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晨光里的远行客
1553700000027

第27章 三文鱼的千年梦 (2)

科学家解释,候鸟迁徙并不神秘,只是为了生存。

人何尝不是?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不如一只鸟,我有翅膀,却已失去了飞翔的勇气。就像被竹篱笆圈住的家鹅,只有偶尔抬头,看到天上自由翱翔的天鹅,才会产生一阵躁动,不多时又复归于平静。环顾四周,不见竹篱笆,心却被牢牢地囿住了,很不情愿地固守安逸。为什么会退缩?无非是担心路上会有艰难险阻、有暴风雨、有猎枪……

我躲避了所有的风险,也放弃了辽阔的蓝天,远方离我越来越远。

夜深人静的时候,喜欢独坐书房,静静地听许巍的《蓝莲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穿过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当你低头的瞬间,才发现脚下的路,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

歌声如清泉,在心底缓缓流淌,渐渐把我带入悠远的世界。只有这时,我才能看清自己,那些迁徙的鸟,又在脑海中逐一浮现,还有地上彷徨的家鹅。那一夜,我梦见自己飞上了蓝天。

河狸“建房”费周折

/徐立新/

动物界最勤奋的建筑师要数河狸了,它们建造一所房子所花的力气和所遭遇到的挫折,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

在北美落基山脉的丛林中,一个河狸家庭正在齐心协力地建造水坝,它们先搬来一块块石块,将其放入一条溪流中,磊堆成一堵大坝,然后再用树枝不断将其盖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截断溪流,最终在大坝后形成一个池塘。

当池塘形成后,河狸的任务将更重,它们需要开始不停地对它进行“装修”,将池塘四周和底部多余的泥土挖掘和搬运走,每只河狸每天挖掘和搬运的泥土,相当于自己体重的10倍,大约有200公斤。

随着新池塘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它蓄起来的水也越来越多,此时,河狸又需要用灰泥浆将池塘壁上的一些大大小小的洞修补好,以避免漏水。它们排着序,一个接着一个用后肢不停地拍打池壁,以便夯实每一寸泥土,使大坝最终做到滴水不漏。等这一切完成后,还有专门的河狸日夜守护着池壁,一听到有细微水漏的声音,便会立即赶去修补。

一个河狸家庭就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建筑队,一天能够能修建1.5米长的大坝。一般它们需要修建的大坝在100米长,因此需要几个月的辛苦劳作,而随之形成的池塘大约有两公里长。

接下来,河狸的工作开始转入第二阶段,它们要在没有机器的协助下,用自己的前爪和牙齿不断挖掘和铲运大坝底的植被和泥土,建造一条从外部看不出来的水底交通要道,为了能够禁得住严冬的考验,水道必须挖得很深,否则冬天就有可能被冻结,通道就会被封死。这是一项浩大而漫长的工程,直到河狸挖出一整套水道网络体系来,把池塘一直连接到丛林深处自己的洞穴里。

当这一切都结束后,河狸建造水坝和池塘,打造水路的真正目的才会完全呈现出来了——原来,它们要通过修建水道,让自己平时从水道中走,而不是从陆地上,避开丛林里熊等食肉动物对它们的侵扰和攻击!河狸辛勤繁琐的劳动完全是出于对安全的考虑!

当地下水道成功完成后,河狸的最后一项任务,便是在洞穴周围建造一座座属于自己的“房子”——它们通过水道游到丛林的另一边,然后利用自己的牙齿伐木,将一棵棵大树咬断,再将它们通过水道运回来。它们选中大树后,便开始一刻也不歇息地咬,重复而单调,直至大树轰然而倒。你简直无法相信,一天之内,即便是一只瘦弱无比的河狸也能连续咬断四五棵大树,而每棵大树的直径都在一米多,其高度也在二三十米。

当木料被运回来后,河狸又开始马不停蹄地进行建造木头小屋,小屋的周边设有“护城河”环绕,屋下还有极其隐蔽的水中通道,屋内还造出一个个单独的小房间,为迎接它们的后代作准备。

因为河狸不停地建造大坝,常常会淹没农田,因此常与人类发生冲突,农民定期清理小型水坝,对于大的水坝则用雷管,通常,随着“轰”的一声,河狸一个家庭几个月的辛勤劳动,便在这长长的一声巨响中消失殆尽,但河狸却从不抱怨和仇恨,而是迅速地又投入到重修的劳动中去,反反复复,永不停歇……

我们常常自以为是地认为,只要作为高级动物的人,才具备一些诸如勤奋坚持、永不放弃等优秀品质。殊不知,其他的动物其实也同样具备,只是它不会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记录出来罢了。人类更应该向动物学习,从它们身上学习那些默默无闻、永不放弃的真品质,譬如河狸身上的那些。

两种不同的植物人生

/一路开花/

我们总爱以小草来赞誉坚忍不拔的生命。它们穿山裂石,无坚不摧,尘世的一切,几乎都无法阻挡住它们的生长。

就树而言,生命力最为旺盛的白杨树与之相比都逊色三分。茫茫的戈壁滩上,白杨树像极了威武挺拔的士兵。在空旷的天际下,独自履行着神圣的职责。不过,这些都无法抵挡住小草的趋势。倘若,这白杨树是在小草的生长范围之内,那么,他势必会遭到侵犯,并且无从反抗。

那些身形矮小的绿丛,定会穿破他的根土,抽出新芽,同他争夺着半丈方圆之内的阳光雨露。白杨树即便愤怒了,张开身形,阻挡所有的养分扑撒大地,它们也会从他的体内夺取营养,茁壮成长。

客观事实告诉我们,草是伟大的,与之相比,树是渺小的。

再仔细想一想,我们路过漫漫山野,或是园中小地。脚下踩过的是什么?对,是那些生机盎然,顶立向上的杂草。

它们被践踏,被凌弱,被迫不得不消亡于大地。这样的生命,最后只得插上几个公德牌来加以维护,甚至,依靠条例的强制性实施来作为最好保障。

再看看树,风雷霹雳,和草一般桀骜地立于天地,但是,面对人类的脚步,他却从不畏惧,从不躲闪,更不会因为这样的脚步而淡然消亡。

草的生命,与此时的树相比,便显得太过于脆弱。它们没有真正生长的梦想,它们的生长,只是一种盲目的生长。山野、石罅、漏缝、墙角、暗窗,只要有可能的地方,它们都会进行生长,都尽可能地保留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遗传因子。

树的生长,是需要苛刻条件的,阳光、土壤、水分缺一不可。倘若缺少了其中一种,他便宁愿在土壤中就此死去,也不会顶裂土壤,现出自己的身形。他的生长,是一种价值的蓄谋,是要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草的人生,是一种被动的人生。它们所怀有的仅是我不得不成功的态度。它们不得不生长,倘若不生长,它们便会死在乱石裂缝暗地之中。但它们生长出来,一样要在自满中经受着随时被生物吞噬,被人类践踏的命运。

树的人生,是一种主动的人生。他从始至终都是在朝着我要成功的方向迈进。一片绿叶,一根枝丫,都是他积蓄努力之后的结果。他所要完成的使命、所要奔赴的战场,是一般植物无法达到的境界。他在寄人篱下的时候就暗自决定,要立于天地之间,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承载静夜的第一束清辉。

活着,他是世界的一片绿意,给人送去清凉,遮风挡雨,让人仰慕。死后,他是世界的一隅一墙,构筑人类的安全堡垒,供人敬畏。

树的人生,是每个人该去梦寐以求和奋斗的人生。草与它的根本区别,不是身形外观的反差,而是在于生长价值的不同,在于内心态度的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