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微怀宁(今属安庆市)人。陈独秀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03年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共产国际帮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进行建党活动。1921年3月24日,陈独秀受邀在广东建党;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被选为中共第二、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27年,在中共“八七”会议上被撤销总书记职务。其后,他坚持错误,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接受国际托派的观点,要求中共中央接受托洛茨基派路线,即以坚持城市为中心的国民会议运动和工人运动,反对农村武装斗争。1932年,陈独秀在上海淞沪会战中支持抗战,谴责蒋介石卖国独裁,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37年8月出狱,拥护国共合作和国民党领导抗日,与托派中央决裂,在武汉联络民主人士和抗日军队。1938年,被王明、康生诬陷为日本间谍,从此与中共彻底决裂。1942年5月,于江津病逝。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等。