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左手赚钱右手花钱:想过好日子就要会算计
15553000000004

第4章 走出理财的误区

从银行专业理财角度来说,理财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在专业理财师的帮助下,制定、安排、实施和管理的一个各方面总体协调财务计划的过程,通过理财实现生活目标,提高生活品质。一般来说,理财就是围绕挣钱与花钱,以及如何创造财富、管理财富,使财富保值增值。而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如银行理财产品、股票、基金、保险等都是为实现理财目标过程中的附带产品。

近几年,伴随着股票和基金市场的持续火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理财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人在理财的过程中却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误区。

(1)重视项目投资和事业发展,忽略个人理财

这是目前富裕阶层的理财误区。“我现在的企业很赚钱,如果有钱,我会扩大项目,发展事业,赚更多钱。”但是让这些富人烦恼的问题又来了,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上升,价格激战,升级周期缩短,导致财富的变化十分迅速。数十年来,我们目睹了无数的富裕阶层瞬间败落,这为富裕阶层敲响了警钟。

企业财富不等于个人财富,要在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之间建立“三八线”,这样才不至于在企业陷入危机之时,个人财富也迅速缩水,从而影响了个人财富和生活水平。工作收入并不足以让你的生活高枕无忧,你也要打理已有的收入,才不至于在你陷入职业危机时,你的家庭也陷入困境。

还有一类高薪白领,在日常工作中,他们专心于自己的事业,很少有时间去考虑个人财富问题,也使他们的财富成为“纸上财富”,而没有去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问题,一旦个人职业生涯遇到挫折、或者遇到一些突发事件,他们会很快陷入垂头丧气,不知所措的境地。因此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记住:财务安全不能单纯靠工作收入来保障。

(2)理财分散风险意识不强

虽然很多人都有理财的需求,但他们的投资品种单一,分散风险意识不强,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大部分的国企老总只认识储蓄一种工具,而对于股票、基金、信托、黄金、外汇等综合产品根本没有应用过,缺乏综合应用理财产品工具的能力。不少投资者在投资理财产品时,过高地估计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把大笔资金投入到股票、房地产等目前看好的项目中去,甚至没有留足家庭3至6个月的应急准备金,这样在出现失业、重病等突发状况时,就会相当被动。

对于那些需要理财的人来说,他们要做的就是综合应用各种理财工具来提高收益、降低风险。此外,还可以看到,很多人在投资上缺少理念。譬如在股市不断补仓,而出现越补越少;过分依赖小道消息,失灵后又不知所措;喜欢买进低价的、冷门的股票等等。作为一个明智的理财者,有必要充分应用各种理财工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你的收益,从而降低风险。

(3)过分保守,求稳不看收益

在众多投资理财方式中,储蓄是风险最小、收益最稳定的一种。因此受到很多人的青睐。但是,目前的利率达到了最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资产已经严重缩水,存放银行里的钱永远知识存折上一个空洞的数字,它不具备股票的投资功能或者保险的保障能功能。

做小生意的刘先生偶尔赚了一笔大钱,着实开心。一直对钱十分看得特别紧,不舍得购买任何理财产品,非要储蓄在银行留给儿子上大学用。刘先生认为他们不大可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挣到大钱;因此,“那笔钱”是绝对不可以有什么闪失的!他固有的保守个性对待这笔大钱的态度:放哪里都不如放银行保险。

作为普通百姓,应该寻求既稳妥、收益又高的多样化投资渠道,以便最大的限度地增加家庭收益。量力而为,选择较有兴趣的几种投资方式,投资组合的分配比例要依据个人能力来转换。个性保守或闲钱不多者,组合不宜过于多样复杂,短期获利的投资比例要少;若个性积极有冲动且不怕冒险者,理财的核心是合理分配资产收入,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更要考虑财富的保障。

(4)急功近利,理财不是一夜暴富

很多人认为理财就是让财产增值,一味追求财产的收益率。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其实,理财并不等于投资,理财的核心是合理分配资产和收入,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更要考虑财富的“保值增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财的内涵比仅仅关注“钱生钱”的个人投资更宽泛。追求暴利投资的利润总是处于一个上下波动又相对稳定的水平,偶尔利润会高,但不会高得离谱。有些人在高回报率项目的诱惑下,盲目投资,轻率出手,结果事与愿违,悔之莫及。

理财不是一夜暴富,要制定合理的个人理财目标。在理财的最初,尤其是对初学理财的人,应以稳健为主。千万不要急功近利,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要认清自己将要做的投资类型,让自己的资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保值、增值的效用。

(5)只追求短期收益,忽略长期投资

近些年来,在房价累积涨幅普遍超过30%的情况下,房产投资成为一大热点,面对租金收入与贷款利息的赢余,不少房东为自己的“成功投资”暗自欣喜。然而在购房时,某些投资者并非会全面考虑其投资房产的真正成本与未来存在的不确定风险,只顾眼前收益。其实,众多的投资者在计算其收益时往往忽视了许多可能存在的成本支出。同时,对未来可能存在的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流动性风险、商业风险、还款能力、失业风险等缺乏合理预期,缺乏一定的市场预见性。因此,建议投资房产时必须作深入的研究分析,事先做好心理准备。

在证券行业,有许多投资者比较乐于短线频繁操作,买进卖出,不亦乐乎,满足于获取投机差价。他们往往每天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短期价格走势,关注眼前利益。在市场低迷的时候,由于过多地在意短期收益,却常常错失良机。特别是在证券投资时,时常是骑上黑马却拉不住缰绳而摔下,还付出不少“买路钱”。例如,不少市民误把基金作为短线投机,因忍受不住市场上下几回涨落的“煎熬”,忍痛割爱,而坐等大幅上涨时又扼腕叹息不已,体现了很不成熟的“投资心理”。在考虑追求短期收益时,应该将中期和长期的收益共同考虑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