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好心态带给你好生活
15512700000101

第101章 大智若愚,吃亏是福

聪明的人能从吃亏中学到智慧,悟透人生。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吃亏是福”一说。这是中国哲人总结出来的一种人生观——它包括了愚笨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领略了生命含义的旷达和由吃亏退隐而带来的安稳与宁静。与这样貌似消极的哲学相比,一切所谓积极的哲学都会显得幼稚与不够稳重、不够圆熟。

“吃亏是福”的信奉者,同时也一定是一个“和平主义”的信仰者。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对所谓“和平主义者”这样写道:“中国和平主义的根源,就是能忍耐暂时的失败,静待时机,相信在万物的体系中,在大自然动力和反动力的规律运行之上,没有一个人能永远占着便宜,也没有一个人永远做‘傻子’。”

大智者,常常是若愚的。而且唯有其“若愚”,才显其“大智”本色。其中的“若”这个字在这里很重要,是“像”的意思,而不是“是”的意义。以下是唐代的寒山与拾得(他们二人实际上是一种开启人的解脱智慧的象征)二人的对话。

一日,寒山谓拾得:“今有人侮我、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我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不要理他。且过几年,你再看他。”

那个高傲不可一世的人的结局就可想而知了,而我们也一定可以想象得出拾得胜利的微笑——尽管这可能是一种超脱圆滑者的微笑。不过,它的确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好处。

“扑满”,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用瓷或泥做的储蓄盒。在小时候,我们常将父母给的一些零用钱放进去,当这个储蓄盒满的时候,我们就将这储蓄盒打破,将其中的钱取出来。然而,当它是空的时候,它却可以保全它的自身。

如果我们知道福祸常常是并行不悖的,而且福尽则祸亦至,而祸退则福亦来的道理,那么,我们就真的应采取“愚”、“让”、“怯”、“谦”这样的态度来避祸趋福。所以,像“愚”、“让”、“怯”、“谦”这样道气十足的话,即使不是出于孔子之口,也必定是哲人之言,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部分。

“吃亏”也许是指物质上的损失,但是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却往往取决于他的心境。如果我们用外在的东西,换来了心灵上的平和,那无疑是获得了人生的幸福,这便是值得的。

若一个人处处不肯吃亏,只想占便宜,则妄想日生,骄心日盛。而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态势,肯定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纷争,在四面楚歌之下,又焉有不败之理?

因此,人最难做到的,即“吃亏是福”的前提,一个是“知足”,另一个就是“安分”。“知足”则会对一切都感到满意,对所得到的一切,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安分”则使人从来不奢望那些根本就不可能得到的或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没有妄想,也就不会有邪念。所以,表面上看来“吃亏是福”以及“知足”、“安分”会予人以不思进取之嫌,但是,这些思想也是在教导人们能成为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人,做一个清醒正常的人。因为一个非常明白的事实——即不需要任何理论就可以证明的是,一切的祸患,不都是在于人的“不知足”与“不安分”,或者说是不肯吃亏上吗?

即使在西方,也有这样一种凡事皆不可过贪的思想。因此,希腊神话总是充满寓意的。伊卡罗斯借助装在身上的蜡翼飞得很高,但是在接近太阳时,炽热的阳光烤化了翅膀,他也坠海而死。而他的父亲却飞得很低,最后安全抵家。一个人往往会随年龄之变化,思想更为成熟,同时也会更多地减少人生中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