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生的规划——决定自己一生命运的81项方案
15539800000076

第76章 提高观察能力,准确获取知识和信息

观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环节。观察是掌握知识的一个首要步骤或最初阶段,是人的智力活动的源泉。正如伯特罗所说;真理存在于我们之中,并且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认识。观察是获取外界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据研究,人们获取信息,75%是通过眼睛的观察来获得的。

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达尔文通过不断的观察实践激发了对自然的兴趣。

敏锐的观察力是捕捉机遇的重要条件。在观察和实验中偶然发现出乎人们意料的新现象、新事件,人们称之为机遇。意外的机遇给我们提供了从偶然性背后找出必然性的条件。在科学研究和学习中应重视并善于捕捉和利用机遇。

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由于机遇而引出的新发现是很多的。

在物理学中发现电流的不是物理学家而是一位解剖学家。1780年,意大利医生、解剖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过程中,偶然地观察到,在放电火花附近或在雷雨来临之际,与金属相接触的蛙腿会发生痉挛。这使他感到十分惊奇。于是又做了其他一些实验,终于发现了电流。在化学方面,1774年8月,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得到了一个直径一英尺的大聚光镜,在闲玩中用来聚集日光照射各种物质,当他照射氧化汞时,发现放出的气体能助燃,氧气就这样意外地被发现了。

不过,“观察”不仅是用眼睛“看”,而是用脑袋“看”。用眼睛看和观察,在本质上有很大区别。每天,映入我们眼帘的信息极其丰富,但却很少留下印象,更难说有什么发现和收获了。这是因为,观察和看虽然都是用眼睛,但是,观察是有目的的,是要寻找,要发现,要认识;而看的目的性不太强,主要的动机还只是有所感觉,并不追求一种理性的认识。正是这种差别,使得观察的印象特别深刻,而看的印象则比较淡漠。

观察要靠眼睛,但是,眼睛有很大的局限性。人的眼睛既看不远,对微小的东西又看不清。为了克服这些局限,科学家们发明了望远镜和显微镜。望远镜可以观察远处的事物,甚至能观察太空中的天体,而显微镜能观察细小的微生物。运用了观察工具,我们观察的视野就大大拓宽了,观察到的东西也就更多更细了。

那么,怎么进行观察呢?怎样提高观察能力?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1)观察者要做有心人,要有意识地观察某种事物,要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样的观察,收获大,印象深。俗话说,事事留心皆学问。我们要留心身边的现象,特别是要用心去想,观察的目的性越明确,收获也往往越大。

中国古代诗经上说,螟蛉之子,蜾蠃负之。古代人看到蜾蠃这种昆虫经常把螟蛉衔回到自己的窝内,猜想它们是要把螟蛉抚养长大,因此,后来人们就把养子或义子叫做螟蛉之子。其实,这是人们的一种主观猜测。南北朝时有个人叫陶弘景,他怀疑这种说法,就想观察一个究竟。他找到一窝蜾蠃,发现它们把螟蛉衔回到自己窝中以后,用自己的尾针把螟蛉刺得半死不活,然后在它们身上产卵,不久以后,小蜾蠃孵化出来了,就以螟蛉为食。原来,蜾蠃负螟蛉是它的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陶弘景的细致观察,改变了古代人的一种错误认识,发现了一种新的生物现象。

(2)要边看边想。在看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观察对象的特点,并不断发展与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高尔基有一次和两个作家到那不勒斯的一家饭店就餐,坐定之后,他建议来一次观察比赛。大家约定对新进来的一位顾客进行瞬间观察,然后分别说一说观察所得印象,看谁说得最准确、最细致。不一会,一位顾客推门而入。高尔基凝神注视了一下后,很快就掌握了他的主要特征:脸色苍白,身穿灰色衣服,一双手细长而且发红。作家安德烈耶夫看得十分马虎,连衣服的颜色也说不对。而另一作家布宁却观察得十分准确、细致,不仅看到他身穿灰色衣服,而且看到他戴着一条带小花的领带;不仅看到他双手细长且发红,还看到他小指的指甲不正常。他还根据此人的举止、神色,判断此人可能是个骗子。大家向饭店的主人一打听,竞不出布宁所料。为什么布宁观察得这么细、这么准,连高尔基也甚为佩服呢?就是因为他在凝神观察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积极的思维,对观察对象进行敏锐分析、比较与判断。

(3)观察时要着重把握观察对象的特点,也就是要努力发现此事物不同于它事物之处。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初学写作时,曾向前辈作家福楼拜请教。福楼拜并没有面授机宜、指点要津,而是给莫泊桑布置了两道观察练习题:“请你给我描述一下这位坐在商店门口的人,他的姿态,他整个的身体外貌;要用画家那样的手腕传达他全部的精神实质,使我们不至于把他和别的人混淆起来。”“还请你只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和它前前后后50匹不同之处。”这种观察练习,就是要训练观察者把握观察对象特点的能力。它要求观察者在观察前就要有明确的、具体的观察目的,在观察中要随时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剔除那些浮泛的、皮毛的、一般的甚至虚假的表象,筛选出最能体现事物的精神本质的特点。只有经常进行这样的观察,才能使观察渐趋敏锐、精细、准确,提高自己认识、辨别、洞察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

(4)观察要有意识地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避免片面和假象,获得比较真实、全面的结果。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有一次在森林中得到了一只很大的蛹,带回家不多久,蛹孵化成了一只雌蛾。当天夜里,雄蛾们就从很远的森林里飞来,撞在窗玻璃上作响。法布尔想,雄蛾从几千米外的森林里飞来,一定是受到雌蛾的某种引诱。他很想知道雌蛾是用什么办法传递自己信息的,雄蛾又是怎么找到雌蛾的。

于是,法布尔开始了多角度的观察。他先用纸把雌蛾挡了起来,雄蛾虽然看不到雌蛾,但还是很快找到了它。这说明雄蛾不是靠眼睛发现雌蛾的。

接着,法布尔又把雌蛾用玻璃罩罩起来,雄蛾看得见雌蛾,但是闻不到雌蛾的气味。结果,雄蛾显得茫然而无动于衷,不知道雌蛾在哪里。

法布尔又把一些干净的棉花在雌蛾身上擦了一下,雄蛾们马上会聚到棉花上,好像棉花就是雌蛾一样。

通过这些观察,法布尔得出结论,雄蛾是靠雌蛾发出的气味而找到它的踪迹的。这种气味就是昆虫的性信息。

现在,科学家已经能合成一些雌性昆虫的性信息素,利用这种信息素,可以诱杀雄虫;也可以用信息素“冒充”雌虫,使雄虫不再去找真正的雌虫,从而起到减少害虫的作用。由昆虫信息素引发出来的这一系列用途,归根到底,源于法布尔不同于常人的敏锐观察。

(5)要经常有意识地进行观察练习,养成细致、深入、准确地观察事物的习惯。任何能力的形成,都得依靠持之以恒的锻炼,观察力的养成与发展也是如此。在学校里,有经验的教师经常引导学生作一些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练习,例如:让学生描绘寒冷的景象,但不得用“冷、冻、凉”之类的形容词;乍暖还寒时候,让学生到公园里或田野上去寻觅春的信息;描绘一个大家熟悉的人,看谁写得最像……实践证明,这些练习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很有成效。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只要坚持进行练习,观察力就会不断提高,并由“眼亮”而导致“心明”,使智力得到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