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世上没有好养的孩子
15529200000033

第33章 是不是一定要穷养儿子富养女——富养精神穷养身

“纠结案例”

我家年收入10万元左右,按网上流行的划分标准,算得上是中产之家了。过去老人都说:“苦了谁也不能苦孩子。”孩子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自然愿意给孩子最好的。但是老公不愿意,他经常劝诫我要穷养儿子富养女,娇养儿子多败家。还给我举例,金庸笔下的盖世英雄多为穷苦出身,像郭靖、杨过、令狐冲,而获得幸福的女主角则多为名门之后。

现在儿子上小学了,已经知道自己挑选衣服了。一次,我照惯例带他到服装市场买衣服,小家伙却明确表示要到商场买衣服,并对我说:“我们班同学都到商场买名牌。妈妈,我不追名牌,但我也想穿商场的衣服,看起来好漂亮!”我心头一酸,儿子,我何尝不想呀!

儿子也是宝,给他多花点儿钱就真的会惯坏了吗?要穷养儿子,是否因为男孩天生具有进攻性,对他太好,他会得寸进尺,进而渐渐礼节全无?要富养闺女,是否因为女孩天生是弱者,只能用物质和金钱的浇灌,才能让她有安全感,培养出名门闺秀的风度?

“穷养品质男,富养气质女”来自:男才女貌1楼

男女有别,教养方式自然也要有所区别,就像男孩天生喜欢汽车、飞机,女孩天生喜欢芭比娃娃一样。

女儿今年8岁了。我家条件一般,但从来都尽着女儿花,《蜗居》里海藻妈妈说:“真后悔小时候没给她好的物质条件,才让她长大后禁不起诱惑。”杨澜也说:“三四岁寄居上海外婆家时,年轻的舅舅常在领了工资的周末带她去最高级的红房子餐厅吃西餐,去淮海路照相,去看最新潮的立体电影。长辈责怪舅舅为她乱花钱,舅舅说,女孩子就要见世面,不然将来一块蛋糕就把她哄走了。”

这坚定了我要富养女的决心,女儿身上穿的是名牌,出门吃的是酒店,小小年纪已经去过新加坡、瑞典了。我们还让女儿跟随名师学习弹钢琴、跳芭蕾。女孩子从小就应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眼界,对事物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成为气质女。没见过大世面的女孩,长大后搞不好会像海藻一样做小三,为人所不齿。

至于男孩,则要穷养。我家邻居说过这样的话:“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但男人作为社会和家庭的顶梁柱的情况并没有被改变,所以一定要培养男孩具备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生存能力。如果太娇惯,就会变得文弱,失去男儿本色,如果给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足生活,就会让他失去奋斗的动力,成年后失去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应有的地位。”所以,楼主,即便您家条件富裕,也要保持穷养的政策,尽可能磨炼儿子的意志,在物质上有所限制,这样才能养出品质男。

“相信古训,切勿纠结”来自:古人不古2楼

女儿在大学交了一个男朋友,是地道的美国人,思想很成熟,做事很有分寸,深得我们一家人的喜爱。

男孩的父母在美国属于工薪阶层,很重视子女的教育,送男孩兄妹俩读私立学校,到男孩18岁读大学的时候,父母郑重其事地告知他,对他培养的义务到此终止,以后他的生活,包括大学学费都要自己解决。

男孩只能从银行贷款完成大学课程,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打零工赚取生活费。期间,他生过一次重病,高烧三天不退,钱包里一分钱也没有,只能向我女儿借钱买药和食物。女儿实在看不下去,劝他向父母求助,他却说这点儿小事不值得让父母担心,病一好马上恢复学习和工作了。

这个时候,男孩的妹妹在遥远的大洋彼岸读高中,被父母带去参加高级会所的活动,到著名的品牌店买衣服和首饰,假期到欧洲各地旅游……

兄妹俩天壤地别的生活印证了我们中国的古训:“穷养儿子富养女。”他们给儿子最好的教育,在适合的时候放手让儿子自己去闯,无形中帮助儿子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虽然没有物质帮助,但丰富了儿子的人生经历,给了儿子一笔最实用的财富。相信这对会教育子女的父母富养出的女儿成年后也一定会找到幸福的归宿。

连外国父母都采用我们的古训,楼主又为什么要怀疑进而纠结呢?

“男女平等,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来自:南瓜戏迷3楼

穷养富养是不同的教育手段,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成为具备良好品德和正确价值观的人。富养不一定针对女孩,穷养也不一定针对男孩。

如果一味满足女孩的物质要求,很可能会助长女孩的虚荣心,滋生其任性、跋扈和自私的个性,缺乏对家人和社会的亲和力,容易遭受挫折。

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都不尽相同,究竟哪种程度的花销才能称为富养呢?有些家庭很容易就能满足女孩的一切要求,但有些家庭则非常费力,不可能完全满足女孩。所以,不管男孩女孩,在当下提倡男女平等的年代,应当平等教育。适当为孩子花销,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金钱观。

同样,穷养并不等同于贱养,如果楼主家庭条件确实优越,完全可以让男孩过养尊处优的生活,但要重视男孩的教育。平时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比如登山、踢足球、攀岩等,培养男孩吃苦耐劳的品德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变则通,通则达,学会礼义廉耻是关键”来自:三十六变4楼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用不正当的方法追求到,就不应当享受;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用不正当的方法摆脱掉,就不是真正的摆脱。孔子的这一主张说明:人总会活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追求利欲是人的本能,但如果为了得到利欲而不顾廉耻,就会酿成大错,最终悔不当初。

在兴趣班、书籍、玩具都要分男女的当下,有多少女孩喜欢拼乐高、玩车模、学跆拳道、热爱篮球?又有多少男孩喜欢舞蹈和戏曲?楼主是否问过孩子是否喜欢穷养的教育模式?

变则通,通则达。孩子千千万,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立精神,没有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适合孩子的,能培养孩子懂得和认同遵循礼义廉耻的,让孩子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能作出正确取舍的教育模式才是正解。

另外,穷养的父母,你们是否也以身作则,贫困交加地度日了?如果没有,还有一句老话“上梁不正下梁歪”。自己没有站直走正,却来苛求孩子,是否有欠考虑呢?

“穷养富养都要爱”来自:小玄子5楼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日本的孩子从小被灌输“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的思想,很多日本小学生都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其中不乏富家子弟。就连一家人出门游玩,也要让孩子自己背包,培养其独立意识。反观国内,不管穷教还是富养,恐怕没有一个家庭能够做到让尚在读小学的孩子自己背着从超市买来的东西回家吧?

我没有想过要穷养儿富养女的问题,但我明确知晓,我要努力工作,希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同时给孩子足够的爱,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从而充满自信地解决和处理问题。

我家女儿生性胆小,刚入学时,她不敢在生人面前讲话,不敢在班会上发言,在班里没有一个朋友。我没有给她买过很多名牌,也没有送她参加心理励志班,只是不断地鼓励她,用心关爱她。一段时间以后,她和同班同学相处得非常好。

在女人一样需要打拼才能生存的今天,穷养儿富养女也不应当泾渭分明。除了楼上说的让孩子学会礼义廉耻,还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

“富养精神,穷养身”来自:super小趴趴6楼

我家是双伴儿,为了让两个孩子不相互攀比,我们一向平等对待。现在,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不错,在决定对一对子女的教育模式时,我们看了很多书籍,深受启发。

台湾首富王永庆希望孩子们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有选择过自己喜爱生活的权利,乐观、从容应对复杂的人生。为此,他对儿女们一视同仁,进行了节俭教育,在儿女的教育费供给上算得非常精准,不让儿女有一丝奢侈的机会。就连和儿女联系,也总用写信的方式,从不打电话,因为他认为打长途太贵了。女儿王雪红很感谢父亲这种教育模式,从父女来往的书信中,她学到了不少处理事情的好方法,凡事智慧地“刨根问底”就是其中之一。

由此可见,穷养并不是像楼主那样刻意追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是在物质上对孩子有所限制,让孩子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其努力奋斗自给自足的观念。同时,在小学阶段就要培养孩子正面的精神状态,接受社会现实,不盲目攀比,通过努力学习掌握文化知识、提高能力、创造获得财富。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尔曼对全球300位成功人士进行调查发现,他们青少年时代大多具备不畏挫折、勇往直前、乐观向上、坚强自主的性格特征,而性格的形成,与孩子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所以,我们有必要根据实际条件教育孩子,尤其是在道德、品格养成的教育上,不攀富也不装穷,力求让孩子在开阔心胸和眼界、吸收知识、具备得体的举止、谦逊有礼的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养成坚强、独立、自主、勤俭持家的性格品质。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家庭条件多么优越,都要为孩子创造做家务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自理。让男孩多帮助他人,多参加公益活动,培养其独立责任感;让女孩学会浇花、喂养宠物等,培养其具备家庭责任感和主动关心他人的性格。

现如今,穷养一样都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差的问题,很多家长过分“勤快”。孩子到了收拾碗筷的年纪,家长看不得孩子受罪,忍不住帮孩子干活;孩子到了整理房间的年纪,家长看不得孩子受累,也帮孩子搞定。孩子很难在这种情况下提高自理能力,无形中失去了穷养的意义——培养孩子独立进取的意识。

还有一些家长因为容不得孩子初次干活的不完美,一而再再而三地出手帮孩子干活。如果想让孩子具备自理能力,适龄独立,一定要容忍孩子初次尝试的不完美。

另外,在物质消费上,如果家庭条件富裕,不是不可以选择富养孩子,但要学习“七分消费法”。当孩子在物质上想要“十分”时,只给孩子“七分”,必要时要学会和孩子讲条件,让孩子学会节俭、克制。但在孩子的教育上,万万不能含糊。总之,穷养富养并不取决于孩子是男是女,其中心意义是:“富养精神穷养身。”

英国某理财网通过对3000对父母的调查后发现,抚养女孩比抚养男孩的开销总支出多8%~9%,这仅仅是小学阶段的开销情况。据相关分析,抚养女孩的家庭似乎不得不多花钱,这取决于小学阶段的女孩开始对服装和时尚有了最初的模糊的认识,希望进行尝试并且拥有。另外,很多女孩主动要求学习钢琴和舞蹈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但在中国,有49%的家庭认为养男养女的开销相差不多,39%的家庭认为养男孩开销多,仅有12%的家庭认为养女孩开销多。还有很多男孩家长在考虑当男孩长大后为其买房置地娶妻。

而我更愿意相信,“穷养儿子富养女”的观念已经不再那么深入人心了。彼年是男人的天下,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从父,嫁人从夫,夫死从子。而今男女平等,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古训自然也不得不“变则通,通则达”了。男孩女孩,都要“富养精神穷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