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晨光里的远行客
1553700000002

第2章 绊倒你的也许正是金块

/崔修建/

中文系的才子肖宇毕业后,竟出人意料地去了一家医药公司做了营销员。很辛苦地奔波了一年,他业绩平平,还不如那些中专毕业生。不服气的他干脆辞职,与两位校友合伙开了一家广告策划公司。三个聪明的脑袋凑到一起,非但没像预想的那样赚到钱,还彼此伤了友情,落了一个不欢而散。这时,肖宇又四处借贷,独自撑起一个门面,先是卖手机,接着又卖电脑耗材,结果是又白忙碌了一遭,亏空不少。

转眼间毕业五年了,商海中连连受挫的肖宇,看着昔日大学同窗在各自领域里均有不俗的业绩,不由得频频慨叹自己命运不佳,枉费了自己的聪明和勤奋。

一日,肖宇见到了大学讲哲学的韩老师,谈起自己涉世之初所摔的一连串的跟头,韩老师笑着说:“年轻人摔摔跟头也好,再说了,绊倒你的并非都是石头啊。”

“绊跟头的不是石头,难道还能是金块吗?”他以为韩老

师又要用“失败是成功之母”之类的大道理来安慰他。

“凡事须仔细思考,不能妄自断言。时间和事实会告诉你,绊倒你的也许正是金块呢。”老师依然微笑着,送他一本书,要他回去仔细读读,认真想想。

绊倒自己的怎么会是金块呢?肖宇满腹狐疑地打开韩老师送他的那本智慧书,随手翻到一页读了起来,读着读着,他不禁怦然心动于那上面的一个小故事——

19世纪中叶,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发现了金矿。于是,淘金者们闻讯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一时间,长长的峡谷里人声鼎沸。清贫的坎普森也怀揣着发财梦,毅然离开了受雇的农场主,加入到淘金者的行列。

十分不幸,在一个漆黑的雨夜,坎普森在急切地穿越一座山谷时,不慎被一块大石头重重地绊了一个跟头,顺着山坡滚落下去,摔得他鼻青脸肿,两条腿都骨折了,在山脚下那个好心的汤姆老人的小屋里躺了整整五个月,他才能跛着脚下地慢慢活动一下。

拖着一条残腿,他无法再去淘金了,也不能再回那个不辞而别的农场了。轻轻拭去眼泪,他跟着汤姆老人来到他跌倒的那个山谷。汤姆老人指着前方一块块淤泥堆积的滩涂,满脸自信地告诉他:“孩子,这可是上帝送你的宝地啊,肥沃得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

会全套的农活,却始终没有一亩属于自己的土地的坎普森,踩着松软的淤泥,露出了笑容——他知道自己该在哪里淘金了。他立刻向汤姆老人借来种子和农具,在那个被人遗忘的山谷里忙碌起来。

秋天来临时,那被无数淘金者忽略的滩涂,果然变成了汤姆老人预言的神奇的聚宝盆,丰收的果实让勤快的坎普森的腰包马上鼓了起来。接着,他又断断续续开垦了一片片土地。不久,他又接手了汤姆老人经营了几十年的一大片山地,雇用了许多菜农、果农和种植工,开开心心地当上了富裕的庄园主。

几年后,当初那些淘金者的命运却是——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藏金量并不多,淘金者们把整个峡谷掘得满目疮痍,也只有极少数人发了财,绝大多数的人扔掉了工作,荒了田园,花光了本钱,抛尽了汗水,却只赚得失望怅然而归,有人甚至还把性命扔在了荒山野外。

此时,已是腰缠万贯的坎普森正悠然地坐在阳光里,指着已搬到院中的那块曾绊倒过自己的石头,向人们自豪地讲述:“这就是当年绊倒我的金块,它让我懂得了该到哪里才能掘到自己的金子……”

“对呀,必须要找准地方,才能掘到金子。”肖宇恍然大悟。

不久,肖宇关闭了毫无生气的店铺,远离了喧嚷的市声,躲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开始潜心文学创作。随着一部部作品的接连畅销,他很快便拥有了豪宅和名车,潇洒地成了名人俱乐部会员。

那天,正在省城新华书店签名售书时,肖宇在涌动的人群中发现了韩老师,他激动地跑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韩老师深鞠一躬,再次由衷地感谢韩老师当初那宝贵的赠书与赠言。

西方有句俗语——上帝在向你关上一扇门时,一定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户。在生活中,当你接二连三地遭遇失败时,切切不要急于抱怨什么,不妨坐下来认真地总结一下,不妨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找准了努力的方向?自己的那些汗水是否洒对了地方?肖宇的经历告诉我们——某些挫折其实正暗示自己“此路不通”,需要及时地转弯转向,需要果断地改弦更张。谁能尽早聪颖地意识到这一点,谁就能把曾绊倒自己的石头,智慧地点化成神奇的金块。

锁不住叩门的手

/潘炫/

一家颇具实力的外资企业招聘业务骨干,我权衡再三,鼓足勇气前去应聘。

没想到那天过五关斩六将一路拼杀下来,我竟成了5名幸运儿之一。可是对手都手持本科文凭,有的还拥有几年营销经验的资本,在他们意气风发、坦荡从容的仪表下,刚刚自费读完营销专业的我则显得黯然失色。

当此劲敌,我心如擂鼓,全无胜算。特别是主考官告知第二天将面试我们的老板是如何苛刻、古怪之后,我竟有了临阵逃脱的念头。

主考官一一告知我们第二天去三楼面试的时间,每人5分钟。

心虽忐忑,却不愿放弃。第二天,我和其余4人候在大厅,等待命运的安排。

上去一人后,不久又仓皇下来,一脸失意,主考官把毕业证、身份证递给他,他就喋喋不休地在里屋问着什么。

又上去一位,下次轮到我了。我整整洁净的衬衫,在4分钟后开始上楼。

上了三楼,我看见前一位应聘者仍站在走廊里,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我看看表,到我面试的时间了。我走上去,抬起手轻轻地敲了三下门。门里寂静无声,随后我又敲了三下,门里仍然没有声响,我便抓住把手转动,却不料门上了锁。

那个年轻人悻悻地说:“没用的,屋里没人。”过了半分钟我又去转动把手,门仍然纹丝不动。一会儿,那个年轻人就转身下楼了。我焦急地看看表,只剩三分钟了。我又连敲了七八次门,绝望压顶而来。再看看表,只剩不到一分钟了。当我把手放在门把手上,幻想着那一刻这扇紧闭的大门能神奇地被开启——轻轻一转,门竟真的开了。

一位50多岁精神矍铄的男人回过头微微一笑。

这一切太突然了,他甚至没有问我任何问题,我就被录用了。只是我离去时,他平静地说:转了一次把手,

“上一位敲了两次门,而你足足敲了60次门,转了10次把手。将来你们的工作就是要去敲那一扇又一扇的门,停止了敲门,就是停止了生存。”

我顿时惊出一身冷汗。门锁住了,决定你命运的门里就没有希望了吗?有谁能知道命运之门什么时候会开启,也许是最后一秒,而那时你已转身离去,如果你知道最后一秒的叩击需要的只是一点点的勇气与耐心,却能开启一道成功之门,那你一定会后悔不迭,痛心疾首。

一把锁可以锁住你命运的门,却不应该锁住你不断叩门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