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趣味经济100问
15525100000055

第55章 一夜之间,玻璃怎么全碎了——“破窗效益”

上中学的时候,发生过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事情的起因很简单,邻桌的男生在操场上踢足球,不小心把球踢错了方向,结果把初二一班的玻璃打碎了。这个男生很后悔,赶紧跑到教务处认错,并主动拿出钱赔给了学校后勤部,每个人都以为这件事可以这样结束了。

当天恰逢周末,而且天气不是很冷,学校后勤部决定下周一再换新玻璃。大家觉得这个想法也挺合理的,就没人反对。

可是周一早上大家回到学校全都傻了眼,与初二一班并列的整整一幢教学楼的玻璃几乎全部被打碎。

周末这两天风和日丽,而且这么大的损坏程度绝不会是天然损坏。如果是人为损坏,那是什么原因呢,什么人和学校有这样大的矛盾呢。

忽然一个学生说,会不会是调皮的小孩子,也许就是看到咱们学校的那一块玻璃坏了,他们就以为这些玻璃是可以用来做游戏的,然后就损坏了其余的玻璃。

通过走访周围的居民,学校得到的回答与那个学生猜测的相同,玻璃就是一些调皮的小孩子打碎的。这下,学校可要大批量的购买玻璃,请人重装了。

在经济学上,这种情况叫做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曾做过一个关于破窗效应的实验:

他买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这个社区相对整洁繁华。把另一辆停在纽约布朗克斯区,这个地方相对杂乱,没有秩序。他把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然后让顶棚保持打开着,结果当天晚上就被偷走了。但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还好端端的放在那。可是当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打碎了之后。不到几个小时,那辆车就不见了。

这一实验告诉人们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人们还应高度警觉那些不易察觉的微小的过错,以便及时矫正,避免恶果发生。

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这样的体会:人们的行为总是受某种暗示的潜在影响。

比如某人本来并无贪心,但是粗心的路人把钱露出衣袋少半部分,这时,那个人就有可能贪念顿起,顺手牵羊做了小偷。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对于违反公司程序或廉政规定的行为,有关组织没有进行严肃处理,没有引起员工的重视,从而使类似行为再次甚至多次重复发生;对于工作不讲求成本效益的行为,有关领导不以为然,(放纵)使下属员工的浪费行为得不到纠正,反而日趋严重等等。一间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而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产生从众心理)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得羞愧。这都是“破窗理论”的表现。

受到破窗效应的启示,日本发明了一种叫做“红牌作战”的质量管理活动。他们将沾满油污、不清洁的设备贴上具有警示意义的“红牌”,将藏污纳垢的办公室和车间死角也贴上“红牌”,这样人们就会尽快收拾整齐,使其迅速改观,从而营造了一个清洁整齐,舒爽有序的工作氛围。

所以具体到经济实践中,经营者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个别的、轻微的,但触犯了公司核心价值的“小的过错”,并坚持严格依法管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就可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对于企业来说,破窗效应提示管理者要看重小事,对于员工,对于体制,对于客户攻略切不可忽视其中的点滴,要随时查漏补缺,防范不良影响,以此来保障大局无碍,保障企业的盈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