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交通不便,地方官员当面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机会不多。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主要靠文书,向朝廷写的报告叫奏牍。既然见面不便,文字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曾国藩深知这一点,奏议是臣子最重要的事,必须谨慎对待,下一番功夫才行。很多名臣都是奏牍的高手。我们今天看《古文观止》,其中很多文章都是奏牍文书,也就是汇报材料。贾谊、韩愈、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司马光等人都是写汇报材料的高手。
李鸿章入幕后,曾国藩开始主要让他负责文书工作。这是为官者的一项重要素质,训练的是如何与上级打交道。当时只有地方大员才有上奏折的权力,李鸿章虽然也在安徽练了几年兵,但是最多不过是个记名的道员,还没有直接和朝廷对话的资格。曾国藩让他负责起草奏折,一方面是知道他的笔下功底不错,用他比较放心,另一方面也含有培养之意,李鸿章以后独当一面,这一关必须过硬才行。湘军的主要头目,无论是左宗棠、胡林翼还是曾国藩,都是这方面的高手,因此有天下奏牍三把手的说法。
咸丰八年(1858)底,湘军李续宾部在三河镇被李秀成、陈玉成全歼,李续宾和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等400多将领战死,是湘军出师以来最大的损失。事情过后,胡林翼奏陈其事,请求给予优厚的追赠,语极沉痛诚挚,咸丰帝也被打动了,禁不住涕下,他在批文中写道:“详览奏牍,不觉陨涕。惜我良将,不克令终!尚冀其忠灵不昧,他年生申、甫以佐予也。”下令追赠李续宾为总督,他的父亲赏赐给光禄大夫封典,两个儿子都赐予举人出身,并送部引见,赐银500两。其他的也都按照胡林翼的请求办理。
李续宾虽然是湘军悍将,但是却没有正式的官衔。这次一个人得到了皇帝这么厚重的赏赐,不能不说胡林翼的奏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为此,胡林翼也深感自豪。他在咸丰九年(1859)正月初一给左宗棠的信中说:“天下奏牍,仅三把手,而均在洞庭以南。此三子者,名次高下,尚待千秋。自问总不出三名之下。倘其抑志拊心,储精厉学,则不肖尚未可量也。”
胡林翼对自己的奏牍功夫很是得意,将自己与曾、左并列,称天下奏牍三把手,并说自己“尚未可量”,实则有以己为首之意。而左宗棠则说:“当今善章奏者三人,我第一。”曾国藩从未争过第一。据民国的徐凌霄、徐一士兄弟说,三人各有特色,曾之雄伟,胡之恳切,左之明畅,都超乎常人,不分先后。但从学问根柢而言,“国藩为独优矣”。
曾国藩文章高妙,所以奏牍也非他人可及。据有人研究,他的奏稿也分不同时期,有显著变化。总的特点是:明快简练、凝重沉稳。但前期的奏稿显得戆直、激切、倔强。后期,即1858年重新出山以后,其特点则变为绵里藏针、缜密老到、平淡质实。1858年是他仕途变化最明显的一年,经此番风波,他渐趋谨慎,在奏牍中也充分表现了出来。
曾国藩曾经说:“奏议是人臣最要之事”,教导他的下属必须在这件事上下一番工夫。曾国藩对奏牍的重视,不仅体现在他自己往往亲自动手,言辞谨慎,大多经反复思虑才定,即使是幕僚代笔,他也都要亲自改过。此外,还体现在他慎选幕僚上。他手下的幕僚,包括各方面的人才,但最重要的则是草拟奏稿的人。李鸿章在他幕下,就主要充当草写奏稿的事务。翁同书寿州兵败,信用叛将,曾国藩要弹劾他。因为他的父亲翁心存是咸丰皇帝的老师、大学士,位高权重,翁家的势力也很强大,门生故旧更是满天下,在如何措辞上,曾国藩费了一番周折。李鸿章为他拟定了草稿,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有节,曾国藩看后大为欣赏,称赞他的文章得一“辣字诀”。后来曾国藩的奏牍,大部分是李鸿章拟的草稿。
当时能向皇帝奏事是一种特权,表明这个人已得到皇帝的注重。如何利用好这样的机会,就要在奏章上下功夫。曾国藩频频教导手下,在奏牍上一定要谨慎行事。同治元年(1862)正月,曾国藩读了洪亮吉的《上成亲王书》,此人就因为上了这一奏疏,被发配新疆。曾国藩读后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犯忌讳的地方,饶是如此,尚且遭此大祸,可见奏牍不可不慎啊。
同治五年(1866)十一月,鲍超获准向朝廷直接奏事,自以为腾达之日可待,很是兴奋。曾国藩却以自己的教训为例,告诫他要谨慎行事。他在信中说:“阁下虽可奏事,但须十分谨慎,不可乱说一句。若任意妄说,言不当理,或触圣怒,不准再奏,则反失台端之体面,又负鄙人之期望矣。国藩道光末年在京上疏,颇有锋芒,自出京后,在军十四年,所奏之折无一语不朴实,无一字不谨慎。即如此次因军务不顺,请开钦差、江督各缺,并非得意之时,而所奏两折两片,亦仍属谨慎,兹特抄寄一阅。从古居大位,立大功之人,以谨慎败者少,以傲慢败者多。”
第二年五月,曾国藩又以此教训了曾国荃一番。曾国荃刚获得单衔奏事权力,就弹劾满臣官文,捅了马蜂窝,所以曾国藩再三告诫他写奏稿不可不慎。他说:“吾兄弟高爵显官,为天下第一指目之家,总须于奏疏中加意检点,不求获福,但求免祸。”
然而的确有不听曾国藩劝告而以此致祸的人,吴汝纶日记中记载:“手笔书疏,大臣最宜慎重。武侯之徒李平即出其书疏前后违错而表上其罪也。汝纶前随曾相在军时,有某帅来,相公戒以书疏不可不留意,其后果以此致败。”
在今天的政府机关里面,文字工作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常说会写文章的人是笔头好,其实根本的问题还在于有头脑,有想法。领导手下的笔杆子为什么提拔得快?很大原因在于他们常在领导身边,站得高,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