了,自己当教练。我把那些不肯下水的小子统统打下水,逼着他们自己找到浮起来的本领,结果孩子们都“浮”起来了。霍英东以教游泳比喻培养子女的办事能力,说:“道理是同出一辙的,一定要大胆放手,不能瞻前顾后,否则会淹死的。”文莱位于赤道附近,气候湿热多雨,当时的经济十分落后,有荣公司的职工在这个伊斯兰国家施工,不仅工作困难多,而且在生活上也有很多不习惯的地方。霍震霆鼓励职工,一定要克服困难,把工程搞好,结果,霍震霆出道后的第一炮,就为父亲和中国人争了光。

(十六)空城计

公元前2世纪左右,中国的国土上并列存在着三个主要的国家,它们是魏国、蜀国和吴国。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素以善于指挥战争而著称。有一次,魏国得知蜀国的战略要地西城兵力薄弱,只有不到一万士兵,就派大将司马懿率领十几万军队前去攻打。蜀国得到魏国的军队正迅速向西城赶来的情报后,从国王到士兵都非常紧张。以一万士兵抵挡十几万敌人,如以卵击石,必败无疑。可是蜀国要从别的地方调集军队增援又来不及。西城危在旦夕,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向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身上。诸葛亮也有些犯难,但严峻的形势又迫使他必须拿出一个应对的办法来。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他命令城内的平民和士兵全部撤出,暂时躲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大开城门,等候敌人的到来。魏国大将司马懿不久即带兵包围了西城,但令他吃惊的是,本来以为会戒备森严的西城却城门大开,城墙上也看不到一个守卫的士兵,只有一个老头在城门前扫地。正在他大惑不解的时候,就看到城楼上出现一个人,正是他的老对手诸葛亮。只见诸葛亮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在一架预先放好的古琴前坐下来,随即悠扬的音乐从城楼上传下来。魏国的将士都愣住了,在大军围城的危急关头,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却弹起了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面对开着的城门和弹琴的诸葛亮,老奸巨滑的将军司马懿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早就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可诸葛亮胆敢大开城门迎候十几万大军,这太出乎他的预料了。因此他想,城里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马。这时,就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司马懿越听越不对劲,他怀疑这是诸葛亮发出调动军队反攻的信号,于是急忙下令他的军队撤退。成千上万的魏军迅速撤退,就这样,蜀国的西城没有用一兵一卒就得以保全。这就是诸葛亮有名的“空城计”。

(十七)两桃杀三士

公元前7世纪时的中国,诸侯国并列。当时齐国有三位武士田开强、古冶子、公孙捷,三人英勇善战,被人们称为“三勇士”,很受齐国国王的宠爱。久而久之,三勇士挟功自傲,横行霸道,目中无人。这时有一个阴谋家陈无宇便想乘机把三勇士收买过去,推翻国王,夺取政权。齐国的相国晏婴眼见恶势力扩张,内心十分担忧。为了国家的安定,晏婴决定寻找机会除掉这三个勇士。可是凭他一个书生怎样能杀掉国王信任的三个武士呢?有一天,齐国的邻国鲁国的国王来访,齐国国王在王宫设宴款待他们一行。晏婴、三勇士和文武百官都列席作陪。晏婴见三勇士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骄态,心中便有了主意。宴席进行到一半,晏婴上前奏请国王,让他到国王的花园里摘些桃子来宴请贵客,国王同意了。于是晏婴到王宫后面的花园里摘了六个桃子回来。这六个桃子,两国国君各吃了一个,两国的相国各吃了一个,最后剩下两个桃子。晏婴提议国王,让两旁的文武官员各自报功,谁的功劳大就把桃子赏给谁。国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可以增加宴会的喜庆气氛,便要求他的文武官员各自述说自己的功劳。这时,三勇士中的公孙捷首先站出来说:“从前我陪国王打猎时,曾亲手打死一只老虎,解了国王的围,这算不算功劳大?”晏婴说:“这个功劳大,应该受赏赐。”于是,国王赏给公孙捷一只桃,公孙捷感到很得意。三勇士中的第二位勇士古冶子见状,抢着站起来说:“打虎不算什么,我当年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中杀过一头大龟,救了国王的命,这功劳可不比公孙捷小。”国王听了,觉得他说得很对,于是把剩下的桃赐给了第二位勇士。这时,三勇士中的最后一位田开强坐不住了。他牢骚满腹,讲述了自己领兵攻打敌国,俘虏敌人500多人,为国家强大立下了赫赫战功。然后问国王,他的功劳够不够大。国王无奈,安慰他说:“你的功劳确实很大,可是你说得太迟,桃子已经没有了,下次再赏赐你。”田开强听不下去,觉得自己为国征战反倒受了冷落,而且在众目睽睽下受到侮辱,气愤之间,当场拔剑自刎而死。第一位勇士公孙捷见状,也拔出剑来说:“我功劳小而受到赏赐,田将军功高而没有得到赏赐,这确实不合情理。”说话之间,顺手一剑也自杀身亡。这时,剩下的勇士古冶子跳出来说:“我们三人曾经发誓同生死,今天他们二位已死,我怎么能独自活着呢?”说完,也自杀了。说话之间,三位勇士都自杀身亡,齐国的国王连阻止都来不及,所有的来宾也都吓得目瞪口呆。晏婴以他的智慧,仅仅用了两只桃子,就杀掉了三个英勇的武士,巧妙地除掉了国家的隐患。

练习十二

1.如何全面理解胆识、冒险?

2.胆识、冒险精神在当代社会和个人生活中有哪些特别的作用?

3.举例说明什么是胆识?它是怎样形成的?

4.联系个人实际,分析自己在胆识方面的缺陷是什么、有哪些?是怎样形成的?如何有效地加以改善?

5.怎样处理“小仁”与“大仁”的关系?

6.下文是李宗吾(1879—1944年)《厚黑学》片段,请从谋略学的眼光,对此加以分析。

我自读书识字以来,就想为英雄豪杰,求之四书五经,茫无所得,求之诸子百家,与夫廿四史,仍无所得,以为古之为英雄豪杰者,必有不传之秘,不过吾人生性愚鲁,寻他不出罢了。穷索冥搜,忘寝废食,如是者有年,一旦偶然想起三国时几个人物,不觉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

厚黑学共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起初的脸皮,好像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最初心的颜色,作乳白状,由乳色而炭色、而青蓝色,再进而就黑如煤炭了。到了这个境界,只能算初步功夫;因为城墙虽厚,轰以大炮,还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虽黑,但颜色讨厌,众人都不愿挨近它。所以只算是初步的功夫。

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深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点不动,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办法。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服,真可谓“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够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还露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天上后世,皆以为不厚不黑,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只好在古之大圣大贤中去寻求。有人问:“这种学问,哪有这样精深?”我说:“儒家的中庸,要讲到无声无臭方能终止;学佛的人,要讲到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才算正果;何况厚黑学是千古不传之秘,当然要做到无形无色,才算止境”。

总之,由三代以至于今,王候将相,豪杰圣贤,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成,无一不出于此;书册俱在,事实难诬,读者倘能本我指示的途径,自去搜寻,自然左右逢源,头头是道。

7.阅读下面短文,并结合本章所学知识,分析刘邦能够打败项羽的原因。

项羽出身贵族世家,好面子,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容纳不下英雄,四处征战只靠他一个人,与刘邦的团队单打独斗,真的成了“孤家寡人”,最后自刎乌江。

善于听取意见。刘邦乐于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敢于公开认错,收回成命。例如他在西行入秦途中,郦食其(lìyìjī)求见,刘邦的态度很为傲慢,“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食其说:“您既然要讨伐没有道义的暴秦,就不该用这种态度对待比您年长的人!”刘邦理屈,当即认错,听取了他的建议,袭取了秦廷仓储所在地陈留,获得了大量积粟,从而使军威大振。项羽则不然,刚愎自用,固执已见。项羽西屠咸阳后,有位韩生对项羽说:“关中阻山带河,有四塞之固,土地肥沃,可以建都称霸。”项羽却说:“富贵不归故乡,如穿锦衣夜行,有谁知道?”韩生很生气,退出后叹气说:“人说楚人沐猴而冠,果然如此!”项羽闻听后就下令烹死韩生。这样的人谁敢再给他出谋献策!

斗智不斗勇。在鸿沟广武战场,刘项双方对峙形成僵局,项羽派人给刘邦传话:要与刘邦单打独斗,一决雌雄。刘邦答复:“我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羽竟披甲执戟来挑战,刘邦当众宣布项羽十大罪状。项羽大怒,命人开弓射箭,一箭射中刘邦胸口,险些摔下马来。刘邦为了安定军心,顺势弯下腰来,不捂胸部伤口而去摸脚,大声说:“臭小子,射中了我的脚趾!”回营后,裹好伤口,乘上马车,挣扎着驰往各营巡视。此举不仅使汉军人心安定,而且痛骂项羽是小人。

巩固的后方无建树。刘邦废除了秦朝的苛法,约法三章,司法与行政都简单化。刘邦在巴蜀、关中地区恢复了郡县制度,丝毫未曾引起当地人民的反感,而且由于萧何的妥善管理,能源源不断地为前方作战提供后援力量。所以,刘邦屡次战败,都能回到自己的关中,积聚力量,重回成皋前线坚持作战。安徽省和州东北,长江北岸的乌江安徽省泗县西部的垓下古战场相反,项羽在后方的建设乏善可陈,除了以霸王的名义大行分封之外,不曾有任何新型的行政建树。再加上,刘邦派彭越等人长期袭扰项羽的后方,使其不得安宁。当项羽垓下战败,竟然徘徊乌江,无颜见江东父老。

8.阅读《孙子兵法》,思考回答:

(1)什么是谋略?

(2)谋略的要素、内容、表现形式有哪些?

(3)制定谋略要注意哪些问题?

(4)如何才能培养谋略意识和技巧?

9.探讨理性与决策的关系,论述理性运用对决策的重大意义。

10.设计活动,考验和锻炼自己的胆识和谋略才能。

(插入内容:第八章练习八第7题答案解析。本题是一个虚构的心理测试题,与真正的历史无关,回答时只要凭直觉判断就行了。人们的时间行为习惯会积淀在其个人的潜意识里,对此题“初”“中”“末”叶的回答,显示测试者时间观念依次由强到弱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