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生物进化密码
15527300000046

第46章 骆驼

骆驼

骆驼单从外形上区分有两种,一种是一个驼峰的单峰骆驼,另一种是两个驼峰的双峰骆驼。单峰骆驼比较高大,在沙漠中能走能跑,可以运货,也能驮人。双峰骆驼四肢粗短,更适合在沙砾和雪地上行走。骆驼和其他动物不一样,特别耐饥耐渴,人们能骑着骆驼横穿沙漠。骆驼还有着“沙漠之舟”的美称。骆驼的驼峰可以储藏脂肪,当食物短缺时,这些脂肪能够分解成骆驼身体所需要的养分,供骆驼生存需要。骆驼能够连续四五天不进食,就是靠驼峰里的脂肪。另外,骆驼的胃里有许多瓶状的小泡,可以储藏水,这些“瓶子”里的水使骆驼即使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生命危险。

骆驼的身体结构完全是依照沙漠环境而生长的,它们的耳朵里有毛,能阻挡风沙进入;骆驼有双重眼睑和浓密的长睫毛,可防止风沙进入眼睛;骆驼的鼻子还能自由关闭。这些“装备”使骆驼一点也不怕风沙。沙地软软的,人脚踩上去很容易陷入,而骆驼的脚掌扁平,脚下有又厚又软的肉垫子,这样的脚掌使骆驼在沙地上行走自如,不会陷入沙中。沙漠的冬天十分寒冷,但骆驼却有却相当厚实的皮毛,这些皮毛可以有效地保持体温。骆驼熟悉沙漠里的气候,有大风快袭来时,它就会跪下,旅行的人可以预先做好准备。骆驼的行走速度缓慢,但却可以运送很多东西,他是沙漠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人们把它看作渡过沙漠之海的航船,有“沙漠之舟”的美誉。

双峰驼的驼峰内可以存储40公斤的脂肪,这些脂肪会在炎热缺水的情况下分解成骆驼所需的营养和水分。骆驼能在10分钟内喝下100多升水,同时排水少,夏天一天中仅排尿一升左右,而且它们要在体温约40度时才开始出汗,并不轻易张开嘴巴,这些就使骆驼能在沙漠中坚持8天不喝水也不会渴死。其他动物会在身体缺失水分的情况下抽取自身血液中的水分来补充,但这样会使血液变稠而导致循环速度降低,代谢功能失调而发生中暑。骆驼则以肌肉中的水分来平衡。双峰驼交配期在1、2月,单峰驼则在雨季,这时雄性变得好斗。单峰驼孕期12月,双峰驼13月,哺乳期3~4个月。小骆驼在刚出生的时候就很强壮,一天就可以跟着母亲到处跑,双峰驼喜结小群,可吃任何植物,春秋分别在分布区南北迁徙。

骆驼的峰里是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骆驼的驼峰里存储了很多水,所以才能在沙漠中长时间行走。但事实上,驼峰中贮存的是沉积脂肪,不是水袋。脂肪被氧化后产生的代谢水可供骆驼生命活动所需。因此有人认为,驼峰实际存贮的是“固态水”。经测定,1g脂肪氧化后产生1.1g的代谢水,一个45kg的驼峰就相当于50kg的代谢水。但事实上脂肪的代谢不能缺少氧气的参与,而在摄入氧气的呼吸过程中,从肺部失水与脂肪代谢水不相上下。也就是说,骆驼的骆峰不具备固态水贮存器的作用,而仅仅是一个能量贮存库,它为骆驼在沙漠中长途跋涉提供了能量消耗的物质保障。

骆驼的瘤胃被几块肌肉块分割成若干个盲囊,即所谓的“水囊”。有人认为骆驼一次性饮水后胃中贮存了许多水,因此才不会感到口渴。而实际上那些水囊,只能保存5~6L水,而且其中混杂着发酵饲料,呈一种粘稠的绿色汁液。这些绿汁中含盐分的浓度和血液大致相同,骆驼很难利用胃里的水。而且水囊并不能有效地与瘤胃中的其他部分分开,也因为太小不能构成确有实效的贮水器。然而,人们从解剖中发现,骆驼身上除了驼峰和胃以外,再没有其他可供贮水的专门器官了,因此可断定,骆驼没有贮水器。

骆驼的性情暴怒,尤其是在发情期。发怒时口喷唾液,并会咬人、踢人,十分危险。骆驼原产于北美,约在4000万年前左右。后来其分布范围扩大到南美和亚洲,而在其产地则消失了。虽然双峰驼行进速度仅为每小时3~5公里,但能长时间背负重物,每日可行50公里。单峰驼腿更长些,人骑坐时能保持每小时13~16公里的速度达18个小时。骆驼的取食很广泛,它们能以沙漠植物中最粗糙的部分为食,也吃那些多刺植物、灌木枝叶和干草,但如果有更好的食物,它们也乐意取食。骆驼体内水分丢失缓慢,脱水量达体重的25%仍无不利影响。骆驼能一口气喝下100升水,并在数分钟内恢复丢失的体重。通常,骆驼会根据季节的不同变换毛发,冬季生长出蓬松的粗毛,到春天粗毛脱落,身体几乎裸露,直到新毛开始生长。骆驼的寿命为30~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