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超越自我
15535500000001

第1章 自我超越的学习(1)

(一)快速适应环境

案例展台

金姣在小学时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心里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但到了中学以后,才发现“强中自有强中手”,自己学习成绩在班里并不是很出色。而且,班上多才多艺的同学很多,各自都有自己的强项。更让她伤心的是,她觉得自己好像在同学之间也不像小学时那么受欢迎。这些使她有一种巨大的失落感,简直有些不知所措了。

案例解读

当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时,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常常会遇到不适应的情况。比如,学习感觉吃力、和同学不能很快融洽相处、老师比原来严格等等。如果你有这些方面的感受,请不必慌张,因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是每个刚刚成为中学生的同学必然面临的问题。

为什么会不适应

1.学习压力增加

与小学相比,中学的学习任务明显加重,课程的门类增多了。而且,每门课程的内容在小学基础上深化了许多,难度也大大提高了,比如,代数开始学习简单而深奥的三角函数,接触新的课程,几何更是公认的不易学好的课程,语文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要求也更高了。这些变化势必会使同学们感受到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不是某个同学所特有的,而是所有同学都会面临的,只不过程度有所不同罢了。

更为重要的是,升入中学就要面临中考,而中考对每个同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进入初中就意味着备战中考的马拉松长跑开始了。同学们怎么会不紧张呢?

2.学习环境改变

可能对很多同学来说,你现在就读的中学和原来上学的小学不是同一所学校;即使是同一所学校,老师是陌生的,同学也是陌生的。总之,进入中学就意味着环境的改变,而环境的改变肯定会给你带来压力和紧张,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你可能听爸爸妈妈说起过,刚送你进幼儿园时你非常不愿意。同样的道理,将来你考上了大学,虽然你对大学生活有新鲜感,但同时很有可能会出现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尽管那时候你比现在大了好几岁。

3.社会角色转变

你是否发现现在的你长得更像“大人”了?伴随着身体发育的逐渐成熟,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也会悄悄发生变化,我们会逐渐按照“大人”应该有的行为规则来要求自己,这一方面,会让我们觉得自豪;另一方面,也会使我们感到压力,让我们有时会觉得有些不知所措。

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哦!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体验到慢慢长大所带来的快乐,但也会有成长的烦恼伴随着我们。

如何适应新的环境

如何顺利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转化呢?以下是几点建议。

1.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之所以有的同学在升入中学后会觉得不适应,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学习压力的增加。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学的生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中学的学习比小学内容更多、难度更大、系统性更强。如果没有掌握适宜的学习方法、习惯,要想获得好的成绩是很难的。因此,你应该逐渐学会怎样更合理地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怎样记笔记、怎样总结学过的内容、怎样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等。

2.尽快交上新朋友

进入中学后,调整学习方法、更好地适应中学的学习,对于适应新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尽快交上新朋友,与朋友们分享你的烦恼和快乐,也是很重要的。只要有了友谊,你的心灵将不再感到孤独。所以,进入新学校之后,你应该尽可能地结交新朋友,并且多与朋友们沟通和交流,这种沟通和交流是很有必要的。经过交流之后,你会发现你的问题可能是大家都面临的问题,你的感受可能是大家共同的感受。与朋友们取得共鸣之后,你就不会感到惊慌失措,对未来也会充满了信心。通过与朋友们的交流,你不仅获得了心理安慰,而且在你的朋友中,可能有人会告诉你应该怎样做。

3.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没有哪个人的生活完完全全是一帆风顺的。挫折绝对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可避免,经常会出现。我们正是在与困难斗争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如果没有经历困难和挫折,我们就不可能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强大。从这个角度来说,挫折是一种重要的人生阅历,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与困境、逆境抗衡的能力吧!

当然,如果你对于新的学习生活已经有了非常不习惯的感觉,千万不要闷在心里,而是应该告诉爸爸妈妈或者老师。你以为很严重的问题,其实可能并不是什么难题,只要你告诉他们,他们就会指导你应该怎么做,帮助你渡过“难关”。但是,如果你不让他们知道,只是自己着急,可能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就像食物放久了会发霉一样,如果总将心事藏在心里,它也会发霉、变质的。记住:当你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应该求助于父母和老师。可别让自己的心事发霉了哦!

(二)掌握好学习方法

案例展台

吴彬学习刻苦勤奋,但不讲究学习方法,在小学学习时,凭着努力,每年的学习成绩都很好。进入中学后,课程增加了,教材的难度也逐渐加大,因而对理解记忆、独立思考、抽象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等方法要求越来越多。可是她仍然不重视学习方法,靠少玩、增加学习时间去完成学习任务。考试成绩逐月下降,从入学时的前几名下降到期末的二十几名。可喜的是,她及时总结了自己的教训,认识到老一套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新的学习要求。仅靠拼时间已经不行了,必须学会灵活的学习方法。从第二学期开始,她不再死记硬背,在学习中尽量求得理解,搞清教材内容的实质和内部联系,并通过分析和比较,形成知识体系。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她的学习能力,到第二个学期结束时,她跃入全班前几名的行列之中。事实证明,智商和努力固然是学习的前提条件,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方法比智商和努力更重要。

案例解读

掌握学习方法的意义

1.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只有学会学习,才能把功课学好”、“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节省时间,用比较少的时间,学会更多的东西,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这些都是有经验的同学的话。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课程增多了、内容更难了,这对学习速度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仅仅停留在苦学、勤学的水平上,将很难应对学业。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中学生必须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我们受益终生

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发展非常迅速的时代,要想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仅仅靠在中学甚至大学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在走出校门之后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几年不学习,已有的信息和知识就变得陈旧过时,就有被时代淘汰的可能,所以,终身教育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观念,终身学习是我们必须有的一种态度、一种能力。因此,我们现在在学校里接受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掌握知识、技能,但除此以外,学会如何学习是对我们的毕生发展更为重要的一个目的。

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1.根据学科规律和自身特点,合理安排时间

我们的情绪和记忆等都有一定的周期,可能某段时间我们觉得记忆力特别好,或某段时间我们觉得没有耐心,这就是我们的生理和心理节律在起作用。学习时各个脑区的活动也不同,言语和逻辑等中枢在左脑,艺术、运动等中枢在右脑,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文科、理科的学习方法会不一样;同是文科,英语和历史、地理的学习方法也应该有所差异。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持续地长时间地记东西肯定会感到头昏脑涨,所以学习内容要交替进行,记忆和练习交替进行。

还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做到扬长补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有的同学思维敏捷,但坚持性差,这类同学应该使用“交替学习法”,有的同学思维速度比较慢,但坚持性较好,这类同学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耐力”优势。反应快但不准确的同学要尽可能地细心,细致但思路狭窄的同学应尽量拓宽思路,多与同学交流讨论。如果觉得很累或不想学习时,建议大家出去运动一下。如果强迫自己坐在那里,也不见得能学得进去,运动是最好的休息方式。但状态好时就要全神贯注,尽量提高学习效率。

2.做好预习、复习,认真听课

预习既是对学习新知识的初步感知,又能在新旧知识之间承上启下。了解新学习材料涉及的相关内容,知道新课的重点是什么,哪些是自己觉得特别难的,便于听课时更有目的性。听课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途径。老师讲课时常把知识条理化,知道哪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更难,听老师讲一遍有时胜过自己默看好多遍。听课中要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使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力求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所学的问题。做笔记能使我们抓住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记笔记比按文章序列记笔记回忆的成绩要好得多,这样有助于对学习材料建立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