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的气场有多大
15511800000044

第44章 “适度”的虚张声势效果最好

当我们气场较为微弱的时候,如果能装出一幅气势汹汹的样子或者夸大自己的能力,并营造种种氛围使对手胆怯,往往能唬住对手,从而反转局势。其实这就是虚张声势的效果。

最常见的行为就是“吹牛”,这一套往往被视为作用有限的“小术”。虽然地位的确立还要真正凭借力量说话,但是也不可否认,这一套之所以流行,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这个观念正是由一个典型的关于信息的游戏开始,即由美国数学家纽曼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所创立的“牌戏理论”。

我们已经知道,在桥牌中,“叫约”是实力的体现,你有多大的牌,就可以叫多大的约。但这又带来一个问题:你的叫牌会给对手提供你这手牌的情报,比如你叫三梅花,对方就知道你的梅花很多,至少是个七张套,而且其中有大牌点。其反面的意思就是:你其他的牌可能不怎么样。如果他的牌也不错,就可能叫更高的约,占据主动打击你的弱点。

由此可见,打牌其实从叫牌就开始了。双方都要通过叫牌争取定约,同时要尽可能地迷惑对手,使之做出错误的判断。

纽曼的发现令人感到非常意外,他认为:即使对手明知道你喜欢这样,有时候你还是应该这样。他研究了各类牌戏战术,发现“虚张”的频率一到某个程度,胜数最多,打老实脾和“虚张”次数太多的胜数机会较少。另外他也发现:玩牌虚张的频率在某种标准下可以赢钱,低于或高于某个标准,输钱的几率就比较大。

这不难理解,一个人如果适当地“吹牛”,别人就会信以为真;如果他玩得过了火,人们就会识破。而且,一旦获得了“吹牛者”的名声,那么他就成了那个大叫“狼来了”的孩子,再说什么也没用了。那么怎样才是“适度”呢?

首先,不能过分夸张。如果一个小个子非要给人留下“斗士”的印象,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

其次,吹牛要有方向。有些人为了讨好他人,把自己包装得无所不能,例如和某大明星一起吃过饭,和某大老板一起打过牌,和某高官一起讨论过国计民生问题,还在某权威杂志上开过专栏。这种吹牛漫无目的,只是满足一下自大狂的虚荣感而已。

再次,要注意场合、分清目标。对一个普通人吹嘘演艺圈内幕还有市场,可假如座中有人就是这个圈里的,这种吹嘘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更要注意的是,吹牛本不是目的,获得他人的重视和尊敬才是目的。如果谈话内容不能为你争取这些,或者在此时此地用不着重视(如在萍水相逢者中间),就千万不要玩弄这一手。如果不顾一切胡吹一气,恐怕只能说明你在大话纺织的梦幻里自我陶醉了。

下面介绍一些“虚张声势”的招数,以便在关键时刻可以给自己壮胆或恐吓对方。

(1)尽可能大声说话,武装自己的心理,制造压倒对方的气势。

中国古代战场上双方对垒时,都会擂起战鼓,声音越高,士气就越旺盛,士兵斗志越强。鲁国与齐国打仗,就先让齐国擂鼓,开始时,鼓声惊天动地,齐军士气高昂,鲁军却按兵不动。渐渐地,齐军战鼓声越来越小,士气也就渐渐低下去,这时鲁军猛擂战鼓,一鼓作气,将齐军打得狼狈而逃。

声音宏大而响亮的话,可以给对手有信心的印象,自己也能借此产生坚强的信心,进而获得意料不到的效果。在辩论或争吵中,有人会不由自主地提高自己的噪音,以期盖过对手,这就是对“嗓音可以增强信心”的本能利用。关键时刻,你的声音就是武器。响亮的声音可以给你勇气,而默不作声只能增加你的恐惧感。

(2)相持中,身体要摆好架势,震慑对手。

在双方对垒时,人的形体动作也是增强信心的一种武器。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麻雀》写了这样一件小事:“一只小麻雀从树上掉了下来,飞不动了,猎狗看见了,便跑过去。这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挡住了小麻雀,并冲着猎狗张开了全身的羽毛,恶狠狠地盯着猎狗,猎狗竟然呆住了。”麻雀其实也是在本能中利用自己的羽毛、动作、眼光这一切天生的武器向猎狗示威,驱除自己的恐惧。

体育比赛中,运动员有时为了增强战胜对手的信心,会有意识地昂首挺胸,做出不畏一切的样子。谈判中,这也能产生震慑对手的效果。

还要注意:“虚张”也是双刃剑,弄得不好反会弄巧成拙。比如出虚张迷惑对手,却使同伴被误导。所以古人说:诈巧不如拙诚。这类手段不得不用方用,但是也不可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