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世上没有好养的孩子
15529200000026

第26章 该不该给老师送礼——送的是情还是礼

“纠结案例”

每年教师节,我都会依照“规矩”为亮亮的老师们准备礼物。手头宽裕的时候送过电子书、MP3之类的数码产品,就算手头紧也不会送很次的礼物给老师,毕竟孩子的前途大半都握在老师的手里。

今年春节前,孩子管我要200元钱,我想可能是孩子要买过节穿的新衣服,也没多问就给了孩子,谁知孩子从超市买回两罐奶粉,让我给他的班主任送去。他说班主任王老师家的亲戚有了孩子,王老师把孩子的照片给他们看过。前几天,一个同学的爸爸妈妈买了礼物送给王老师,孩子听说了就也想送,怕不送礼物下个学期竞选班长会被送过礼物的同学给挤下去。

都说老师如红烛,如今竟然连当个班干部也要“贿赂”?我才提出不送,孩子就一副不高兴的样子。求各位帮我出谋划策,这礼我该不该送?我家孩子是独子,我既不想耽误他,也不想和他有矛盾。

“教师收礼节,家长受难日”来自:凹凸有痣7楼

记得去年教师节时,有媒体称约62%左右的人支持出台规定禁止教师接受学生或家长的礼物。还有一家影响力颇大的报纸针对教师节送礼进行了深入调查和报道,结果显示教师收礼率达到100%。有近六成家长送过礼,首选礼物为购物卡,也有送老师奢侈品,比如汽车、高档家电的情况存在。

我猜楼主的家庭收入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刚步入小康阶段,月支出的一半都花在孩子身上。撇开真正富裕的家庭不谈,教师节送礼对我们这类家庭而言简直就是受难日。给老师送礼,送贵的比不过富裕家庭,送便宜的怕不能达到让老师重视孩子的目的。结果往往是为了孩子,一咬牙、一狠心、一跺脚,买上几张五百元的购物卡。孩子的任课老师人手一张,对正科和副科老师一视同仁。一年也就这一次,权当为孩子买个前途吧。

“送情不送礼,不良风气不宜助长”来自:暖2楼

送礼能送出班干部来?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想问师德何在?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尚在西周时期,就有“弟子事顺,敬同于父”的导言。程门立雪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程颐看到两位弟子尊师重教的美好品德,将一生所学悉数传授。想来程颐是没有收过两位学生的礼物的,他对两位弟子的重视完全源于其师德高尚。

我有一位朋友,他家孩子的老师很喜欢和家长搞关系,当然对家长送给她的礼物也欣然笑纳。朋友为人木讷,并不通达于人情世故,不像其他家长那样经常送给老师礼物。一次他家孩子被评为三好学生,为表示对老师的感谢,他特意在临近开学的时候买了几斤时鲜水果送到老师家,结果这位老师说,哪位家长送什么她都记不太清,但是哪位家长没送礼她一定记得。

朋友认为这是赤裸裸的暗示。在往后的日子里,包括教师节在内,就都没让孩子送礼物给这位老师,结果次年孩子没有被评为三好学生。一向要强的孩子哭着要求朋友给老师送礼,说都是因为朋友没给老师送礼,才造成他不再被老师重视。

朋友忍无可忍,一封匿名信举报到了教委,结果该老师被调离。但这件事情已经给孩子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小小年纪就认定学识和能力是次要的,人情才是主要的。

所以,我呼吁那些试图用送礼换取老师重视的家长,在尊师重教的大前提下,咱送的应该是情。教师节或重大节日让孩子和咱一起发个短信或当面对老师说一声节日快乐足矣,莫让送礼成为家庭收入和孩子心中的一块硬伤。在现有体制下,有师德的老师收不收礼都会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

“爱孩子,就送礼”来自:钱包鼓鼓3楼

我承认楼上两位口才不错,但是需要把视角切换得现实些。楼主说的情况并不少见,就算身边没发生过,在各类报道中也看到过。我家家庭条件不错,逢年过节都会为孩子的老师备好礼物,教师节全部老师都送,班主任老师则是逢节就送。

人才竞争,是素质之争,也是教育程度之争。如果送礼就能让老师对孩子多方位辅导,为孩子日后的竞争增添成功的筹码,有钱的送好礼,没钱的送一般的,只要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不让孩子平白无故受老师的气,这礼就送得值。

我不认为孩子认为人情最重要的观点不好,成功的必备要素之一就是需要具备高情商,更何况还可以让孩子提前知晓成人社会的规则之一——“送礼”。

总之,爱孩子,就要给老师送礼。

“有理送礼,适度爱子”来自:微笑向暖4楼

送老师礼物当然是为了孩子,但爱孩子也要尽力保护孩子,给孩子一个相对单纯的成长环境和平静的学习环境。

学校不是乌托邦,那里已经吹响了校园的人情世故风。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持审视态度,分清当孩子要求给老师送礼时,是出于对老师的爱戴、尊敬还是别有企图?

有些老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深得学生的喜爱,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学生想要用送礼物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谢,这种情况下礼物可以送,有条件的家庭送贵重一些的礼物,没条件的家庭带着孩子去拜访老师当面表达感谢,还可以亲自指导孩子做一份礼物给老师。礼物不分贵贱,师生情千金难买,更何况,如果不送很容易打击孩子的感恩心。

但像楼主说的那样,孩子送礼只是为了实现一些目的,以礼物作为交换,这种情况下还是不要送的好,免得孩子加深对送礼的认同心理。给孩子讲些尊师重教的故事,2楼说的程门立雪就是不错的选择,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尊师观。

楼主,其实送不送礼是您自己的选择,我只是给您提个建议,没有父母想耽误孩子。但事实是,很多父母因为对孩子的爱而间接耽误了孩子。

“送礼是不是变相溺爱”来自:脑子会说话5楼

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不少学生要求父母给我送礼,但也有很多家长是背着孩子来给我送礼的。我不否认这些家长对孩子关爱的程度,但我很怀疑这是不是变相的溺爱。

我家比较偏远,寒窗苦读十来年才得以在这座大城市做自己喜爱的职业——教师。毕业于高等师范院校的我接受过很好的师德教育,也愿意遵守师德,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优秀人才。

刚任教时,我不是班主任,登门送礼的家长数量为零,我也乐得清静,安心备课,有时间还会接学生来我家辅导功课。一年后因为教学成果突出,学校安排我带了一个班,正式成为班主任,从这时起,开始有家长登门送礼。

起初我会拒绝,但是家长说得声声恳切:“您收下这礼物我才安心。”我知道,家长是想图个安心,让孩子有个良性竞争环境,怕我对某个孩子偏心眼,影响自家孩子发展。但家长背着孩子给我送礼,说明家长也认为送礼这件事会对孩子产生负面的道德影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这份爱,真是够沉重的。

古人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当家长的心态不健康时,也会影响到老师的心态。我周围有些同事因为总收礼,已经选择用牺牲师德换实惠。其实,教师收礼,每年教师节一次足矣,无论您家经济状况如何,一张贺卡或一句感谢之辞就好。作为教师,我不想因为收礼送礼这件事情对学生造成道德误导。您家的孩子是真材料,不用送礼一样能成才。

“提高师德,家长配合”来自:个子高高6楼

楼上,咱俩是同行,当上班主任,不收礼也难。我在收礼中总结了三种情况,希望家长予以配合,咱们一起齐心协力,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搞上去。

1.负荆请罪礼

有些学生犯了错误,出于畏惧批评或处理的心理,请求家长给老师送礼,想通过礼物收买班主任老师,达到从轻处理的目的。如果孩子用这个理由要求家长送礼,家长一定要明确拒绝,同时也不要存在孩子犯错送老师礼物就能免除处罚的心理。学校的校规自有其存在的公正性,如果家长同意给老师送礼,无异于告诉孩子犯错事小,礼物贵重就能只手遮天。一旦这种价值观被学生接受,后果非常严重。请家长和老师一起通过各种手段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2.虚荣表现礼

经常有学生为满足自己想要班主任重视或多被表扬的愿望而要求家长给老师送礼。孩子有这种心理,不仅是因为孩子想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还因为孩子想要获得成功。家长要引导孩子通过正确途径获得成功,告诉孩子成功源于学识、品德和各种能力的日常积累。只有通过自身努力争取到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3.感谢师恩礼

这种情况4楼“微笑向暖”的应对方式很好,建议家长采取。同时也呼吁同行们,收到这类礼物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买本好书或文具回赠给学生,既能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也能保持师生情的纯洁。

“送情送礼,自有法律判断”来自:炯炯有神小律师7楼

我是一名刚刚实习的律师,家庭条件不太好。读书时父母为了我的前途没少给老师送礼,其中不乏贵重物品,我能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但我认为,作为学生,只要有能力,有品德,就会像楼上班主任说的那样,不用送礼一样能成才。家长与其纠结该不该给老师送礼、不送礼会不会与孩子发生矛盾,倒不如多花些心思让孩子好好学习,多培养兴趣爱好。

有一句话说:“话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相信楼主已经有了最终的正确判断。爱孩子需要有度,所有超过道德底线的爱都是错误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孩子的道德。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引导孩子积极向上的品质品德,希望“炯炯有神小律师”提供的法律依据能解开家长的纠结。给老师送的是情还是礼,自有法律公断。

但与此同时,家长也要注意加强对孩子的道德教育,问明孩子送礼的原因再决定送不送礼。平时给孩子讲些尊师重道的小故事,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的成功,让孩子多关注师生情的建立,也是爱孩子的表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