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运城名人
15521900000043

第43章 王通

王通(584-617年),字仲淹,隋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市)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王通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官宦之家,自幼聪颖,勤奋好学,知识渊博。隋文帝仁寿三年(603),王通19岁,西游长安,见到隋文帝,曾上奏《太平十二策》,尊王道,推霸略,稽今验古施展自己为国之抱负。皇帝甚异,怜其才略,召王通,王通不愿做官而退居于汾晋,著书立说,聚徒讲学以行教于门人。

王通退居,乃续《诗》、《礼》、《乐》,修《元经》,赞《易》道,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而功成大就。通又专心致志行教门人,讲艺于龙门,声望渐愈高。门人自远而至,受业者千余人。犹如房玄龄、李靖和魏征等都是唐初的开国功臣,真是“教兴于河汾,雍之如也”。门人赫赫于盛时。隋大业十年(614年),朝廷尚书召王通任蜀郡司户书佐,他没有赴任;又召他任著作郎,国子博士征,他也没赴任。大业十三年(617年),得病,延至7天而终,享年33岁。他的学生多人即丝麻设位,哀以送之,后又私谥为文中子“三字经”特记诵。

王通在文学思想方面,重道轻艺,重行轻文,以文观人,由人论文。王通批判了六朝以来的文士只偏重形式的倾向和淫靡的文风,从理论上开拓了唐古文学家“文以贯通”的先声,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王通在文学思想方面还注重民间诗歌。他认为“其述诗也,兴衰之由显”。即从《诗》中各时代和各个领域的诗歌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政教的得失、国家兴盛和衰亡的原因。王通一生代表了正统的儒家思想,因而又堪称隋末大儒,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但其基本立场仍然在儒学方面。这也是他一生思想的核心。王通在隋时的声望很高,师弟互相标榜,时与孔、颜、孟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