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上)
15525800000020

第20章 《毛泽东在1925》

剧情简介

1925年初,毛泽东与妻子杨开慧、弟弟毛泽民一同从长沙回到家乡韶山冲,开展农民运动。

欲开展斗争,必先启迪民智。毛泽东等人施计让国民党团防局团总为“韶山农民夜校”题写校名。中国第一所农民夜校在韶山冲毛氏宗祠正式开办起来。杨开慧像在长沙开办工人夜校那样,为乡亲们上了一堂他们从来也没听过的文化课。韶山冲的妇女们也第一次进入了她们生平从未进过的祠堂。

以族长毛棠圃为代表的地主豪绅们,以触犯族规为由关押了几名进入祠堂听课的妇女。毛泽东在祠堂上义正词严,据理力争,将毛棠圃等人驳斥得哑口无言,使得农民兄弟姐妹们第一次扬眉吐气。

在毛泽东的循循善诱的启发教育下,农民觉悟提高很快,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毛新枚、钟志申、李耿侯、庞叔侃四人在鲜红的党旗下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革命生涯中创立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韶山特别党支部正式成立,从此,中国农村的革命历史翻开了划时代的新的一页。

1925年春夏之际,久旱无雨,农民面临绝收。地主豪绅勾结团防局囤积粮食转运外地卖高价。毛福轩为首的“韶山五杰”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带领以农协会会员为骨干的乡民们借“求雨”,截获运粮船,平粜放粮,再次沉重打击了地主豪绅。

毛泽东要走了,乡亲们送来许多好吃的东西,毛泽东、杨开慧与“韶山五杰”依依惜别。

通过半年多的农村革命实践,毛泽东更坚定了要在农村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在农村发展革命力量的决心。他坚信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之路,尽管前途漫漫,他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毛泽东在1925》一片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而作。

此片在创作中围绕“火”字做文章,让观众耳目一新。

首先是人物火。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带着火一样的热情,怀着山沟里也能生长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回到韶山,建立起韶山第一个党支部。他播下的革命火种,很快燃遍了三湘四水。该片本着人物要激情如火的原则努力塑造毛泽东、杨开慧和他的几个农民兄弟的鲜活的人物形象。

第二是场面火。本片设置了诸如“祭火”、“送葬”、“吃春饭”、“游城”、“耍龙求雨”等原始荒蛮、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火暴的群众场面。文戏武唱,试图在这热烈的环境中来塑造人物和揭示人物性格。

鲜活的人物、火暴的场面,是该片刻意追求的特色。人物火、场面火、影片中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火,灯火、塘火、篝火、烟火、火把……连整个片子的影调也是火红的。在人们的眼中,那一段难忘的岁月是火红的。

中宣部副部长刘鹏、广电部副部长赵实等领导都对此片给予了高度评价,看过影片的一些专家也对此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片的独特性在于创新。人物很独特,既是伟人,又是常人。情节上也有独特性,祭火、送葬、耍龙求雨、请春饭、办夜校、建支部、解粮荒,中国气派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情感与力量双管齐下,不是直白的政治宣教。整个影片最具震撼力的地方,是结尾毛泽东离开韶山,伫立船头,吟诵他著名的诗篇《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从年初回乡时的“心中无诗”,到今日诗兴大作,毛泽东走过了他火红的1925年,而正是他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指引着中国共产党走过了80个春秋。

影片资料

影片名称:毛泽东在1925

影片分类:故事片

色彩:彩色

出品年份:2001年

导演:张今标

编剧:颜海魁

主演:涓子王霙李维民

制片公司:潇湘电影制片厂

获奖:

该片在建党八十周年的献礼片中排名榜首,并荣获第二十一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第八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