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晨光里的远行客
1553700000031

第31章 童工当部长 (2)

为了这个未成立的国家,富兰克林到法国寻求支持。他富有感染力的个性使法国人都为他沸腾起来,不管是内阁部长还是旅馆的女侍,没有不知道他的。他的肖像被印制雕刻在所有看得见的地方——壁炉架、表链、装饰盘、徽章、戒指、外衣、帽子、鼻烟壶……而且法国上下不论是哪个年龄层的女人都热衷于追随这位仪表堂堂、头发稀疏、备受痛风折磨的70岁老头,希望赢得他的注意。1783年11月30日,美国与大英帝国正式签订了《巴黎和约》,一个国家新生了,富兰克林终于胜利了。

这样一个阅历丰富的富兰克林,这样拥有着令人惊叹的完美一生,这位18世纪第一位世界公民是如何施展出他的美德和睿智的呢?答案只有两个字:破坏。从破坏神圣的《圣经》开始,到破坏所谓的闪电是“上帝惩罚”论,再到破坏英帝国政治上对美国的压迫……富兰克林的一生都充满破坏,这些充满勇气和智慧的破坏,使他的人生也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最终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破坏,就是创新。一个只会循规蹈矩的人,永远无法突破自己,跳出樊篱,取得有别于常人的成就;一个不思进取,不懂得突破的国家和民族,更无法屹立于世界之林。

坚守

/崔鹤同/

2009年10月6日,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的英籍华裔科学家高锟荣获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1957年开始,高锟从事光导纤维在通信领域运用的研究,1964年提出在电话网络中以光代替电流,以玻璃纤维代替导线,1965年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以石英基玻璃纤维长程信息传递,1966年取得成功。

也就是说,高锟从着手研究光纤到荣膺诺奖,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超过了整整两代人的时光!

童年的高锟就痴迷科学。他对化学十分感兴趣,他家的三楼就成了他童年的实验室。他曾经自制灭火筒、焰火、烟花和晒相纸尝试自制炸弹。后来他又迷上无线电,很小便成功地装了一部有五六个真空管的收音机。中学毕业后,他曾考入香港大学,但当时的港大没有他感兴趣的电机工程专业,于是他辗转到英国,就读伦敦大学。毕业后加入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任工程师,同时攻读伦敦大学的博士学位。在公司,高锟带领着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小团队,选择了光纤通信研究,就是以玻璃制造比头发丝更细的光纤,取代铜导线作为长距离的通信线路,这个在当时科学界认为“不可能的任务”。

如果将光比成水流,要通过“管道”来输送它。从1841年开始,有科学家尝试利用玻璃棒甚至是水柱,制造传输光的管道。其后,玻璃光纤被用于胃窥镜。但直到高锟之前,玻璃光纤的实际价值也仅限于医疗等有限领域,因为光在玻璃光纤中传输,会剧烈衰减以至丧失殆尽,用于长距离通信根本不可能。

刚过而立之年的高锟,则开始了对传统思维的挑战。围绕如何降低光在光纤中的剧烈衰减,高锟做了大量研究,排除了一系列影响因素,最终他证明,玻璃中的离子杂质对光的衰减起到决定性作用,发现了最适合长距离传输光的波长、或者说颜色。不过,当时人们还无法制造出可以达到高锟要求的那种“超纯净玻璃”,许多人都认为高锟的想法匪夷所思,甚至讥笑为他为“疯子”。为此,他不得不担当起一个“布道者”的角色。他四处拜访玻璃工厂,宣扬他的理论,激励大家一起开发超纯玻璃。后来,他发明了石英玻璃,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根光导纤维,震惊了科学界。如今,高锟发明的“光导纤维”,即“光纤”,为人类连通了信息时代,全世界现已铺设的光导纤维合计可绕地球2.5万圈。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誉为“光纤之父”。在光纤研究最困难的时候,高锟的信心并没有丝毫动摇。

他说:“所有的科学家都应该固执,都要觉得自己是对的,否则不会成功。”这是一种伟大的坚守。

高锟的研究隶属于一个公司,一个集体,他也从没申请过光纤技术的专利权,光纤并没有为他带来巨大的财富。他曾对记者表示,什么香港首富、全球首富,于他而言全无意义。“我没有后悔,也没有怨言。如果事事以金钱为重,我告诉你,今天一定不会有光纤技术成果。”这是一种没有“杂质”的追求,一种圣洁的品格。

科学研究和探索是艰难的跋涉和攀登。愈到高处,愈是艰险。只有极少数耐得住寂寞,心无旁骛,不畏困苦,孜孜以求,努力攀登,坚持不懈的人,才能获得辉煌的成功和无上的荣耀。

多想一点点

/李雪峰/

魏格纳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创造和发现的大陆板块漂移学说,是20世纪世界地理史上最伟大的学说。这样崭新又伟大的学说,是不是魏格纳皓首穷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果呢?不知道魏格纳的许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但恰恰相反的是,大陆板块漂移学说对魏格纳来说不过是一件十分偶然的发现,在发现过程中,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

1910年,魏格纳生病了,他不得不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接受治疗。他病房的墙壁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醒着的时候,魏格纳就盯着那幅地图来消磨时光,依靠观察那幅地图来打发医疗期那些枯燥而宁静的日子。经过天长日久的观察,魏格纳发现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通过地图来看,大西洋两岸好像是互补的,南美大陆巴西东部凸出的部分,和大西洋彼岸的非洲大陆西海岸的赤道几内亚、加蓬、安哥拉凹缺部分十分对应,一方是凹陷的另一方必定是凸出的。魏格纳进一步细细观察,他发现如果不是大西洋,那么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完全可以吻合成一个天衣无缝的完整大陆。是不是这两块大陆过去就是一个整体,而由于地壳运动被意外地分开了呢?魏格纳陷入了深思。

不久,魏格纳就开始着手对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上的地质、古生物进行研究,终于证实了一个令世界地理学耳目一新的理论:大陆板块漂移学说。原本籍籍无名的魏格纳也因此一跃成为世界上大名鼎鼎的地理学家。

同样的幸运之光也照射在斐塞司博士身上。斐塞司博士非常喜爱宠物,他家里经常养着他喜欢的狗和猫。一天上午,和往常一样,吃过午饭后斐塞司博士坐在门前晒着太阳打盹,这是他的老习惯了。在他晒太阳打盹时,他的猫和狗就卧在他的脚边,和他一起晒太阳打盹。晒了一会儿,太阳一点一点西移了,房子和树荫遮挡住了照在猫狗身上的阳光。猫和狗及时醒了,它们马上爬起来,伸一个长长的懒腰,又挪到阳光能晒到的地方,躺在阳光下又惬意地睡着了。

猫狗追着阳光睡觉打盹,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过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却引起了斐塞司博士的强烈好奇。它们为什么喜欢待在阳光下呢?是因为喜欢光和热,还是阳光能给予它们什么?如果光和热能给予它们什么有益的东西,那么对于人体是不是同样有益呢?

不久,日光疗法就在斐塞司博士的研究下诞生了,斐塞司博士因为睡懒觉的猫狗而荣获了诺贝尔医学奖。在授奖致辞中,斐塞司博士说:“这个奖项对于我来说是个意外,我并没有做多少工作,如果说我比别人多做了一点什么的话,我只承认,自己只不过是比别人多想了那么一点点。”

正如斐塞司博士所说的那样,成功和伟大并非如我们所想的那样高不可攀,有许多时候,它并不需要我们付出太多的东西,只需要我们对平常的事物有一颗不平常的心,只需要我们去多想那么一点点。

如果一个苹果落在你的头上,你也能像牛顿那样多想一点点,如果对着一幅世界地图和躺在你脚前晒太阳的猫狗,你也能像魏格纳和斐塞司一样多想一点点……其实,伟大离我们每个人都并不十分遥远,它只需要当你面对大家司空见惯的事物时,你能比别人多想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