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运城名人
15521900000070

第70章 曹于汴

曹于汴(1558—1634年),字自梁,号直予,明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曹家巷)人。

曹于汴自幼聪颖,入学潜心,渊博之后,尤长理学,因家事寒微,为生活计,曾任西席教师十年有余;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应乡试,考取举人第一名;第二年赴北京应任辰科公试,经过奉天殿(今太和殿)唱名,钦点“进士及第”。初授江苏淮安府推官,曹于汴到任以后,夙夜唯寅,案无积牍,明察秋毫,执法如山,屡受山东按察司嘉奖;万历二十五年外察优等,被提拔进京任给事中。曹于汴坚持任人唯贤和直言敢谏。万历二十八年回故里安葬亡母,地方官吏和乡绅极尽阿庾奉承之能事,可是曹于汴却深居简出,不收礼,不待客,除缅怀慈母外,慷慨解囊,在运城文庙隔壁他家祠堂里(现运城中学校址)创办了一所“宏运书院”。曹于汴的浩然正气和高风亮节赢得了乡里的敬仰,故人们给他家大门上挂了一块匾,上书“大德望曹”。

崇祯帝朱由检做王子的时候,就厌恶太监,待至魏忠贤的党羽满朝堂,走狗遍天下,生祠全中国,逆迹逐渐暴露以后,他对宦官阉党之流更加深恶痛绝。所以他一上台,为了彻底肃清这些败类,就授曹于汴为左都御使。曹于汴建议朝廷以“赞导、拥戴、颂美、谄附”四条罪状,对魏忠贤之流进行严格审查,举国上下和宫廷内外,一齐动手,几天功夫,261名罪犯全部落网。魏忠贤在从安徽凤阳皇陵往京都解押途中的阜城畏罪自杀被碎尸,朝廷内外的狐群狗党,基本扫尽。除掉了宦官阉党,曹于汴已是75岁了,在风云变幻、三易其帝的年代里,在奸贼不绝、诤臣受压的朝廷里,几经宦海沉浮,已是精力不支了,所以力请告老还乡。曹于汴家居期间,专心致志、呕心沥血著作《共发篇》、《仰节堂集》和《安邑县志》。曹于汴逝世后,崇祯帝表示震悼,追赠“太子太保”,并派鸿胪寺遣使致祭,抚恤优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