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作为决定地位
15553300000008

第8章 吃得苦中苦,才能有作为

作为苦中出,地位苦中求

中国民间有句老话: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我们不一定要做万人之上、前呼后拥的"人上人",但必须不断地追求更大的作为,追求更高的职位,因为这彰显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而向高位奋斗,就如同向高山之巅攀登一样。

有位年轻人要攀登一座高山,来到山脚下,看见一座亭子,亭子里有一位卖茶水的老人。

年轻人就来到老人面前,问道:"老大爷,我要上山去,该走哪条路才近呢?"

老人缓缓地抬起右手,伸出三个指头,反问道:"左、中、右三条路,你想走哪一条?"

年轻人想了想说:"左边。"

"左边的路坎坷不平!"老人说完,闭上了眼睛。

年轻人二话没说,踏上了左边的路。

不久,年轻人又一次出现在老人面前:"老大爷,我都爬了半天了,怎么也走不出那些坎坷,您能不能再指点我一条上山的路呢?"

老人又缓缓地抬起右手,伸出三个指头:"左、中、右三条路,你想走哪条路?"

"右边的。"年轻人有些不好意思。

"右边的路,布满荆棘。"老人说完,又闭上了眼睛。

年轻人犹豫片刻,转身而去,抄右边的路向山顶走去。

没过多久,年轻人第三次来到老人面前。他放下背包,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老大爷,我必须上山啊!可是走来走去,老在原地打转,怎么也走不出那些荆棘,请您老人家无论如何帮帮忙,告诉我上山的路吧?"

老人还是缓缓地抬起右手,伸出三个指头:"左、中、右三条路,你想走哪一条路?"

"我想走一条平坦的路!"年轻人急切地说。

"平坦的路是没有的啊!"老人说完,又闭上了眼睛。

年轻人沉思了一番,恍然大悟,背起背包,重新上路,一步一步,坚定地向山顶攀登而去。

要登上高山之巅不会有一条笔直平坦的路,而要在职业生涯中攀升上更高的位置,更是遍布着坎坷与荆棘。只有那些以卓绝的吃苦精神,踏平坎坷、披荆斩棘的人,才能捷足先登,脱颖而出。

日本的"推销之神"原一平先生,在69岁时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有人向他请教登上"推销之神"宝座的秘诀时,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讲台,说:"请你摸摸我的脚板。"

提问者摸了摸,惊讶不已,说:"你脚底的老茧好厚呀!"

原一平平静地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

脚底老茧的厚度见证了原一平所吃过常人吃不了的大苦,也告诉世人:只有吃得大苦,才能有大作为。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世界上所有的成功和辉煌都脱胎于艰难困苦,世界上所有的荣誉和地位都浸透着奋斗者艰辛的汗水。

1979年,美国宇航局局长来华访问,参观了当年研制卫星的部分实验室和工厂。参观结束后,他突然问:"你们领我看的这些东西是真的吗?"美国人无论如何想象不出,眼前简陋的设备和厂房,倒退10年,是怎样把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的!

今天的年轻人目睹的是"两弹一星"元勋们头顶的耀眼光环和他们崇高的社会地位,却极少能体会他们以及他们统领的科研大军长期工作于荒漠深山、在"干打垒"的陋室中搞科研的滋味。无数没有报酬的加班加点,数不清的突击、攻关,连年过"革命化春节"等等。许多工作充满危险。在实验室、试车台、风洞或靶场上,难以避免的事故时有发生,有时还要付出血的代价。但这支队伍没有犹豫,没有退却,先辈的革命精神鼓舞着他们,他们的行动又发扬光大了这种精神,终于把一切困难和危险踩在脚下。

他们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苦,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

"饥餐沙砾饭,渴饮苦水浆。"张爱萍将军这样描写当时试验基地的生活。在位于中国西部高原的"两弹"研制基地,一年内有八、九个月要穿棉衣,最低温度达零下40摄氏度。

邓稼先于1950年从美国回国,与钱三强、彭桓武、王淦昌一起,参加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工作。他当时才27岁,被专家们称为"娃娃博士"。邓稼先带着从各地调来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踏上了这条漫漫长路。没有书,就从最基础的三本书学起;没有大型计算机,就用手摇式计算机日夜运算,装计算稿纸的麻袋堆满了房间;没有办公桌,就趴在水泥地上设计图纸;没有现代化的设施,就从一把老虎钳、两把锉刀、几张铝皮和几张三合板,外加十几枝蜡烛和几把手电筒,开始了中国卫星、火箭雏形的设计与研制。在国外严密封锁的情况下,他们要用数学手段模拟原子弹的爆炸。为苏联专家随口说出的一个不准确的数据,邓稼先带领十几个年轻人三班倒,用四台手摇式计算机日夜连轴转,算了九次,耗时几个月。最后又请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等人从物理概念出发进行估计,结果证明邓稼先他们的计算是正确的。

当年从英国爱丁堡大学归国的程开甲在天山深处默默无闻地奉献了近二十年。几十年后,这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说:"如果我不回来,绝不可能像现在这么幸福,因为我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着。"

但是今日的年轻人,大多缺乏一种吃苦精神。特别以"70后"和"80后"为主体的年轻职员,从小在幸福的环境中长大,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锻炼,其吃苦能力更差。所以导致了有一个让所有组织普遍头痛的问题:新招来的员工,有些人在单位里只干了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辞职不干了,原因是太辛苦。

国内有位知名企业家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优秀员工首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有些青年员工,刚到企业里来工作时决心很大,可最后总有一部分人被淘汰。为什么?关键是被淘汰的这些人缺乏一种吃苦的精神。工作确实是一件辛苦的事,但美好的生活是靠我们用劳动去争取的。"

浪潮通软总裁在回答什么样的员工是好员工时,说:"好员工应该有一种吃苦精神,因为我们的客户很多都是全国性的客户,像中石油、中石化、中国航空集团、中国航天科技。而这些企业并不一定都在北京、上海,或者沿海发达地区,好多客户可能工作条件并不是很好,这个时候我们的员工要去服务,必须要到现场。所以有的地方可能没有飞机,也没有星级宾馆,也喝不上咖啡。这时候就要和客户打成一片。不仅肯干,而且能吃苦,让客户信赖你,用你的知识把我们的客户服务好,赢得客户的信赖。"

组织领导们普通呼唤具有吃苦精神的员工,无疑会重用能吃大苦、耐大劳的员工。

很多员工对《西游记》的故事都烂熟于心。唐僧师徒之所以能够铸就"取回真经"的大作为,取得成佛成圣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们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吃尽了苦中苦,历尽了难中难。

其实,我们的职业生涯就如同长途跋涉的"取经"历程,要取得成功的"真经"、成就辉煌的成果,就必须有吃大苦的准备。下定决心去吃苦,踏平坎坷,晋升之路就在脚下!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28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所缔造的伟大业绩。在28载的风雨征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与艰难困苦作斗争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莫斯科曾向国际友人介绍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条宝贵经验:

"为了同敌人作斗争,我们在一个长时间内形成了一个概念,就是说,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也就是说在整体上我们一定要藐视它,在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上我们一定要重视它。"

毛泽东还用吃饭这一日常现象作生动比喻:"我们在战略上藐视吃饭:这顿饭我们能够吃下去。但是具体地吃,却是一口一口地吃的,你不可能把一桌酒席一口吞下去。"

这就是毛泽东著名的"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思想。

在长征途中,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正是靠这种思想战胜来自敌人、大自然以及内部的各种极其艰险的困难的。

红军将士有着战略上藐视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他们坚信: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指挥和全体将士艰苦卓绝的奋斗下,一切困难终将被克服,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红军!

红军将士更有战术上重视所有艰难险阻的智慧和力量。

从1934年秋中央红军自于都出发踏上长征路,到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境内胜利会师,前后历经整整两载春秋,红军转战于14个省份,1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行程长达数万里,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在情况极其险恶、给养严重匮乏、环境异常艰苦的情况下,红军涉过了数十条大江大河,翻越了数十座高山峻岭,越过数座终年积雪的雪山,跨过了数百里的茫茫大草地。

这数万里的路程,是靠红军将士用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怎样涉过每条大江、大河,怎样翻越每一座高山、峻岭,怎样跨过每一片草地、滩涂,都引起了全军上下的高度重视。没有这种高度重视的精神,是无法战胜这些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的。

最能体现红军"战术上重视"思想的,莫过于在两年的时间里进行的600次左右的战役、战斗了。

在蒋介石的数十倍于红军的部队的围追堵截下,长征的路途步步刀光剑影,处处危机四伏,敌情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但是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各级指挥员的正确指挥下,红军似流水,如疾风,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穿行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跳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包围圈,突破了一道又一道的封锁线,最终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战略大转移的伟大胜利。

如果没有战术上高度重视的思想,就不会取得这一连串的战役、战斗的胜利,也不会取得成功进行战略大转移的这一伟大的战略胜利。所以说,战略上藐视,必须以战术的重视为坚实的基础。诚如毛泽东所说,如果我们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不采取谨慎态度,不讲究斗争艺术……我们就要犯"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今天,党领导各族人民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次"新长征",在这个伟大历史进程中,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作为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当代各行各业的员工要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取得成功,大有所为,同样不可缺少"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思想。

当今,在管理者和员工中,广泛流传着一个"斯托克代尔悖论":

"坚持你一定会成功的信念,同时,直面残酷的现实,不论有多大困难,不论它们是什么。"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悖论",这不过是"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这一思想的晦涩表达。"坚持你一定会成功的信念",难道不是说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吗?"直面残酷的现实,不论有多大困难",其实就是说要战术上重视困难。

当上司交给你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时,你首先应该具有战略上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的气概。也就是说,无论将面临怎样的困难,你都坚信自己有能力、有信心,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具体过程中,要战术上重视,即要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千方百计地克服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解决具体问题要采取严谨细致的态度,关注细节,讲究方法。

总之,只有战略上藐视工作任务,才能给予自己必定完成任务的信念和勇气;只有战术上重视工作任务,才会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一点一点地解决问题,一寸一寸地扎实作为,一步一步地迈上较高的地位。

积极乐观,苦中求乐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征途中的红军将士,将这种精神发扬到了极致。全体红军指战员特别能吃苦,以苦为乐,以苦为荣,苦中求乐,艰苦奋斗,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红军在长征途中那种面对艰难困苦,毫不畏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早已为全世界人民所叹服。

爬雪山虽苦,但当大雪山被踩在英雄们的脚下时,有的红军战士举起手中的木棍,自豪地笑道:"雪山高,但没有我这根木棍高。"

过草地虽苦,但红军战士把寒风当劲歌,豪迈地唱道:"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有的风趣地说:"别看草地行路难,其实也有优点,路平不爬山,宿营很方便,不捆铺草,不上门板。"

草地上,虽然饥饿与寒冷日夜威胁着每一个人,但人们并没有消沉,文娱生活仍非常活跃。大家拖着疲倦的身体,束紧腰带,边走边唱。有的哼起家乡小调,有的说起顺口溜,有的即兴高唱起自己刚编的歌曲:"牛皮本是好东西,哟嗨!吃多了就要胀肚皮,好东西,哟嗬嗨,胀肚皮!"实际上,有的牛皮放在嘴里,转来转去,根本就嚼不动,完全是精神安慰而已。

英勇的红军战士正是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走完了漫长的长征路,走向抗日战场,走上解放战争的战场和抗美援朝的战场,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英雄功业。

工作不是苦役,劳动和工作的过程,本身就应该是一种充满快乐的过程,是一种享受。乐观精神能让人在工作过程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2006年7月1日,满载着旅客的火车奔驰在青藏铁路上,这是青藏高原上亘古未有的一件大事。

青藏铁路被认为是世界上施工难度最大的铁路工程,在条件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建设者们正视困难,奋战雪域高原,以一种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四局工地上有几副对联,其中有一副这样说:

"雪域高原迎国庆,无花无草无怨悔,只为铁龙越昆仑;

青藏铁路度中秋,有苦有乐有豪情,志在西部大开发。"

这副对联被中央电视台作为《新闻联播》的导语播报,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可以说,这是新时代长征精神的生动再现。

在现代职场上,面对一份必须完成的工作,可以看到两种态度:有的人选择愁眉苦脸地去完成;有的人则是欣然接受派遣,快乐地去完成。无论如何都要把工作做完,但前者悲观,后者乐观。

悲观不仅会影响工作质量,而且会破坏一个人的健康。近年来,忧郁症已成为全世界来势汹汹的心理疾病,而其和悲观地看待问题有极大的关系。有些人习惯钻牛角尖,往悲观无助的方向想,困在死胡同中,最终把自己困出了毛病。

那些充满乐观精神、积极上进的员工,做什么事都干劲十足,神情专注,心情愉快,自己创造机会,把握机会,一心想把任务完成得更加完美。他们能换个角度看问题:现在的不顺利,正好说明事业有无限成长进步的空间。

当然,乐观并不是盲目轻松,不是坐待,也不是遇到事情只往好的方面想。乐观者还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可以忍受失败,可以忍受别人的讥笑,他们心中只装着那个最终的目标,并且坚信成功一定属于自己。因为在一个人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挫折和困难会"列队相迎",可最后的成功一定是排列在这些一连串的挫折和困难的后面。

牛顿发现地心引力学说的时候,全世界的人反对他;达尔文宣布进化论的时候,全世界的人抨击他;贝尔第一次造电话的时候,全世界的人讥讽他;莱特兄弟制造飞机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说他们是在发疯;苦难中的红军当初说要拯救中国时,又会有几个人相信呢?

一个人所做的工作越伟大,所受的嘲笑和讥讽也就越多,所遭受的阻力也越顽强。但对于乐观者来说,这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呢?

面对困难,乐观精神能让人显得镇定从容,"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镇定从容是卓越员工必备的心理素质。该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发生,无须逃避,慌乱更是于事无补。

"艰难困苦,于汝玉成。"艰难困苦"玉成"的是那些具有高昂的乐观精神的人;而那些在工作中一遇困难和阻力就悲观绝望的人,艰难困苦只能压垮他们,领导也绝不会把晋升的机会给予他们!

坚持到底,将冷板凳坐热

许多员工渴望大有作为,但干起工作来稍遇困难就半途而废;许多员工渴望不断晋升,却不愿持之以恒地努力。

"一日曝之,十日寒之"者不会有大的作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者肯定一事无成。世上愈是珍贵之物,则费时愈长,费力愈大,得之愈难。即使是燕子垒窝,工蜂筑巢也都非一朝一夕的工夫,人们又怎能奢望不通过持之以恒的艰苦奋斗便获得成功呢?

迄今为止,人类还不曾有一项重大的成就不是凭借坚持不懈的奋斗而取得的。提香的一幅名画曾经在他的画架上搁了八年,另一幅也摆放了七年。

发明家爱迪生也如是说:"我从来不做投机取巧的事情。我的发明除了照相术,没有一项是由于幸运之神的光顾。一旦我下定决心,知道我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我就会勇往直前,一遍一遍地试验,直到产生最终的结果。"

在如今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即使最有能力的人也必须一次次地尝试才能有所收获。然而不幸的是,许多职场人士却没有耐心和韧劲采撷到成功的硕果。很多人尝试了很多事情,然而最后没有一件事情坚持到底,都是半途而废。他们看到一点点的困难时,就退却了,放弃了梦想。他们频繁地跳槽、改行,没有将一样工作做到最好。

许多人只想去享受成果,而不愿付出必要的努力;而付出意味着坚持不懈的奋斗、刻苦的工作、无怨无悔的奉献和持之以恒的耐心。但是,他们一想到需要付出的努力,就打算放弃。甚至很多人天真地相信守株待兔的奇迹。实际上,这样的奇迹根本不会发生。即使看似容易的事情也存在困难和不利,也需要你去认真解决。

沙米拉本科学的是经济专业,她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位成功的职业女性。她听说做市场营销会发展得很快,而且薪水待遇也好,所以毕业后就在一家信用卡代理公司做销售代表。

开始沙米拉对这份工作感到很满意,每天晚上回家都会向妈妈和哥哥讲公司里的事情。但是3个月后,她对工作失去了兴趣,认为工作太辛苦,感受不到快乐。她需要经常出差,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大雨倾盆,每天要在不同的场合会见50位客户,而且得到的都是抱怨、羞辱,甚至责骂,这些都不是她喜欢的。而且,200个客户中或许只有一位客户会买信用卡。

沙米拉感到做这个工作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就好像乞求别人似的,所以,她决定放弃这份工作。她认为,能在这个行业中脱颖而出的人只是凭运气或者人缘好而已。

工作了4个月之后,沙米拉辞职了。她在家待了两个月,又去一家百货商店做账户管理咨询。开始的时候,她喜欢这种办公室工作。但是,管理账户、去银行存钱、记账,以及每天晚上核对账目让她感到很无聊,她觉得这份工作太单调了。

在接下来的5个月里,她不断犯错误,但是她不觉得自己不够勤奋,而是这种重复性工作不需要动脑子或者分析什么问题。工作了7个月之后,沙米拉感到上司对她的工作极其不满,就主动提出了辞职。

就这样,每次沙米拉把新的职位还没有"坐热"就主动放弃。如今,她正混在求职人流中,梦想找一份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就会取得骄人业绩的工作。

其实,沙米拉能够胜任任何一个工作,但是她缺乏耐心,所以都没有结果,一无作为,更没有让人羡慕的地位。

只有职业发展的雄心壮志是不会成功的,成功需要克服困难、克服打击、接受挑战、打破局限的能力。不是什么样的工作会让你成功,而是你的坚持和毅力让你脱颖而出。

坚持干一件工作有时是一件很枯燥的事,特别是当工作中遇到阻力和困难,处于"黎明前的黑暗"的那种时刻,坚持更是一种很痛苦的事。但唯有咬紧牙关坚持,才能冲破阻力,迎来成功和光明。正所谓"苦尽甜来"!

工作中遇到困难不能坚持、害怕吃苦的员工,最好去看看石匠是如何敲开一块大石头的。

石匠所拥有的工具只不过是一把小铁锤和一支小凿子,可是大石头却硬得很。当他举起锤子重重地敲下第一击时,没有敲下一块碎片,甚至连一丝凿痕都没有。可是,他并不以为意,继续举起锤子一下再接一下地敲,100下、200下、300下,大石头上依然没出现任何裂痕。

可是意志比石头还坚强的石匠不会懈怠,他会继续举起锤子重重地敲下去,他知道虽然所做的还没看到立即的成效,不过那并非表示没有进展。他又挑了大石头的另一个地方敲,一锤又一锤,也不知道是敲到第500下还是第700下,或者是第1009下,终于看到了成效。那不是只敲下一块碎片,而是整块大石头裂成了两半。

难道说是他最后那一击,使得那块石头裂开的吗?当然不是,而是他一而再、再而三、无数次地连续敲击的结果。坚持不懈、奋斗到底的毅力,就如同石匠手中那把铁锤,它能敲碎一切横在职业之途中的巨大石块,也能击碎一切阻碍一个人向更高位置攀升的"拦路石"。

不要企望你的晋升之途永远平坦宽阔,充满鲜花与掌声。工作中,也许你一直努力并始终业绩不凡,但因为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却使你很长时间坐着"冷板凳"。这个时候,有的人会无法容忍,叫苦连天,不停对领导申诉,对同事抱怨,或者上蹿下跳,活动打点。

也许你的被冷遇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可能有的人心里还在为你抱不平,但如上述所为,只能让大家对你由同情转为厌烦,反而使你更长时间地坐在"冷板凳"上。

而有的人显得有些"傻",他会选择老老实实地待在"冷板凳"上,甚至拿出一副要把"冷板凳"坐穿的架势!他会这样想:与其坐在冷板凳上自怨自艾、疑神疑鬼,还不如以乐观的心态,干出一番作为,向他人证实自己,用坚忍和耐心好好把"冷板凳"坐热。

坐在"冷板凳"上默默奋斗,有时很苦恼,很郁闷,很委屈,但要将"冷板凳"坐热,要取得成功,岂能怕苦?没有将"冷板凳"坐热的毅力,爱迪生就不会有上万项的发明;没有将"冷板凳"坐热的毅力,石匠们又如何敲开巨石?

要将"冷板凳"坐热,要坚持到底,缺失"黄沙石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回"的毅力是绝对不行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取代毅力:能力无法取代毅力,这个世界上最常见到的莫过于有能力的失败者;天才也无法取代毅力,失败的天才更是司空见惯;知识也无法取代毅力,这个世界充满拥有高深学识的被淘汰者。

毅力必须经历苦难的淬炼。当你的身心感到痛苦的时候,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这六个字:咬紧牙关挺住。挺过去之后,你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你就会发现一个诱人的职位在向你招手,你就会发现眼前充溢着成功的曙光!

艰苦点,节约就是在作为

当今一些在温室中长大的员工,缺乏吃苦精神,非纯净水不喝,非出租车不坐,出差非飞机不去,非星级宾馆不住,夏天空调断一会儿、冬天暖气供不上来,便怨词满口……缺乏吃苦精神除了不能胜任富有挑战性难题外,还有一点就是会浪费国家和组织的各种资源,使组织的运作成本大大增加。

降低成本是增加效益的最有效方法,而要降低成本,一个组织成员必须具有节俭精神,厉行节约。

今天,许多企业组织都在不遗余力地在组织内倡导节俭精神,这是竞争激烈的微利时代的迫切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所有的企业都感到了严峻的生存压力。尽管经济还在高速增长,但很少有"暴利"行业了,企业的利润率越来越低了。微利时代的到来是一种必然。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着微利时代的挑战。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业务能力的竞争了;在当今,谁拥有成本优势,谁就能获得最大的利润,谁就能在竞争中胜出。

怎样才能拥有成本优势呢?那就需要控制成本。把本来可以不必支出的部分节省下来,实际上等于赚到了利润。因此,节约是最大的利润点,节约关系着企业组织的兴衰存亡。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所有的节俭活动都离不开员工的参与,节俭精神必须靠每一个员工贯彻。因为员工是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提高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和降低损耗的具体实施者。

但是有很多员工却认为,一个人即使再节俭对降低成本也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这种想法显然是不对的,涓涓细流,汇成汪洋大海,组织效益的大海也是由一点一滴的"水"汇集而成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在这里节省一点,那里俭省一点,汇聚起来就会成为惊人的数目,为组织创造出惊人的效益。所以,节约就是在作为,而且是一种很大的作为。

一个员工,只有具有敬业、负责、认真的态度,才能处处替国家和组织着想,历行节俭。

处处节俭,必须以吃苦精神为依托。

挤公交比打出租当然能为组织节省出利润来,试问:没有吃苦的精神能选择前者吗?

出差时住小旅馆比住星级宾馆当然能为组织节俭出利润来,试问:前者的苦谁又愿意吃呢?

要节俭,就得在各方面自己克制一点,要多动动手,多动动脚,少享受一点便利和舒适。

在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指挥高铭的心里,一直铭记着一位老专家的身影。在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身处上海的这位年过六旬的副所长,每次来北京参加调度会,只选择一种交通工具--火车硬座。看着这位老专家开会时熬得通红的眼睛,高铭心疼了:"您老怎么不坐卧铺啊?"老专家的回答让她动容:"任务组经费非常紧张,我自己能省一点儿就省一点儿。"

和这位老专家一样,多少中国航天人宁肯委屈自己,也绝不让自己的事业"吃亏"。一位参与载人航天项目的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的年轻科学家谈起一次"激烈"的争论:

他所在的空间综合电子技术研究室的科研条件比十几年前好多了,积累了近百万元的科研发展基金,有人建议买部汽车改善改善条件。但大家经过一番"激烈"争论后认识到:今天搞航天仍然不能忘记艰苦奋斗,在研制工作中应尽量降低成本、节约开支,买车要比依靠社会交通服务花费大,目前还没有工作需求。买车计划"流产"了。而这一年载人航天研究中计划拨款偏少,严重地影响了研制进度,研究室毅然拿出了多年积累的科研发展基金几十万元,购买了示波器等急需的科研设备,按时完成了年度的科研任务。

厉行节俭,说到底,受益的是员工本人。"大河有水小河满,"试想企业的利润提升了,国家富了,员工作为组织一分子薪水肯定会上涨。更重要的事,一个人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将组织的资产像自己的财产一样爱护,领导会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不晋升这样的员工,他又会晋升谁呢?

刘芳菲在艰苦的西北山区长大,经过十年寒窗,终于大学毕业,在北京某国家机关找到了一席之地。

刚进机关,同事们把她看成是一个"另类",因为自小艰苦的生存环境使她养成了节俭吃苦的习惯。她从来不用大家都习惯用的一次性纸杯和筷子,而是自备水杯和筷子;她从来是在用过一面的纸上写字和打印文件,总是刻意提醒同事节约用纸;当办公室的电器用不着的时候,她会主动去关掉;甚至卫生间的马桶漏水,她也不怕脏,主动地去修理好……

一开始同事们都认为她"抠门",是多此一举。因为毕竟单位的实力雄厚、财大气粗。更何况领导似乎并没有刻意在这方面提过多要求。但是刘芳菲依然我行我素,一年后,在她的潜移默化下,她所在的部门办公作风已经改变:一开始她那些看起来"另类"的行为,现在成了每位员工主动去做的事情。

当然刘芳菲的节俭举动早被不动声色的领导看在眼里,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她由普通职员跃升到办公室秘书的位子。

以吃苦的精神处处替组织节约,替国家着想,体现的是一个员工的主人翁精神,组织中更重的担子正需要这样的员工去挑,更高的职位正是为这样的员工所设。

痛定思痛,从失败中崛起

谁都知道,工作不会一帆风顺,越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越是如此。人生中最大的痛苦,莫过于遭遇失败的打击。畅销书《精明的失败》的作者海特将失败分为三类:

一是金钱的损失,二是自尊的受伤,三是地位的丧失。所以以失败的最简单最基本的解释就是:自己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作为,但没有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没有人喜欢品尝失败的苦酒,但是不经历失败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正如不经历风雨的天空不会有绚丽的彩虹一样。

《当厄运笼罩着你》的作者卡西纳说:"不是没有头脑的人应该渴求厄运,而是说厄运是很好的家庭教师。它能帮助你学到并深刻体验到许多东西,并对此难以忘怀。它还能使你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认识到自己的局限--这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失败是成就事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就如同一串珍珠项链,珍珠象征成功,而那根绳子则象征着失败,如果你掌握不好,失去这根绳索的话,那么再美丽的珍珠也会散落到地下,无法连接成一串美丽的圆圈挂在颈上。

任何一名员工从平凡到卓越,从基层走上高位,都必然要经历挫折和失败。从挫折中汲取教训,战胜失败,是迈向成功的踏脚石。几乎每一位身居要职的卓越员工都曾经历过荆棘遍地、艰难困苦的阶段。而关键在于,当他们被失败击倒后,会立即反弹起来,同时会汲取宝贵的经验,继续向前冲刺,直到将失败制服。

1984年,塞奥·捷曼得到可口可乐公司决策层任命,让他来扭转同百事可乐公司竞争所引起的销售额下跌的不利局面。捷曼采取的策略是改变可口可乐的配方,以"新可乐"的商标面世,并对此做了大量的广告宣传。

然而,结果却没有如捷曼预计的那样成功,相反,甚至没能保住旧可乐的市场。

"新可乐"是自美国闻名的Edsel汽车市场失利以来损失最严重的新产品。仅仅79天的时间,旧配方的可口可乐便又回到了超级市场的货架上,一年后,受挫的捷曼离开了可口可乐公司。他的错误,从某种程度上讲要归咎于他的自负。

当捷曼离开可口可乐公司后,他有14个月没与公司的任何人交谈过。他回忆:"这些日子是孤寂的。"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和一个合伙人共同开创了一家咨询公司。

在亚特兰大的地下室里,靠着一台计算机、一部电话和一台传真机,他的公司便运作起来。逐渐地,他的咨询客户发展到像微软公司这样的大公司。他的信条是:改变自己,敢于挑战失败。

7年后可口可乐公司也来寻找他的建议。捷曼说:"我做梦也没想到,公司会请我回去。"管理部门需要他协助整顿。"我们因为不能容忍失败而丧失了竞争力,"可口可乐公司的总经理罗伯特·格兹塔承认,"人只要运动就难免摔跟头。"

不管在什么组织中最需要并孜孜以求的,是那些能从失败中得益和崛起的斗士。亿万富翁帕罗特说:"连续不断的成功无形中会滋长一个人的傲慢和自满。""我需要的是这样的职员,他热爱烽火硝烟的战场,愿意并敢于面对困境。"

当今世界变幻莫测,每个人遭遇偶尔的失败是难免的,关键要有勇气应付面临的失败。甚至许多领导更倾向于重用有过失败经历的人。哈佛商学院的约翰·考科教授说:"我可以想象得出,在20年前董事会在讨论一个高级职位的候选人时,有人会说:'这个人32岁时就遭受过极大的失败。'其他人会说:'是的,这不是好兆头。'但是今天,同一组董事会却会说:'让人担心的是这个人还未曾经历过失败。'"

不能从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而被挫折所吓倒,才是彻底的失败。

一位生物学家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放在同一个玻璃器皿中,然后用玻璃板把它们隔开。当鲮鱼兴奋地扑向自己的"美餐"时,它却被撞得晕头转向。碰了十几次壁后,鲮鱼沮丧了。

然后,生物学家轻轻将玻璃板抽去,但是鲮鱼对近在眼前唾手可得的鲦鱼却视而不见了。没过多久,鲦鱼因有生物学家供给的鱼料依然自在地畅游着,而鲮鱼却已经翻起了雪白的肚皮浮在了水面。

美食张嘴即得,而鲮鱼却因饥饿而死亡,这的确可悲可笑。然而,在现代职场上,一些员工不是也像那条鲮鱼一样吗?一点点的风浪就使他们弃船上岸,一次小小的碰壁就让他们裹足不前,一个小小的挫折就使他们放弃了一切理想和努力……许多时候,失败的真正原因在于被曾经的失败所吓倒,对近在眼前的已被抽掉"玻璃"的"鲦鱼"没有去"再试一次",再勇敢地去挑战一次!

惧怕失败,被失败吓倒,不愿冒险,虽然可靠,虽然平静,但那实在是一个悲哀而无聊的人生,是一个懦夫的人生。因为你自己葬送了自己的潜能。你的潜力本来可以让你创造一番卓越的作为,可是你却甘愿把它放弃了!与其造成这样的悔恨和遗憾,为什么不勇敢地向失败挑战呢?与其做一个平庸的懦夫,不如做一个哪怕失败一万次的英雄!

职场勇士们都会大声地说:让失败来得更猛烈些吧!他们会猛烈地去挑战失败,在与失败和挫折决斗的过程中,创造卓越,超越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