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超越自我
15535500000006

第6章 建立良好的交际圈(4)

5.做父母的朋友父母是我们的长辈,是我们的良师,只要我们敞开心怀,真诚地与父母交朋友,父母也能成为益友。

试试看,只要我们真心诚意,投入一定时间和精力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就会发现我们与父母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大家能相处得更加和谐、融洽,我们还可以从父母那儿学到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父母的生活经验、人生阅历等都是从一般朋友那儿难以得到的。沟通能为我们与父母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让大家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拥有幸福的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我们生活的温床。家和万事兴。融洽默契的亲子关系,身体健壮,心理健康,长幼有序,互敬互爱,邻里和睦,亲友互帮,追求精神愉悦,注重家庭心理健康,这是现代家庭的理想境界,是幸福温馨家庭的新标志。有钱能买到高楼大厦,却难买到温馨的家。我们都渴望拥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努力追求这样的家庭。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任何一个生活在尘世中的家庭,都随时有可能遭遇生老病死。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下岗问题、意想不到的父母婚变、父母关系的不和睦等,都可能成为家庭突发的灾难。面对家庭中这样的危机,我们怎么办?

1.父母不和睦怎么办一要好言相劝,以情动人。你是父母的孩子,是父母手把手地把你从小拉扯大,在你身上饱含着他们的心血,寄托着他们的希望,因此他们始终对你怀有深厚的感情。从这个基点出发,来规劝父母,感动他们,让他们为了你和好如初,为了你而相互谦让。二是要寻找契机,强化亲情。

2.若父母一方或双方下岗怎么办

一些父母无法接受突然下岗的境遇,他们服从国家分配到所在的企业上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辛辛苦苦,踏踏实实,一直拿着不高的工资。本指望以后有个好待遇和生活,没想到说下岗就下岗,难免会心情不舒畅,心理失衡,情绪不好。一些父母下岗后放不下“架子”,不愿从事一些在他们看来是被人瞧不起的事情,如清洁工、洗碗工、家庭保姆等。这时,我们一方面要努力劝服父母面对现实,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下岗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要帮助父母学习新知识,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争取练就一技之长,努力减少他们自身情况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早日找到新工作。

此外,作为子女的我们也必须重视并正确认识父母下岗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下岗,家庭收入会大幅度减少,我们更应该注重节俭的习惯,要避免出现“打肿脸充胖子”的现象,因为花钱多少并不能代表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多体谅父母的难处,经常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同时,我们要了解下岗的原因。“优胜劣汰”,这是自然规律。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掌握一些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3.生活在单亲家庭怎么办目前离婚率呈上升趋势,所以,父母离异的孩子为数不少。既然父母离异已成事实,我们就应该面对这个现实,我们要尊重他们的选择、体谅他们的处境。“强扭的瓜不甜”,若矛盾很深的父母勉强生活在一起,痛苦的会是三个人。每个人都有选择快乐的权利。我们应该学会安慰自己,把自己处境优越的地方同别人处境恶劣的地方进行比较,从中获得心理平衡。快乐、痛苦都是相对的、暂时的;任何事情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一分为二,关键看我们从什么角度看问题。请记住:我们不能改变天气,但我们可以调整心情;我们不能改变容貌,但我们可以展现笑容;我们不能左右命运,但我们可以选择快乐。

若父母一方因为灾难而远离我们,这无疑是对我们精神的严重打击。我们尚为学生,但我们也应该学会勇于面对死亡,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没有人可以躲避。正因为人生的短暂、死亡的不可避免,我们更应该早早意识到生命的可贵、生存的意义,珍惜自己拥有的每一天,让每一天都活得精彩。我们要帮助家人从悲伤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业,我们在空余时间要多陪陪家长,聊聊知心话,帮家长分担一些家务活,让家长觉得拥有你就是一种幸福。

单亲家庭中,我们所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也许会接踵而至。我们要正确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这也是我们磨炼坚强意志、养成坚强性格的客观条件。俗话说:自古英雄多磨难。磨难会使我们的意志力得到最有效的锻炼。

4.怎样在重组家庭中找到快乐新成员的加入,可能破坏我们原先已经建立起与单亲的信赖亲密关系。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适应这种新的亲子关系,避免产生抗拒或排斥继父(或继母)的心理。站在父母的角度审视重组家庭的必要性。我们要尊重父母的做法,体谅他们的困境。正如我们渴望拥有知心朋友一样,父母更需要同龄人在生活和精神方面的帮助和支持。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若干年后就可能离开父母,闯天下去了,只有伴侣之间才能相互照顾、相互扶持。为了尽快接受新爸爸(或新妈妈),我们可以尝试去发掘他们的优点。

家庭和睦是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不管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样的家庭,也不论我们与家长的关系如何,尝试着经常与父母沟通交流,相信我们都会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产生代沟的原因

1.社会成长背景不同

我们的父母的生活年代的观念显得比较保守。生活上的磨难,加上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使他们的为人处事显得比较稳重、务实,不愿意做冒险的事。新潮的想法,在他们那里就显得“标新立异”。

我们生活在新的年代,新的知识大量出现,新的观念也层出不穷,人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创新精神成为当今的主流。而这些变化,在我们的身上表现得比较充分。时代的变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造成了我们和父母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念上的很大差异,导致了代沟的产生。

2.过高的期望与现实的差距使得我们难以承受

父母们往往都有“望子成龙”的想法。我们的学习成绩也许不太理想,和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相比差距比较大,这常常成为我们和父母发生冲突的焦点问题。有的时候,明明是其他的问题和父母有矛盾,他们也拿成绩问题来责难我们,这一点,恰恰是我们最难接受的。

3.好朋友们的影响

进入青春期后的我们非常希望找到知心的朋友。在很多方面,比如穿什么样的服装、说什么样的话、有什么样的爱好等,我们更看重好朋友的意见。我们渴望被同伴接纳并喜爱,大家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既可以相互分享喜悦,也可以相互倾诉烦恼,我们会把几个关系要好的朋友结成一个小群体,这样我们就有了归属感,感到不孤独。伙伴关系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以至于有时会放弃父母的意见,去迎合伙伴的看法,这一点,在父母的眼里也变成了十分严重的事情。由于父母没有理解我们的这种心理需要,因此,双方常常会因此发生矛盾。

4.闭锁心理

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的心理现象。这个时期的我们,有一种不愿意向外人开启心扉的愿望,希望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在这里,有属于自己的秘密、有属于自己的心事、有写给自己的日记。这一点在女同学的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这是一种心理发展的特殊过程,它可以使我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可以使自己比较深入地思考人生,探寻人生的真谛,如果加以升华,就可以产生学习和生活中奋发向上的动力,大家应该关注并珍视这一心理过程。但是,我们的父母没有理解这一点,看到儿女和自己的关系不再密切,总担心我们会脱离他们的监护,于是更加“严密”地“监视”我们。结果就是,父母越想要知道,我们就瞒得越严密,双方的情绪开始对立,关系变得紧张了。

逾越代沟

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沟通,主动去和父母进行沟通,用我们的真诚去消除彼此的误解和隔阂,让父母重新认识我们,让我们更加热爱父母。

那么,我们进行沟通有哪些具体方法呢?

1.找寻共同的支点:相互尊重,互相信任

要想进行沟通,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找一条可以共同努力的途径,也就是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对我们做子女的来说,就是要记住父母对自己的恩情,想想在自己的成长中,每一步不都凝聚了父母的心血和精力吗?

2.了解并理解父母的观点

我们在要求父母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想过去理解他们吗?父母的唠叨真的那么不堪一听吗?为什么我们有时与父母说不了几句就吵架?难道全是因为父母不理解我们吗?父母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历、父母身上优秀的品质,对我们来说是一笔丰厚的财富,值得我们去学习。

3.我们双方都去补青春期心理这一课

可以说我们和父母双方都对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的心理特点和问题“知之甚少”。那么,我们都应该一起去补这门“课”,增加对心理变化的了解和认识。比如:从报纸杂志中阅读有关的文章,目前许多报刊中都有相关的专版或专栏介绍有关的知识,只要我们留心,就不难找到。还有其他的媒体,如电台、电视台、网络等,也可以加以利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参加学校的有关学习,还可以动员父母去参加诸如“家长学校”的学习,听听老师和专家们合理的建议,相信一定会使我们都受益匪浅。

这里再介绍一些加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1)用礼貌、温和的语言作为沟通的桥梁。这种温和的语言,必须是我们内心真诚的表露,这样的语言才会有好的效果。

(2)和父母谈心。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沟通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交谈的时机要选择好,要选择大家心情好的时候进行,这时候的交谈会使大家心情愉快,效果才会明显。

(3)承认对问题的看法有多面性。当我们和父母的意见发生分歧时,不要忙于争论是非曲直,可以换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多角度探讨问题,看能否找到共同点。

(4)相互接纳,求同存异。两代人各有自身的特点,要学会认识父母和自己的不同之处,接纳对方。另一方面,两代人仍有许多共同之处,如果我们去耐心归纳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和父母并非格格不入,两代人的看法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的。而对于两代人存在差异的地方,要学会宽容地对待,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大家要学会互相谦让。

(5)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比如:不用刺激性的语言和父母说话。如果大家都在气头上,不妨先回避一下这个问题。如果做错了事,要勇于向父母表达你的歉意。除了交谈之外,大家还可以利用写字条、送礼物、打电话等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