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物质与生命(和谐教育丛书)
15528000000001

第1章 哲学的物质“定义”

“当精神未产生时,世界便是自然界;当精神从自然中产生后,世界便变成‘客观现实’并与‘主观精神’相对应,其中主观精神不过是客观现实的建构性反映与最高补充形态罢了。”

这“定义”与其他定义之最大不同是:它动态描述了“物质”的哲学本质,描述了物质最具哲学性的运动过程,而不像其他定义那样,静态地说:A是B。

显然,它是一个科学的唯物论定义,肯定精神从自然演化而来(科学揭示了这个演化过程),并且对自然本身具有“建构性反映与最高补充形态”的意义与作用。由于它的动态性,因此也是辩证的。而所谓“建构性反映与最高补充形态”含意是:没有精神,自然也自己运动与存在下去,而有了精神,已化为“客观现实”的自然其运动与存在便得到了“最高的补充”而获得了新的运动方式,并且这种“补充”是通过精神对客观现实的建构性反映而实现的。精神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从来不是单纯的镜像性反映,而是建设性反映,即通过建立一个相应的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精神存在’的反映。

世界是什么?世界即是“全部”、“一切所有”是宇宙。因此“世界观”也被人称为“宇宙观”。“自然”又是什么?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的、还未涉及到任何人为精神的运动与存在。当然,它的这种“自然而然”只有相对于精神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这个自然而然的世界有它自己固有的内在运动性及其力量,这个运动力量使任何“存在”都变成一种“具体的存在”,而任何具体存在又生生灭灭地遵从于这个自然之内在运动性。因此在自然看来,运动高于存在,存在不过是运动的具体承担者。至于自然总是表现为无限量的“物理物质的存在”,那不过是自然所表现出来的存在形态而已。

有意思的是,如果存在着比地球人类更高级的精神生物,那他们肯定会将地球上所演化出来的这个精神也看成是纯粹的自然因素,就像地球人类把地球上的各种动物及其意识都看成自然的一部分,唯独不把自己及自己的精神看成是自然因素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