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怎样做人吃得开
15546400000032

第32章 进退有章,屈伸有度

人生在世,难免会碰到一些无理的人或事。你对某人的不良或错误行为进行直接责备时,他却反过来与你顶撞。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学会进退有章、屈伸有度的处世技巧,如果是小事该退则退,不与之争,但遇到原则性问题,就必须要据理力争、毫不退让。

电影院里,一个大学生的视线完全被前面一位年轻妇女的帽子挡住了。于是大学生说:“请您摘下帽子。”可妇女连头也不回。“请您摘下帽子。”大学生气冲冲地重复了一遍,“为了这个位子,我破费了15个卢布,却什么也看不见!”“为了这顶帽子,我破费了115个卢布,我就要让所有的人都看到它。”年轻的妇女说完,仍然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她不讲公共道德,却反而振振有词地反驳大学生的正常干预。

碰到这种无理行为,许多人可能会大发一通怒火,大骂一顿无赖,可到头来,对方反驳时还是头头是道,“理由”充足得很。你自己倒被气得手脚发颤,只会说:“岂有此理,岂有此理。”这时,你应该怎样反击,才能使对方觉得理屈词穷、无言以对呢?下面的故事也许会让你茅塞顿开。

楚王存心想侮辱晏子,令人在城门旁边挖了一口小洞,让管礼宾的小官带晏子从此洞进城。晏子不进,他面对周围等着看笑话的人群,装作十分惊讶的样子说:“啊呀!今天我恐怕来到狗国了吧?怎么要从狗门进去呢?”楚王讨了一脸没趣,只好让人引他从大门进了城。

罗蒙诺索夫出身于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童年时代生活非常艰苦。成名以后,罗蒙诺索夫依旧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毫不讲究衣着,埋头研究学问。一个专爱讲究衣着,但又不学无术的家伙,看到他衣袖的肘部有个破洞,就指着窟窿挖苦般道:“从这儿可以看到你的博学吗?先生?”罗蒙诺索夫毫不迟疑地回答:“不,一点也不!先生,从这里可以看到愚蠢。”

晏子和罗蒙诺索夫所使用的策略,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然让我从狗洞进城,那进的自然就是狗国了;既然你要借题发挥,讽刺挖苦,我当然要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或许有人要说,对人要真诚,为什么还提倡以牙还牙,这不是教人以恶抗恶吗?殊不知,真诚是需要条件的。真诚者与真诚者肝胆相照,就像是两块打火石相撞,进闪出的是心灵的火花。但是,对于那些不真诚的人就该“人敬你一尺,你敬人一丈”,人对你刁滑,你也必须“刁滑”。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匹狼跑到牧羊人的农场,想捕杀一只小羊来吃,牧羊人的猎犬追了过来,这只猎犬高大凶猛,狼见打不过也跑不掉,便趴在地上流着眼泪哀求,发誓它再也不会来打这些羊的主意了。猎犬听了它的话语,看了它的眼泪,非常感动,便放走了这匹狼。想不到,这匹狼在猎犬回转身的时候,纵身咬住了猎犬的脖子,幸好牧羊人及时赶来,才救了猎犬一命。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对于那些奸佞小人,万不可有“妇人之仁”。若是对坏人动了菩萨心肠,心慈手软,便可能深受其害。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有以下三个:

(1)倾其言,反其意

这种方法的效果在于,使人感到那个无理的人是引火烧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德国大诗人海涅是个犹太人,常遭到一些无耻之徒的攻击。在一个晚会上,有人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小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海涅白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驴子”在美国南方语言中,是“傻瓜、笨蛋”的代名词。面对犹太人海涅,将“犹太人与驴”并称,无疑是在侮辱他,可海涅并没有对其破口大骂,甚至对这种说法也没有异议,相反,他把这种并称换上“你我”,这样就一下子把“你”与“驴”相等了。

(2)结构相仿,意义相对

这种方法是在双方语言的相仿与相对中,表现出极其鲜明的对抗性。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一生简朴,常常戴顶破旧帽子在街道上行走。有个不怀好意的人嘲笑道:“你脑袋上面的那个玩艺是个什么东西,能算一顶帽子吗?”

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面的那个玩艺是个什么东西,能算是脑袋吗?”安徒生的话语和对方的话语结构、语词都相仿,只是几个关键词的位置颠倒了一下,显得对立色彩格外鲜明。

(3)佯装进入,大智若愚

这种方法就是假装没有识破对方的圈套,照直钻进去。它的效果是,显出自己完全不在乎对方的那种小伎俩。

一个嫉妒的人写了一封讽刺信给海明威,信上说:“我知道你现在是一字千金,现在附上一美元,请你寄个样品来看看。”海明威收下钱,回复一个字——谢”!

海明威完全识破对方刁难、侮辱人的行为,但他根本不将此放在眼里,他就照他人的刁难要求办,结果也真搞得那人难以下台。

总之,面对小人的圈套和诡计,你必须保持冷静。在对方处境不妙时,不妨痛下杀手,“痛打落水狗”。当对方想用毒计整治你、侮辱你时,最好用对方讲的道理、方法、要求,依样画葫芦,返还给对方,使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使其“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