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世上没有好养的孩子
15529200000028

第28章 孩子作业太多能不能鼓励孩子不做——要健康,还是要前途

“纠结案例”

小亮今年上三年级了,孩子的作业很多,数学、语文、英语……就连副科课程也有作业,有时候做到晚上11点也做不完。看着小亮痛苦的样子,我特别心疼,经常和他一起分工合作,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小亮的学习成绩始终在中下游。

期中考试后,我和老公开始强制小亮自己完成作业,小亮经常睡眠不足,渐渐地脾气也越来越坏,稍有不如意就眼圈儿一红,大哭大闹。这让我们特别不知所措,担心过多的作业已经给小亮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

当孩子作业太多时,我们要不要鼓励孩子不做呢?孩子的健康重要,还是前途重要呢?

“按时完成作业是学生的天职”来自:清茶有点苦1楼

作业当然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孩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把理论性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解题中,是决定孩子掌握知识程度的关键性因素。只有熟练掌握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所以,不管多与不多,我们都要坚决让孩子完成作业,哪怕孩子表现出很累的样子,我们也不要心疼,更不要帮孩子完成作业。

我们必须要端正态度,在孩子抱怨作业过多时,不要附和孩子,与孩子一起抱怨老师的不妥和过多的作业量,要对孩子摆明观点,给孩子强调完成作业的正面意义,让孩子明白按时完成作业是学生的天职,就像爸爸妈妈每天必须工作一样。

“溺爱行为,治标不治本”来自:泽熙菲菲2楼

楼主,你太惯着小亮了!我能理解您的心情,但不能认同您的举措。

作为家长,怎么可以替孩子写作业呢?我家孩子刚上三年级时,每天晚上也要做作业到11点多,我每天都陪着孩子一起熬,但从不帮她做。渐渐地,我发现其实不是学校老师留的作业多,而是其中有很多题目孩子都不会做。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孩子一步一步找到解题方式,每隔40分钟让孩子适当休息和放松,劳逸结合。孩子慢慢地学会在课堂上记录解题关键步骤,做作业时会整理解题步骤,总结思维方式,很快就得出答案和结论了。既然得心应手,速度自然也就提高了,现在基本每天8点前就可以完成作业,周末也有时间上提高班。

如果小亮不存在这种问题,只是单纯因为作业量过多而经常做作业到11点,楼主不妨和小亮的班主任老师沟通下,适当减少作业量,但千万不要帮小亮做作业。实在为难,可以帮小亮选择针对掌握重点、难点知识的作业来完成,然后在作业本上注明小亮是在楼主同意后才这样做的。孩子的前途当然重要,但健康也尤为重要,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小学生,影响睡眠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总之,帮孩子做作业百害无一利,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掌握沟通方式,解决问题”来自:瘦子很浮夸3楼

支持楼上的观点。帮孩子做作业,不是帮孩子,而是谋杀孩子的前途。如果确实作业量过多,楼主一定不要哑忍,不只要安抚小亮焦躁的情绪和消除小亮的挫败感,更要在充分了解情况之后和班主任老师好好沟通。国家教委三令五申,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任何学校都不能为了提高升学率对此政策视而不见。

在和班主任老师沟通前,建议楼主做两件事:

(1)登录学校的公开网站,查看学校在布置作业方面是否有原则性规定,然后根据该规定确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否过量。

(2)在接送小亮时和其他家长沟通,看看小亮的同学是否也认为作业过多。如果小亮的大部分同学都不这样认为,那么一定是小亮没能够很好地利用上课时间吸收新的知识点,做作业时思考时间过长,楼主可以采用楼上的方法。但如果大部分同学的情况都和小亮一样,楼主不妨联合几个要好的家长一起向学校反映,这样更能引起学校的重视,使问题得到解决。

如果楼主怕影响小亮在学校的生活,可以采取与班主任老师私下交流的方式。这样有利于让班主任老师明了你的目的是帮助小亮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而非质疑学校老师的教学水平,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有理减压,杜绝“叛逆””来自:幼儿园毕业生4楼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高喊为学生减负的今天,仍有像楼主一样纠结的家长存在,其根本原因是否在于学校老师过于依赖传统教学模式,仍采取让学生多做作业的方式来提高班级整体成绩呢?

教育学专家哈里斯·库帕博士曾针对课外作业的数量与教学质量展开专项课题研究,得出的结果令人大吃一惊:

(1)在小学教学中,课外作业数量的多少与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毫无关联。

(2)合理的课外作业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白天所学的知识,但过多的家庭作业则可能使学生在压迫中学习。占用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无形中减少了学生在学习之外的娱乐活动,更可能使学生产生较大的不必要的课业压力。如果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作业,学生可能因此产生挫败感,长此以往,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通常而言,小学一年级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合理时间为10分钟,每增长一个年级,作业量相应增加10分钟,照此标准,小亮做作业的合理时间应为半小时左右。在这个范围里的作业量,才真正有助于小亮保持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主动学习。

库帕博士认为,作为以学习为天职的学生,按时完成课外作业是分内之事。但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数量和形式应当随学生年级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课外作业对学习应有的意义。有经验的老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安排各种模式的家庭作业,帮助学生把课本上的文字“录入”到自己的知识库。

“减或不减,老师都难做”来自:臭美哭脸5楼

我是一名老师。最近,一些家长找到我们校长反映问题——作业留得少,孩子在家不学习。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和很多少儿教育及少儿心理的专家在网络上长期联络,他们大多表示孩子作业负担过重,危害很多,并且还能以大量事实为依据说得我心服口服。在工作中,我也确实印证了心理学定律的准确性——当学生作业过多,承受能力差的部分学生确实会产生诸如厌学、焦虑、精神压力过重等问题。但他们,包括抱怨作业过多的家长都忽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一旦没了作业,学生在课余时间做什么?

小学是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既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要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为将来升入初中打下良好基础。丰富而有意义的课余生活对小学生的意义非常重大,突然减少作业量的学生必然会有一段心理不适应期,家长一定要好好安排,比如:

1.为孩子营造读书气氛,鼓励孩子多读课外书,拓展知识层面;

2.合理安排锻炼时间,保证孩子真正做到劳逸结合,不要让孩子长时间面对电脑或电视。

3.保证合理睡眠时间。

另外,我给家长透个底,究竟符合哪些要求才能被称为理想的作业:

(1)作业内容设置有明显的从易向难递进的趋势。从简单的题目入手,有助学生保持对课外作业的兴趣和对学习的自信心,有难有易的作业,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通过完成作业获得成就感。

(2)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不宜做很长时间的作业,即使做了也容易像楼上所说那样没有效果。但如果个别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高于同班同学,也要有针对性地将难度提高。

(3)每天重复的抄写不如每隔两周把之前所学的所有知识点复习一遍,大量抄写的作业一定不是理想的作业,往往既费时又不能达到效果。

支持家长在保证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课余时间的情况下和学校提议减少课外作业量,也支持家长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够理想和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

“欧美国家的课外作业观”来自:柠檬黄6楼

我家孩子刚上幼儿园,我没有教育小学生的经验,但是前段时间我搜集了欧美国家的父母对课外作业的看法,希望楼主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英国父母在孩子失败时,不会像中国父母那样直接替孩子包办,同样,他们也希望孩子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失败的滋味,从中学会避免再次失败的方法。

美国父母希望老师给孩子布置做家务的作业。如果老师没有布置,他们会为孩子制订家务劳动计划,让孩子有机会体验劳动的乐趣。如果孩子完成,他们不会吝啬对孩子的赞扬,使孩子因劳动而产生责任感和成就感。

德国父母认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是让孩子成长的重要标志,因为他们希望孩子把与家长的争辩当做最重要的课外作业,鼓励孩子针对某件事情和自己展开争辩,同时敢于自由发表看法。

加拿大父母则希望孩子的课外作业是玩,让孩子在玩的同时学会思考,寓教于乐,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老师为学生留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记忆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因此,留作业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且只是手段之一。如果孩子确实因为作业过多而发生心理问题,家长一定要和班主任老师沟通。要健康还是要前途,这个问题本就没有纠结的必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既要健康,也要前途,二者缺一不可。但只有合理的、适合孩子的课外作业,才会使为此问题纠结的家长不再纠结。因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的课外作业,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