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晨光里的远行客
1553700000037

第37章 弯道是一弯诗意的明月 (2)

双发失误,让小威命悬一线,不得不面对对手的两个赛点。心态失衡、恼羞成怒的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她走向司线员,口中念念有词、脏话不断。司线员立即把小威的“失礼”报告了主裁判,主裁判按照规则,扣罚小威一分,小威只能不光彩的提前结束了本届美网之旅。赛后,输球又“输人”的小威受到了广泛批评,她不得不勉强作出道歉,但这份道歉声明被媒体讥讽为“最没有诚意的道歉”。CBS一位著名的评论员表示:任何一项有声誉的体育项目都应该将她直接扔出去,如果不这样做的话,那将成为这个项目的一个巨大污点。此时的小威才意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她通过个人网站郑重地向被她冒犯的司线员、对手、美国网协及全世界网球迷道歉。与此同时,美国网协也做出了对小威罚款10500美元的处罚决定。

本届美网比赛“粗口门”事件的男主角是一向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卫冕冠军费德勒。在决赛中对阵阿根廷小将德尔?波特罗的第一盘,费德勒赢得相当轻松。但自第二盘后,心态放松下来的德尔?波特罗显示出了与年龄不相称的耐心与顽强。输掉第二盘后,费德勒显得心烦意乱。在第三盘的较量中,比赛进入胶着状态,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在费德勒赢得关键一球后,德尔?波特罗认为费德勒击球出界,挑战“鹰眼”。主裁判点头同意。好不容易得到一分的费德勒此时心态完全失衡,他当即上前与主裁判争执起来:我打的球落地后两秒就不可以得到挑战鹰眼的机会了,可现在好像已经过去了10秒,他竟然仍然可以得到挑战鹰眼的机会……主裁判示意这位情绪失控的球王安静,向来口碑良好、球风端正的费德勒竟然口带脏字:别跟我说保持安静好吗?我想说的时候就说……费德勒的“粗口”立即通过主裁判的麦克风传进了每一位电视观众的耳朵。输掉本场比赛后,媒体毫不客气地批评费德勒:他不仅丢掉了冠军,也失去了许多球迷的爱戴。

小威和费德勒在比赛中大爆粗口,归根结底是“输不起”的心态在作怪。高手的对决其实更是心态的对决,谁在关键时刻心态失衡,就等于把胜利拱手送给了对方。

让心灵先到达那里

/崔修建/

在美国西部的一个乡村,有一位清贫的农家少年,每当有了闲暇时间,总要拿出祖父在他8岁那年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幅已摩娑得卷边的世界地图,年轻的目光一遍遍地漫过那上面标注的一个个文明的城市、一处处美丽的山水风景,飘逸的思绪亦随之上下纵横驰骋,渴望抵达的翅膀,在那上面一次次自由地翱翔……

15岁那年,这位少年写下了他气势不凡的《一生的志愿》——“要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思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洲的孩子筹集一笔100万美元捐款……”他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列举了127项人生的宏伟志愿。不要说实现它们,单是看一看,就足够让人望而生畏了。难怪许多人看过他自己设定的这些远大的目标后,都一笑了之,大家都认为——那不过是一个孩子天真无邪的梦想而已,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快就会烟消云散的。

然而,少年的心却被他那庞大的《一生的志愿》鼓荡得风帆劲扬,他的脑海里一次次地浮现出自己畅快地漂流在尼罗河上的情景,梦中一次次闪现出他登临乞力马扎罗山顶峰的豪迈,甚至在放牧归来的路上,他也会一次次沉浸在与那些著名人物交流的遐想之中……没错,他的全部心思都已被那《一生的志愿》紧紧地牵引着,并让他从此开始了将梦想转为现实的漫漫征程……

毫无疑问,那是一场壮丽的人生跋涉,也是一场艰难得无法想象的生命之旅。他一路豪情壮志,一路风霜雪雨,硬是把一个个近乎空想的夙愿,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他也一次次地品味到了搏击与成功的喜悦。44年后,他终于实现了《一生的志愿》中的106个愿望……

他就是上个世纪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

当有人惊讶地追问他是凭借着怎样的力量,让他把那许多注定的“不可能”都踩在了脚下,让他把那么多的绊脚石都当作了登攀的基石时,他微笑着如此回答:“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里,随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来,就只需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好了。”

“让心灵先到达那里”,约翰?戈达德道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哲理——在人生的旅途上,能够最终领略美妙风景的,必然是那些强烈渴望登临并为之不懈跋涉的追寻者。是心灵的渴望,开阔了求索的视野;是心灵的飞翔,催动了奋进的脚步;是心灵的富有,孕育了生命的奇迹……一句话,欲创造人生的辉煌,需首先让心灵辉煌起来。

如此,请我们记住一位并不著名的诗人著名的诗句:“目光无法抵达的远方,我们拥有心灵。”

谁拉你走向了平庸

/马德/

有这样一个试验:

一个长跑运动员参加一个五人小组的比赛,赛前教练对他说,据我了解,其他四人实力并不如你。结果,这个运动员轻松地跑了个第一名。后来,教练又让他参加了另外一个10人小组的比赛,教练把其他人平时的成绩拿给他看,他发现别人的成绩并不如自己,他又轻松跑了个第一名。再后来,这个运动员又参加了20人小组的比赛,教练说,你只要战胜其中的一个人,你就会胜利。结果,比赛中,他紧跟着教练说的那个运动员,并在最后冲刺时,又取得了第一名。

后来,换一个地方。赛前,关于其他运动员的情况,教练并没和他沟通过。在五人小组的比赛中,他勉强拿了一个第一名;后来在10人小组的比赛中,他滑到了第2名;20人的比赛中,他仅仅拿了一个第5名。

而实际的情况是,各个组的其他参赛运动员与第一次的水平完全相同。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自己上学的故事来了。

在小学的时候,自己是班里的佼佼者,觉得第一非自己莫属。升到了初中之后,人多了,觉得自己能考前10名就不错,于是一旦考到了前10名,便沾沾自喜。高中之后,目标定得更低,即便考试稍有出入,也会安慰自己道:高手这么多,已经不错了。就这样,一步步从优秀走向了平庸。

是的,生活中,不会永远有人告诉我们,竞争对手的实力和能力。于是面对着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我们开始茫然不知所措,或者妄自菲薄,主动地把自己“安排”到一个较低的位置上。这也许是前进的路上,许多人都要走的一条路。

一个著名的企业经营家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人才,他的自信力恒久不衰。是啊,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缺乏自信力,不论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淋漓尽致地施展出来。即便自己曾经是一块金子,缺乏自信心,也会让自己黯然褪色为一块铁,甚至堕落为一粒沙子,长久地淹没在沙土里,不被外人发现。

我们原本是优秀的。只不过,是我们缺乏自信力的内心,一步一步把我们从优秀的高地上拉下来,一直拉到了平庸的位置上。平庸,是人生的一场灾难,也是人生的悲剧。只是,更多的时候,是我们自己,为自己导演了这场灾难和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