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全集
15549500000041

第41章 培养高财商的男孩(2)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国家对于下一代的理财能力的培养,早已逐渐提前。例如法国,早在儿童3~4岁阶段,家长们便开展家庭理财课程,教育基本的货币观念。大约10岁左右,法国家长就开始为小孩设立独立的银行账户,积极培养孩子的理财观。美国也是如此,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13岁开始打工赚钱,学习如何运用基金与股票等投资工具理财。

而有些男孩在4~5岁的时候不是在伸手找家长要钱去买零食,就是要家长帮他去买会打子弹的小手枪。所以这些男孩其实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了,这完全是父母的责任。所以,作为新时代男孩的妈妈,在家庭教育的总则中我们必须加入这样一条:为成长中的男孩不断加重“财商砝码”!

与能力的培养一样,理财教育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妈妈对男孩的理财教育,应遵循其智力发展规律,按照其年龄阶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实践表明,教孩子理财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男孩的学前期(5岁之前)——培养他对金钱的正确意识。

5岁之前的男孩,大多无法理解抽象概念,他们只对具体的东西感兴趣。因此,此阶段父母只需对孩子传授一些简单的金钱知识。

例如,应该告诉孩子:钱币和钱币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有的钱币会更值钱一些。金钱可以用来换取他们想要的一些东西,但不是全部。电视上的玩具买回家后并不会像电视上那样漂亮,而且也并非那样好玩。将钱币定期放在储蓄罐里,积攒一定数量后,就可以实现一定的心愿。并不是你想要的每一样东西都能得到,即使这个东西近在咫尺。

男孩不良消费习惯的养成,往往在5岁前就初露端倪了。因此,在这个年龄阶段,妈妈要学会拒绝孩子的无理需要,就是现代妈妈都必须做到的。

如果因为面对男孩的一时哭闹,就心生不忍,进而满足他的各种需求,那么无疑这种妥协将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他也会渐渐养成欲望无度的恶习。从表面上来看,妈妈的这种满足是一种爱的表现,可从长远来看,这对他的一生却是一种害!

此外,在对男孩进行理财教育时,妈妈还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年龄。可能你费尽了口舌,而他仍坚持想要那个东西,这没有什么奇怪的。重要的是,要让他习惯听到你说不,并解释为什么。

第二,男孩的童年(6~11岁)——让他学会理智消费,并接触银行。

男孩进入童年期后,随着主动性的加强,处理有关钱的问题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因此,加强男孩的理智消费观念,尤为重要。例如,在此年龄阶段,家长应教育他:每周或每月可以有固定的零花钱,但不可要求预支。用自己的钱买电影票、零食或游戏卡片。学会挑选一些物美价廉的商品。存在银行的钱,银行不会总为你留着,而会将它放贷出去,或进行投资。如果想要有额外的消费,必须向父母说明是“需要”还是“想要”,并讲出合理的理由。

让男孩接触银行的最好方法就是,当妈妈到银行办理开户,或是到银行存钱时,把儿子带在身边。这样,他就会慢慢学会开户、存款以及提款的流程,并且对储蓄以及利率等知识形成更深刻的认识。此外,在儿子提出非合理需求时,妈妈还应帮助孩子区分“想要”和“需要”之间的差别。“想要”大多是一种无理的需求,没有正当理由,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而“需要”则是确实对学习或生活有所帮助。当“讲出正当理由”成为了一种固有的消费规则,他就会知道,并不是自己的任何需求都应该满足,并渐渐控制自己盲目购买的欲望。

第三,青少年期的男孩(12~16岁)——计划消费的同时还要懂得一些赚钱的学问。

男孩进入中学阶段后,独立意识、思维能力都有所增强,在早期理财教育的基础上,妈妈还应教育他:你即使减少衣着方面的开支,也能穿出自己的风格。请留心家庭的财务开支,包括你上大学的费用。你可以不准备账本,但你必须对金钱有所计划,做到收支平衡。将平时打工挣的钱省下一半来,充抵学业开销及今后上大学的费用。多观察生活,只要付出劳动、开动脑筋,你也可以像父母一样赚得金钱。

在教育男孩理智消费、计划消费的时候,除了教他一些辨别货物品质的知识外,还应使用一些促进他计划用钱的技巧。例如,针对某件物品,可以给他规定一个适当的购买价位,并告诉他:如果买到物美价廉的物品,多余的差价就是你的。这样一来,他就会积极地进行比较消费,进而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妈妈还应积极为这个年龄阶段的男孩创造自己赚钱的机会。一个男孩在一位长辈朋友的帮助下,联系到一个卖鱿鱼干的生意,上家发出的价格是每公斤6元,下家接货的价格是7元。因此,他打了几个电话就赚到了1000元。除了用自己所赚的钱买了一辆自行车外,在妈妈的启发下,他还给那位长辈买了一条香烟。这种理财方式,可谓一箭双雕,既让男孩在赚钱的过程中了解了人情世故,又让他体验了一把做生意的乐趣。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在男孩心目中却会产生这样一种理财意识:任何一种货品都存在差价,有差价就有钱可赚,自己赚钱并不难。

5.做好男孩的财商启蒙老师

很多男孩1~2岁时就会数数了。刚开始的时候,会从1数到10了,4岁左右时,很多男孩就会数100以内的数了。会数数,并不意味着男孩对数字有多深的了解,很多男孩只是把数字当成一种声音,他们对于数字的概念并不是不懂。会数到10的孩子,如果你要求他拿2个红枣,他可能会拿给你一大把。要真正让孩子体会到数量的多少,还需要妈妈的恰当训练。

桐桐是一个记忆能力还不错的小男孩,他在2岁的时候就开始学数数了。妈妈逗他:“桐桐,数数。”桐桐就能顺利地把从1到10的数字念出来。妈妈高兴了,便开始了第二步计划。

妈妈带桐桐到小区里去散步,指着汽车牌上的数字让桐桐认。桐桐只认识一个“1”字。一遇到妈妈问时,桐桐就反问:“这个是什么字?”有时还指着车牌前面的英文字母问:“这个是什么?”妈妈累了,于是打算先让桐桐进入学习数字的第三步,先学会1、2和3。

这一天,妈妈把笔筒里的笔倒出来,让桐桐拿出1支。桐桐觉得新奇极了,一把抓起了所有的笔。妈妈用手示范给桐桐看:“1支、2支、3支。”然后再让桐桐拿,桐桐莫名其妙地随手拿。很显然,要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实际物品联系起来,对桐桐来说,是太难了。

桐桐的妈妈没有放弃,她开始用各种各样的实物来训练儿子。有时候用苹果,有时候用荔枝,有时候数小树,有时候数家里的人。一次、两次、三次……桐桐在无意识中渐渐地明白了数字的含义,成功地拿给妈妈两个红枣。

桐桐渐渐地长大,对数字的概念越来越明白,他不但会数手指头,而且还开始比较多少了。4岁的时候,桐桐就可以单独到小区里的商店里给爸爸买啤酒了。他能准确地认识各种面值的纸币,而且能数清10元钱以内的钱数了。爸爸要桐桐去买2瓶啤酒,桐桐从爸爸手里拿到10元钱后,就会自己到商店去,从门口的啤酒筐中拿2瓶啤酒,然后把钱交给售货员,找回钱后再数一数,俨然像个小大人一样,可以独立采购了。

读小学三年级了,桐桐的数学成绩非常突出,老师刚刚写出题目,他就能很快地计算出来。在生活中,桐桐已经会算数了。他能运用加减法计算钱的多少。当同班同学对元、角之间的概念还含糊不清时,桐桐已经会计算10元钱以内的生意了。

数学决定财富潜力,数量思维能带来财富。从小培养男孩的数量思维模式,可以提高财商。男孩只有对数量的多少有了概念,才会对金钱币值的大小有概念。

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的很多能力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发展得特别快,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段,则很难再开发出来。这个特定的时期在科学上叫做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男孩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容易接受外界信息,从而容易获得某种能力。

抓住男孩成长的关键期进行理财教育,才会事半功倍。错过男孩成长的关键期,就会事倍功半。男孩的几种基本能力的发展关键期是:

第一,男孩的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是2~3岁。

在这个阶段男孩学习口头语言非常快,比如让男孩生活在外国,不到一年就能学会日常口语。

第二,男孩的视觉发展关键期是0~4岁。这个时期男孩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

比如,男孩3岁左右是识字的最佳时期。妈妈教男孩识字很简单,关键不能用灌输式,而是在游戏中学。可用卡片、图片、实物等提高孩子识字的兴趣。

第三,男孩4岁左右是数字概念形成的最佳时期。此时妈妈可引导他认识数字,由简到繁,做些加减乘除的演算,背唱“九九”歌。方法当然也是启发诱导,以实物、图片、玩具等引起他的兴趣。

第四,男孩的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是3~6岁。此时期可以多带孩子游览参观,开阔视野,多讲一些童话故事,并增添智能玩具等。

妈妈要提高儿子对数字的敏感,促进他在理财过程中掌握数学运算,就要抓住他学习数字的关键期,加强数字训练。如果能从生活中结合实例重点训练,男孩便能更熟练、更快速地把握数字概念,这既有利于他在学校学习数学,也有利于培养他的理财。

6.教会男孩如何聪明地花钱

在当今社会,商品极大丰富,男孩往往抵挡不住诱惑,见什么要什么。那么该如何让男孩抵住诱惑,同时避免男孩大手大脚毫无节制地消费呢?

陈女士的儿子上小学了,他很乖巧,学习也很用功,就是有一点让陈女士不满意,儿子总是大手大脚,一个学期才过了一半,铅笔、橡皮就不知买了多少。要是真的在用倒也没什么,可是儿子总把好端端的一块橡皮,用小刀割成花生豆一般大的小块,家里到处都是这种“花生豆”。铅笔也是用了一半就再也没动过。

其实陈女士也不是买不起这些铅笔、橡皮,而是觉得儿子应该从小就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铺张浪费。她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到了她发工资这天,她把儿子也叫到了跟前,拿出100块钱对他说:“这100块钱是给你的,以后每个月我发工资后,都会给你100块的零花钱。你平时用的铅笔、橡皮等小文具都用这个钱买,以后我不再负责给你买了。你也不能再向我要钱买文具,除非是我自己情愿给你的。另外,这些钱虽然由你自己保管、自己使用,但是,买了什么要记得告诉我。”

儿子头一次自己管钱,觉得很高兴,满口答应下来。这招还真灵,儿子从那以后果然仔细起来。原来半截的铅笔又回到了他的文具盒里,家里随处可见的“花生豆”也消失了。这样几个月下来,他手里已经有了几百块钱的存款。

有一天,陈女士带儿子逛商店,他像往常一样直奔玩具柜台。要是平常,不给他买点东西,他是不会离开那儿的,但是今天,陈女士决定陪着孩子看。孩子兴奋地看看这件,又瞅瞅那件,似乎都很喜欢。最后他终于看中了一套小汽车,标价是300元。孩子高兴地冲着妈妈说:“妈妈,我想买这套小汽车,咱们家里还没有这样的呢!”而陈女士满不在乎地回答:“行啊,你自己有钱,买什么样的自己说了算。”儿子着急了:“可是我的钱不够啊,你能不能帮我先添上啊?”陈女士不客气地说:“可以,但是这钱你必须还我。”儿子说:“可是我怎么还你啊?”

陈女士故意激儿子:“以后每个月的零花钱我就不给你了,这样要很长时间你将没有零花钱,学习用品也只好想别的办法了。”儿子想了想,终于说:“妈妈,你先去别的地方看看吧,我再看看行吗?”看来刚刚的话起到作用了,陈女士很高兴,就说:“行!想好了买哪样,再来跟我借钱啊。”

过了一会儿,儿子跑过来对妈妈说:“妈妈,那小汽车太贵了,我不买了。”陈女士紧跟着说:“想好了,真的不买了?这可不是我不让你买,是你自己决定的啊。”儿子使劲喘了口气,点点头说:“真的不买了。”为了表扬儿子,陈女士给他买了一支自动铅笔,他高兴了半天。儿子一天天长大,他把节省下来的几百块钱交给妈妈,让陈女士给存进银行,说是留着上大学用。瞧着儿子那人小口气大的样子,陈女士深感欣慰。

陈女士无疑是聪明的,然而还有不少妈妈忙着对男孩进行各种知识的教育和种种技能的培养,却很少想到要培养男孩的经济头脑和理财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男孩需要的是理解金钱的意义,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财习惯,这样能提高男孩的“财商”,为以后他长大成人后在经济社会中大显身手打下基础。

第一,从小就要让男孩接触钱。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3岁是男孩人生的第一次“反抗期”,此时独立自主的意识开始出现,产生了“我自己来”、“我自己能做”的自我表现欲望。在男孩的这个年龄阶段,妈妈可以开始教他识别各种钱币,还可以为他准备一个存钱罐,不定期地给他一些小面值的钱币,让男孩将之存入存钱罐中。这实际上为他提供了一个接触钱的机会。这样做,能让男孩在头脑中形成对钱的直观认识;而且,当他看到存钱罐里的钱越来越多时,会有种“富起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第二,不能乱给男孩零花钱。

如今的男孩多半是家中独苗,妈妈和爸爸对儿子的零花钱开支很舍得投入。通常都是儿子想买什么,家长就给多少钱,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满足她们。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可取的。教育专家认为,定期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是培养孩子理智消费的最好方法。给多少零花钱,取决于家庭的经济状况、孩子的成长情况和零花钱的用途。而且如果决定了孩子零花钱的数量和时限,最好不要轻易更改。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逐渐明白,父母的钱并不是取之不尽的,从而让孩子学会合理开支,以求收支平衡;同时孩子也会渐渐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做到理智消费。

第三,让男孩学会如何消费。

如何让有限的资金产生最大的消费效率,这是每个消费者所期望的。妈妈要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条件,让儿子参与到家中的消费行动中来。比如上街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时,可以把孩子也带上,无形中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到了儿子自己消费的时候,妈妈只需教会孩子消费的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就可以了,不要怕他在消费中吃亏,应该让孩子自己拿主意,让他自己去完成购物的全过程。比如,一个6岁的小男孩在一家小商店买回了几包方便面,并告诉妈妈说,1块6一包。妈妈对此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提醒孩子,下次可以到旁边那家批发部去买方便面,那里的或许会便宜些。后来,小男孩果然去了那家批发部问,发现只要1块2一包。通过这样的比较,孩子得出了“批发比零售便宜”的结论。

第四,要教男孩学会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