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上)
15525800000028

第28章 《渡江侦察记》

剧情简介

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在经过淮海战役后,长江以北广大地区迅即解放。全军积极准备横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蒋家王朝面临灭亡,在长江南岸拼命修筑防御工事,妄图依靠长江“天险”作最后垂死挣扎。在人民解放军大部队渡江之前,为了更好地了解对岸敌军的江上防御情况,我军特派侦察部队李连长带领一个侦察班,先遣渡江去侦察敌情。他率领了吴老贵、周长喜、杨威、小马等九人,乘了一只帆船在黑夜里机敏地渡过了长江,进入蒋军占领的白马山区。李连长很快与当地游击队长刘四姐取得了联系。可是,敌军发现江边铁丝网有了缺口,天一亮,敌军情报处长便会同当地伪保安队队长侯登科,派出大批军警,分头在白马山一带展开搜寻。情况万分紧急,李连长等九人必须突围转移到游击队根据地去。

一天深夜,李连长等人用计哄开了恶霸侯登科家的大门,捉住了坏蛋。然后,吴老贵乔装改扮成敌军军官,其他侦察员扮成敌军士兵,押着侯登科巧妙地穿过了敌军的封锁线。快要到达根据地了,侯登科企图逃跑,恰巧被刘四姐一枪打死在水里。到达游击队的根据地以后,李连长率领侦察人员紧张地展开工作。他们都化装成普通百姓,混在被强征去修筑江防工事的壮丁队伍里,进入江防关键地带。吴老贵和小马在李连长指挥下,搞到了一张江防工事图,把它藏在鱼肚里,交给化装成卖香烟姑娘的刘四姐带回去。当晚,我军突击兵团指挥部便获悉了敌军情况的详细报告。此时,我军距预定的渡江日期已经越来越近了,参谋长再度指示在长江对岸侦察的李连长,必须随时随地掌握敌情,一旦有变,迅速汇报。不出所料,李连长他们得知敌军在岸边增加了一个火力很强的榴弹炮团,可是消息被严密封锁,炮位和数量无法得知,李连长就采取了一个深入虎穴的办法,在公路上截获了一辆要到炮兵阵地附近去砍树的卡车,大家经过化装,变成了敌军模样,由周长喜驾驶卡车,开进了敌军榴弹炮阵地,出色地侦察到榴弹炮阵地的情况。但在他们驾车返回时,不料被敌军发现了。敌军拼命追击,周长喜不幸中弹负伤,形势危急万分,大家只有赶快上山避险。周长喜为了掩护李连长他们脱险上山,便把卡车开足马力,直向敌人军车冲去。结果,周长喜壮烈牺牲。敌人由于军事秘密一再泄露,竟恼羞成怒,于是派遣了大批特务,探明了游击队根据地。紧接着,敌军出动大批军队,企图消灭我方侦察兵。正当李连长报告榴弹炮情况时,敌人攻进了村子,报话机被炮弹击中,李连长和江北顿时失去了联系。万般无奈,李连长只得率部队抢上山头,居高防守。天黑之后,决定派遣吴老贵和小马突围,乘夜泅渡过江,付出多大代价也要把这份报告带给指挥部。他们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来到江边,吴老贵为掩护小马过江和敌人进行顽强战斗,因寡不敌众英勇牺牲。小马在江中挣扎一夜,精疲力竭,但为了把报告交到我方军部,一直坚持。我军指挥部正在为失去了与李连长的联系而焦急时,小马及时把报告送到我军参谋长手里。江那边,李连长也率领部队突出重围,到达江边青龙山。江南江北都发出信号,预示着总进攻就要开始了。4月21日,人民解放军万帆齐发,大炮雷鸣,把敌人沿江的工事全部摧毁。大军像排山倒海似的渡过长江,获得了辉煌的胜利。

经过生与死的考验,小马终于又见到了李连长。侦察英雄们又投入了继续南进的行列,去迎接新的战斗任务。

这部电影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下江南的宏伟场景,歌颂了侦察人员机智勇敢、坚韧顽强、不怕牺牲的高尚品格。影片情节曲折、紧张惊险,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引人入胜,生动地塑造了李连长、刘四姐、吴老贵、小马、周长喜等人的英雄形象。

影片拓展

《渡江侦察记》原型——聂凤智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南京军区司令员聂凤智中将,在淮海战役时任九纵司令员。淮海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整编,九纵编为解放军陆军第27军,聂凤智任军长。

随后,聂凤智就率军开到了长江北岸,投入渡江作战的准备。他部队中的战士十之八九是北方的“旱鸭子”,为确保渡江战役的成功,虽然才四月,天气还不热,部队就冒着刺骨的寒风在隐蔽的河沟和临时挖出的“游泳池”里,泡在冰冷的河水里,练习游泳、泅渡、上船、下船……

作为军长,聂凤智比谁都明白,光靠这样练兵是不够的,还必须弄清楚对方的虚实和详细情况。一天,聂凤智化装成放牛的牛倌,穿着当地百姓的衣衫,赶着牛,在长江边让牛吃草,亲自观察敌情和作战的地形。聂凤智5岁的时候,就开始上山砍柴、放牛、下田,大凡农家活儿,他样样在行。因此,这一切对他来说轻车熟路,闭着眼睛都会干。他悠闲地骑在牛背上,哼着小曲,俨然一个放牛老汉。敌军早在望远镜里看到了他,认为他是当地放牛的农民,没有理睬。他于是大胆地抬眼望去,滚滚江水那一岸,是国民党115师,有300多架战机和100多艘舰只的“立体防御体系”。要想横渡长江,难上加难,经过几天的细心全面侦察,他心中还是觉得没底。他派出侦察人员还没回来,侦察到什么情况一无所知。他的心自然十分焦急,因为他们对面有一黑沙洲,黑沙洲是一个江心洲,洲不大,却是水上咽喉要地,敌人设重兵把守,工事十分复杂、坚固,是江防中的第一道防线,又位于27军正面,像一座黑城压在他心头。

聂凤智亲自来到江边,考察地形,索性来到江堤前沿指挥所。这个指挥所是他派作战科长来这儿设置的。人们都非常熟悉,军长打起仗来又凶又狠,可是不打仗时他却和部下又说又笑,几乎和部下闹成一团。

他来到指挥所,把帽子一扔,说:“给点饭吃。”

“军长,知道你要来,今天我们要好好招待招待你!”

“哈哈,说得好听,看你们有什么好吃的?”

饭菜端上来了,是一小碟韭菜炒鸡蛋,一小碟炒青菜,一碗豆腐汤。聂凤智说:“你们这是搞的什么鬼?”

“这可是专门为您军长一个人做的。”科长说。

“这一点点东西,够谁吃的?”他说着大口地吃起来。

不一会儿,菜又有菜端上来,不过还是青菜和韭菜炒鸡蛋,不同的是,这一次装的却是满满两大盘。

“首长,你看看这两大盘和那两小碟哪个好吃?”大家瞅着他,又是七嘴八舌。

“哪个好吃,你们炒得都一个味!”

大家哈哈大笑起来,把聂凤智笑蒙了。

作战科长憋不住了,解释说:“军长,告诉你吧,那些小碟的菜是侦察人员从‘江南’土地上带回来的‘证据’,他们不仅去了江南,还带回了东西!”此话一出口,聂凤智爽快地推开碗筷,高兴地说道:“侦察成功了!咋不早跟我说,快,跟我谈谈情况。”他开始详细地了解渡江侦察的情况。不过,他还不满足,仍然兴奋地说:“好,只要过了江,就要把那边情况都搞清楚。”

接下来,聂凤智又布置继续过江侦察的任务。就这样,侦察兵先后十多次下江南,摸清了敌人江防情况和火力点,还抓回了几十名俘虏,对江中的黑沙洲和长江南岸敌情,有了非常清楚的了解。

经过我方周密组织和安排,一个连敌人做梦都想不到的侦察分队,又一次神不知鬼不觉地“下”了“江南”,这就是后来风靡一时的电影《渡江侦察记》的最初原型。

影片资料

影片名称:渡江侦察记

影片分类:战争片

色彩:黑白

出品年份:1954年

导演:汤晓丹

编剧:沈默君

主演:孙道临李玲君齐衡陈述

制片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

获奖:

1954年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故事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