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运城名人
15521900000024

第24章 猗顿

猗顿(前480—?),原是春秋时代鲁国(今山东一带)的贫寒书生,祖辈都以耕读为生。常常是:“耕则常饥,桑则常寒。”这种生活环境让他经常愁容满面,向隅长叹。但是猗顿是一个有心计的人,面对困难,他没有失意,也没有灰心,而是千方百计与困难抗争,绝不满足于现状。就在他生计艰难时,听到范蠡弃官经商,很快致富的消息,于是猗顿“往而问术焉”。他从鲁国跋涉到齐国向范蠡请教。范蠡热情接待了他,并告诉他:“子欲速富,当畜五牸(母畜)”。即想要致富,首先要养母畜。猗顿听后,茅塞顿开,他艰辛步履,远路足涉,千里迢迢来到西河(今晋南一带),见峨嵋岭下,草木繁茂,土地平坦,是天然的牧场,便定居于猗氏王寮(今临猗王寮),“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同时,他又看到中条山下盐业资源丰富,继而又兼营盐业。“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富如王公,驰名天下”。与天下巨商陶朱公(范蠡)齐名。他原来并不叫猗顿,因为“以兴富于猗氏,故曰猗顿”。

太史公曰: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其猗顿之谓乎!传说猗顿有三子,长子王寮,次子王景,季子王鉴。今临猗东南有以其三子名字之三大村。王寮村西有猗顿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