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日常行为的规范
15535700000007

第7章 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1)

(一)自尊自爱

自尊自爱是健全人格必须具有的良好心理品质。不懂得尊重自己,就不可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完善自己,自觉履行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也不可能做到尊重他人、关心和帮助他人。

自尊自爱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形成这一良好的人格需要长期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合理适当地规范学生的行为,有利于他们养成自尊自爱的美德。自尊自爱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爱惜个人名誉

人格和名誉是一个人尊严的象征,是为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古训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尊自爱的传统体现。自尊自爱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上。

维护国家安全

一个人应该自尊,一个国家、民族更应该自尊。个人自尊同国家、民族的自尊紧密相关,血肉相联。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我们在对外交往中要注意时时事事捍卫国家、民族的尊严,绝不做有损国格的行为。

珍爱生命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个学生自尊自爱的表现。青少年应该懂得,个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而且属于人民。每个公民接受国家与社会的培养,又对国家和社会承担义务和责任。珍爱生命,是对自己、国家、社会怀有责任感的表现。珍爱生命必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健康的概念,除了身体健康外,还包括精神上的健康和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只有这几方面都处于良好状况的人,才能驾驭生活,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体魄是工作、学习的基础和保证,充实、健康的精神生活能够扩展生命的价值,属于人的一种更深层次的需要。

尊重学生身份

中学生的言谈、举止、装束打扮应处处体现文明教养,野蛮、粗俗、肮脏、不讲社会公德都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谦逊礼让、尊敬师长和有知识、有经验的品质是青少年自尊自爱的表现。我们反对目中无人、狂妄自大。青少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尊重知识,致力学业,崇尚勤俭,不讲排场比阔气,不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注重仪表

一个人的良好仪表状态,反映了这个人的自尊自爱和良好的文化教养,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也表现了其接受生活的心态和对别人的尊重。一个健全完美的人格首先应该是内心世界之美和仪表美的统一。

那么,怎样在日常生活中,用行为规范来塑造学生自尊自爱的人格呢?

善于用科学的道理进行教育

要使学生懂得《行为规范》中有关服装仪表、卫生习惯、禁止不良嗜好和封建迷信等要求,都是符合青少年发育规律,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

增强学生的守法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要让学生了解国家有关禁止淫秽物品和非法书刊,禁止赌博、封建迷信,限制中学生涉足营业性舞厅、酒吧等有关法律规定和纪律,使他们认识到抵制腐朽文化是一种守法行为,也是青少年自我保护的需要。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是非观念

要使学生懂得,维护个人的人格尊严和国家、民族的尊严,是每个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和应尽的道德义务,并用生动形象的事例和材料,帮助他们分清是与非、黑与白、荣与辱、高尚与庸俗的界限,促使他们自我完善,加强自我修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对于格调不高和不健康的歌曲、书刊、娱乐活动等,不能简单地消极限制。语文、音乐、美术等课程要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课外活动要丰富多彩。针对学生中的阅读倾向,可以适当组织讨论、辩论等活动,通过自我教育,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严格要求,加强训练

坐、立、走的正确姿势,整洁的仪表,讲卫生的习惯,文明的举止,只有在坚持不懈的严格要求与训练中才能养成。正面的教育示范,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和自我矫正,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真诚友爱

真诚友爱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真诚友爱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人际交往真正的美。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会造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它能使每个正常人的健康合理的心理需要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并使整个群体保持一种稳定的、融洽的秩序。反之,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缺乏友爱,会造成一种不良的社会心理气氛,使人感到压抑、孤寂、苦闷,并最终导致人的心理变态,对生活、对人生、对工作抱有一种消极态度。

一位教育家说过:“心地善良的人首要的一点就是爱人。他对共同事业的忠诚来源于这种对人的热爱。”对中学生加强培养热爱人的感情和关心人的强烈意向,即真诚友爱地与人相处的教育,并将其落实在日常行为规范之中是一项重要而又崇高的任务。

与同学友爱团结

正确处理亲人、朋友和同志小范围之内的个人与个人的关系,是每个青少年必上的人道主义精神的第一课。让孩子从童年和少年时起就对别人多尽一些义务,是十分重要的。

师生之间充满爱

我们不仅应教育学生在彼此之间要真诚友爱,而且也应教育与培养学生把“爱”的感情充溢于师生之间。“尊师重道”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向来把尊师视为美德。

尊敬师长是每一个学生必须具有的最起码的礼貌。当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了缺点和错误时,应让他们明白是老师的循循善诱把他们引向正确的道路,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无不渗透着广大教师的心血,所以我们要教育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尊敬师长。

与邻居友好相处

加强爱的教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应做到与邻里友好相处,让生活充满爱。邻居相邻而居,朝夕照面。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一个人在家庭生活中,除了家属外,相处最近、接触最频繁的就算是邻居了。邻里关系处理得好,就会使人生活安定,情绪愉快;邻里关系处得不好,轻者造成生活上的不愉快,情绪上受到影响,重者吵骂殴打,闹出事情来。正确处理邻里关系,是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件事。

真诚友爱是一种美好的社会风尚,它不仅存在于家庭之间、邻里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还应当存在于广大的素不相识的人们之间。近年来,我国一些农村每年都受到一些自然灾害的侵袭,由于地震或水灾,人们一夜之间往往就成了无家可归的人。政府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倡募捐,人们都积极响应,拿出自己的积蓄和衣物无偿地支援灾区人民。近几年来,深圳人对延安老区在经济建设上的支援,可以说是一种全社会范围内真诚友爱的表现。这种良好的社会风尚对于教育青少年,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有重大意义。

(三)文明礼貌

礼貌是文明行为的重要内容,是人与人之间长时期形成的保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是人们对亲人、熟人或生人表达情感和尊重的行为方式。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相互友好和尊重的桥梁,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在当代,礼貌待人在密切文明交往、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宣讲优良习俗,制定文明礼貌规范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因时、因地、因民族的不同,还有许多不同的习俗,教师在向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采取联系实际广泛宣讲的方法。这种倡导与推行,久而久之会造成一个班、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文明风气,起到移风易俗、建立传统的作用。

推行礼貌规范,训练礼貌习惯

有了规范就要推行,否则规范就是一纸空文。推行规范就要有监督检查。这里的关键在于认真与持久,因为只有长期认真地坚持下去,才能使个人形成习惯,群众树立意识,集体创立传统。

启发学生建立自尊自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