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温暖·爱
1554000000017

第17章 亲情无法挑剔 (2)

也许是两位老人彼此都接受不了对方的白发,终于在一个冬日的午后,买来几个粉红色的小盒子,烧一锅开水,又找来一把弃用的牙刷,在院子中间架起脸盆。我隔着窗子看着他们把粉红盒子里的黑色液体倒进一只破碗里,加水拌匀,接着彼此再围着毛巾把头洗净。然后,爸爸先坐下,让妈妈用牙刷把碗里的液体擦到头发上……

这是我看到的冬天的最温暖的画面。

隔着玻璃,我泪流满面,双手合十,祈求上苍,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二老的白发由白变黑?如果有,我会付十块钱一根,一百块钱一根,行吗?因为牵挂,所以强大。1995年6月29日下午6时许,汉城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三丰百货大楼北半部突然倒塌。有两千名以上的顾客和职员被埋在了废墟之中。

因为担心误伤到废墟下的被埋人员,一些重型机械不敢使用,所以救援工作进展十分缓慢。救援初期,每天都不断有人被救出。但是,救援工作进行到第17天的时候,救援人员已经不抱希望了,因为,17天,已经超过了生命坚持的极限,废墟下不可能再有人生还了。

然而,就在这时,一名救援人员听到了地下传来敲击钢管的声音。

地下还有人活着!所有救援人员都加快了进度。

经过一整天的摸索探测,第二天早上,救援人员终于发现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还活着,几块巨大的混凝土叠架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狭小的空间,这名女孩就猫着腰躺在里面。整个救援现场都沸腾了,这简直就是奇迹!全国人民都在通过电视转播,密切关注着这个女孩,连总统金泳三先生都亲自来到现场,向女孩喊话鼓励。

为了防止二次塌陷给女孩造成更大的伤害,救援人员采用了纯人工操作。经过一整天的开凿,傍晚时分,终于凿开了一个直径45公分的圆洞,一名救援队员爬了进去。

这名队员后来回忆说,黑暗中,这名女孩眼睛明亮,面容宁静,安详得就如天使一般。

经过紧张的抢救,半个月后,这名女孩终于脱离了危险。主治医师卢晚达不住地感叹:是奇迹,真是奇迹!一定有一个异常强大的信念支撑着她,这才创造了奇迹!

记者们蜂拥而至,纷纷问她,是什么信念支撑着她?

女孩深情而平静地回答,我的奶奶,朴兰真,已经失去了儿子儿媳,我不能让她再失去我——她唯一的亲人。

这位女孩子叫金冬儿,从小失去了父母,一直与奶奶相依为命。困在黑暗中接近虚脱时,她一直在想,自己死了,奶奶可怎么办!这个坚强的信念默默支撑着她,度过漫漫一十八天的死亡之旅。

第二天,《汉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金冬儿的事迹,文章的名字就叫《奇迹的名字叫牵挂》。

如今,奶奶朴兰真已是91岁的高龄,金冬儿也已经结婚生子。她们生活在汉城近郊的一个小村庄里。每个美丽的黄昏,金冬儿都会扶着奶奶去村口散散步,绚烂的夕阳在她们的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宁静美丽而安详。

牵挂,是一种十分强大的力量,它往往能支撑着我们挺过一段十分艰难的岁月。强大得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

岳父和父亲同住院的日子。父亲像被我们兄弟绑架似的带到医院,急诊医生开出诊断书,先住院检查再说!父亲用抖不停的手,指着我们兄弟吼道,我不住院,我不花你们的冤枉钱,都是老毛病,看不看都一样!安慰一会儿父亲,我去办住院手续,哥弟向医生细说父亲的病史。

在医生的劝慰下,父亲安静下来,躺在病床上,片刻就让我们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打个电话叫母亲来医院护理就行了。哥对我使着眼色说,父亲,护理的事就由我们兄弟轮流来,不是因为你双腿使不上劲,不然真由着你不住院了!父亲不再说话,或许他在想,自己病了这么多年,全是母亲护理他,现在病成不能自理,再不听孩子们的话,真觉得对不起老伴……父亲深凹的眼窝里不知何时蓄着泪水。

刚安顿好父亲,岳母打来急急的电话,说是岳父肚子突然疼得直不起腰来,让我快回去送老人去医院。父亲一听,连忙让我快去,还吩咐哥弟陪我同去帮忙。哥建议留一人照料父亲,父亲又吼了起来,救人要紧,我躺在这里没事!

岳父急发病,病得不轻,我们赶到时,他疼得脸已脱色,不能行走。打的来到医院,我去挂号缴费,哥弟架着岳父前去急诊,B超、CT、心电图……一一做完,医生确诊,急性胰腺炎,住院治疗,刻不容缓。

岳父和父亲都住了下来,我紧张的神经才逐渐松弛。待岳父疼痛有所好转时,他才问起我,你兄弟咋巧来救我!我告诉他,父亲在你前一脚刚住院!

岳父住在前病房大楼,父亲住在后三层病区。哥弟说,现在取消你给父亲护理值班,全力护理你岳父。父亲也是这个意思。可我留在岳父的病房时,岳父说,我疼痛有了好转,能自理,你快去照看你父亲!回到父亲的病房,父亲一个劲地催我去岳父那儿,说是人家养闺女为啥,还不是为了在生病的时候,图个有你照应!

面对同时住院的父亲和岳父,我真有点左右为难。好在有妻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每天两个病房勤走走。可每天一去医院那儿,无论先去岳父病房,还是父亲病房,他们都会问我,那边去看过了吗?你父亲(岳父)好些了吗?面对他们的问话,我只好谎说,刚从那边回来,身体好多了!听到这样的回答,岳父(父亲)总是舒口气,接着又是一声叹息!我知道他们的舒气是为对方牵挂,可叹息为何?我一时不得其解。

回来我跟妻说起父亲和岳父的舒气和叹息的事,她说,她去医院他们对她也是这样。

还是女人心细,妻琢磨着说,生病的老人都希望子女前来病房探望,只是我们遇到两家父亲同时住院,要我分析呀,他们叹息的是,若是你先看了我的父亲,你爸心里多少会说,到底儿子大了,心不随父了;若是你先看了你父亲,我爸心里会想,到底不是自己的儿子……一听妻如此分析,我吓出一身汗,那该咋办才能打消他们的叹息呢?妻苦中作乐地说,他们都是老小孩,只要我们做到不偏心就行!突然妻灵光一闪,惊叫道,我有办法了!

再去医院,妻先去了我父亲那儿,我直奔岳父的病房,当岳父(父亲)问起我(妻)时,我们的回答,很令他们开心,而且他们还不失时机地向同病房的人夸我们的孝心!

一时,我以为找到两位同住院父亲叹息的原因。可当他们相继出院时,父亲和岳父说出同样歉疚的话,令我惭愧无比——他们说,这段住院的日子,我们两个老人让你操心了!说着他们发出一声重重的叹息!

原来,同住院的岳父和父亲,叹息的真正原因——怕我操劳过度!

爱的诗境。世界上最真挚的声音是爱的声音,最纯洁的灵魂是爱的灵魂。爱可以让所有的辛酸变得甜蜜,让所有的苦难变为财富。真爱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从一开始,就在生命的天平放上了一生一世的砝码。

老诗人曾卓在孤独无依、看不到出头之日的时候,一位美丽贤淑的姑娘冒着遭受“人间地狱”煎熬的可能,来到了他的身边,为他分担忧愁,让他得到了人间最真挚的爱。诗人因此写下了细致真切、催人涕下的诗行:“我全身战栗,当你的手轻轻地握着我的,我忍不住啜泣,当你的眼泪滴在我的手背。你愿这样握着我的手走向人生的长途吗?你敢这样握着我的手穿过蔑视的人群吗?”有了最真挚的爱,一颗备受煎熬的心,才对未知的前途和艰难的生活道路充满着勇气,饱含着热望。

苏叔阳的爱则是澄彻、烂漫,没有半点做作的。读《给妻》五首,你整个身心会不自觉地融入至洁至纯的爱的境界中。那份爱是浑然一体的,你不能不为之心动,为之沉醉。“你,密密的睫毛上,一颗晶莹的泪滴——那就是我呀。”生活中,喜怒哀乐,人之常情。生命的全部能够完全融合在妻子莹洁的一滴泪中,这是一种怎样真挚的情感啊!更耐人寻味的是,他觉得妻子给他的爱有如母亲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于是在诗中写道:“你像母亲护卫鸡雏,筑一道爱的屏障,照拂了三个孩子成长,两个是你的儿子,一个是你的丈夫。”母爱般的爱情就这样入情入理地抚慰着人生际遇的不幸。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生命的尽头不是爱的尽头,真爱是一种意境,永远不会泯灭。在爱情和死亡之间,诗人余薇野在黄昏的门口,唱着白发情歌:“我问老伴:我们的时间也许不多,难道你竟没有一点忧愁?她说,既然我们一同走过春夏秋冬,夜,又怎能够使我俩分手?”用爱的执著,见证了爱的坚定,以爱的坚定,诠释着爱的永恒。真爱如此,夫复何求?

无私的爱的境界,就像我给你一滴露,你给我一场春雨,我给你一株草,你给我一座花园;爱可养颜,它让彼此相爱的两个人,始终是世界上最美的人;爱可怡情,它让彼此顾盼的两个人,始终是所有情诗中最绝妙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