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上)
15525800000031

第31章 《上甘岭》

剧情简介

这部影片是由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改编而成的。

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是在抗美援朝时期发生的。

在朝鲜战场的1952年,美帝国主义侵略者一方面宣布无限期休会后,另一方面却在朝鲜中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攻势。美军依仗猛烈的炮火,在上甘岭地区企图夺取只有三平方公里的两个山头阵地,进而向北占领主峰阵地五圣山。上甘岭战役就这样爆发了。由于我军后方运输道路被敌军严密封锁以及敌军突然进攻,两个山头阵地十分危急,可是在主峰上坚守的志愿军某部七连几乎伤亡殆尽。在这种万分危急情况下,八连连长张忠发接受了坚守阵地的艰巨任务。赶到阵地后,八连战士才发现七连只剩下被打瞎眼睛的指导员在坚持指挥战斗。张忠发即刻率领战士投入了战斗。师部原来只要求八连坚守2~4个小时,以待后援。不料美军只在短短一个上午竟进攻了23次,八连伤亡惨重。美军继续增兵,师部只得命令张忠发暂时放弃表面阵地,撤进坑道隐蔽。第二天,美军在占领这两个山头阵地后,不出所料大举进兵五圣山。张忠发命令战士们配合其他退入坑道的部队主动出击,竟打退了进攻五圣山的大股敌人。师部根据这种情况,命令前边坑道部队拖住敌人,使后方能够争取时间调度兵力、补充弹药。师部也预料到坑道部队的处境将十分困难。八连遇到了令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战士每天都有伤亡,他们不仅要跟敌人作战,而且还面临生存的威胁。部队与后方的联系被敌人切断,坑道内严重缺水,战士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顽强地坚持着,战斗着。在朝鲜人民的支援和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他们都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奇迹般坚持战斗了24天,为后方的大进攻赢得了时间,最后志愿军一举歼灭了美军。经过上甘岭战役,从根本上改变了朝鲜战争的形势,美国侵略者不得不在板门店重新坐下来,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这部电影取材于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是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

编导人员为熟悉生活,曾亲赴朝鲜前线与战士们一起实地感受,花半年时间中访问了经历过这场战役的一百多人,采写了几十万字的材料。此外,编导人员还对战役进程、战斗故事进行了精心的剪裁和表现,将这场气壮山河的战役真实地烘托出来。

影片没有表现战役的全过程,而是集中表现了一条坑道和一个连队,塑造了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志愿军英雄群像。影片中多用富于个性特征的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如张连长,他身上既有英雄气概的一面,又不乏普通人喜怒哀乐的另一面,成功地塑造了基层指挥员的形象。影片在节奏处理上颇具匠心,既有紧张激烈的战斗场景,又有舒缓深沉的抒情段落,两者妥帖地交织在一起,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性。创造性地运用环境气氛和物件细节,使影片的真实性和生动性锦上添花。影片中恰到好处的插曲《我的祖国》在渲染气氛起到了画龙点睛作用,使影片的表现主题得到升华,因此此曲在中华大地流传甚广。

影片拓展

上甘岭战役简介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为粉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金化攻势”,在上甘岭地区依托坑道工事,进行的坚守防御作战,这场残酷的战役被称作上甘岭战役。

1952年秋,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全线反击作战中节节胜利,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处境日益被动。美方在停战谈判中坚持所谓“自愿遣返”原则,妄图扣留中朝军队被俘人员,于10月8日单方面宣布无限期休会。此时正值联合国第七届大会召开和美国总统选举前夕,为适应政治斗争需要,“联合国军”谋求在停战谈判中的有利地位,妄图夺取中部战线要点五圣山,改善防御态势,摆脱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于10月14日发动“金化攻势”,向上甘岭地区实施进攻。

上甘岭美军司令里特亲自谋划和指挥“金化攻势”。进攻前,美军认为用2个营的兵力即可占领他们所想要的两个高地。进攻发起后遭到志愿军顽强抗击,接着美军陆续投入兵力,参战部队先后有美军第7师、南朝鲜军第2师和第9师,共计步兵11个团又2个营,另18个炮兵营(计1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00余门)和170余辆坦克,出动飞机3000余架次,总兵力达6万余人。

志愿军方面整个作战由第15军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指挥。在上甘岭地区先后担负防御任务的部队为第3兵团的第15、第12军。战前,第15军做了防敌进攻的准备,以第45师第135团2个加强连防守两个高地,并在两阵地构筑10米长以上坑道48条,全长760多米。在战役过程中,志愿军又陆续投入大量兵力,计有第15军第45、第29师,第12军第31师和第34师1个团,炮兵9个团各1部另4个营,有山炮、野炮、榴弹炮114门,火箭炮24门,高射炮47门,总兵力达4万余人。

上甘岭战役过程中,双方先后动用兵力达十万余人,反复争夺43天,作战规模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其激烈程度是战争史上罕见的。“联合国军”炮兵和航空兵对两个山头共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炸弹5 000余枚,把总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两高地的土石炸松1~2米。志愿军防守部队贯彻“坚守防御、寸土必争”的作战方针,依托坑道工事,坚决抗击“联合国军”的进攻。整个战役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0月14日至20日),抗击敌军进攻,争夺表面阵地,实施连续反击。“联合国军”经过两天的炮火攻击后,于10月14日5时开始,以美军第7师和南朝鲜军第2师各一部共7个营的兵力,在1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00余门、坦克30余辆、飞机40余架次的支援下,采取多路多波的方式,连续向两个高地发动猛攻。志愿军在上甘岭阻击敌人志愿军第45师防守部队顽强抗击,先后击退1个排至1个营兵力的10余次冲击。野战工事被摧毁后,转入坑道继续战斗,并于当夜以4个连的兵力进行反击,恢复了表面阵地。15~19日,“联合国军”又投入2个团另4个营的兵力继续进攻。第45师调整部署,增加防守兵力,依托坑道工事,白天阻击,入夜反击。至20日,第45师共毙伤敌7000余人,在大部分表面阵地被敌占领后,防守分队转入坑道继续作战。

第二阶段(10月21日至29日),坚持坑道斗争,为实施决定性反击做准备。从10月21日开始,“联合国军”一面围攻志愿军坚守坑道的部队,一面调整部署,将遭重创的美军第7师在汉滩川以东的防务和进攻597.9高地的任务交给南朝鲜军第2师,将南朝鲜军第9师调至金化以南地区作为战役预备队。第15军根据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指示抓住敌成营成团冲击这一有利时机予以大量杀伤,令第45师重点转入坚守坑道作战,准备进行决定性的反击。21~29日,该师坚守坑道的部队,在“联合国军”进行轰炸、爆破、放毒、熏烧、堵塞、封锁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思想工作的威力,团结一致,克服缺粮、缺弹、缺水和空气污浊的困难,坚持作战,并先后组织班或战斗小组向坑道外出击158次,毙伤敌2000余人,夺回7处阵地。此间,志愿军纵深部队以2个班至5个连的兵力,多次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实施反击,并及时向坑道内增派人员,补充物资;炮兵19个连进行火力支援,配合坚守坑道作战。为了准备决定性反击,第3兵团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的指示,将第12军调往五圣山地区,作为战役预备队;以第15军第29师接替第45师除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以外的全部防务;给第15军增加7个炮兵连和1个高射炮兵团,给第45师补充1 200名新兵。

第三阶段(10月30日至11月25日),实施决定性反击,彻底粉碎敌军进攻。10月29日开始,志愿军第15军进行两天的炮火准备,摧毁“联合国军”所占表面阵地的工事。30日夜,该军以第45师5个连、第29师2个连与坚守坑道的3个连相配合,在百余门火炮支援下,对597.9高地进行反击,夺回了表面阵地。11月1~5日,“联合国军”每日以1~6个营的兵力,对597.9高地展开猛烈攻击,一度突入阵地。志愿军第12军以第31师第91团和第93团1个营先后投入战斗,与第45师防守部队紧密配合,粉碎了“联合国军”的多次进攻。11月5日,第3兵团调整部署,以第12军副军长李德生指挥第31师及第34师2个团担任巩固597.9高地和夺回537.7高地北山的作战任务,并组成五圣山战斗指挥所,该指挥所归第15军直接指挥;第45师除炮兵、通信、后勤保障部队外,撤出战斗进行休整。11日16时25分,第31师第92团以2个连,在110余门火炮支援下,分两路发起冲击,激战至17时夺回了5377高地北山阵地。入夜该团增强兵力,抢修工事。12~14日,打退南朝鲜军2个营至1个团兵力的多次攻击。14日夜,第93团主力加入战斗。至17日,又打退南朝鲜军1个排至1个团兵力的冲击70余次。18日,第34师第106团接替第93团加入537.7高地北山作战,激战至25日,打退南朝鲜军多次进攻。第12军加入作战后,在第15军作战胜利的基础上,巩固了597.9高地,恢复、巩固了537.7高地北山阵地。“联合国军”由于伤亡惨重,被迫停止进攻,上甘岭战役遂告结束。

上甘岭战役志愿军第15、第12军打退“联合国军”营以上兵力冲击25次,营以下兵力冲击650余次,进行数十次反击,共毙伤俘敌2.5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70余架,击毁击伤其大口径火炮60余门、坦克14辆,最终守住了阵地。作战中,志愿军伤亡1.15万余人。上甘岭战役,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作战的范例,表明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对抗击强大火力的突击、增强防御的稳定性有着巨大作用。此役之后,志愿军在整个正面战场完全掌握了主动权。拥有优势装备的“联合国军”在正面战场已经是攻则不克、守则必失,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窘境。

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影片资料

影片名称:上甘岭

影片分类:战争片故事片

色彩:黑白

出品年份:1956年

导演:沙蒙林彬

编剧:林彬

主演:高保成徐林格

制片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