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金典:得意之时不忘形,盛时常做衰时想。
有些人只知道争取而不知及时引退,只知道生长而不知终将衰亡,只知道获利而不知所得必失。我们不要无限度地盲目追求成功,追求名利,要实事求是,居安思危,自我警觉。虽然我们的才能有超常发挥的可能,但并非无条件地超常发挥,如果忽视了客观实际,仅凭主观盲动,只能造成追悔莫及的后果。
以曾国藩为例,当攻破太平军天京城以后,曾国藩兄弟的威望达到极盛。曾国藩不但头衔一大堆,而且还指挥着三十多万人的湘军,节制着李鸿章麾下的淮军和左宗棠麾下的楚军;除直接统治两江的辖地,即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外,还节制浙江、河南、湖北、福建,以至广东、广西、四川等省也都在湘军将领控制之下;湘军水师游弋于长江上下,掌握着整个长江水面。满清王朝的半壁江山已落入他的股掌之中。
曾国藩还控制着赣、皖等省的厘金和几省的协饷。当时湘军将领已有10人位至督抚,凡是曾国藩所举荐的人,朝廷无不如奏除授。此时的曾国藩真可谓位贵三公,权倾朝野,一举手一投足而山摇地动。
清政府为控制曾国藩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迅速提拔和积极扶植曾国藩部下的湘军将领,使之与曾国藩地位相当,感情疏远,渐渐打破其从属关系;另一方面对曾国藩的部下将领和幕僚,如已经死去的塔齐布、罗泽南、江忠源、胡林翼、李续宾、李续宜和当时尚在的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杨载福、刘长佑等都实行拉拢和扶植政策,使他们渐渐与曾国藩分庭抗礼,甚至互相不和,以便于控制和利用。
对于曾国藩的胞弟曾国荃则恰恰相反。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曾国荃升任浙江巡抚之后,虽仍在雨花台办理军务,未去杭州赴任,也本属清政府的意旨,照例是可以单折奏事的。曾国藩遂让曾国荃自己上奏军情,以便攻陷天京后抢先报功。不料,奏折刚到立遭批驳。清政府以其尚未赴巡抚任,不准单折奏事,以后如有军务要事,仍报告曾国藩,由曾国藩奏报。曾国藩恐曾国荃心情抑郁,言辞不逊,在奏折中惹出祸来,特派颇有见识的心腹幕僚赵烈文迅速赶赴雨花台大营,专门负责拟章奏咨禀事项。
曾国荃攻陷天京后,当天夜里就上奏报捷,满心以为会大受赞扬,不料又挨当头一棒。上谕指责曾国荃破城之日晚间,不应立即返回雨花台大营,以致让千余太平军突围,语气相当严厉。事情发生后,曾国荃部下各将都埋怨赵烈文,以为是他起草的奏折中有不当言辞引起的。赵烈文则认为,这与奏折言辞无关,而完全是清政府猜疑、有意苛求,否则,杭州城破时陈炳文等十余万人突围而去,左宗棠为何不受指责?幸好有人将李秀成捆送营里,否则曾国荃更无法下台。
然而,清政府并不就此了结,而是步步进逼,揪住不放。几天之后,清政府又追查天京金银下落,令曾国藩迅速查清,报明户部,以备拨用。尤其严重的是,上谕中直接点了曾国荃的名,对他提出严重警告。上谕说:“曾国藩以儒臣从戎,历军最久,战功最多,自能慎终如始,永保勋名。惟所部诸将,自曾国荃以下,均应由该大臣随时申儆,勿使骤胜而骄,庶可长承恩眷。”这无疑是说,曾国藩兄弟如不知禁忌,就难以“永保勋名”、“长承恩眷”了。真是寥寥数语,暗伏杀机。
在此种情形下,曾国藩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主动向朝廷请旨裁减湘军,以此来向皇帝和朝廷表示忠心;让九弟曾国荃挂冠归里,功成身退;奏请停解广东、江西、湖南等省的部分厘金至金陵大营,减少自己的利权。
曾国藩的主动请求,正合统治者心意,于是顺水推舟同意遣散大部分湘军。又由于这个问题是曾国藩主动提出来的,因此仍然委任他为握有实权的两江总督。而这,其实也正是曾国藩自己要达到的目的。
让权减职之举,的确在相当程度上解除了朝廷对他的猜忌,而曾国藩最终也可保位极人臣的官位。曾国藩与清廷之间在政治上的这种交易与默契,当时朝野上下,包括曾国荃,能够深刻地领会这种计谋的没有几个人。
在中国古代常有树大招风、功高震主的事,一些手握重权者难免会受到上层的猜忌和打压。他们采用的办法是自断臂膀,让权减职,清除隐忧,明哲保身。上述历史经验,带有较浓厚的封建政治色彩,反映了古时统治者内部矛盾与处理内部矛盾的方法。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领导与被领导者是一对矛盾,如何处理好上下级关系是一门学问。下级做出了成绩,确实不能把一切功劳都归于自己,更不应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更重要的是,在成功的同时,要看到以后的征程。在大喜的日子里,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有些人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往往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以致种下祸根,到头来后悔已经晚了。谦受益,满招损,做人既要有做老大的志向,更要有当老二的心态,具有这种心态能让人吉祥多福。
人一旦成功,如果不警惕,后果不堪设想。可是又有多少成功者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个人在高位上待久了,就自觉不自觉地妄自尊大起来,脾气也变得怪异。他处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他站在与白云接壤的高处,看到的都是挂满红飘带的彩色气球,他根本看不清老百姓真正的脸色,也不了解群众的意见,成了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
成功是值得庆幸的。但也要看到,居功自傲时会有多可怕。一个人、一个团体,若高高在上,脱离民众,便到了危险境地。俗话说,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历史上有多少人摔了下来,今后还会有人继续摔下去。这就叫“亢龙有悔”。
并不是所有站在高处的人都会摔下来,明智的高位者不会有摔下来的“悔”,但他有另一种的悔,他知道自己已经处在了人生事业的最顶峰,高处不胜寒,应该往下走了,应考虑功成身退了。切不可贪恋权势、享乐与私利,赖在高位昏庸处世,随时都可能出错,成功者可要警惕呀!
所以,当一个人的成就发展到巅峰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能看到成功的一面,也要能看到不足或遗憾的一面。只有正确面对现实,及时发现不足,才不至于让错误的东西也跟着发展。当疵病和错误尚未显示出负面影响时,及时抑制住,是明智之举;反之,如果让疵病和错误搭快车飞腾,势必使之扩大和铸成“悔恨”。所以,当达到人生事业的顶峰的时候,更要加倍小心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