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托尔斯泰名篇名句赏读
15539700000002

第2章 感悟人生

人生

那些对维持生活的劳动一无所知的统治者和有钱人所体验的感情比劳动人民所固有的感情要少得多,贫乏得多,下贱得多。

——《列夫·托尔斯泰论创作》

我知道老百姓和他们的孩子是怎么想的,也知道怎样跟他们说话。我这点知识不是因为我有才能(最愚蠢的毫无意义的字眼)从而打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凭借热爱和劳动才获得的。

——《列夫——托尔斯泰论创作》

人活着,不是为了要求别人为自己工作,而是为了要服务他人。劳动的人,才是赐予食物的人!

·《我的信仰是什么》

人生不是游戏。人没有权利凭自己的意志舍弃生命。用时间的长度来衡量人生,是傻瓜的作为。

——《给妻子苏菲亚的最后一封信》

当你感到苦恼,当你害怕他人,当你的生活发生混乱的时候,你要对自己说:让我不去再想那些与我相关的事,我要爱所有与我相逢的人,别的都不想,随它去吧。只要尝试一下这样生活,你会看到,突然之间一切都变得有条有理,你将无所畏惧,也无所欲求。

——《生活之路》

如果生活在你看来不是一种巨大的、凭空得到的喜悦,这只是因为你的理性犯了目的性错误。

——《生活之路》

从前人们相信,人从出生起就分为不同的种类,从骨子里就分为黑的和白的,就分为雅弗的和含的族群,一些人应当做主人,另一些人应当做奴隶。人们之所以承认这种把人分成主人和奴隶的做法,是因为他们相信,这种划分是上帝决定的。这是一种极为有害的野蛮的迷信,它至今仍以其他的形式被人所承认。

——《生活之路》

人们生活得越好,他们对别人就越少怨言。而一个人生活得越糟,那么他更多地不满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

——《生活之路》

高兴起来吧!人生的事业、人生的使命,都是喜悦;迎向天空、迎向太阳、迎向星夜、迎向草原、迎向树木、迎向动物、迎向人们,都是可喜的。为了让这份喜悦不致遭到破坏,你要时时监视着它,这份喜悦要是破灭了,那就是你在什么地方犯了错误的缘故。找到这个错误,纠正它。

——《日记》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

——《最后的日记》

人们所称呼的人生,就是他降生以后的生存,绝对不是他的人生。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这一瞬间,一直生存下来的这个观念,就好像在梦中见到的错觉一般。这也就是说,在还没睡醒睁开眼睛之前,并不知道这只是一场梦;当睡醒睁开双眼之时,才恍然大悟——啊!这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同理,在理性意识还未觉醒之前,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关于过去生活的观念,只有在理性意识觉醒之时才形成。

——《人生论》

水车,为了把粉磨好,是必要的。人生,为了让生命灿烂发光,是必要的。

——《人生论》

所有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快乐与幸福而求生存。如果一个人没有追求幸福的欲望,那么这个人可能是不知道自己所以生存的意义。也就是说,人如果没有追求自身幸福的想法,根本谈不上什么人生。对所有的人来说,所谓生存,就等于追求幸福与获得幸福。因此,追求幸福与获得幸福,当然也就等于人生。

——《人生论》

首先浮现在人们心中的人生唯一目标,当然是自身的幸福。但是,人们不能单单只想到自己的幸福,即使在人生中好像有幸福。“只要自己好就是美满的人生”,像这种充满自私的人生,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呼吸,都一步步迈向苦恼、不幸、死亡、毁灭,而且会很难停止地向前猛冲。

——《人生论》

人生真实的法则,是相当简单明了且容易理解的。所以,人们不可以用不知道这个法则为借口,为自己丑恶的生活辩护。要是人们违背这个人生的真实法则生活,那么他就是舍弃了理性。而事实上,他真的是如此。

——《人生之道》

我们应依别人的作为来尊敬他,而非依他的身份或财富。所做的事对人们越有益,越值得尊敬。可是,我们这个世界却刚好相反。人们尊敬只会吃喝玩乐的有钱人,却不尊敬对所有人类有极大贡献的农民与工人。

——《人生之道》

对于人类之间的不平等要负最大责任的,不是自命高人一等的人,而是自叹不如别人的人。

——《人生之道》

我们不能说“我”活着,活着的并不是“我”,活着的是住在“我”心中的灵魂,而“我”只不过是灵魂进出的洞穴而已。

——《人生之道》

我们不是为了吃而活的,是为了活下去,我们不得不吃。

——《人生之道》

所有的人类不管面对的是奥地利人、塞尔维亚人、土耳其人,还是中国人,大家都是平等的人。也就是说,我们活着绝不是为了保卫或推翻塞尔维亚、土耳其、中国或者俄罗斯,而是为了要在有限的岁月中,好好地当一个“人”,一个理性的、充满着爱的“存在”。所以,人类的使命很明显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爱所有的人。

——《人生之道》

由于他处的地位可以对许多人都有所帮助,因此他极力用冷淡的态度来自卫,来抵挡那种净想依仗他的势力的人们的不住地纠缠和花言巧语。

——《童年少年青年》

每一种感情的流露都证明行为的幼稚,谁要犯这种过错,那他就还是个孩子。还没有尝到那种使成年人在接人待物上谨慎小心、冷酷无情的痛苦滋味,因为仅仅是出于要模仿大人的奇怪的愿望,我们就使自己失去了那种温柔的、天真眷恋的纯洁的快乐。

——《童年少年青年》

我深信,再也没有比人的外表(与其说是外表本身,不如说是对外表动人不动人的信念)对于人的发展会有这样惊人的影响。

——《童年少年青年》

据我看来,一个人的地位和他的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正是最可靠的真实的标志。

——《童年少年青年》

为什么我们爱自己胜过爱别人呢?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更值得爱。如果我们认为别人比自己好,那么我们就会爱他们胜过爱自己了,但是这种情形是从来也没有的。

——《童年少年青年》

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起着巨大的作用,在这种令人愉快的影响之下,我觉得我变得更加聪明了,各种想法以异常的速度接连涌入我的脑际。

——《童年少年青年》

当你努力追忆一个亲人的容貌时,总有许许多多往事一齐涌上心头,要透过这些回忆来看它,就像透过泪眼看它一样,总是模糊不清,这是想象的眼泪。

——《童年少年青年》

他的谈吐总是平易近人的,这种单纯即掩饰了他对某些事物的无知,也表现了他的良好风度和宽容。

——《童年少年青年》

奇怪的是,不知为什么在我小的时候,我极力装得像个大人;而当我已经不再是小孩的时候,我又希望像个孩子。

——《童年少年青年》

就是在最好的、最友善的、最单纯的人生关系中,称赞和推许也是必要的,正如滑油对轮子是必要的,可以使轮子转得快。

——《战争与和平》

在开始旅行或改变生活方式的时候,善于思考的人们总要陷入一种严肃的心境。在那样的时候,人们检查过去、计划将来。

——《战争与和平》

我只知道人生有两种很真实的罪过:后悔和生病。唯一的好事是没有这两种罪过。

——《战争与和平》

上帝是不能靠理智来领会的,只能靠生活来领会。

——《战争与和平》

面对危险的迫切,人类灵魂中总有势均力敌的两种声音:一种很合理地教人考虑危险的性质和避免危险的方法;另一种则更合理地说,考虑危险太令人丧气和痛苦了,因为预见一切和回避大势不在人类能力之内,所以,在痛苦的事到来以前还是不去管它而去想愉快的事好。

——《战争与和平》

每一个人的生活有两方面:一是他的个体生活,这生活的兴趣越抽象,就越自由;二是他的基本的群体生活,他在这里边不可避免地遵守为他规定下的法则。

——《战争与和平》

在一个听差看来,任何人都算不得伟大,因为一个听差对于伟大有他自己的想法。

——《战争与和平》

假如那行动使什么人不喜欢,那不过因为它不符合那个人对好事的有限的认识。

——《战争与和平》

人不是专靠面包活着。

——《战争与和平》

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是人类意识中的人生的本质。

——《战争与和平》

既然人生,具有一切乐趣的全部人生,在我面前敞开来,我何必在这个狭窄的、闭塞的框子里奋斗和劳作呢?……彼尔说,为了要活得幸福……我们应当相信幸福的可能,他说得对,我现在一定要那样相信了。让死人去埋葬死人吧!我们既然有生命,我们就应当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幸福!

——《战争与和平》

既然人生,具有一切乐趣的全部人生,在我面前敞开来,可何必在这个狭窄的、闭塞的框子里奋斗和劳作呢?

——《战争与和平》

假如我们承认人类生活可以用理性来支配,生活的可能性就被破坏了。

——《战争与和平》

上帝要那些人灭亡,必先使他们发狂。

——《战争与和平》

我要的不是我已经到手的东西,而是一种斗争的生活;我要让感情做生活的向导,而不是让生活去指导感情。

——《家庭的幸福》

一个人不会忍受孤独是不好的。

——《家庭的幸福》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安娜·卡列尼娜》

同一件事可以从悲剧的方面去看,而变成为一种痛苦,也可以单纯地甚至快活地去看。

——《安娜·卡列尼娜》

一个人没有过不惯的环境,特别是如果他看到周围的人都过着同样的生活的话。

——《安娜·卡列尼娜》

人们争论得那么激烈,往往只是因为不能领会对方所要证明的事情。

——《安娜·卡列尼娜》

人可以用同一个姿势架起腿一连坐好几个钟头,要是他知道没有什么会阻止他改变姿势的话;但是假使人知道他必需架着腿这么继续坐下去,那么就会起痉挛,腿就会开始抽搐,竭力想伸到他所愿意伸去的地方。

——《安娜·卡列尼娜》

假如你要不厌倦,你就千万不要想你会厌倦。正好比你如果怕睡不着,你就千万不要想你会睡不着。

——《安娜·卡列尼娜》

凡是对于自己的情况的一切繁杂事情知道得最为详尽的人,总不免以为这些繁杂的事情以及解决这些事情的困难是自己所特有的个人遭遇,而绝不会想到别人也正像他一样被他们自己个人的繁杂事务所包围着。

——《安娜·卡列尼娜》

要能够安眠,必须劳动,要心情愉快也必须劳动。

——《安娜·卡列尼娜》

对于正直的男子和正直的女人才说得上侮辱,但是对一个贼说他是贼,那就不过是陈述事实罢了。

——《安娜·卡列尼娜》

人想到死的时候,人生的魅力就少了些,但是心就更平静了。

——《安娜·卡列尼娜》

假使有千万个人,就有千万条心,自然有千万副心肠,就有千万种恋爱。

——《安娜·卡列尼娜》

恩惠并不受人类的如意算盘的支配;有时它并不降临在寻求的人身上,却降临在毫无准备的人身上。

——《安娜·卡列尼娜》

犹豫不决最容易使人激动。

——《神意和人意》

我哭,但不是由于哀伤或恐惧,而是出于我生命的最庄严时刻之前产生的怜悯心,是因为我爱你。

——《神意和人意》

只有在像我这样受尽痛苦之后,只是由于这段心酸的经历,我才懂得了这一切的根源所在,我才懂得了什么才是对的,也因此而看到了现实生活的全部可怕之处。

——《克莱采奏鸣曲》

如果人们生活的目的不同,生活的内容不同,那么这个不同就必定会反映到她们的外表上来,她们的外表也将各异。

——《克莱采奏鸣曲》

如果一个人生活得不对头,他可以装糊涂,对自己的处境的灾难性视而不见,这对于那个人来说既是一条生路,也是一种惩罚。

——《克莱采奏鸣曲》

如果没有任何目的,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活而活着,那活着大可不必。

——《克莱采奏鸣曲》

他往回看得越远,他的生活也就越丰富。在生活里好的东西越多的时候,也是生活本身越丰富的时候,两者合而为一。

——《伊凡·伊里奇之死》

好像我是在走下坡路,却想象着我是往上爬呢。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我在公众眼中是在上升,但是我的生命却以同样的程度在退潮。

——《伊凡·伊里奇之死》

人是不可理解的创造物。

——《台球房记分员笔记》

为了使个人趋于完善,首先必须改变人们的生活条件。

——《舞会以后》

任何人包括诚实可靠的人,都会遭到别人说闲话。

——《波利库什卡》

在这个世界上的全部生活不就是一个梦吗?从梦中醒来就是死亡。

——《神意和人意》

一个人刚来到一个新地方,有时没有任何的理由便不禁悲从中来。

——《卢塞恩》

家庭

像每个大家庭那样,在童山的房屋里,有几个完全不同的集团住在一起,他们各自保持着自己的特点,并且互相让步,合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这个屋里所发生的每一事件,对于所有的这些集团,是同样的重要,同样的可喜的或悲伤的;但是每一集团有它自己特殊的、和别的集团无关的理由去为某一事件高兴或悲伤。

——《战争与和平》

假使吃饭的目的是身体的营养,而结婚的目的是家庭,则整个的问题只能这样解决,就是,不要吃得超过肠胃所能消化的分量,不要让丈夫或妻子超过一个家庭所需要的数量,即是一夫一妻。娜塔莎需要一个丈夫,她得到了一个丈夫。这个丈夫给了她一个家庭。她不但不需要另外一个更好的丈夫,而且,因为她的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为这个丈夫和这个家庭服务上,她不能设想,并且也没有兴趣去设想,假使有了另外一个丈夫,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形。

——《战争与和平》

已婚的人从对方获得的那种快乐,仅仅是婚姻的开头,绝不是其全部意义。婚姻的全部含义蕴藏在家庭生活中。

——《战争与和平》

假如婚姻的目的是家庭,那么,想要有许多妻子和丈夫的人,也许可以获得很多的乐趣,但是这样就没有家庭了。

——《安娜·卡列尼娜》

每个幸福的家庭都有着很相似的幸福气氛,但是,每一个不幸的家庭,都各自背负着不同的不幸故事。

——《安娜·卡列尼娜》

一个家庭要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夫妻之间要么是完全破裂,要么是情投意合才行。当夫妻之间的关系不确定,既不这样,又不那样的时候,他们就不可能采取任何行动了。许多家庭好多年一直维持着那付老样子,夫妻二人都感到厌倦,只是因为双方既没有完全反目也不十分融洽的缘故。

——《安娜·卡列尼娜》

在夫妇之间要有彻底的不和,或是同心一致的爱情,才能在家庭生活中掀起一点波澜。夫妇之间的关系若是暧昧不清,在任何的情况之下,都能发生一些事情。有许多家庭,丈夫和妻子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令人厌烦的生活,那只不过是因为在他们夫妇之间,既没有彻底的不和,也没有同心一致的爱情。

——《安娜·卡列尼娜》

幸福

一个人叹赏湖上的小舟平稳而幸福地航行,等到自己坐上小舟的时候心情就有些两样。

——《安娜·卡列尼娜》

在人类的一切悲哀中,除了爱和信仰再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给予安慰。

——《安娜·卡列尼娜》

有位数学家说过,快乐是在寻找真理,而不是在发现真理。

——《安娜·卡列尼娜》

使别人幸福比使自己幸福更不容易。

——《一个地主的早晨》

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上唯一的真实存在和唯一可能的幸福。

——《一个地主的早晨》

应该多行善事,为了做一个幸福的人。

——《一个地主的早晨》

生活中唯一可靠的幸福就是为别人而生活。

——《家庭的幸福》

过去的感情就像过去的时间本身,已经不可追忆了;要追它回来不但不可能,抑且痛苦而不愉快。而且说到底,那段我觉着那么幸福的时光难道真的就那么好吗?它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家庭的幸福》

我的天职是以别种幸福为幸福,以爱的牺牲的幸福为幸福。

——《战争与和平》

人是为了幸福而创造的,幸福在他的内心中,在满足人类简单的需要中,一切不幸并非由于穷乏,而是由于过剩。

——《战争与和平》

有生活的时候就有幸福。

——《战争与和平》

由精神本体的破裂造成的精神的创伤,与肉体的创伤相似。

——《战争与和平》

有一件事是可怕的——把自己永远绑在一个受苦的人身上,那一定是继续不断的苦刑。

——《战争与和平》

他的呻吟与其说是由于肉体上的疼痛(虽然这疼痛是可怕的),毋宁说是由于内心的痛苦。事情总是老样子,总是无尽无休的日日夜夜。它能快点来多好呀!什么快点来?死亡吗?黑暗吗?不,不!决不要死亡!

——《伊凡·伊里奇之死》

生命,一连串不断增加的痛苦,它越飞越远,终于飞到它的终点——最可怕的痛苦。

——《伊凡·伊里奇之死》

不幸的人喜欢看到人们同情的脸,喜欢讲自己的痛苦和听同情的话。

——《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尔》

痛苦,能引起深切的同情,还会使人产生唯恐伤害别人的感情,产生对能够忍受痛苦的人的崇高敬意。

——《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尔》

痛苦,多半是由于人去想它的缘故。

——《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尔》

怕羞的人的痛苦,是由于不知道人们对他的看法而产生的,这种看法一旦明确表达出来时(不论是好是坏),痛苦也就消失了。

——《童年少年青年》

幸福并不在于外在的原因,而是以我们对外界原因的态度为转移,一个吃苦耐劳惯了的人就不可能不幸。

——《童年少年青年》

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哥萨克》

常言说得好:追求大的幸福,连小的幸福也会丢失。

——《两兄弟》

装出来的欢乐比沉闷更糟。

——《阿尔贝特》

生命

西班牙斗牛之类的畸形的运动是野蛮的表征,但是专门的运动却是文明的表征。

——《安娜·卡列尼娜》

伪善不论在什么事情上也许可以欺骗最聪明最机灵的大人,但是最不灵敏的小孩也能识破伪善,对它起憎恶之感,不管它掩饰得多么巧妙。

——《安娜·卡列尼娜》

生命是人的光,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却不理会它。

——《战争与和平》

一旦我们被抛出日常轨道以外,就一切都完了,但是,只有在那时候美好的新生活才开始。

——《战争与和平》

在战斗中,青年人的精力时常比拖延大家们的全部经验更善于指导。

——《战争与和平》

但是另一种很明显的矫揉造作的形式却来代替了它,这就是在我的年龄还不能真正做到朴素的时候,我却强装出朴素来。

——《家庭的幸福》

习惯正一天天地把我们的生命变成某种定型的化石,我们的心灵正在失去自由,成为平静而没有激情的时间之流的奴隶。

——《家庭的幸福》

幸福的,幸福的,一去不返的童年时代啊!怎能不爱惜、不珍重对童年的回忆呢?这些回忆使我精神舒爽、心情振奋,是我的无上乐趣的泉源。

——《童年少年青年》

童年时代所具有的那种朝气蓬勃的精神,无忧不虑的心情,对爱的要求和信仰的力量,将来还会复返吗?当天真的喜悦和对爱的无限需求这两种至上的美德是人生唯一的愿望时,有什么时候会比它更美好呢?

——《童年少年青年》

记住,尼古连卡,没有人会因为你的相貌爱你,因此你要努力做个聪明的好孩子。

——《童年少年青年》

当思维不事先考虑意志的各种决定,而肉体本能变成生活的唯一动力的这种时候,我明白,一个孩子由于没有经验,特别容易陷入这种心情,他会毫不犹豫、毫无畏惧地,含着好奇的微笑,在他热爱的父母兄弟睡觉的房子放一把火。

——《童年少年青年》

是啊,生命是存在过的,现在却要去了,去了,我留不住它。

——《伊凡·伊里奇之死》

在童年里,那是有过某些真正愉快的东西的。如果童年能够再来,那真可以再过一次。但是体验过那种快乐的孩子已经不复存在,它好像已经是某个别人的往事了。

——《伊凡·伊里奇之死》

他离开童年越远,离现在越近,那些快乐也就越发显得没有价值和令人生疑。

——《伊凡·伊里奇之死》

在那里,生活开始的时候,是有一个亮点的,以后,一切就越来越黑暗,而且进展也越来越快了——跟死亡的距离成平方的反比。

——《伊凡·伊里奇之死》

信仰

没有信仰的人的生活,无非是动物的生活。

——《我的忏悔》

信仰就是生命力。

——《我的忏悔》

真正的信仰,不在于星期几吃素星期几该上教堂,或用哪一种方式祈祷。真正的信仰是寓于平日的爱、好的生活,以及待人如待己的习惯当中——这才是真正的贤者及所有民族圣人所教导给人们的信仰。

——《人生之道》

真正的信仰不需要教会、装饰,也不需要圣歌和众多的教徒,真实的信仰只在寂静和孤独之中,浸透人心。

——《人生之道》

如果一个人过着不好的生活,那是因为他没有信仰。同理,如果某些国民过着不好的生活,那只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信仰。

——《人生之道》

信仰有两种,一种是尽信他人所说之事的信仰,这是对他人的信仰,这种信仰有很多种方式;另一种则是遵从赋予我们生命之主宰的信仰,这是对神的信仰,对所有的人类来说,这种信仰的方式只有一个。

——《人生之道》

如果人们想用祈祷或仪式来取悦上帝的话,那简直是欺骗上帝的举动。我们不可以欺骗上帝,能欺骗的只有自己。

——《人生之道》

不知神的存在不是一件好事,但更糟的是信仰不是神的神。

——《人生之道》

人的信仰越坚定,生活就越不可动摇。没有信仰的人,过的是和动物一样的生活。

——《人生之道》

所谓信仰的事业,就是本着信仰的生活。因为,只有生活的地位,才能高过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所以我们只能遵从由生活而认识的神。

——《教条神学批判》

不信周围所有的人所信仰的,并不能就说他是个没有信仰的人。信自己所不相信的东西而思考它,并说给众人知,这样才是真正没有信仰的人。

——《人生之道》

我们不能根据理性来达到真正的信仰。但是,为了检讨别人所传述的信仰,理性是必要的。

——《人生之道》

人们要是有真实的信仰,便如同在黑暗的屋子里点起明亮的灯火一般,整个心会明亮清澈起来。

——《人生之道》

信仰并非是对事物的所以然及该如何做质疑,而是坚信对我们有所启示的东西。真正的信仰会告诉我们人为何物及人该做之事,但却不告诉我们结果。

如果我信仰神,就没有必要询问皈依神的结果是什么。因为我知道,我爱神,从爱那边除了得到善以外,我是不会得到任何回报的。

——《人生之道》

真正的信仰并不是去信奇迹、圣礼或仪式,而是去信对全世界人类有所帮助的一个真理。

——《人生之道》

未开化的人不再信仰木雕的神像,这并非意味着他们认为神原本就不存在,只不过是他们了解到木雕像不是神罢了。我们虽然没有办法去理解神,但是可以慢慢地加深对神的认识。所以,为了我们自身的缘故,我们宁可丢弃对神的一些粗糙的想法。为了更好更深刻地认识我们称之为神的东西,必得如此。

——《人生之道》

如果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那已经不再是信仰。

从未有“我不能相信谎言”的想法之信仰,才是真正的信仰。

——《人生之道》

要光荣地活着,不可以不知道自己当做之事及不当做之事。因此,信仰是必要的,信仰知道人为什么活在世上。所有理性的人类都拥有这样的信仰。

——《人生之道》

教会信仰是一种奴隶制度。

——《人生之道》

真实的信仰不需要教会。

——《人生之道》

人若是只为了要求未来表面的幸福而有信仰,那并不能称作信仰,而只是为未来打算。因为,真正的信仰只能给你眼前的幸福,未来不管怎样肤浅、表面的幸福,都是不得而知的。

——《人生之道》

如果想要得到真实的信仰,首先必得立刻丢弃自己盲目的信仰,然后根据理性,全盘检讨自幼所学及深信不疑的一切事物。

——《人生之道》

今人在没有信仰的境况下生活着。一方面,存在着有教养的少数富人,他们看破了教会的催眠术,什么也不信。他们把所有信仰都看成荒诞的,看成束缚大众的桎梏——除此别无他属。另一方面,存在着大部分未受教育、贫穷,然而大都诚实的人,他们依然在宗教的麻醉之下,而且还认为他们有信念和信仰。然这并不是真正的信仰,因为它并不给人类在世界上的安身立命之处洒下光亮,而仅仅使它暗无天日。

——《什么是宗教》

人必须相信什么,人不能没有信仰。但是,你不能相信别人所说的事,你应该靠你自己思想的发展,用你自己的理性来判断、斟酌,而后才能相信。这也就是说,相信神,相信真实永恒的生命。

——《光在黑暗之中闪烁》

我们一直深信,我们自身所造成的许多不幸,全部都是我们生活的必经之途。所以,基督所教给人们的“要怎样才能远离不幸,过幸福的生活”,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我的信仰是什么》

现代的人们,有的人有信仰,有的人没有信仰。你可以试着去问别人,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上,信仰着哪一种教诲?他们应该会告诉你,他们信仰的是第二局(译注:皇帝直属的官署。担任立法的工作)的官员们,或是立法会议所制定由警察来执行的法律。这个法律是现代欧洲人所认同的唯一信仰。他们都知道,法律并非上天的恩赐,也不是预言家所创造,更不是贤者所制定的。他们不停地指责官员们或立法会议所制定的法律,但事实上仍旧承认这些法律,并服从执行这些法律的警察,不管警察们有多苛刻的要求,仍然是毫无怨言地服从。我们必须要有个心理准备,年轻的孩子们将会受凌辱、将会遭杀害,或者去杀害别人——官员们或者立法会议是这样子在写法律。看看我们世间养育儿童的父母们,对于受贿的官员们所朝令夕改的法律,是如此地顺从。

——《我的信仰是什么》

被称作信仰的,不过是对信仰所作的说明而已;而被称为是社会和国家的生活的,则是信仰本身。以上两者之间的对峙到了今天,大多数文明人的生活,只剩下对执法者们的信仰而已。

——《我的信仰是什么》

纯真的生命,活在信仰、空想及疯狂当中。

——《我的信仰是什么》

信仰含有人生的意义,给予人们力量及生活的方针。活着的人,不论哪个都是得先寻求人生的意义,再据其生活的。不去寻求人生意义的人,与死去的人没有两样。

——《教会与国家》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向别人传播他自己的信仰?如果他拥有真实的信仰,他应该知道,所谓信仰就是人生的意义,是人们自己所确立的与神之关系,因而是没有办法教人信仰的。只有虚伪的信仰,才能为人所传授。

——《教会与国家》

对别人说谎话,实在是一件恶劣的事,然而对自己说谎,更是件糟透了的事。因为对别人所说的谎言,随时有被揭穿的可能,而欺骗自己的谎言,却没有人来揭发。所以,欺骗自己的谎言,愈发对人有害。因此,你要注意,不要对自己说谎,特别是有关信仰的问题。

——《怎么办》

财富

人吃人并不是从原始森林里开始,而是在各部分、各衙门里开始的。

——《复活》

法院无非是一种行政工具,用来维护对我们阶级有利的现行制度罢了。

——《复活》

权力是借了明许或默许移交给被选出来的统治者的人民的集体意志。

——《战争与和平》

一个被敌人占领的城市,像一个失去了贞操的少女。

——《战争与和平》

战争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发生,那里没有摆布没有生命的物体的独一无二的意志,每一件事都是无数不同意志的冲突的结果。

——《战争与和平》

忍受战争是人类自由对上帝的法律最艰难的服从。

——《战争与和平》

所有历史家都同意,若干国家和民族互相冲突的外部活动,是用战争来表现的,而作为战争中或大或小的胜利的直接结果,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力量增长了或削弱了。

——《战争与和平》

骆驼穿过针眼比富人进天国还容易,是非常真实的。

——《战争与和平》

两军打仗,一支军队取得的或大或小的胜利,是那个民族的力量的增长或削弱的原因。

——《战争与和平》

一支军队进攻时应当成集团地行动,退却时应当成小群地行动,这一战术规则不知不觉地证明一支军队的力量由它的士气来决定的真理。

——《战争与和平》

人造金的赝币只能在一群同意把它当作黄金来接受的人们中间使用,或在不知道黄金的性质的人们中间使用。

——《战争与和平》

人们贸然取消了奴隶制的外形,规定从此不许买卖奴隶,于是他们便自以为并且也使自己相信,奴隶制已经不复存在了,他们看不见也不愿意看见奴隶制依旧存在,因为人们一如既往地喜欢享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并认为这样做是好的和正确的。

——《克莱采奏鸣曲》

有些人攫取了权力,便折磨和欺骗人民,必须不吝惜自己,同这些人斗争,把人民从他们的剥削下解救出来。

——《神意和人意》

战争的形象,是流血、痛苦和死亡。

——《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尔》

在使最冷静的头脑都感到恐怖的、惨无人道的、而且毫无希望摆脱的恶劣情况下,生活中的唯一乐趣就是忘却。

——《一八五五年八月的塞瓦斯托波尔》

凡是打过仗的人,大概都会对有人死伤的地方产生奇怪的厌恶感。

——《伐林》

钱算什么?金钱如粪土,许多罪恶都是它造成的。

——《波利库什卡》

万恶的金钱破坏了一切关系!

——《童年少年青年》

一个真正骑手全身上下的装束永远是肥肥大大、破破烂烂、不拘小节,只有武器是阔绰的。

——《哥萨克》

听任上流人士前进吧,人民也绝不会落后的。他们不同上流人士合流,但他们也会迈进。

——《日记选》

奋斗

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

——《战争与和平》

拿破仑是伟大的,因为他超然于革命之上,除去其中的弊病,保存其中所有的好东西——民权平等、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仅仅为了这个缘故,他才得到了政权。

——《战争与和平》

一个好的统帅不仅不需要任何特殊的品质,正相反,他需要没有那些最高尚的、最好的人类德行——爱,诗,热情,以及哲学性的探讨的怀疑。他应当是矜持的,坚信他所做的是非常需要的(否则他就不会有充分的耐心),只有那样他才可以成为一个勇敢的领袖。

——《战争与和平》

承认一种与是非标准不相符合的伟大,不过是承认他自己的没有价值和无限的卑劣。

——《战争与和平》

世界上没有什么可怕的事。

——《战争与和平》

在历史的每一步上都觉出人类自由意志(显然未表现出来)问题的存在。

——《战争与和平》

历史的推论那条伸缩自如的线到了不能再伸开去的时候,行为到了与人类唤作正确的甚至公正的一切东西相矛盾的时候,历史家们制造了一种“伟大”的补救观念。好像是“伟大”排除了是非的标准。

——《战争与和平》

用言语来改变一个人的信念是不可能的……人人都能从各自的观点来思想、感觉和看事情。

——《战争与和平》

一个人单独工作的时候,他总有一套,他觉得是,指导他的过去行动、为他现在的行动辩护、指导他去计划将来行动的思想。

——《战争与和平》

假如自由的意识不是自觉的一个独立的来源,它就隶属于推理和经验,但是事实上那种隶属并不存在,也是不可思议的。

——《战争与和平》

脱离自觉,任何观察或理性的施用都是不可思议的。

——《战争与和平》

若要一道命令被确定地执行,要紧的是,一个人应当发出能够执行的命令。

——《战争与和平》

最高级的智慧不单单地建立在理性上,理性的知识分作物理、历史、化学,以及诸如此类的尘世科学,最高级的智慧不建立在上头。最高级的智慧只有一种科学——整体的科学——解释全部创造物和人在其中的地位的科学。

——《战争与和平》

他赢得普遍的尊敬,并不是由于他的显赫地位,而是由于他那始终如一的言行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列夫·托尔斯泰论创作》

任何天才不可能在孤独中得到发展。

——《列夫·托尔斯泰论创作》

预言家、名副其实的预言家,或者更高一点,诗人、πσηγα(希腊文:创造者)——这是那样一种人,他提前思考和理解别人和他自己将要感觉到的东西。

——《列夫——托尔斯泰论创作》

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颗能使他成为英雄的高尚的火花;可是直到生死攸关的时刻,它才会燃起熊熊大火,照亮伟大的业绩。

——《一八五五年八月的塞瓦斯托波尔》

“本地的先知不吃香”这句名言是不错的。究其原因,不是由于人身上的缺点比优点多,就是由于人对于恶比对于善更容易接受。

——《童年少年青年》

人类的智慧是精神活动的可怜的、微不足道的动力!

——《童年少年青年》

一种思想转变成一种信仰,只经过某种一定的途径,而这途径时常完全

出乎意料之外,与别人获得同样信念所走的途径大不相同。

——《童年少年青年》

你知道你的羞涩是怎么产生的吗?……是由于自尊心太强,我的亲爱的。

——《童年少年青年》

要记住!情况越严重,越困难,就越需要坚定、积极、果敢,而消极无为就越有害。弱者恰好相反。

——《童年少年青年》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事,都是出于自尊心。

——《童年少年青年》

……任何人,为了心安理得地做他的工作,就一定要把他的活动看得又重要又好。因此,凡是人,不管他的地位怎样,必然对人类的一般生活形成一种足以使得他的活动在自己的心目中显得又重要又好的看法。

——《复活》

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宗教信仰,那都是因为人相信别人而不相信自己。过去我也是相信别人的,结果就迷了方向,好比到了原始森林里一样。我简直晕头转向,心里料着再也走不出去了。……信仰有许多种,灵魂却只有一种。你也有,我也有,他也有。那么各人只要相信各人的灵魂,大家都会联合起来了。人人都保住自己的原来面目,大家就合成一个人了。

——《复活》

毁了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智慧,自己的青春,比倒运更坏。

——《台球房记分员笔记》

不是胜利便是苦难,如果是苦难,那么这苦难也是胜利,不过是未来的胜利。

——《神意和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