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
15551000000022

第22章 “反攻复国”(2)

同月27日,蒋经国主持的总政治部,发动各部纷纷举行“歃血联盟”、“誓死效忠领袖”的活动。宣誓仪式于国民党各部进行,誓词:“宣誓效死,确保台湾。”

这当然是一种表决心的行动,在要求宣誓的同时,蒋介石在台湾绝没有少叫喊“反攻大陆”。如果去查一查他的任何一次宣讲和谈话,没有一次不扯上这个话题。

为“反共复国”,蒋介石真是费尽了心思,并为此专门成立了“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更为可笑的是,在1955年,他指示,该委员会重点设计应在于“光复大陆”后之社会关系。而此时蒋介石国民党政权正盘踞台湾一隅,在美国第七舰队保护下喘息未定,蒋介石实际上在台湾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

即使如此,蒋介石的领袖状态却很充足,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诫人们要为“党国”“不成功,便成仁”,而且在解释他丢失了大陆后还没有“成仁”的原因时说:

“我们所以不在大陆牺牲,就因为我要保持台湾。”

“如果台湾失掉了,台湾就是我最后牺牲的地方。”

这是1950年5月16日蒋介石在《军人魂》演讲中的原话。言外之意是说,他是领袖,当然要坚持到最后才死,你们军人得先为我党去死。当然,如果台湾真失掉,他蒋介石也不一定就真的会去死,还可以去其他地方,留得青山在,在那里搞一个流亡政府。真到那个时候,他又会说:反攻大陆还没有成功,我不能在此时死。究竟什么时候才该死呢?只有老死以后来,蒋介石自己才会知道。

蒋介石叫喊“反攻大陆”,在早期最为常见,而且每一次均是一本正经,往往配之于许多理论证明和实践计划。

2.一、二、三、五计划

蒋介石最早开出“反攻大陆”支票的时间是1949年6月26日,此时国民党在大陆已遭到彻底失败,但其军队及权力中枢尚未全部退台,下野总统不甘心自己的失败,遂于台北召开东南区军事会议,并发表《本党革命的经过和失败的因用果关系》的讲话,提出经过整顿党、政、军各部门,不出3年,就可以消灭中共。蒋还在讲话中提出下述口号,作为国民党当时的“努力的目标和进度”:

(1)“湔雪耻辱,报复国仇!誓杀共匪,完成革命!”

(2)“精兵简政,缩小单位!自动降级,充实战力!”

(3)“半年整训,革新精神!一年反攻,三年成功!”

蒋介石宣称这是国民党最艰苦的阶段,但也是成功立业,千载一时的机会。希望全体国民党员记住历史教训,“坚定必胜的信心,精诚团结,通力合作,充实我们反攻准备,完成国民革命,实现三民主义的使命。”

在这里,蒋介石界定他的“反攻”准备为半年,一年后开始反攻,三年内完成。然而时隔不到一年,蒋不但没有完成反攻准备工作,反而被赶到四海茫茫的孤岛之上。惊魂未定的蒋介石在复任总统职后的《复职的目的与使命》中,再度界定反攻时间表,改半年整训,一年反攻,三年完成为“一年整训,二年反攻,扫荡共匪,三年成功。”就是说,从现在起,少则三年,多至五年,完成反攻复国使命。

是什么原因使蒋介石更动了反攻时间表呢,据蒋介石解释说:

我去年来到台湾以后,7月间在台北介寿馆召开东南区军事会议,检讨过去“剿匪”失败的原因,并拟定我们今后反攻的计划和期限,在会议闭幕的时候,我提出半年整训,巩固基地,一年反攻,三年成功的结论,那时候,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绥远、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各省,以及陕南,都还在我们国军手中,所以我认为东南区一年之内反攻,绝对没有问题。但是,后来时局变化太快,整个的西北和西南,不到四个月时间,就全部落在敌人的铁蹄之下,这是我始料所不及的。所以现在的情况,和当时不太相同了,我们要重新制订计划,徐图恢复,决不能好高骛远,只求速效,我们知道越王句践在会稽失败以后,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而后灭吴。今天我们要恢复整个大陆1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彻底消灭毒辣阴险的国际共匪,当然是需要长时间的艰苦奋斗,才能有效。

在这里,蒋介石用了一句“战局变化太快”和“始料所不及”就推翻了他原订的时间表,然而时隔不久,蒋介石在答记者问时,又提出“3月反攻论”。

当时有记者问蒋介石:“究竟什么时候反攻大陆?”

蒋氏立即回答:“今后3个月内,共匪如果来侵犯台湾,那就是我们国军迎头痛击,乘机反攻大陆的时机。这样,3个月以后,我们就可正式开始反攻了。”

又有记者问蒋:“如果中共始终不敢来台湾,我们何时反攻呢?”

蒋答:“如果共匪始终不敢来侵犯台湾,那我们亦要在一年之内,完成我们反攻大陆的准备,至迟一年以后,亦必能实行反攻大陆。”

很显然,蒋介石的“三个月反攻论”是建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台湾进攻的基础上的,它的底牌实际上还是“一年以后”。然而就在蒋介石全力准备“反攻”之际,人民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闪电攻势,接近了台湾岛的外围防线,荒不择路的蒋军急匆匆奉令撤回台湾岛。

为了使部下更具信心,蒋介石讲了他“反攻大陆”的战略。他在一次军事会议上讲:“过去共产党用农村包围城市,现在我们要用海岛包围大陆。”与会将领一听,虽都称总裁高见,心里却各有想法:“哼!过去你就让我们学习共产党战术打共产党,现在恐怕更是缘木求鱼。”

尽管将领们有议论,但“海岛包围大陆”的牛皮还是从军事会议大厅传向部队、民间。

不料,在海岛上的国民党军不给总裁争气,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凌厉攻势下,驻守沪杭重地对面的舟山群岛和中国第二大岛——海南岛上的数十万国民党军无力抵抗,被迫撤离。撤离舟山群岛时,还将2万名青年男女挟持台湾,不愿上船者竟遭枪杀。

消息传来,刚刚向公众宣布了蒋介石新战略的国民党的宣传大员们慌了手脚:从大陆沿海这么重要的岛屿撤退,该怎样才能向民众解释呢?还是蒋介石高明,他向手下的大笔杆子们如此这般交代一番,于是5月16日,台湾公众就听到了这样一篇广播稿——《为撤退定海、海南国军告大陆同胞书》,声称,作此决定的根本大计与步骤,“就是第一步要集中一切兵力,第二步巩固台湾及其卫星岛屿,第三步反攻整个大陆来拯救全中国同胞,第四步复兴中华民国,建立三民主义独立自由的新中国。”“撤退海南、定海的军队那是实现第一步。”至迟一年以后,必能实行反攻大陆。

(蒋介石宣读文告。)

同时,还发表了一份《告台湾同胞书》,提出要集中兵力确保台湾,拯救大陆同胞。蒋介石的名言:“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复兴“中华民国”,也是此时公之于众的。

这个计划可谓具体了,时间上安排得一清二楚,就是在一年时间里作好政治和军事上的准备,第二年开始反攻大陆,在东南沿海登陆到中国大陆,同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花一年多时间完全占据东南沿海大陆领土,并以此为基地向中国大陆内地和东北、西北挺进,这要花大约两年时间或三年时间,最后,到第五年即1956年就可以取得“反攻大陆的胜利”。

当然这些只是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或称其为空想主义论调也未尝不可,而实际上,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哪里能容忍蒋介石的军队在中国大陆上“驰骋”呢?

蒋介石反攻大陆的“五年”计划听起来虽然十分动听,但无论是大陆人民还是台湾同胞特别是那些尝过人民解放军厉害的蒋军宫兵,都很明白,其实现的可能程度实在太小。这五年里,蒋介石“反攻大陆”不但没有成功,倒是担心大陆解放台湾而受惊不小。

1950年金门战斗的担惊受怕过去,蒋介石为此还得意过一阵子,而且随后的形势开始也似乎对他有利起来。他发布“反攻大陆”的“五年”计划后1个多月,朝鲜战争爆发,蒋介石极为兴奋,因为美国在此时已开始又来台湾向他致意了。

1950年下半年,蒋介石又开始成为美国的好伙伴,美国不但给他派来军队同他“合作”,而且没有忘记也给他经济支援,蒋介石的计划似乎还真的有了点苗头。

于是乎,这一年的下半年到1951年初,蒋介石便抓紧时间备战,而且组织“反共游击军”,如金三角国民党军残部和大陈岛残军,要他们作好反攻的准备。事实上这些部队只是不同程度地对中国大陆进行了骚扰活动,反攻实在有点谈不上。

随之而来的形势便一天天粉碎了蒋介石“五年成功”的美梦。美国不同意蒋介石希望的在中国大陆沿海开辟战场的想法不说,蒋介石所信任的美国军队自己也吃了大败仗,1951年10月以后,一度被迫退到朝鲜半岛38°纬线附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对峙起来,而且从那以后,直打到1953年,美国人已明白无法打赢这场战争时,只得同中朝军队谈判,灰溜溜地退出了战争。

连美国军队和“联合国军”都无法打赢中国军队,蒋介石的心怎么会不冰凉呢?到1953年,他的“五年计划”还没有一点眉目,不过他并没有收回这句话,反而继续叫喊要反攻大陆。

3.“反攻”变“光复”

到1954年,蒋介石开始改了点说法,把“反攻大陆”变成“光复大陆”,虽然意义差不多,但毕竟换了个花样,有了点新鲜感。

1955年,是蒋介石“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这一年里,他不但无法反攻大陆成功,反而受到许多挫折。

原来前不久联合国对中国问题发表了一个声明:呼吁国共双方停火,而且事实上采取了承认中共的立场。蒋介石对此很恼火,该年2月7日,他在台北大骂联合国,抨击其停火建议和“两个中国”的主张,声称只有一个“中华民国”。

(蒋介石在“总统府”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

而且,此时此刻,大陈岛不能再呆了,只得撤回其残部,为此蒋介石还郑重其事地发表《告海内外同胞书》,称此举为转移兵力,增加台、澎、金、马防卫力量,配合新战略,重新部署国军阵线,避免无谓损失,作积极反共准备。这里像要反攻大陆的样子,其实是在收缩守卫圈。

更何况,此时蒋介石在美国人眼里又有了些变化,美国在朝鲜无法占到中国的便宜,便有意想把台湾变成自己的“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即将台湾交给联合国来托管。

要达到此目的,当然得先剪去蒋介石的台湾与大陆的地域联系,放弃金门、马祖在美国看来是实现其计划的第一步,加之当时金门受到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连续炮击,所以美国人要求蒋介石放弃这两块地方。

蒋介石这一次倒还长了些心眼,他显然也不愿自己被美国吞掉,因此对美国的这一要求采取了抵制态度。1955年3月21日,与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塞资伯格谈话时,蒋介石就声称:

“我一定为金(门)马(祖)而战,决心战至最后一人。”

美国军事顾问劝他撤军,蒋介石不予理睬美国政府的压力。在这一点上,是应当肯定蒋介石的。他退居台湾以来,一直也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并没有打算让台湾独立起来的意思,任何外国势力企图将台湾从大陆分离出去的打算,蒋介石均给以拒绝。

到1956年时,不知道蒋介石是否还记得六年前所说一、二、三、五计划,也许他年事太高,不大能记得自己以前说过什么,但是,在他80岁当选“总统”时说的一席话,却并没有显示出他神志不清,他说:

我本来希望国民党同志不要提名我为候选人,因为才德兼备,对国家人民有贡献的老同志很多。但是,最后大家仍然推我,我感到很惶恐。我今年已经八十岁,再连一任,还不能反攻,怎对得起国家?

又说:

此次国民大会乃是反攻前的最后一次会议。

这完全是发空炮,自我安慰而已,像这种明知不能为而却要说得一定能成的政客,世界上也绝非仅蒋介石一人,只不过蒋介石太具特色,到死都不忘记要“反攻!反攻!!光复!光复!!”看来他也只有死不瞑目了,因为蒋介石的“反攻”和“光复”的计划直到他死时也没有出现可能的任何苗头,新中国一天比一天更强大更繁荣,台湾的力量与其相对来说,距离越来越大,反攻之说越来越成了天方夜谭。

后来,蒋介石1959年还开过“再过10年便反共复国”的时间表,可是到了他超过了越王勾践10年生聚,10年教训的20年,他仍然未能兑现自己的诺言。

4.“毋忘在莒”

蒋介石同样是一个爱读史的政客,特别是从历史人物的军事活动中,他深受启发。当他从大陆不得不退到台湾,并在台湾有了喘息机会时,蒋介石经常把台湾比做“莒”,要效法田单,以小莒而成就“复国”之志。蒋介石在台北阳明山下专门刻了四个大字“毋忘在莒”,其目的在于激励众人,奋发图强,大家齐心协力反攻大陆,以实现“光复大陆”。

蒋介石自比田单,并对田单其人和其军事思想做了一番细致的研究。在多次讲话中,蒋介石就田单复国进行了详细阐述,他号召国人要有田单复国精神,不但要有其毅力,而且要学习其策略。终于在1964年重新发起意在反攻大陆的“毋忘在莒”运动。

1964年12月20日至22日间,蒋介石到金门视察,对金门、澎湖官兵发表了《毋忘在莒运动的意义和启示》的讲话,通过对大陆形势的分析,激励部下励精图治。蒋介石在这次讲话中重点介绍了田单恢复齐国的长期计划六条和启示七条。

(蒋介石巡视金门前线,在太武山勒写下“毋忘在莒”)

蒋介石总结田单复国的六条计划为:

第一是采取持久消耗战略,以时间改变战力的劣势。

第二是以心理战、情报战配合谋略战,以削弱燕军的斗志,并迫使燕军自乱步骤。

第三是号召齐国各地志士,在敌后破坏燕军的行动和补给。

第四是与莒成互为犄角,对包围两城的燕军形成外线作战的优势。

第五是以战略上的攻击和战术上的防御,奇正互用,准备对敌奇袭。

第六是编练士民,补充兵力,在战局转趋稳定以后,即行反攻,号召忠义,光复全齐。

蒋介石从田单复国的六条计划出发,结合台湾和大陆的形势,又总结出七条启示,即如何在台湾进行反攻大陆。

“第一,就是坚忍不拔的精神”。蒋介石把这一条放在首位,说明无论做什么事决心和毅力多么重要,他要求官兵要有必死的决心,只要如此,才会不惜用尽全力,这样,反攻大陆才有希望。

“第二,就是团结的精神”。蒋介石到台湾以后,对台湾的党、政、军进行了彻底整治,建立了清一色的蒋氏政权,排除掉异己,消灭反对势力,因为他一直坚持在大陆的失败原因之一就是党内各派不团结。当然,此时台湾已是蒋介石在一统军队、政治和经济,强调团结奋斗,主要是指军民团结一致。

“第三,就是研究发展的精神”。蒋介石认为,三民主义精神需要发扬光大,田单在退守莒时努力发展自己,不发展便注定灭亡。蒋介石占有小小台湾,如何研究发展以采取反攻策略呢?他认为是在政治战、谋略战、情报战和武力战中求得虚实、奇正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