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左手国学院,右手哈佛园
15553100000030

第30章 捍卫你的原则

哈佛之所以是哈佛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那就是要捍卫自己的原则,不为权贵和金钱弯腰。捍卫原则是一种对自我的坚持,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哈佛闻名于世,是因它的精神。三百多年以来,哈佛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精神的象征。

2000年,美国哈佛大学遴选校长,有人提名新卸任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但哈佛很快就把这两个人排除在外,理由很简单:克林顿和戈尔可以领导一个大国,但不一定能领导好一所大学。领导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丰富的学术背景,而克林顿与戈尔都不具备。后来,原任美国财政部长、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副行长萨默斯被选为新校长,因为他在经济学研究方面做到了一流,是国际知名的学者。

哈佛大学在全世界的名气与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其最重要的传统是捍卫学术自由,注重教育的独立地位和尊严。在美国历史上,有六位总统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并且,哈佛还曾为华盛顿总统、杰弗逊总统、艾森豪威尔总统、肯尼迪总统等好几位美国总统授予荣誉学位。哈佛学位的授予,对美国总统来说,是一种难得的荣耀,因此每届美国总统无不期望之。1986年哈佛350周年大庆,里根总统即让人放话:自己很乐意到哈佛进行现场讲演,但条件是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鲍克校长立即作出了回答:“我无意奉承总统的虚荣心!”一时间舆论哗然,但大多数人支持鲍克校长:因为他坚持了大学的独立性,拒绝将神圣的学术世俗化、庸俗化。

在捍卫学术自由上,哈佛的名气更是举世闻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穆斯特伯格被怀疑是德国间谍,校内外很多人向哈佛大学施加压力,要求将其解聘。昔日的一位校友甚至提出:只要解聘穆斯特伯格,他愿意为学校捐资1000万美元。为了平息当时的舆论和压力,穆斯特伯格教授也主动表态:只要那位校友把500万美元汇入学校账户,他立即辞职。但是,时任校长的洛厄尔明确表示:哈佛虽然乐于接受捐助,但不会为了钱损害学术自由,更不会为此辞退教授或接收教授的辞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政治学教师拉斯基事件:拉斯基是一位布尔什维克,思想激进但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当时正值美国反共排俄时期,一些人提出解雇拉斯基,以避免“赤色分子”破坏美国的政治秩序。洛厄尔坚持认为:这关系到每一位哈佛大学教师能否自由任教问题,解雇拉斯基意味着否定学术自由的原则,如果学校屈服社会压力解雇拉斯基,他将辞去校长职务!结果,当然是洛厄尔赢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

前任校长科南特道出了秘密:“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代教师的质量。一所真正伟大的学校,应该犹如一个核心,能聚集来自各地的自由思想者。”

哈佛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知名大学,是因为它对真理不懈追求。但如果追问哈佛之所以令人崇敬和向往的原因,则是因为它对自己的办学理念的恪守。这就是坚守原则的哈佛精神。

不要为权贵放弃原则

原则是必须坚守的,是不能被贿赂的和收买的,而且在必要的时候你还要用生命去捍卫它。

电影明星洛依德将车开到检修站,一个修车女工接待了他。她熟练灵巧的双手和年轻俊美的容貌一下子吸引了他。整个巴黎都知道他,这个姑娘却没表示出丝毫的惊讶和兴奋。“您喜欢看电影吗?”他不禁问道。“当然喜欢。我是个电影迷。”修车女工边忙着手上的活边回答。半小时后,她修好了车。“您可以开走了,先生。”这位修车女工对他说。他依依不舍地说道:“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不,先生,我还有工作。”她回答得很有礼貌。“这同样是您的工作。您修的车,难道不亲自检查一下吗?”“好吧,是您开还是我开?”“当然是我开,是我邀请您的。”车跑得很好。姑娘说:“看来没有什么问题。请让我下车好吗?我还有其他的工作。”“怎么您不想再陪陪我吗?我再问您一遍,您喜欢看电影吗?”洛依德觉得不可思议,难道这个修车女工真的不认识自己吗?“我回答过了,喜欢,而且我是个电影迷。”“您不认识我?”“怎么不认识,您一来我就认出,您是当代影帝阿列克斯·洛依德。”“既然如此,您为何对我这样冷淡?”

“不,您错了。我没有冷淡,只是没有像别的女孩子那样狂热。您有您的成绩,我有我的工作。您今天来修车,就是我的顾客,我就要像接待顾客一样地接待您,为您提供最好的修车服务。将来如果您不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也会像今天一样接待您,为您提供服务。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的吗?”

洛依德沉默了,在这个普通修车女工的面前,他清楚地感觉到了自己的浅薄与狂妄。“小姐,谢谢!您让我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现在,我送您回去。若要再修车的话,我还会来找您。”地位有高低之分,但在崇高的品质面前,这是次要的。

哈佛的经典哲学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以诚相待,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在这位修车女工的身上,体现出自尊、自重和坚持原则的勇气。她热爱电影,但绝不因为追逐电影明星而疏忽自己所应负责的工作;她面对着许多年轻女孩梦寐以求的机会,却勇于说“不”!她用人格魅力为自己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不要随波逐流,也不要盲目追求,做人要不卑不亢,做事要坚守原则,纵然地位低下,你的人格也是高大的。一个胸怀坦荡的人,能够宽容他人、尊重他人。

在任何情况下,面对生活和他人都能够保持不卑不亢。平等地看待他人,才能够从内心捍卫自己的尊严。只有不为权贵摧眉折腰,才能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

做人要有底线

要坚守自己心里的那个底线。只有坚持自己的底线,才能坚持自我。

麦克斯在巴厘岛的时候,有一次逛街,看上了一个木雕。“多少钱?”他问。“两万卢比。”“八千!”麦克斯说。“天呐!”接着,小贩用手拍着前额,作出一副要晕倒的样子,然后看着麦克斯说:“一万五。”“八千。”麦克斯没有表情。“天哪!”商贩在原地打了一个转,转向旁边的摊子,对着那摊子举起手里的木雕喊,“他出八千!天呐!”又对着麦克斯,“最低了,我卖你一万三,结个缘,明天你带朋友来,好不好?”麦克斯笑着耸耸肩,转身走了,因为他口袋里只有九千,就算他出到九千,距离一万三,还是差太远。他才走出去四五步,小贩就在后面大声喊:“一万二、一万二啦!”麦克斯继续走,走到别的摊子上看东西,小贩还在招手:“你来!你来!我们是朋友,对不对?我算你一万,半卖半送!”麦克斯继续走,走出了那摊贩聚集的地方。突然一个小孩跑来,接着他,他好奇地跟他走,原来是那摊贩派来的,把他拉回那家店。“好啦!好啦!我要休息了,就八千啦!”

现在,每次麦克斯看到桌子上摆的这个木雕,就想起那个小贩。他常想,为什么自己能买到?因为他坚持了自己的底线。他也想,小贩为什么会卖?因为小贩觉得他心中有个底线,并且很难冲破。

做人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在原则面前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

双向沟通,有时候就像讨价还价。你不可能让他全部得逞,他也不可能对你完全让步。双方一定先在心里有个底线,再在这个底线上沟通。也只有这样经过反复磋商,双方都有“让步”,也都有“收获”的情况下,才能叫做“双赢沟通”。

哈佛告诉学生:一味地迁就和顺从别人是没有原则的表现。迁就别人表面看来是和善之举,但实际上是不坚定的表现。

一个人出门去旅行,走得脚都起泡了,脚开始大声向主人抗议:“停一下!为什么受累的只是我,你为什么不试试让手走路?”“可是手本来就不是用来走路的呀!”主人为难地说。但在脚的坚持下,他只好趴在地上,用手艰难地往前走,不一会儿手就磨破了,手也朝主人发起火来。正在这时,一个骑着马的人从后面赶来,看到走路人的窘状,就说:愿意把马让给路人骑,但希望路人送他一条腿,那个人本来坚决不同意,但在手和脚的劝说下,他还是割了一条腿,当然从此以后他再也不能从马上下来走路了。

一个人总要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能一味迁就别人,一点主见也没有。这里的原则既包括办事的方法,也包括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立场和原则,少了哪个都不行。工作办事没有自己的方法,只听命于别人,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如果别人说对了还好,如果别人说错了,而自己又不动脑筋,走弯路、浪费时间不说,有时还要犯错误。

所以,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有自己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一个坚持的原则。守住这个底线,才有可能达到良好而有效的沟通。

要敢于说“不”

一个人就算能力再强,本领再大,也不可能把每一件事情都处理得十全十美。所以,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说“不”。与其等到自己“力所不能及”的时候再说出拒绝的话,不如在双方没有发生尴尬和难堪时就委拒。

在哈佛,受大家推崇的理念永远是忠于自己,只有自己的思想能引导自己的行动。汉斯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刚参加工作不久,姑妈来看他。汉斯陪着姑妈在小城里转了转,就到了吃晚饭的时间。

当时正值月底,汉斯身上只有20美元,这已是他所能拿出招待姑妈的全部资金。他很想找个小餐馆随便吃一点,可姑妈偏偏相中了一家很体面的餐厅。汉斯没办法,只得随她走了进去。两人坐下来后,姑妈开始点菜,当她征询汉斯的意见时,汉斯只是含混地说:“随便,随便。”此时,他的心中七上八下,放在衣袋中的手紧紧抓着那仅有的20美元。这钱显然是不够的,怎么办?

可是姑妈一点也没注意到汉斯的不安,她不停地称赞可口的饭菜,汉斯却什么味道都没吃出来。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了,彬彬有礼的侍者拿来了账单,径直向汉斯走来,汉斯张开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姑妈温和地笑了,她拿过账单,把钱给了侍者,然后对汉斯说:“孩子,我知道你的感觉,我一直在等你说不,可你为什么不说呢?要知道,有些时候一定要勇敢坚决地把这个字说出来,这是最好的选择……”

生活中,在遇到力不能及的事情时要勇敢地拒绝,如果你拒绝说“不”,那么现实的生活将对你说“不”。做自己的主人,就不要放弃自己说“不”的权利。

你不可能把什么东西赠送给所有的人,给予和拒绝是同等重要的。有的人的拒绝比另外一些人的许诺还要宝贵,有时镀金的“不”字比许诺者的许诺还要使人满意。有许多人总是把“不”字挂在嘴边,结果把事情弄得一团糟。他们可能事后作出让步,但别人不会对他们抱有好感,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叫人扫兴了。

回绝别人不要回绝得太死,否则人家就不再指望你了,应该留一点希望的余韵,使得拒绝带来的痛苦略增甜味。即使取消了从前的实惠,也要做得很有礼貌,纵然没有行动上的补偿,也不妨用口头恩惠来充数。

每一个人都有拒绝的权利,所以不要把过多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不要对别人的拒绝耿耿于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要考虑别人的难处。能够在别人开口拒绝之前,就收回自己的要求,有时候也是一种智慧。

原则和信念,改变人生格局

二战期间,有一个女孩,流亡海外,无依无靠,幸运的是,她能讲流利的英语和法语。所以,她被英国特工组织看中,加入了英国的特工队伍。然而她并不适合特工工作,因为她性情急躁,所有的同事都认为她做间谍,无疑是为敌国送上一座秘密的宝矿。果然,所有的训练过程都对她没有用处。

一次,组织让她拿一份敌国驻军图,送给地下交通员。她到了接头地点后,怎么也想不起接头暗号,情急之下,她索性把地图展开,对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进行试探:“你对这张地图感兴趣吗?”幸运的是,她很快遇上了两位地下交通员,他们扮成精神病人,迅速地掩盖了这个可怕而致命的错误。

不仅如此,她认为越繁华的地段越安全。于是,她自作主张,把秘密电台搬到了巴黎的闹市区,可她不知道,盖世太保的总部就在离她一条街的地方。终于在一天夜里,盖世太保们把这个胆大妄为的正在发密报的间谍逮捕了。

英国特工组织后悔不已,如果这个天真的姑娘在盖世太保的刑具下,毫无保留地说出一切,那么对在法国的特工组织将是一个重创。出乎意料的是,盖世太保们用尽了残酷的刑罚,都无法撬开她的嘴。

二战结束后,英国政府追授她乔治勋章和帝国勋章。

这样一个不称职的间谍,获得了英国政府的最高奖赏。对此,官方的解释是:对敌国而言,梦寐以求的是间谍的背叛,这等于无形的巨大宝藏。但这个笨女孩,始终没有吐露一个字。一个人固然需要技巧和智慧,但最不能缺少的,是原则和信念。这就是一个间谍最本位最出色的地方,所以我们从没怀疑她是一位优秀的间谍。

她的名字叫努尔,曾是一位印度王族的女儿,现在成了哈佛学子崇拜的偶像。原则和信念是人性中最坚强的东西,缺少了它们,人就很难经得起各种打击。原则是一个人的脊梁,没有它,人将会变成一摊肉泥,不成人形。

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像信念那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人生到底是喜剧收场还是悲剧落幕,是成功辉煌还是黯然神伤,全在于你抱持什么样的信念。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就好比少了马达的汽艇,注定要在汪洋中沉没。信念是决定潜能发挥程度的关键,有信念在人生路上牵引,你必将无往不利。

信念是一种指导原则和信仰,让我们明了人生的意义和方向,信念是人人可以支取,且取之不尽的。信念像一张早已安置好的滤网,过滤我们所看的世界;信念也像大脑的指挥中枢,指挥我们的大脑。只有勇于坚持原则和信念的人,才有可能不断地改变自己人生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