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青春期心理
15536100000012

第12章 青春期的恋爱心理(2)

特别应当重视的是,在过去传统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男女青年的婚姻年龄普遍趋前,一般随着性生理的发育成熟,婚姻生活也开始。当青少年出现强烈的生理欲求时,便可通过婚姻生活予以满足(如二三十年代,14岁、15岁订婚、结婚,女性17岁、18岁已做母亲是普遍现象)。因此,在传统社会,青春期性的生理成熟并不会激起紧张的心理冲突和道德、文化上的矛盾困惑。然而在现代社会,生产的复杂化和高技术化使青少年受教育的年限延长,使青少年在性成熟提前、性心理发展前倾时性的社会成熟滞后。这就产生了这样一对矛盾:一方面性成熟和性文化的开放强化了青少年性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又要求青少年延缓满足性生活。这样就使青少年在性的生理成熟以后还有一个相当时期的社会成熟过程,这个过程一般要10~15年。这就容易使青少年产生种种性的困惑。

2.在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性道德传统观念影响下,正常的、科学的性教育机制在学校家庭和社会还未形成。这是导致中学生早恋增加的又一社会原因。

长期以来封建意识桎梏着中国社会,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残酷的关于性的封建道德观念,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使性问题无人敢问津,性教育更是难以登入学校的大雅之堂。性教育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处于被轻视的地位,致使身心都处于急剧变化的中学生得不到正面的、科学的、恰到好处的性知识,而把寻求性知识的目光转向社会。据调查,当代青少年性观念形成70%以上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学校与家庭影响甚微。而目前我国文化环境正处在变迁、转换、交替的过渡时期,在这样纷繁复杂的开放环境中,毫无社会经验的中学生很难辨别出什么是科学的性知识,什么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性渣滓。往往对外来文化良莠不分,兼收并蓄,有时甚至接触了黄色淫秽读物。这样既增强了他们受到不良影响的几率,又强化了他们对性的神秘感和好奇感。

由于科学的性教育、性知识未在整个社会普及,使部分教师和家长对一些青少年对“性”的正常向往和追求缺乏必要的了解。从学校看,一些教师对学生间的异性交往处理不当。或大惊小怪粗暴干涉,伤害了青少年的自尊心,甚至使一些人形成了心理上的逆反状态,结果事与愿违促成其早恋;或漠不关心,视而不见,任其发展。从家庭看,一些家长由于对性知识愚昧无知,对孩子的性问题或闪烁其词不得要领,或怒斥其肮脏下流。还有些家长在性问题上对子女无端怀疑,压制、禁止自己的孩子同异性接触,即使是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和工作上的互相交流,也常被认为是行为不端,更加激起并增强了孩子们对性的好奇心。

家庭原因

有的家庭或者因丧偶或者因离婚而造成的破损,孩子失去了父爱或母爱,在家庭得不到温暖,就去异性那里寻求爱或温暖。有的家庭虽然完整,但不照顾孩子或者行为不检而影响孩子,都可能使孩子进入误区。

早恋的危害

分散精力,影响学习和参加各种正常活动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长才干、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代。可以说,这是人整整一生的知识和本领的奠基期。正常、繁忙的学习需要付出巨大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要完成学业,必须聚精会神、全力以赴。谈恋爱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要求和感情的交织,沉湎于此的青少年必然要耗散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必然要影响学习,使多种爱好、特长和有益的兴趣都不能得以发展。如果在谈恋爱中感情受到挫伤,更会使他们精神恍惚,情绪低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对异性的追求冲淡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往往造成胸无大志,碌碌无为,以致荒废学业,影响一生。

早恋的成功率很低

中学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再加上青春期心理特征的影响,使青春期早恋有着显著的特点:

1.选择的盲目性。只凭一时好感,不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盲目迷恋“一见钟情”,不顾后果;

2.情感的外露性,迫不及待,直接递条子、写情书、送照片甚至托人说合;

3.感情的波动性,“热就热得个热蒸笼,冷就冷得个冰窟窿”,说好就好,说散就散;

4.群体的感染性。

某个班里有几个早恋者,可能像一阵风一样感染全班,以早恋为荣。有的女生说,看到别人都有追求者,只有我没有,就很“掉价儿”。由于这种特征,中学时代特别是初中时代恋爱的成功率(建立婚姻、家庭)极低,据调查材料不到3%。随着进入社会,经历各种变化之后,早恋关系很难长期维持。当然,不能说中学时代相爱的恋人没有一对是最终结合的,但绝大多数是没有结合的,只是一朵很早凋谢的不结果实的花。结果是浪费时间,浪费感情,有的还会造成心理创伤,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

容易导入性尝试,发生婚前性行为

青春期由于意志力缺乏锻炼,自制力较弱,进入早恋之后,由于双方的性信息的反馈,互相刺激,使性冲动依次叠加,就有可能进行性尝试,发生婚前性行为,造成不良后果。

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社会上的坏人和流氓团伙惯常用“谈朋友”的手段拉青少年下水,最终陷入罪恶的道路。据上海工读学校的调查材料,女性工读学生中有性过错的比例高达95%。

对早恋心理的调节

青春期性发育的过程使青少年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由性冲动引起的心理困扰,由性心理需要而引起的不安,使许多中学生无所适从,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危机,使部分中学生陷入了早恋的泥潭。一方面,学校、家庭要进行帮助、引导;另一方面,青少年本身要及时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养成健康的性意识,才能冲出误区。

对中学生谈恋爱虽然要加以反对,但不能简单的禁止。因为中学生的心理具有较强的逆反性。本来许多人谈恋爱是出于好奇或受朦胧的感情支配,更多的是为了建立友谊而进行交往。如果把这种不明确的恋爱关系或不是在谈恋爱的交往,说成是确立恋爱关系,这会引起中学生强烈的不满,并采取极端对立的行为。如:一个初三女生,有一天收到同班男同学写的“情书”,她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看,被家里人发现,她爸爸闻知此事,不问青红皂白,伸手甩了一巴掌。本来他们并不是真的谈恋爱,而是男生在追求女生,被打了一巴掌后反而使女生产生逆反的心理,从此他们两人便密切往来,一天放学,她归来很迟,父母又是检查,又是盘问,她一气之下干脆说:“和XX同学逛街了!”这当然遭到父母的辱骂,忍受不了这委屈,她只身出走,结果被人拐卖。

实际上中学生谈恋爱有两个特点即单纯性与不稳定性。中学生早恋是很单纯的,他们以为爱就是一切,不考虑任何附加条件,诸如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否则爱情就显得不纯真。随着中学生阅历的加深,交往范围扩大,他们的思想、志趣、性格往往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引起爱情的变化。早恋时所说“永远爱你”往往是一种天真的幻想和难以实现的空话。现实情况说明,中学生早恋的成功率是很低的,老师与家长如果能掌握这些特点,恰当地进行引导教育,多数人是会听从劝告的。

学生李某性格开朗,学习努力,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且各方面的才能具佳,人也长得还漂亮。但在上学期的期中考试之前的一段时间里,班主任发现她上课精神恍惚,不能集中注意力,作业错误多。经过多方了解,才知道她早恋了。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她的成绩比以前下降了许多。于是班主任抓住时机,对她进行了一系列的帮助、疏导,使她摆脱了早恋的纠缠,重新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这位老师是这样做的:利用班会课,有步骤地开展青春期教育活动,相继开设了“青春的誓言”“什么是爱情?”“如何看待早恋”等主题班会。目的不仅使她认识到她的早恋并不是真正的爱情,也使全班学生对恋爱、婚姻具有正确的认识。同时找她谈心进行疏导。第一次主要从她的家里经济情况出发,谈到了父亲死后,母亲又体弱多病,生活是不易的,并且母亲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她的身上,就更应该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宽容她、鼓励她,对她说这次考试考砸了不要泄气,只要记住失败乃是成功之母,争取下次成功。第二次主要从交朋友这个角度出发。先把追求她的男生的一封信给她(这封信是男生在上课时写,被任课老师缴获的)。对她说这封信老师没有看过,老师也不想知道里面的内容,但老师觉得一个男生在课堂上给一个女生写信是不正常的。或许你们只是普通朋友,但交友也有一个尺度,最起码一点在现阶段能够在学习上、思想上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可现在你们是在退步,这样的朋友真的值得考虑该不该交。现在或许你还没有想清楚,等你想清楚了可以写封信给老师。第三次是在她给老师写信之后,她在信中说,她也觉得这样下去对大家都不利,可就是没有办法停止。这次老师找她谈的主题是:什么是真正的爱,怎样理智地控制自己,然后又讲了些感人的爱情故事,使她深刻认识到真正的爱不仅是心灵的契合,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奉献。后来老师还把班里的大部分事务交给她处理。慢慢地,她上课又会积极举手发言了。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她又名列前茅了。

中学生由于生理的成熟,对异性的兴趣和向往不断增强,出现早恋问题是正常的。只要注意对异性充满健康的幻想,从而自然的交往,并从中学会思考,学会处理自己的感情,学会认识和把握自己,青少年有这种体验是必然的,也是自然的。但是中学生的“爱情”与成人以婚姻为目的的爱情很少能挂上边,说明绝大多数校园恋情发生的动机,皆非出自“真爱”,而是青春期一个人各层面情感交流的需要。 因此中学生要尽量把自己融入班级活动的大集体中,多参加集体活动,不要单独和某一个异性进行过多的接触,也不要只和一个异性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