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趣味经济100问
15525100000071

第71章 判断经济动态不能单靠“消费者信心指数”

消费者信心是一个主观的概念,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

消费者信心指数(ICS)的概念和方法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的George%Katona教授在上世纪40年代后期提出来的。Katona在测度消费者情绪时采用了心理学研究中的测量表这一工具。

目前在许多国家,消费者信心指数被看做是宏观经济的风向标,它不仅影响消费的行为,更是对于社会资金的流向和资源的配置也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因为本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通俗读物,所以在这里我们将不具体的去做一些定量的数据分析,而是更多地侧重于消费者信心指数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消费者乃至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

消费者信心指数由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构成。消费者满意指数是指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生活的评价,消费者预期指数是指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生活发生变化的预期。消费者的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分别由一些二级指标构成:包括对收入、生活质量、宏观经济、消费支出、就业状况、购买耐用消费品和储蓄的满意程度与未来一年的预期,及未来两年在购买住房及装修、购买汽车和未来6个月股市变化的预期。

很多研究也发现,消费者信心指数对公众的消费有明显的领先预测作用。由相关的经济理论可以知道,影响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因素包括:收入(居民消费水平)、物价、利率、汇率、失业率,以及证券市场走势等多种因素。

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消费者对于未来的预期:或是积极乐观、或是消极沮丧,从而进一步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具体表现为:消费者信心的增长与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十分一致,即消费者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越有信心,GDP%的增长速度越快;反之,如果消费者越沮丧,GDP%的增长速度就越慢。

此外,消费者信心指数还对失业率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有数据表明,消费者对于未来就业的主观预期也与实际的就业率相当吻合,消费者的预期也领先于消费者的实际失业率的变动,我国的就业水平和ICS的相关系数约为0.5,相关程度较显著。

但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分析,以消费者信心指数来衡量人们的消费水平,未免有些太牵强附会了,现在的衣食住行,一年前与一年后相对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这些物价飞涨的同时,作为消费者,自己的工资收入却没有多少波动,这有点入不敷出,他们在消费上,有时可能是很被动的,有些东西,自己买得起的,就可以买;买不起的,一旦有要用得着的地方,也还得“勒紧腰带”花钱买,所以说,以简单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来衡量人们的消费水平,是很不合理的。

对于消费者信心指数,物价无疑就是牵动消费指数的那根神经,在此也不得不提现如今的物价,物价有所抑制是一个负面的东西,我们不能够被它给麻痹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现如今的房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了下降的趋势,可是在现在的高房价之前,房价却以飞的速度狂涨,如果当初加以遏制房价,那么就没有现在这么高的房价了,可见,这样的价格,有点得不偿失。不可否认,在物价高速增长之后,人们也得消费,在放慢了涨价的脚步之后,人们也还得消费,作为消费者是很无奈的,他们是被“消费指数”牵着鼻子走的。

作为消费者,大多数消费者都是在超前消费,现在买一套房子,可能就要背上巨额房贷,当上“房奴”,这对消费者来说,并不仅是“消费指数”居高可以解释的,这将会是一种超前消费,消费者可能就要背上了“消费指数”这座大山来被动的消费了。

所以,消费者信心指数只不过是个参考标准,消费自主权还是掌握在广大消费者手中,不应该盲目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